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日语论文

安房直子文学译介的纵向和横向研究

来源:文学教育(上) 作者:高雅
发布于:2021-09-13 共3879字

  摘    要: 安房直子文学经由二十世纪末安伟邦的首次翻译、二十一世纪初彭懿、周龙梅的密集出版后,进入现今新生代译者不断加入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其文学作品的中译研究分为发现期、繁荣期和平淡期三个时期。安房直子文学译介情况受到中国经济发展、儿童教育理念变化以及对安房直子文学认知变化的影响,作为日本独具个人风格的幻想文学家,随着作品翻译的成熟,其作品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影响逐渐加深。

  关键词 :     安房直子;儿童文学;作品译介;

  安房直子(あわなおこ1943-1993)作为日本知名的童话作家,其作品多为短片小说。童话作为人类感受童年精神奇特的艺术创造,其美学意义永远是属于全人类的[1]。但儿童文学的理论和评论相对滞后[2],亟需多角度、系统化得认识分析。因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安房直子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现状,按照作品在中国出版的时间顺序,参考出版社进行了一定的梳理。

  作为日本着名的儿童文学家,安房直子是引介与研究日本儿童文学颇为重要且难以绕开的人物。1986年以来,安房直子文学(作品)在国内得到广泛译介和深入研究,然而,三十多年的中译研究一直缺乏系统的学术梳理,不仅不利于对安房直子文学译研情况的整体把握和宏观前瞻,也妨碍了对安房直子文学作品的进一步研究。为补偏救弊,深入全面挖掘安房直子作品的文学、教育、传播等价值,有必要对安房直子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整体展示,提炼经验、反思不足、指明方向。

  一.安房直子文学译介的纵向研究

  通过汉语译介到中国的安房直子文学作品蔚为大观,根据译作的历时性演进特征,可以分为发现期、繁荣期和平淡期三个时期。根据译介发表的形式不同,有汇编式译介和单行式译介,汇编式译介多参考日文版的出版汇编,以小说集形式出版。单行式译介主要以绘本形式出版。根据译介主体母语的不同,又有汉语主体的译介和日语主体的译介,译介的不同历史时期,各具特色的译介类型相互交织、纵向演进。

  1. 发现期(1986-2002)

  发现期(1986-2002)。1979-1999年对日本女性文学的译介与研究处于多元化阶段和繁荣期[3],大量的日本女性文学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安房直子作为日本的女性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也在这一时期被国人发现。安伟邦率先翻译了《谁也看不见的窗台》(『だれにも见えないベランダ』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6年)、《手绢上的花田》(『ハンカチの上の花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1988年再版),杨洪鉴等翻译出版了安房直子等着作的《通话选》(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自此,安房直子的文学作品从“自家后院角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蒲公英似地飞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然而,在随后的1990-2002年十四年间,仅有两部译作面世,即大戎翻译的《萤火虫》(『はたる』《日语知识》1996年第5、6、7三期连载)和彭懿译介的《风的旱冰鞋》(『风のローラースケー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99年)。

1.png

  安房直子儿童文学作品的中译传播可谓乍现即隐、若隐又现,仿佛直子本人一样,深居简出,远离尘嚣。其原因考察如下,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国人视角大多聚焦于对日本女性文学中类似《阿信》这种鼓励个人勤劳、刻苦、励志等主题作品的译介,对幻想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鲜有关注;二是,国内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关注多集中在宫泽贤治(1896-1933)、新美南吉(1913-1943)、高木直子(1974-)、松谷美代子(1926-2015)、黑柳彻子(1933-)、住井末(1902-1997)等久负盛名的儿童文学家,而七八十年代的安房直子正值作品创作的上升期,从创作到为世人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三是,直子本人性格宁静淡泊、与世无争,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其作品的传播,或许她本人压根儿就不期望成为广为人知的文学家,只愿做自家后院的一朵蒲公英。

  2. 繁荣期(2003-2012)

  繁荣期(2003-2012)。2003-2012九年期间里,无论是刊载在期刊读物上的译文量,还是出版发行的译着量,都呈现出空前绝后的景象,安房直子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从新世纪之前的零散发现期瞬间跃升至春笋涌现的繁荣期。以安房直子为作者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可以发现,刊登在期刊读物上的译文在2003-2012年间,无论是译文总量,还是译文单年度的平均量,都明显高于2013-2020年。这一时期对安房直子文学作品的译介整体呈上升趋势。笔者对每年出版的译着数量也进行了梳理:2004年10册、2006年2009年2010年都是5册、2011年4册、2012年7册、2013年2014年都是2册、2015年4册、2016年2册、2017年6册、2018年4册、2019年3册、2020年6册。除去译着空白年份,2004-2012年期间的单年平均出版量(6部)明显高于2013-2020年期间的单年平均出版量(3.625部),前九年的出版总量(36)也明显高于后八年的出版总量(29)。接力出版社的安房直子月光童话系列(全5本)与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安房直子幻想小说代表作系列(全6本)都在这个阶段译介发行,这两个系列是发行至今译量巨大、传播最广的两个系列。

  安房直子文学作品的中译传播在这一时期达至繁荣期,存在以下因素,一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市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与国际接轨的价值取向也广泛影响着对国外儿童文学的引进。作为日本当代着名儿童文学家的安房直子自然得到各大出版社的注意,尤其是专门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出版机构更是瞄准了她兼具经典与畅销品质的儿童文学作品;二是安房直子及其作品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发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逐渐得到更多国人的关注,尤其是偏向专门研介日本儿童文学的几位学者的专业能力渐趋成熟,更是加快了安房直子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三是,安房直子幻想小说作品,原创性突出、风格迥异,尤其是作品中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微妙转换特质,不仅广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更受到众多成年的青睐。这种虚实相依、亦真亦幻的写作风格,在当时众多纯粹虚幻想象的儿童作品中脱颖而出、甚惹人眼。

  3. 平淡期(2013至今)

  平淡期(2013至今)。从期刊读物上刊载的安房直子中译作品上看,2013年至今整体呈下降趋势,出版的译着虽然表征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相比新世纪的前九年,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因而,这一时期国人对安房直子作品的译介较为平淡,可能存在以下原因,一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对外国文学的需求达到一定饱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大倡议,国内市场不再如饥似渴地“引进来”国外童书,转变为注重国内童书的“走出去”。二是,进入新时代后,文学向更加多元、更注重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引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形式亦呈多元化趋向。统计在内的2010-2019年间中国翻译出版的日本童书中,绘本类有1235种,文学小说类592种[4];2010—2019年中国翻译出版日本童书作者的作品数量前10名的排名中,7名为专业绘本作家[4]。生动形象的绘本类儿童作品得到广泛的市场,并迅速占据引介日本儿童文学作品的主导形式,对儿童小说的引进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三是,这时期对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的关注急剧升温[2],中国儿童文学市场上期待更多的原创作品,而经过新世纪前九年的译介,安房直子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基本上均被翻译引进,期刊和出版机构对其关注的热度有所减降。

  二.安房直子文学译介的横向研究

  总览三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对安房直子文学作品的中译传播贡献和影响最大的是彭懿。1999年至今,彭懿共翻译出版了29部安房直子作品(其中5部乃与周龙梅合作完成),不仅高产,同一部作品短时间内多次再版的情况也很普遍,可以说“安房直子作品来到中国,幻想文学的大纛竖起,离不开彭懿先生的推介之功。”[5]彭懿的引介构筑了安房直子文学作品在中国研介的主体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对安房直子文学作品的中译引介自2013年以来虽然略显淡化,但却出现一些新的译介现象,一是,母语为日语的译者着手翻译安房直子文学作品,文纪子在2017年5月通过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了3本安房直子作品的译作:《狗尾草原野》(『ねこじゃらしの野原』)、《爱说话的窗帘》(『おしゃべりなカーテン』)和《狐狸的晚宴》(『きつねのゆうしょくかい』),在2019年3月3本书于同出版社再版。二是,一批新生代译者加入了安房直子文学作品的中译队伍中,如叶蓉的《爬上月亮的兔子》(『月へ行くはしご』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2018年再版)。这批新生代译者为安房直子文学翻译注入了年轻人自己的风格,进一步丰富了对安房直子文学作品的中译传播。

  安房直子作品的翻译,集中在二十一世纪初,在这一阶段,其作品得到广泛传播并收获了大量的读者,但安房直子作品并未全部翻译完成,还需后来者继续努力。在中国,安房直子的研究多是从文学体裁、文学主题、文学特点、人物形象等角度出发。同时,安房直子还吸引了语文教学者的目光,不断有学者将安房直子作品作为教学文本,进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丰富情感体验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同时促进了安房直子文学中有关教育理论的发展。安房直子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不仅因为安房直子文学的价值逐渐闪耀出自己独特的光,还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儿童教育理念变化等的影响。笔者相信,安房文学将沿着现今的波浪线,如大海般继续向前延伸涌进。

  参考文献

  [1]李利芳.论童话的本质及其当代意义[J].兰州大学学报2003(02).

  [2]谭旭东.简析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与现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5,31(06).

  [3]参见宋波、邱雅芬:《日本女性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4]诸葛蔚东,,周- -心,马晨一《中国引进日本童书的现状与启标( 2010-2019)》。《出版科学》2020年第5期。

  [5]戴庶:《又读<彭懿梦幻西行>》,《文学报》2012年10月18日,第016版。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
原文出处:高雅.安房直子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研究[J].文学教育(上),2021(08):144-14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