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探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07 共2597字
论文摘要

  大学的课程必须具有较高的学术性、较科学系统的内容以及较先进的教学理念、手段、方法、标准等.法律明确规定,国防教育是一门课程,军事训练是必修课.那么,它必须符合大学一般课程的规范与标准.

  关于我国大学生国防教育以什么为核心来构建质量指标体系,确立什么样的质量观,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问题,还在研究之中.课程质量不高,课程体系不完善,国防教育课程在高校就必然会遇到生存的危机.确定目标、落实规定、解决问题就是改革创新.

  一、制定课程标准

  国防教育和大学生军训法规很多,关键是如何落实,执行力度如何.《国防教育法》《兵役法》和国办发[2001]48 号文件是高校国防教育的行为准则.有关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决策、思想、方针、内容,已经体现在各项具体的法律规范之中.法律对国防教育改革不仅具有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某种意义上,执法水平决定着教育质量.

  严格执法已成为实现国防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当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只是把国防教育当作一项学生工作,没有提到课程建设的高度上,使大学生国防教育近十年一直处在低水平状态.教学改革首先要制定标准、确定标准、落实标准.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质量标准要能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有可操作性,坚持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校实际出发,做到定性、定量、定时三结合;要区分层次,不同类别本、专科院校应各有其标准,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要求,形成体系.

  二、规范课程建设

  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门系统而完整的大学课程.如何设置课程,如何选择内容,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素质,都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课程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对于形成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身心素质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在高等教育领域,课程建设理论主要有两种--"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1]."学科课程论"是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依据.当前,国防教育学还处在艰难的初级阶段,没有得到国家学位部门的认可,归属问题还在探索中.国防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政治性、知识性、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教育科目,在课程建设上,如果沿袭学科课程建设的方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活动课程论"重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但忽视知识本身的结构和逻辑顺序,否定学习系统知识的必要性,这一理论也不完全适合指导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学科的发展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发展亟待学科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如果没有学科知识,课程的发展在大学会面临诸多问题,而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是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生存和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课程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科建设是关键[1].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要想在高校生存下去,必须规范课程建设.对于有条件的、基础好的重点本科院校,应在现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并努力向学科建设的方向发展;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工作重心应放在国防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上面,依法开设相关的国防教育课程,严格按照大学的课程标准和规范抓好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力争尽快走到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缺乏学科的课程建设,必然严重影响课程建设的发展.没有学科支撑的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既要遵循一般的课程建设规律,也要有自身的特点.这需要从国防教育的目标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新的课程建设方式.

  课题组在借鉴华南农业大学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探索,坚持课程整体优化、循序渐进、学生为主、开放多样、区域特色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将课程组成设计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技能教练、拓展教学、专题讲座五个部分,并对课程考试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不同高校可以有不同的课程设置模式和组成方式,要因校而异.

  三、提供人才支撑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为强军目标提供兵源保障是法律赋予的国防义务,也是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解决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问题,迫切需要加快提升高校国防教育质量.

  2014 年 3 月 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完成强军目标,必然对兵员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兵员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兵源素质.

  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基础在新兵.新形势下,我军在人才需求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让高学历、高素质的学生愿意从军,高质量的国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在一些高校出现了"征兵难"的现象.从广东省军区征兵办统计的数字来看,由于入伍时间的调整,2013 年广东高校大学生入伍人数较2012 年稍有增加,但本科生入伍的比例依然很低.

  2014 年夏季征兵工作已经起动,课题组成员利用上课的机会宣传、动员大学生入伍.近 3 000 名学生咨询的人数只有 1 人.在广东三所重点高校发放 500份问卷调查,调查显示,98% 以上的本科生入伍参军的积极性不高,国防意识不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不高,导致部分大学生国防观念不强、忧患意识淡化.原因之二,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特别是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趋向多元,一些适龄青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保家卫国、牺牲奉献的意识淡薄.原因之三,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希望子女留在身边,担心孩子远在部队吃苦,甚至存在各种风险[2].未来信息化战争不仅要有强大的军队,更需要有全体青年学生的参与和支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是关系国家安危、民族兴衰和未来战争胜负的重大战略问题.

  当前,网络成为大国博弈对决的主战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信息思想战隐然成形.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妄图使军队脱离党的领导.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工作,把党的科学理论灌输到大学生的头脑之中,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判别是非的标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为国防事业献身.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强心必先教育.现代战争打的是军事仗也是政治仗,既是物质博弈也是精神较量.只有在高校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凝聚形成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向心力,才能筑起人民战争坚不可摧的强大的精神长城.

  参考文献

  [1]曹淑信 . 军校民族精神教育论[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8.

  [2]纪梦楠 . 群众国防观念淡化致征兵数量下降[EB/OL].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