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日语论文

多文化共生理论下日本外来语的接受与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08 共4207字
摘要

  一、有关多文化共生。

  1.多文化共生的概念。

  所谓共生一词源于生物学,为德国着名真菌学奠基人 De Barry(1831-1888)首创,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动物、植物、菌类以及三者中之中任意两者都存在“共生”.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而延伸到文化界中的文化共生是指多元文化的紧密联结,共栖,共存的文化状态。文化共生强调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是以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为旨趣的。

  而文化共生的状态的达成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且文化共生也为多元文化提供了不确定的领域。在不同文化面前,文化共生的发展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多文化的原生态,就是当多种文化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地域空间,但相互之间还没有意识到彼此的不同,也还没有对自身原有的形态造成影响时,于是就放任自流。第二个阶段则是多文化间的冲突,即意识到自己周边出现了不同于自己文化的文化形态,而双方又不能理解彼此的文化,从而上演了一幕幕为了扞卫自身文化的矛盾冲突。最后一个阶段则就是平稳的文化共生,多文化和谐态即文化共生。其和谐态就是对于异文化的态度转变,即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从而达到和谐共生。

  2.日本多文化共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日本曾经是一个移民输出国,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劳动力过剩、20 世纪 20年代末的世纪经济危机以及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和实施殖民统治的需要,日本成为大量送出移民的国家。二战后日本人继续向国外移民,直到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由于国内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移出民迅速减少。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出现日本移入民潮,正是日本移出民潮的后裔的返流。冷战结束后,整个世界的跨国人员流动日趋活跃。在此背景下,从外国流入日本的移民增加的速度有所加快。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外国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入日本社会,截止到平成 18 年时,在日本生活工作的外国人达到了 208 万人,占到了日本总人口的 1.7%,使得外国人成为日本的一个显着存在。另外平成 18 年的国际婚姻中达到了 100 对新人中有 6 对是国际婚姻。拥有多文化背景的人越来越多地活跃在日本国内,像这样拥有多元文化的社会要实现其和平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采取手段来使这些不同国籍不同民族背景下的人们承认相互间的文化差异,建构平等的社会关系,作为同一地方社区成员共同生活下去。

  而另一方面据日本厚生省于2007年11月公布的推测,到2030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约为5500万,比现在减少 1000 万人。这说明,日本的劳动力人口正在以超出预想的速度减少。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报告估计,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应,日本每年需要移民 61.6 万人。如上所言,在少子化、老龄化问题日趋深刻的背景下,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接纳海外移民,是解决日本人口危机的有效办法。更多的移民进入日本社会,这就必然导致日本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二、外来语的产生。

  《国语大辞典》对外来语这样定义:外国的语言传入本国经同化,被社会普遍接受,作为本国日常使用的语言叫做外来语。最早传入日本社会的外来语是葡萄牙语,又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及发展,拓宽了文化方面的交流空间,有一部分葡萄牙语被翻译过来成为最初的外来语。例如现在日语中常用的バテレン(宣教士)、タバロ(香烟)等词。继葡萄牙之后,西班牙、荷兰、欧美等国与日展开不同程度的交流。其中现在还常用的外来语例如ゴム(橡胶)、コーヒー(咖啡)、アトリエ(工作室)等词。

  而近年来,由于大量外国人的进入,还有早期移民到巴西、菲律宾的人口或其后代再次进入日本社会,不同程度的日语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加,接触外国人时所使用的五花八门的日语的表达机会也在增加。这些都给日语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一种语言的维护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当它跟其它语言发生接触时就会产生新的语言,它自身也会不断变化转变成另一种新语言,像这种由于语言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语言我们称它为“接触语言”.而外来语就是在与英语、中文、其他外国语言等接触中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也可算为接触语言的一种。

  三、外来语在多文化共生中的重要性。

  1.多语言多文化共生下的外来语。

  鸠津曾在负责语言教育和语言政策的人之间提出多语言多文化共生,2006 年总务省将多语言化作为多文化共生社会的一个支援政策提出。在阪神?淡路大地震后设置的外国人地震商谈窗口采访了 451 名外国人,结果显示 61%的外国人希望用自己母语交流,但现实是职员们只能用英语回应,英语以外的母语者则无法回应。但在日外国人中,除了作为世界共通语的英语外,他们期待日语能够起到共通语的作用,对此他们期望的日语支援是简单易懂的日语,而外来语刚好充当了这一角色,在语言上寄予在日外国人生活支援。比如在对没有日本文化背景的人传达日常的注意事项时会经常感到很困难,比如「ゴミ出しの日」传达的意思是这一天是扔垃圾的日子,暗示其它日子是禁止扔垃圾的。所以对在日外国人的语言支援中一定要考虑到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人的需求,从而活用日语达到期望值。

  2.外来语具备的优雅性使其更广泛地被使用。

  日本人避讳不洁,失礼直接的语言,如用传统词语来表达就显得赤裸裸,他们似乎觉得相比传统的和语,生硬的汉语,外来语相对柔和、含糊、优雅。如将“便所”用トイレ来表示等。诸如此类表现出暧昧性的外来语,不那么直接的外来语更易使人接受,从而在语言上达到一个和谐,对文化共生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又反过来在文化共生的背景下被更广泛地使用。

  3.外来语的包容性促进了对异文化的理解。

  外来语的包容性体现在外来语造词时既可以直接将外语音译成日语,又可以根据想象活用词汇。通过言语教育接触不同国家的文化,在认知理解的基础上使得对外交流的空间更为广阔,而视野一旦打破原有思维的定式后,往往会引发对自己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引领我们去探索我们所未知的领域,而外来语就充当着那把未知之门的钥匙,在对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它传递的作用。

  四、外来语的接受与发展空间。

  1.日本人的语言意识与外来语接受的联系。

  首先日本民众认为与使用语言相比心的相通更为重要,所以使用外来语能够促进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的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减少了日本民众对外来语接受的阻力;其次在世界的众多语言中,日本对欧美圈儿的语言尤其是英语具有很高的评价,而外来语中有很多则是将欧美圈儿的语言用片假名音译过来表示,这则进一步减少了外来语被接受的阻力;再有日语对外国人来讲是相对难学的一种语言,外来语则能起到一部分缓冲的作用,让非日语母语者找到一种亲切感。再加上日本善于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后又掀起了向西欧国家学习的热潮。这样一来作为相对外来物的外来语能够渐渐被接受,从而成为文化共生下日本自身立足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外来语的大量出现冲击着日本民众的语言意识。

  当今日本的百货商店似乎已经成为外来语的世界,如果想买留声机,不小心用了“蓄音机”的话十有八九会得到这里没有的答复。当手指着眼前的物品说这不就是的时候,对方会用外来语强调说这是“レコードプレーヤー”.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其实日本人崇尚西洋,争相使用外来语也不难理解,然而要领会更多的商场外来语含义必须要有一定水平的外语知识,一般顾客很难做到,这样其内心难免产生劣等感。这种微妙的感觉让人内心觉得对方比自己强,从而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其诱惑进而全力以赴追求使用外来语。

  3.外来语的发展空间。

  外来语的发展空间大致可以从外来语的两种分类分析。第一种分法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1)同一种物品根据场合用外来语代替原有的表达方式,比如葡萄酒和ワイン。(2)表示日本原本没有的新事物或新概念,比如バター。(3)印象想象的活用,比如职业妇人(キャリアウーマン)。(4)作为专门用语、术语被引进的外来语,比如インフルーション。

  第二种分法大致可分为三类:(1)显性外来语 .所谓显性外来语是指仍停留在外语的层次,没有完全日化的外来语,主要是指那些专业词语和那些用罗马字书写的词语。(2)隐性外来语。所谓隐性外来语是指日语使用者在使用时并没有意识到它们是外来语,它们主要用汉字表示,不易被识破。比如倶楽部(club)、冗句 (joke)等。(3)日制外来语。日制外来语则是日语独创的表达方式。比如 スピードダウン(slow down)、OL(female of faceworker)、CM(commercial message)等。

  这两种分类方式既有保持原来面貌的外来语,又有根据联想想象创造的新的外来语。充分体现了外来语的自我发展性、独创性及包容性。现代日本社会中外来语使用极其广泛,尤其是年轻人,他们觉得有些原有的词汇用外来语表示出来显得非常潮流,再加上外来语造词上的便利性、包容性为外来语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外来语的广阔发展空间也给文化共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

  五、结语。

  全球化的世界如同被连在一起的根茎,不论是全球化的信息共享这种温和的方式,甚至是金融危机这种极端的方式都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紧密相联的程度。在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多文化共生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互相碰撞交流摩擦,外来语也蓬勃发展。日本民众也在随着外来语的发展中转变原有的意识,日常生活中渐渐大量使用外来语,这在教育界必将掀起一股浪潮,更加重视外语教育,不断增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在异文化交流进程中,外来语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向着新形势的语言文化不断发展。语言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外来语是不可抑制的时代的历史的潮流,按照日语的使用规律,根据说话的对象、场合适度使用外来语,其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更加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 靑 木 保 . 异 文 化 理 解 [M]. 东 京 : 岩 波 书店,2003:12-40.

  [2]柴田昇,沟上由纪。教养教育をめぐる诸概念に関する试论―実务教育?キャリア教育?异文化 理 解 ―[J]. 爱 知 江 南 短 期 大 学 纪要,2009,(38):21-30.

  [3]李佳桐。社会变迁中的日语外来语与语言政策[J].外语教育教学,2012,(4):25-28.

  [4]靑 木保 .多文化世界 [M]. 北京 :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88-100[5]项梅。从社会文化视角探究日语外来语的将来[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8):92-93.

  [6]冯昭奎,林昶。当代日本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9-44.

  [7]堀切友纪子。外来语に関する研究动向[J].お茶の 水 女 子 大 学 日 本 言 语 文 化 学 研 究会,2013,(9):115-119.

  [8]加藤周一,木下顺二,丸山真男,武田清子。日本文化のかくれた形[M].岩波书店,2004:17-3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