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民俗村景观设计与规划分析引言(2)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1-27 共670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大汲店民俗村的景观营造研究
【第2部分】 民俗村景观设计与规划分析引言
【第3部分】民俗村景观营造案例分析
【第4部分】大汲店民俗村景观现状调查分析
【第5部分】民俗村景观规划指导思想与总体构思
【第6部分】民俗村景点系统规划
【第7部分】民俗村道路系统、标识系统及植物景观规划
【第8部分】民俗村景观建设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2.2 国内民俗村景观营造研究概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的农业大国,乡村民俗文化的发展促使民俗村景观建设的发展。利用农业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耕作、农耕文化和农家小院等自然的、人文的、经济的现有资源,为游客提供参观、娱乐、体验等回归大自然、调整身心健康的需求[28].

  中国的民俗乡村旅游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家从此开始鼓励并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全国掀起了高涨的热情。期间的代表性转折包括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华夏城乡游”、 “生态旅游年”和 21 世纪初的“中国乡村游”.学者杨旭提出了以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物资源优势或独特的地方文化、典型的“生态、立体”农业为民俗旅游的选址标准[29].杨旭归纳总结了李德明等人在 2006 年以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研究成果:对乡村旅游内涵、影响、发展对策、规划与设计以及国外和我国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经验及借鉴等方面的研究[30].杜江、向萍对乡村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将定义乡村旅游为田园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力,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游客娱乐、感知及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31].学者熊凯将“意象”的概念引入到乡村民俗旅游文化进行研究,得出通过塑造乡村的意象来进行乡村民俗旅游的开发[32].郑杨等人利用文献管理软件Note Express 对我国将近 5 年的乡村旅游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可持续性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其开发模式以及规划与开发等热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同时还指出了未来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趋势[33].结合北京市密云县农业开发的实践,王仰麟、祁黄雄对区域观光农业的规划过程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34].董志文等人对这些年来乡村旅游在国内研究的进程、研究方法的深入、研究领域的扩宽等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的研究趋势。潘秋玲研究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市场现状,并对其供需特征及开发作了探讨[35].蔡飞针对乡村旅游业需要突破发展瓶颈,认为要从宏观的政府层面和微观的企业层面着力推动发展[36].谢彦君指出应该以旅游城市作为乡村民俗旅游开发的客源市场[37].刘德谦认为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目标,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38].

  肖湘君认为乡村旅游存在一些问题,如宏观管理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营销策略、对乡村旅游认识不足等问题[39].吴必虎等人认为为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需要从产品、营销、市场三个方面加强管理[40].乌恩从乡村旅游的发生地、旅游的吸引物、旅游的基础设施等角度对其做了定义,把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传统的乡村区域,拥有自然风光、风景、物质产品和乡村旅游生活等为吸引力的方面,少利用资本和技术,并尽量少的使用旅游活动形式为专用接待服务设施的方式[41].何晓芳以安吉县禹山坞村生态旅游规划为案例,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技术、程序和基本内容[42].

  范春等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指出乡村旅游空间要素的“斑-廊-基-缘”空间规划思想,针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对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研究[43].章锦河等人分析了安徽宏村古村落的村落特征、聚集景观等,对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提出了新的理念,并从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三个层面对该古村落进行了设计[44].王继权分析了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普遍存在园区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资金投入不足、客源市场有限等问题[45].黄成林结合黄山乡村旅游开发,指出乡村旅游存在着景观类型单一、重复开发建设明显、知名度不高、参与性不足、景点管理落后、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消费水平低、景点效益不高等问题[46].匡林针对中国的乡村民俗旅游规划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民俗旅游的开发要充分考虑田园乡土景观和气息,提倡并推广让游客融入到当地村民的生活氛围中,以农家乐为主要接待方式。这些专家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乡村民俗旅游在不断的多元化发展,研究方向在不断扩宽,给后人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该课题的研究作铺垫。

  现阶段不仅对乡村旅游发展方面有一定研究,对于民俗乡村的景观合理的规划设计也是决定我国乡村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谢花林等人对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归纳[47].在《文化、生态与感知》这本书中,俞孔坚认为要在立足于本国的国情,尊重当地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乡村景观生态进行规划设计,要注重运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来增加景观斑块的异质性,并且将新的负反馈环引入到原有生态平衡中,从而构成均匀或不均匀、分散或聚集的生态景观格局,使景观格局优化合理[48].王云才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中国农村景观规划应注意经济功能、自然生态功能、社区文化功能、空间组织功能、资源载体功能、聚居功能及乡村景观规划的七大原则[49-50].刘滨谊教授等人针对现阶段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在规划中现实状况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景观规划学、景观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综合观点,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景观意象、景观适宜地带、景观功能区、田园公园与主题景观和人类聚居环境等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问题,推动了我国乡村人类聚居环境规划建设[51].王锐、王仰麟等人提出农业景观生态在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五项原则[52].陈威在《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中,提出了乡村道路景观规划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从乡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乡村道路的景观构成以及乡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等三个方面,做了宏观上的概述,而在他的研究中,并没有涉及到村落街巷的景观规划或设计[53].学者刘黎明指出,农村景观规划要注重协调原则,为社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农村生态系统[54].乡村景规划观设计论述还包括王浩的《村落景观的特色与整合》、李立的《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等[55-56].还有部分学者结合不同地方的不同实际规划例子对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深入探讨。总之,以上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背景,研究了乡村民俗景观的相关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均具有借鉴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1.1 理论研究一是通过对民俗村发展现状和国内外民俗村景观营造成功案例的研究,获得大汲店民俗村景观改造的成功经验。二是通过资料的收集,与大汲店民俗古村风貌历史遗存相结合,以大汲店民俗古村文化遗存为基础,发掘大汲店民俗村的人文历史。

  1.3.1.2 大汲店民俗村景观资源调查与分析对大汲店民俗村的景观资源进行调研,内容包括:建筑小品、道路系统、水体景观、植物景观等。根据大汲店民俗村景观现状、风俗文化、历史遗存古迹的保护情况等,对研究区域景观资源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1.3.1.3 大汲店民俗村的改造规划根据对大汲店民俗村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及旅游开发定位,从原则、方法、内容等方面对大汲店村景观进行改造规划,并完成景观改造规划方案。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研究通过对与本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民俗村景观规划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大量阅读,并结合最新理论研究成果,经过系统的分析与整理,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为后面民俗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3.2.2 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感性认知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好方式。本文通过对保定市大汲店民俗村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遗存、景观资源等方面进行实地测绘,拍摄相关现状照片,百姓走访等实地调研,对其村庄的现状条件、规划总体布局、建筑形式与风格、植物生长状况等景观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大汲店民俗村景观存在的问题,为其景观规划改造奠定基础,提供相关数据和资料。

  1.3.2.3 访谈法在调研过程中,对当地的居民和游客进行访问调查,主要为了了解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访问村内年岁较大的常住居民,深入了解大汲店村的历史文化;第二,对村民和游客进行访谈,了解其对景观的进一步需求和意见、建议,做好记录。

相关标签:园林设计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