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保险硕士论文

河北地区长期护理保险构建研究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05 共4966字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多,家庭结构逐渐缩小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养老的作用日益弱化,而医疗护理费用逐年上升,使得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护理费用越来越高,家庭中子女压力加大,对护理保险的需求提高。我国已经意识到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急迫性。2014 年 4 月我国印发的《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及与健康管理等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 服务新型城镇化,提供多重养老、健康保障;在 2014 年“新国十条”中也提出要“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可见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已是箭在弦上。

  依照国际标准,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或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 10%,便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2010 年,河北省 60 岁以上人口 998.7万人,达到 13.94%,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 2014 年 6 月,60 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074 万,占人口总数的 14.7%,①老龄化速度加快。伴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空巢老人不断增多,老年人单纯依靠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养老需求。另外,河北省地处北方,夏天多雨水,冬天多降雪,空气质量差,使得老人的安全事故频发,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长期护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我国精算技术的落后与数据统计资料有限,作为应对养老问题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与产品定价不合理,形成长期护理保险市场价高货少,产品单一且需求不旺盛的现象,在河北省并没有为广大消费者接受。

  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国家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老年人的护理问题,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在我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展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青岛于 2012 年试行的城镇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2013 年 9 月,上海进行“老年护理保障计划”试点;山东东营、潍坊、日照、聊城于 2015 年 1 月 1 日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江苏南京、无锡、常州三地于2015 年先行试点老年护理险。研究国内外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时的背景条件,进而研究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在河北省建立的可行性,对于解决河北省乃至全国的老龄化问题有重要意义。

  1.1.2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研究已成功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在建立时的社会、政策、经济条件,对比河北省的社会、政策及经济条件,研究其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同时为河北省设计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框架并提出建议。主要有以下三点意义:

  第一,为河北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思路。河北省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老龄化现象,长期护理需求大但费用高昂,失能老人望而却步,亟需解决方法,研究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可以验证河北省是否具备建立条件,为其提供解决思路。

  第二,为解决全国老年人护理问题提供参考。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缩小,空巢家庭增多,老年人寿命延长而慢性疾病高发,长期护理保险并没有发展起来。另外,同属于中国的各个省市经济、政策与社会条件差别相对较小,所以,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可以为全国解决老年人护理问题提供参考。

  第三,丰富长期护理保险理论的研究领域。在以往长期护理保险文献中,大部分集中于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研究社会性护理保险建立可行性的文章主要集中在财务可行性、个人账户设立可行性等,全面论证建立条件的文章相对较少。对河北省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研究丰富了理论的研究领域。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长期护理保险在国外出现于上世纪 70 年代,发展较早,国外学者分别针对自己国家的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探索研究。目前,成功模式有两种,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和以德国与日本为代表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1)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研究Rivlin 和 Wiener(1988)提出随着婴儿潮一代进入老年,活过年龄越来越高,结果由于慢性病等导致的护理费用成为负担,而新出生儿越来越少,美国亟待解决如何补偿护理费用的问题。Schnepper(2001)认为护理保险不同于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可以解决急性短期的医疗费用支出问题,而护理保险能够对高额的护理费用进行给付,有效避免家庭的积蓄短期内花光,出现财务危机。Elaine Brody (1985)认为现在的成年子女,与父辈比,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为更多的老年人付出更加复杂与时间更长的照护,这些家庭承担着更巨大的个人与社会压力。

  (2)对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的研究Strake(1998)研究了德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特点及运营现状,并分析了发展中的问题。德国的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义务性保险,法律要求每一位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要参加照护保险。Karlsson 等人(2004)对比了日本、德国、瑞士、美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融资政策的公平、效率与持续性,并参考各国经验为英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提出建议。庄司洋子(2000)调研日本的社会长期护理模式实践,认为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老年人福利与医疗服务等有机结合,避免了制度间的矛盾与漏洞,使得现有的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针对发展中问题的研究Swamy Namratha(2004)针对美国私人购买费用高昂的长期护理保险缺乏动力,并分析抑制其需求的因素,提出雇主的补贴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性。YasushiIwamoto ,Miki Kohara ,Makoto Saito(2009)通过研究日本从 2001 年以来实施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后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现引入社会保险帮助日本家庭减少福利损失的程度与残疾人家庭成员相关联。Harrington CharleneA ,Geraedts Max ,Heller GeoffreyV(2002)通过比较美国的商业保险模式与德国的社会模式,认为德国的社会护理保险是可行的、负担的起的。

  1.2.2 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成果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状况的研究郭士征(1997)对德国护理保险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我国应吸取德国的经验,要指导思想明确,落实综合性财源,护理服务周到,立法齐全;周云(2000)对日本护理保险进行了研究,日本是在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已成为政治家竞选必须提到的问题的背景下,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并对其申请条件,护理内容作出介绍;程杰(2012)通过总结美、德、日三个国家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的共同特征,提出我国应尽快出台护理保险法、解决筹资问题、丰富给付方式等。

  (2)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研究孟昶对苏州、扬州、淮安三个城市的投保情况进行调查,运用 SPSS 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苏永莉(2007)从观念、人口、社会经济、保险产品的价格、其他保障五个因素来分析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戴卫东(2011、2012)、荆涛(2011)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影响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对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模式的研究孙洁(2006)、荆涛(2010)、戴卫东(2014)在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都支持在我国应分阶段分步骤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先在过渡期发展商业模式,再将其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内,商业性保险作补充。而赵艳华,路璐(2013)与姜日进、林君丽、马青(2013)认为,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不适合发展商业性模式,应将其纳入到社会保险之中。

  (4)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可行性的研究孙洁(2012)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得出我国目前发展条件还不充足,发展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还有待继续努力:首先,普享型与选择型模式各有优缺点,难作出正确选择;其次,筹资难、缴费主体及比例的确定缺乏数据;再次,基金运营管理技术难以决定;另外,享受护理的资格还未确定;最后,管理运营体系不健全。

  ①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已满足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要求条件。贾永兰(2010)从江苏的实际出发,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分别从社会、经济、政治三个方面论证江苏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认为江苏可以先从皖南试点,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社会护理保险。姜日进、林君丽、马青(2013)则认为我国仅靠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不能解决护理问题,只能靠走社会化道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并从管理平台,建立时机及筹资三个角度说明了我国已经具备了建立社会护理保险的可行性。

  由于我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未富先老”,在研究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可行性时,借鉴国外的经验无可厚非,但更应结合我国在社会、政策、经济方面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学者研究重点放在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上,对建立可行性的研究多是浅尝辄止,或是视角单一,仅研究其需求或财务可行性,或是只考虑当下的情况,不考虑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从我国各方面条件,抓住动态发展细节,来研究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可行性十分迫切。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本文以解决河北省失能老人面临的护理问题为突破口,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国内外成功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时的社会条件、政策条件及经济条件,来对比河北省相应的实际条件。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居民访谈,了解居民对社会保险的参保态度、养老观念及对长期护理保险的认识程度,从而论证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可行性。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对养老用地优惠政策、老人津贴及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持政策可以得出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可行性。另外,对比河北省总体经济能力与代表地区建立时的差距,居民的缴费能力和财政补贴能力等方面估算筹集的社会资金,结合论证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经济可行性。

  最后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条件,设计河北省的发展模式,并为其到来提出发展建议。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总括,对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论述,梳理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尤其是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再研究国内外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主要国家与地区:以色列、德国、日本、韩国与我国青岛,在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时的条件,进而总结出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建立所需要的社会条件、政策条件与经济条件。

  第三、第四、第五部分为文章的主要内容,分别介绍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情况、政策情况及经济情况,来研究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可行性。

  其中,社会条件方面是从对长期护理的需求与供给,居民养老观念的转变及社会保险参保意识增强几个方面得出河北省具备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可行性。政策条件方面从国家或河北省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持政策、养老院的优惠政策及老人津贴得出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可行性。第五部分,本文从河北省的整体经济能力、居民缴费能力与财政补助能力三个方面论证河北省建立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经济可行性。

  第六部分本文根据河北省的实际情况,为河北省社会长期护理保险设计框架,提出相应的建议。
  
  1.3.2 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及比较研究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梳理以往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成果,研究国内外成功建立长期护理的地区建立时的社会、政策及经济条件,来对比河北省建立的可行性。利用实地调研法收集河北省护理资源、居民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态度等相关数据,同时运用统计软件对其分析处理。利用比较研究法将河北省的实际情况与国外国家比较,得出可行性与否的结论。

  1.4 创新与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界定了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在以往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的文章中,大都仅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进行界定或讨论,还没有对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界定,本文结合德国与日本代表模式的实践特点,界定了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

  (2)从宏观角度全面分析了河北省建立社会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在以往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可行性的文章中,单独研究财务可行性、保险缴费率可行性或仅从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上分析可行性的居多,全面论证经济、政策、社会三个宏观方面可行性的文章少,研究角度比较新颖。

  1.4.2 存在的不足

  (1)资料来源单一在数据采集上,大部分资料来源河北经济年鉴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单一,有些重要数据如 2014 年的最新数据没有收集全面,可能造成数据分析结果有所偏颇。

  (2)内容研究尚待深入由于研究河北省长期护理保险可行性的文献几乎没有,且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内容在研究可行性时只从宏观上研究经济、社会和政策环境条件三个方面,文中有些研究尚需继续深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