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高校国际人才导入政策评估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18 共45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国际化导向高校人才引进政策评估
【第2部分】上海高校国际人才引进政策评析绪论
【第3部分】国际化导向的高校人才引进政策概述
【第4部分】上海高校国际化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分析
【第5部分】构建国际化导向的高校人才引进政策评估机制
【第6部分】 高校国际人才导入政策评估结论与参考文献

  5 结论

  通过考察对上海高校国际化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及政策影响等方面的评估,本文尝试构建一套有效的、可行的、全面的评估机制。政策评估是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对政策的制定过程、执行过程、实施效果的全方位的综合考评,并给予评价、判断和总结的行为活动。在政策评估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评估主体、评估目标和评估现状,在对评估方法和标准进行选择和取舍的基础上,对评估对象在某个阶段、某几个阶段或整体进行单次、多次或持续的评估。应逐步建立整个政策过程的全方位的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评估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相对发达国家尚有差距。提高对政策评估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独立政策评估的组织建设,使公众广泛参与评估;建立健全政策评估信息系统;掌握先进的评估理论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践创新。逐步实现政策评估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一、中文著作

  [1]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夏文斌.公平、效率与当代社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冯静.公共政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刘诚芳.现代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 贺崇铃.清华大学九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6] 黄明东等.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7](美)古贝,(美)林肯著,秦霖等译.第四代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美)德里克?博客.美国高等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9]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吴珠华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0] 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1] 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谢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 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13] 吴元其,周业柱,储压平等.公共政策新论[M].合肥大学出版社,2009.

  二、中文期刊论文

  [1] 成芳.试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

  [2] 周建国.公共政策评估多元模式的困境及其解决的哲学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2,(2).

  [3] 邓剑伟,樊晓娇.国外政策评估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2).

  [4] 潘毅,高岭.中美公共政策评估系统比较及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5).

  [5] 王晓丽.政策评估的标准、方法、主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6] 刘仿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7] 张润泽.形式、事实和价值:公共政策评估标准的三个维度[J].湖南社会科学,2010,(3).

  [8] 高庆蓬,朱庆妮.转型期我国教育政策评估模式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9] 杨扬.我国高等教育师资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J].全球教育展望,2013,(5).

  [10] 赵莉晓.创新政策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估逻辑框架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2).

  [11] 杨小玲等.上海科技人才引进政策综述[J].上海有色金属,2012,(1).

  [12] 姜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优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

  [13] 姜国兵.公共政策绩效评估体系建构初探[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6).

  [14] 郑代良.中国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现状 问题与对策[J].科研管理,2012, (9).

  [15] 夏俊锁.耶鲁大学国际化战略研究——兼论 2005 与 2009 年国际化框架[J].高等理科教育,2013,(2).

  [16] 李秀珍,马万华.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质保体系评述[J] .外国教育研,2013,(2).

  [17] 樊明武.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国际化新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1,(12).

  [18] 邝光裕,杨芳.当前公共政策多元价值取向的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1).

  [19] 李明磊,李江波,王铭.高等教育评估的公共政策范式探讨[J].大学(学术版)2012,(8).

  [20] 吴勇.公共政策评估标准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3).

  [21] 胡伶.教育政策评估标准体系的标准和架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

  [22] 李慧敏.教育政策评估标准研究[J].政策解读,2013,(1)上.

  [23] 李仙飞.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

  [24] 马博涛.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0,(9 ).

  [25] 梅仕江.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综述[J].改革与开放,2013,(4).

  [26] 闫文仙,罗云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论坛,2008,(6)下.

  [27] 曾爱玲.国内外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2,(4)下.

  [28] 张敏.公共政策外部性:一个有待深化的学术领域[J]. 东经济管理,2012,(12).

  [29] 劳凯声,李孔珍.教育政策研究的民生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 ).

  [30] 申喜连.试论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困境及制度创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31] 乔永忠.公共政策评估基本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2008,(16).

  [32] 李平,王丽敏.国外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1,(8).

  [33] 周密,丁仕潮.高校国际化程度的系统测量模型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4] 周密,丁仕潮.高校国际化战略:框架和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9).

  [35] 周密,丁仕潮.高校国际化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2,(9).

  [36] 周密,丁仕潮.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高校国际化渠道构成及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3,(4).

  [37] 穆旭.关于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1).

  [38]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矛等.中国研究型大学国际化调查及评估指标构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5).

  [39] 黄葵.如何更好地推进高校国际化——以北京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3,(1).

  [40] 张来斌.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J].世界教育信息,2013,(5).

  [41] 房东波,程显英.《我国大学国际化战略制定与执行研究——以 10 所国内大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3,(1).

  [42] 顾秉林,胡和平.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2,(3).

  [43] 苗振国,王家斌.论我国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三维建构[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5) .

  [44] 庞宇,崔玉亭.日本的政策评估体系和实践及其对中国科技评估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2,(3).

  [45] 袁本涛,潘一林.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9).

  [46] 卢立涛.回应、协商、共同建构——“第四代评价理论”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8).

  [47] 陆登庭,阎凤桥.一流大学的特征及成功的领导与管理要素:哈佛的经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5).

  [48] 王福波.国内外人才流动理论研究综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

  [49] 王雪梅,雷家骕.政策评估模式的选择标准与现存问题评述[J].科学学研究,2008,(10).

  [50] 刘念才,程莹.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J].高等教育研究,2004,(2).

  [51] 姜远平,刘少雪.世界一流大学教师学缘研究[J].江苏高教,2004,(4).

  [52] 喻恺,田原,张蕾.后发新兴世界一流大学师资队伍的特点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4).

  [53] 严春燕,庄勤早.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解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54] 付俊文.管理学理论综述[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6(2).

  [55] 赵金坡.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世界教育信息,2012,(19).

  [56] 许军华,邱延峻,蒲波.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化战略特征分析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2014,(2).

  [57] 徐蓉,李伟,刘晓侠.海归教师对高校国际化建设的作用探讨——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三、中文学位论文.

  [1] 赵冬梅.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12.

  [2] 王俊婧.国际合作对科研论文质量的影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的案例[D].硕士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12.

  [3] 徐骏.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形象塑造的研究[D].硕士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9.

  [4] 白常凯.公共政策评佑程式的研究[D].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4.

  [5] 田原.亚洲顶尖大学师资模式[D].硕士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12.

  [6] 张樱.大学竞争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D].硕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1.

  [7] 郑中华.基于政策视角的高等教育评估[D].博士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8] 梁伟年.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4.

  [9] 贺俊.我国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以 H 大学为例[D].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 袁旭东.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博士论文.吉林大学,2009.

  四、网络文献.

  [1]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EB/OL].

  [2] 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EB/OL].

  [3] Cornell Universit y.Po sitio ning Co rnell Univ ers-ity as a Leader in the 21st Century[EB/OL].

  [4] RICHARD CLEVIN.Yale and the world[EB /OL].http://world.yale.edu/.2014-4-22.

  [5] YALE UNIVERSITY.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Yale:2005—2008—the Emerging Framework[EB/OL].

  [6] 李玉兰.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访谈:大学国际化不单是“接轨”[N].光明日报,2010-02-03.

  [7] 李志军.关于建立我国重大公共政策评估制度的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13-6-7(005).

  五、外文文献.

  [1] Vedung E. Public policy and program evaluation [M].New Brunswick (U.S.A)and London (U.K):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7.

  [2] Ian Sanderson.Evaluation in complex policy systems[J].Evaluation.2000,6(4).

  [3] Frans - bauke VarDerMeer, Jurian Edelenbos. Evaluation in multi - actor policy processes: accountability,learning and co - operation [ J ]. Evaluation, 2006, 12(2) .
 

  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硕士学习时间转瞬即逝;在茫茫碌碌的论文写作之后,才发现真的要毕业了,回忆刚认识所有同学时的情景,一切的一切恍惚还停留在昨天,历历在目,让我无限留恋。这是我人生里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收获了师生情、同学的友谊,丰富了学识,开阔了视野,历练了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将清晰地刻画在脑海中。在法政学院的学习期间,我有幸聆听了诸位师长的教诲,他们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成彦副教授,感谢她在学业上对我严格要求,指导我的学习,让我在学习的领域学会独立思考,一点一滴地帮助我进步。从选题、开题、写作、修改到最终定稿的每一过程,无不渗透着恩师的心血。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在我读研期间给予了我无私的支持和包容,他们帮我照顾年幼的儿子,分担我的困难,分享我的快乐,见证我的每一步的进步与成长。感谢爱人在我的求学生涯中关心我和鼓励我。

  恩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亲人的支持,使我迈过了人生又一个征程。在此仅能简言致谢,感恩之心却在永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