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军事论文 > 国防教育论文

山东省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的实践与意义

来源:湘南学院学报 作者:曹关群
发布于:2019-10-09 共7041字

  摘    要: 全面抗战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顺应历史潮流,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战时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使之成为唤醒民众、服务抗战的有力武器, 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国防教育, 是党在抗日根据地所进行的伟大抗日军事斗争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 也是一种战时非常规的教育转型实践。其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所产生的国防教育新思想与实践活动, 无疑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山东抗日根据地; 国防教育;

  Abstract: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comprehensive Anti-Japanese War, Shandong Anti-Japanese Bas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mplied with the historical trend and carried out effective wartim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ctivities under extremely difficult conditions, making it become a powerful weapon to arouse the people and serve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whole nation's Anti-Japanese War.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area of Shandong Anti-Japanese Base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great anti-Japanese military struggle practice carried out by the Party in the anti-Japanese.The new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produced in the arduous war environment undoubtedly hav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beyond time and space.

  Keyword: anti-Japanese period; Shandong Anti-Japanese Base;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 制止武装颠覆, 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1]抗日战争时期, 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战时国防教育, 体现了在中日两大民族矛盾尖锐对立的历史关键时刻, 教育领域由平时常规教育向战时非常规教育转型的历史必然、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一、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防教育策略方针

  中国近代国防教育思想源于清末的军备教育思想和军国民教育思想1。1921年,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首次提出“国防教育”的概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历来十分重视国防教育。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 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中国共产党的国防教育策略方针不断得到深化和完善。1937年5月3日, 全面抗战即将爆发前夕, 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 毛泽东在所做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任务》报告中指出“对于中国本部的侵略, 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加紧准备着”, “中国的抗战救亡必须用跑步的速度去准备”, “政治上, 军事上、经济上、教育上的国防准备, 都是救亡抗战的必需条件, 都是不可一刻延缓的”[2]。这里“教育上的国防准备”就是国防教育,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把国防教育当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一项策略方针。1937年8月底, 全面抗战爆发不久, 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提出了着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其中第八条纲领为“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 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 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3]。1938年4月, 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国防教育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 当前我们应该全力抗战, “用教育来支持抗战, 目前的抗战是规定一切的东西, 我们的教育也要听从抗战命令, 这就叫抗战教育”[4]。1938年10月, 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做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指出:“伟大的抗战必须有伟大的抗战教育运动与之相配合, 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 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5]1938年11月6日, 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把“实行国防教育政策, 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6]作为中华民族十五项紧急任务之一加以明确。至此, 党在抗战初期, 确立了完整的教育为抗战服务的策略方针。
 

山东省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的实践与意义
 

  由此可见, 抗战初期, 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核心是要使教育为抗战服务、全力倡导国防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方针。党在抗战初期对国防教育策略方针的探索, 丰富和发展了国防教育的理论体系, 为抗日战争时期, 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在各抗日根据地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理论指南。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作为中共领导下的五大根据地之一的山东抗日根据地, 北连华北、南接华中,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抗战爆发后, 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党的统一指挥领导下, 国防教育立足于服务抗战, 充分体现了服务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在干部国防教育、学校国防教育、民众国防教育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与创新,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干部国防教育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 革命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准和军事素养是决定和生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1938年10月,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报告中强调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 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 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7]在这里, 毛泽东把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提到了路线的高度来认识。而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 党的最高路线就是通过军事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可见, 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水准和军事素养为核心的干部国防教育是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和前提。

  抗日战争爆发后,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在职干部教育、干部训练班教育和干部学校教育等多层次的干部教育和培训体系中。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各类干部国防教育中, 抗大一分校的办学成绩尤为突出, 成为干部国防教育的模范。抗大一分校是1938年11月25日在延安成立的, 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 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在敌后根据地的抗大十二所分校中, 它是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培养青年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取得战果最大的一个分校。学校于1939年2月, 迁至山西太行山的晋东南。1939年11月, 根据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再迁山东抗日根据地。学校到达山东后, 根据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复杂军事斗争形势, 教学对象及时调整转变为主要训练部队基层在职干部和地方政权干部, 军事教育更加强调实战教育、典型战例教育、小部队分散战斗教育等。在“战斗中学习, 在学习中战斗”, 是抗大一分校在山东办学时期的一个显着特点。学校从这一特点出发, 重视总结、研究教学的经验教训, 重视用现实的、典型的战例补充教育内容, 为此学校特别重视行军机动教育和军事技能的训练[8]。抗大一分校在山东办学六年, 学校除靠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的掩护, 寻找相对安全的地点办学外, 他们还依靠自身少量的武器, 积极组织战斗, 仅校本部就单独或配合主力部队进行了上百次战斗。通过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侵扰, 保卫了学习环境, 扩大了根据地[9]。抗大一分校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办学, 为党在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国防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 学校国防教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 在山东沦陷区, 作为普通教育基础的中小学学校教育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绝大多数学校处于停课半停课状态。1938年春, 山东各地抗日民主政权陆续建立后, 把恢复发展小学教育作为“与敌伪斗争的政治阵地”、“反对敌人推行奴化教育的必要措施”和“坚持山东抗日的中心工作之一”[10], 小学学校教育开始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40年底, 已恢复和建立小学1万余处, 在校学生40万人, 教师1.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30%, 有的地区达到85%[11]。在小学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同时, 抗日根据地的中学、公学、联中、师范等中等学校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41年, 抗日根据地只有中学8所, 学生1000余人, 到1945年时已有中等学校42处, 其中胶东20处, 渤海8处, 鲁中4处, 鲁南6处, 滨海4处, 教职员约1000人, 学生约15000人[11]35。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小学学校教育, 学习的内容不仅仅限于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 同时还十分重视国防教育。各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把抗战形势任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气节教育同科学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来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抗日积极性。

  在小学学校国防教育过程中, 山东抗日根据地十分注重国防教育教科书的编撰工作, 编辑出版了在抗战教育史上十分有名的胶东版小学国防教科书。1938年5月, 中共胶东特委成立“胶东国防教育委员会”2, 组织编写中小学抗日教材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胶东版国防教科书是“在整个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地上, 最完整也最系统、覆盖所有小学课程”[12]的国防教育教科书。从目前能够收集到的教科书实物来看, 胶东版小学国防教科书以通俗易懂、注重韵语、注重乡土气息的独特形式在向广大青年学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还主要从“为什么要抗战”“从哪些方面抗战”“谁来抗战”“抗战有什么结局”[12]22等几个方面高度强化与宣传以抗日救国为核心的国防教育。胶东版国防教科书以不是子弹胜似子弹的威力, 把救亡图存的抗争与重塑国民精神的努力经过薄薄的教科书传递给每一位青年学生, 使他们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天然情感得到升华并转化为抗日救国的实际行动。

  (三) 民众国防教育

  我国三十年代的教育学者认为, 民众教育是“对于成年失学者的一种补受的基础教育和对于幼年或成年曾受基础教育者的一种补充的继续教育”[13]。在革命战争年代, 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民众历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是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在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民众国防教育有多种表现形式。北方抗日根据地最为典型的是利用冬季农闲时机开展的冬学教育, 对民众进行国防教育。1940年10月, 大众日报的一篇社论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冬学教育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冬学的主要课程有两种, 一种是识字、一种是抗战道理, 识字课本的内容一定要与抗战有密切的关系, 这两种课程应各占二分之一的时间, 唱歌游戏应作为课外活动。”该社论进一步指出:“参加冬学的学生, 至少要认五百个字 (在四个月时间里) , 对一般抗战的大道理如日本要灭亡中国、我们必须持久抗战、团结到底、抗战到底、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进入相持阶段后的情形与深入群众组织、以及扩军建军、实行民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等都应有一个轮廓的简单了解。”[14]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冬学教育不仅使以广大农民为主体的民众获得了文化知识, 同时还获得了丰富的战时国防教育, 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深切觉悟到抗日救国的大义, 而自动从豪绅地主中之妥协派、捣乱派、顽固派的影响下解放出来, 粉碎了日寇汉奸投降派顽固分子的一切欺骗宣传, 坚决走向抗日救亡的路上去。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的意义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国防教育, 是党在抗日根据地所进行的伟大抗日军事斗争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 也是一种战时非常规的教育转型实践。其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所产生的国防教育新思想与实践活动, 无疑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一) 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培养了大批素质优良的军政指挥人员

  毛泽东军事思想一贯强调, “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 而不是武器, 无论武器装备发展到什么程度, 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始终是第一位的。”[15]人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取决于参加战争的人数多寡, 更取决于身处战争洪流之中人的基本素质。与战争有关人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16]。八年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所以能够得以发展壮大并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在抗日根据地所实施的国防教育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军政指挥人员。

  八年抗战期间,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国防教育培养了大批军事指挥人员和地方政权建设的管理人员。据不完全统计, 自“七七”事变到日寇投降, 山东抗日根据地共计培养各类干部5万余人, 由山东抗日根据地省级党、政、军机关举办的干部学校、干部训练班计有16所、地区举办的有62所[17]。抗大一分校迁来山东后, 共办了6期, 培训军政干部1.4万余人[11]466。抗大一分校的许多学员和毕业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既是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斗英雄, 又是根据地支前作战的先锋模范。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 抗大一分校更是涌现出了张积惠、幕思荣、王道廉、高明月等战斗英雄。新中国成立后, 抗大一分校校友中有何长工、韦国清、迟浩田、杨得志等4人担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 被授予将军军衔的有89人, 其中上将5人、中将21人、少将63人[18]。抗日战争时期,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国防教育, 尤其是干部国防教育所培养的大批优秀军政指挥人员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 对新时期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回望历史, 我们发现,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山东抗日根据地所进行的战时国防教育, 对新时期的国防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国防教育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一般来说, 战争时期的国防教育, 是以动员全体军民同仇敌忾、群策群力去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为目的。”[16]2抗日战争时期, 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充分体现了地不分东西南北, 人不分男女老幼全民抗战的国防教育理念, 在干部国防教育、学校国防教育、民众国防教育等多个层次对根据地军民展开了全方位的战时国防教育。这种因外敌入侵所迸发出来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防教育在战时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它以不是子弹胜似子弹的威力对民族反侵略战争的最终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18], 在新的历史时期, 国防教育的开展同样也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这一方面是由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复杂内外战略环境所决定的, 同时也是由国防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2.国防教育必须把军事技能训练与理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国防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庞杂的工程, 对国防教育的受众而言, 既包括军事技能的训练, 同时还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准的提高。通过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的考查我们发现, 在抗日战争的严酷背景下, 重视军事技能的训练, 培养优秀的战场指挥人员是国防教育的主要任务, 这体现了战时国防教育的特殊性。同时我们还发现,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国防教育还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水准教育, 坚持把军事技能训练与括思想政治理论水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地的国防教育不但为抗日战场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员, 同时也为根据地的地方政权建设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管理干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新历史时期, 国防教育不能因为暂时的和平而只重视思想理论水准教育, 忽视军事技能训练。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 我们更应该注重居安思危的战备意识、加强军事技能的训练和普及, 把军事技能训练和思想理论水准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

  3.国防教育必须注重实效, 不能流于形式。国防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教育, 它的教育成果如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战争时期的国防教育, 因战争形势的危急往往更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实效性会更强。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则因为远离战争的硝烟, 往往会缺乏实效性, 有些时候甚至会流于形式。当前, 面对我国复杂的内外战略环境, 我们在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国防教育的同时, 必须注重实效, 把全民国防教育做牢做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防教育很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http://www.mod.gov.cn/edu/, [2018-03-2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56.
  [3] 作者不详.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J].解放, 1937, 1 (16) :146.
  [4]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 (第62卷) [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12.
  [5] 毛泽东.论新阶段[M]//中共六中全会文件.重庆:新华日报馆, 1939:48.
  [6] 张静如, 等.中国共产党通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2001:133.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526.
  [8]抗大一分校校史研究会.在敌后的抗大一分校 (上) [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3:38-39..
  [9]殷学继.试论抗大一分校敌后办学的历史功绩[J].临沂大学学报, 2012 (1) :111.
  [10] 作者不详.恢复与开展山东小学教育[N].大众日报, 1940-04-16.
  [11]董纯才.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 (第2卷)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1:472.
  [12]石鸥.课本也抗战——《国防教科书》之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5 (5) :21.
  [13] 陈礼江.民众教育 (第2卷) [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4.
  [14] 作者不详.普遍开展冬学运动[N].大众日报, 1940-10-22.
  [15]陈佩尧, 等.国际战略纵横 (第2辑) [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7:94.
  [16]姚有志.国防理念与战争战略[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7:4.
  [17] 本书编写组.山东解放区教育史[M].济南:明天出版社, 1989:72-73.
  [18]李志.抗大精神永放光芒[M].济南:黄河出版社, 2005:5.
  [19] 任天佑.实现强国强军的高远战略谋划 (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N].人民日报, 2016-08-01.

  注释

  1军备教育思想和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参阅:舒新城: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J].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第80页.
  2胶东国防教育委员会1941年3月更名为胶东国防教材编辑委员会, 专门负责胶东版小学国防教材的编写。
  3从后来的该委员会编辑的胶东版国防教科书的实物来看, 主要是小学国防教科书。

作者单位:武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原文出处:曹关群.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国防教育[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03):49-52+7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