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法律硕士论文

君主立宪制对清末宪法设立的影响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27 共27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的影响研究
【第2部分】清末立宪中君主立宪制的启示引言
【第3部分】英国君主立宪制概述
【第4部分】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思潮的影响
【第5部分】英国君主立宪制对清末立宪实践的影响
【第6部分】 君主立宪制对清末宪法设立的影响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语

  清末无论是在“器物”方面还是先进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都是清王朝苟延残喘下为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诚如夏新华教授所言:清末立宪从一开始便定下了两个基调:一是“巩固君上大权”,一是“仿行宪政”.这两个基调决定了清末立宪的方向,同时也决定了清末立宪的命运。

  ①但是这样也并不妨碍中华大地之上的有识之士利用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对我们处于内忧外患之下的祖国进行改造、图强、救亡。

  中国有识之士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制度的优越性,设计中国确立君主立宪而以富国图存。然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中华大地之上发芽、生长、结果过程,曲折而艰难。他们对宪政移植的认识过于简单,以为只要颁布了宪法、设立的宪政机构就是实行宪政,国家就可以富强起来。虽然,在君主立宪制的传入过程中,中国学人对其有过本土化的改造“君民共主”、“民权观”等,但是这种传统文化的冲突导致了对宪政制度理解的偏差。由于立宪主义思想的非内生性,探讨这一外来理论如何作为拯救国弱与政府腐败及消弭内乱的济世良药,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

  ②从清末预备立宪、颁布宪法草案至最终“英国式”的《重大信条十九条》来看,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在清末变革过程中存在着对西方宪政制度有着这样的误解:将西方宪政制度视为一种可以适于各种不同文化社会环境的普适性制度。

  ③而忽视法律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也具有历史延续性,法律文化不可能在与过去相割裂的状态下得到发展。法律文化必须是在批判地继承历史上所积累起来的有价值的法律文化遗产基础上发展适合于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法律文化。

  ④诚然,宪政作为人类历史上不是最完美却最契合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的一种政治形态,它由理想追求到制度实践,从生成、建构到演进都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君主专制传统的国家,中国宪政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演进过程。回顾一百多年来追求宪政的坎坷曲折历程,中国实现宪政之路依然漫长。宪政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民主政治、权力制衡、权利保障应该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一、史料类:
  [1]夏新华,胡旭晟。近代中国宪政历程:史料荟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二、着作类
  [1]夏新华。法治:实践与超越--借鉴外域法律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叶秋华,王云霞,夏新华。借鉴与移植:外来法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卞修全。立宪思潮与清末法制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戴雪着,雷宾南译。英宪精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5][英]S.李德·布勒德着,陈世第译,曾尔恕、陈敬刚勘校。英国宪政史谭[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萧公权。宪政与民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8]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10]徐继畲。瀛环志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1]魏源着,李巨澜评注。海国图志“英吉利广述之”[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
  [12]王韬。弢园文录外编(卷一)[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3]丁伟志,陈崧。中西体用之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三、期刊类
  [1]夏新华。借鉴与移植:美国宪政文化对近代中国立宪的影响[J].湘潭大学学报。2010(9)。
  [2]程大汉。17 世纪英国宪政革命的博弈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2004(1)。
  [3]邹冠秀。英国议会和王权的关系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5)。
  [4]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J].历史教学。2006(2)。
  [5]殷啸虎。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发生及其反思--关于清末“立宪”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法学。1997(8)。
  [6]范忠信,叶峰。中国法律近代化与大陆法系[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7]张朋园。议会思想之进入中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11)。
  [8]董方奎。君主立宪制与现代化--为康有为“保皇”一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5(2)。
  [9]李云霖。近代中国议会制度的历程、特质与启示[J].政治与法律。2011(3)。
  [10]林来梵,褚宸舸。中国式“宪政”的概念发展史[J].政法论坛。2009(5)。
  [11]刘笃才。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2002(1)。
  [12]饶传平。 从设议院到立宪法--晚清“Constitution”汉译与立宪思潮形成考论[J].现代法学。2011(5)。
  [13]汪太贤。晚晴学人对民主自由诉求的一种表达--以严复地方自治主张的提出与阐释为例[J].中国法学。2004(2)。
  [14]王铁群。坐失机遇:预备立宪百年祭[J].炎黄春秋。2009(2)。
  [15]萧功秦。近代中国人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J].战略与管理。1997(4)
  [16]郑贤君。20 世界中国宪政思想体系及演进特征[J].法商研究。2001(3)
  
  四、学位论文类
  [1]龙长安。清末立宪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3.
  [2]王人博。中国近代宪政思潮[D].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致 谢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成为历史,当我开始回忆这段对我整个人生历程产生重要影响时期的时候,不禁心涌澎湃,感概良多。

  我感激恩师夏新华教授在我读研期间,一直对我生活水平的亲切关怀和学术上的细心指导,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夏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精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特别是论文提纲的编写和论文材料的搜集,让我在论文提纲的编写包括后期论文的撰写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夏老师曾在课堂上引用北大法学院朱苏力教授“什么是你的贡献?”的话来激励我们勤奋钻研、严谨治学,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作为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时至今日,我一直铭记夏老师教诲,经常反躬自省,以求不断进步。

  我感恩我们法律史专业的李交发教授对学生的宅心仁厚、面对问题时的冷静理性,王晓天教授虚怀若谷、宽容大度,张全民教授治学严谨、不慕荣利,刘海鸥教授对学术研究的“求真”、“求实”态度,刘军平老师的风趣幽默、学识广博和启发式教学。从他们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湘大法学院老师们的严谨和务实的学术研究之风,这些都让我终身受益,让我深感“吾所非至,心向往之”,希望借此机会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感谢本科就读学校--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的胡正昌教授,感谢他在我大学毕业后仍然一如从前对我生活上的关照和学术研究方面的鼓励。

  当然,我也要感谢颜美芳师姐、杨柳青师兄、张小虎师兄、刘腾飞师兄、徐华强师兄给予我生活上的帮助和学习上的指导。感谢 2010 级法律史专业的王立、王新龙、柳建明、朱静晶、郝瑞霞、王晨卉、潘娅、杨兰萍、佘秋月同学,谢谢他们对我学习上的不吝赐教、对我生活上出现错误时的宽容,永远把与他们融洽相处的每一段往昔好好珍藏,勇敢前行!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法律史专业越办越好,祝愿湘大法学院桃李满天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