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新型妨害公务行为方式认定问题探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8 共199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 新型妨害公务行为方式认定问题探究
【第2部分】妨害公务罪概述
【第3部分】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
【第4部分】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
【第5部分】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行为
【第6部分】妨害公务罪的立法完善建议
【第7部分】妨害公务罪的判定依据分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种"矛盾"开始不断显现,其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矛盾,就产生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亦即"官民"之间的矛盾,而妨害公务案件就是这种"官民"矛盾不断升级、恶化的产物。我国《刑法》第277 条对妨害公务罪进行了规定,其中将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进行了列举式的规定,并对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进行了较为抽象的规定,最后还规定了该罪的刑罚幅度。然而,实践中对于妨害公务罪的认定等问题却存在着不少争议,这直接导致了不同地域之间对于妨害公务案件的处理结果不一,各种不断出现的新型妨害公务行为方式也给司法机关认定案件性质带来难度。如何解决这些争议问题并完善立法,便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以实践中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犯罪对象及公务行为认定中存在的若干争议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对域外相关立法的研究及部分实践案例的剖析,对争议问题进行解析并提出立法完善方面的建议。文章一共分为五大章节。

  第一章为概述部分,首先对妨害公务罪的犯罪构成及立法沿革进行介绍,揭示该条罪名在我国法制历程中的发展和完善历程。随后,章节通过研究域外相关立法比较出我国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文的研究建立基础。

  第二章主要研究了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即"暴力、威胁"的具体内容。

  首先章节对学界关于"暴力、威胁"内涵、表现形式及限度的各种观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通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暴力、威胁"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其限度进行了分析,并对过限行为的认定方式进行了解析。最后,章节通过结合实践中存在争议的两起案例,研究了以自杀相威胁和以多人围困的行为方式进行妨害公务时的定性问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对于以自杀相威胁的情况一般不应认定为妨害公务罪,而对于以多人围困的行为只要达到足以阻碍公务行为执行的结果,应当认定为妨害公务罪。

  第三章主要针对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进行研究。实践中,对于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存在较多争议,导致实践办案中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产生,地区之间案件的处理结果也千差万别,直接影响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性。本章中,首先就妨害公务罪中最重要的一个犯罪对象--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学说理论和实践的具体认定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总结理论中的诸多学说、分析其中利弊,总结出了实践中对作为妨害公务罪犯罪对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认定方式。

  其次,章节也对实践中存在争议的事业编制人员、物及亲友是否可成为犯罪对象进行研究,通过结合对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复的解读,得出前两者可成为妨害公务罪犯罪对象,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亲友不可成为该罪犯罪对象的结论,解决了实践中的争议问题。

  第四章主要针对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行为进行研究。首先,章节就公务行为应当具备的合法性和适时性进行研究,提出了适格的公务行为所应当具备的要件。同时,章节对实践中存在争议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说明,即民警在非上班时间的执法行为可否成为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行为"以及执法行为的瑕疵可否减免行为人责任两个问题。通过对合法性、适时性的研究,得出只要符合法定实体和程序要件的公务行为,均可构成妨害公务罪中的适格公务行为,因此民警在非上班时间的执法行为,若实体、程序要件完备,同样可构成适格的公务行为,而执法的瑕疵在一定程度上,若足以影响对该公务行为的合法性、适时性的判定,也理应减免行为人的责任。

  第五章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之上,从犯罪对象、行为方式等角度提出了对我国妨害公务罪立法完善的建议,以期为实践办案提供帮助。

  关键词:妨害公务罪 暴力 威胁 犯罪对象 公务行为 立法完善


  目 录
  
  导 言
  
  一、妨害公务罪概述
  
  (一)犯罪构成与立法沿革
  1.妨害公务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2.妨害公务罪的立法沿革
  (二)域外立法及比较研究
  1.域外立法概况
  2.比较研究
  
  二、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方式
  
  (一)"暴力、威胁"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暴力"的具体内涵及表现形式
  2."威胁"的具体内涵及表现形式
  (二)"暴力、威胁"的限度研究
  1."暴力"限度的研究及过限行为
  2."威胁" 限度的研究
  (三)其他争议问题
  1.对多人围困、推搡等行为的定性
  2.对以自杀、自残相威胁的行为定性
  
  三、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认定中的学说理论
  1."身份说"
  2."公务说
  3."身份、公务兼备说"
  4."财产性质说"
  5."单位性质说"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认定方式
  1.国家机关的含义
  2.从事公务的含义
  3.认定标准
  (三)其他争议问题
  1.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事业编制人员的认定
  2.物是否可以成为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
  3.亲友能否成为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
  
  四、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行为
  
  (一)公务行为的合法性
  1.程序上的合法
  2.执法职权的合法
  3.合法的职务范围
  (二)公务行为的适时性
  (三)其他争议问题
  1.民警非上班时间执法行为的认定
  2.执法行为的瑕疵可否减免行为人责任
  
  五、妨害公务罪的立法完善建议
  
  (一)行为方式方面的完善
  1.完善"暴力、威胁"表现形式的规定
  2.完善"暴力"上限的规定
  (二)犯罪对象规定的完善
  
  结 语
  
  参考文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