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日语论文

生态翻译学背景下《三体2》的日语翻译

来源:今古文创 作者:叶居上
发布于:2021-05-13 共5453字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类型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但类型文学的对外译介仍然存在着种种不足。刘慈欣的《三体2·黑暗森林》在日本出版之后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日译版就成了研究中国类型文学日译的绝佳样本。本文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三体2》日译版的翻译实例,探讨其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度适应和选择,提出一些类型文学日译应当注意的细节和翻译技法,以求为中国类型文学走向日本提供启示和助力。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三体2; 类型文学; 中日翻译;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一步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译成各种语言走向世界,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其中类型文学在“走出去”方面的成绩惊人。所谓类型文学,是指作品题材具有明显特征,可以被归类为某一种“类型”的文学创作形式。类型文学作品在创作上存在一定的套路和模式,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体,如武侠小说、科幻小说,以及近年盛行的网络小说等均属于类型文学的分支。类型文学是“大众化”的精神产物,其创作主体真正地属于大众,并且以满足大众的心理、文化、娱乐需求为目的[1]。中国类型文学依靠“大众化”的特性和现代化的信息媒介,发展的极为迅猛,甚至从国内火到了海外,收获了大量外国拥趸。然而尽管海外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类型文学作品的译介总量却仍然有待提升,并且还面临着翻译力量专业化不足的问题。[2]另外,类型文学以广泛的民众性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成功的译介需要合适的本地化。但受限于题材的限制,高质量的翻译对于中国类型文学来说可谓“一译难求”。
 

生态翻译学背景下《三体2》的日语翻译
 

  二、《三体》系列及其日译版介绍

  《三体》是由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共有三部:《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2019年,《三体1》在日本发行,首月销量直接突破十万。出版方早川书房的负责人梅田麻里绘曾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提道:“外国小说单行本之前只有J·K·罗琳和丹·布朗的作品能有这种销量。上次这样,还是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受欢迎程度完全是诺贝尔奖级别的。”2020年6月18日,《三体2》日译版在日本正式发售。发售仅仅一周内便直接登顶日本亚马逊文艺分类前位,销量突破14万。时隔一年,《三体2》在销量上再创新高,再一次掀起了“诺贝尔奖级别”的热潮。

  《三体》系列在日本的巨大成功,一定程度上也仰赖于其独特的翻译方式所实现的出色本地化。就《三体2》来说,首先把中文原作按章节分成三个部分交给立原透耶、上原かおり、泊功三位译者进行翻译并拼接成一份初译稿。《三体2》属于类型文学中的科幻文学,书中包含很多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甚至超越现实科学技术水平的科学术语及其相关概念。如果在日译版翻译时对这些内容进行生搬硬套,那就势必会造成“水土不服”。日方出版社为此找来了大森望——有近40年科幻文学创作经验的“科幻译者”,来对初译稿进行改稿。这一做法契合了“翻译即适应和选择”这一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并最终获得了极佳的市场反馈。以下将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从语言维和交际维这两个维度入手剖析《三体2》日译,探究这一成功范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手法,以期为中国类型文学作品的“走出去”提供一定启示。

  三、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是学者胡庚申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开创的一门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3]生态翻译学以自然界与翻译活动的“关联序链”为理论的前提和依据,以翻译生态环境为核心概念,以译者为终极关照,以“三维转换”为翻译方法,以“适应/选择”为核心理念,以“整合适应选择度”为翻译批评的标准。[4]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的建构逻辑定位于三点:于译者,翻译即适应与选择;于译境,翻译即生态平衡;于译本,翻译即文本的移植。[5]因此,为了追求“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最佳翻译,就需要以译者为中心,以翻译生态环境为参照和归宿,对译文进行适应与选择,把原作的生命尽可能圆满地移植到译作中去,让译作同样具有像原作一般的生命,或让译作承续原作的生命,甚至让译作复活原作的生命,追求“生生之谓译”。

  四、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三体2》日译

  《三体2》的日文译者团队中,负责进行初稿翻译的立原透耶、上原かおり、泊功都是从事中国文学研究多年的日本学者。他们三人中日翻译经验丰富,参与《三体2》翻译自是驾轻就熟。相对的,译者名单排名第一的大森望却是一个不懂中文的“译者”。他负责将另外三人的译稿进行细节上的统一以及整体的“改稿”,来将初译稿“翻译成”一部“适合在日本发行的科幻作品”。这种被他自己称为“改稿”的工作显然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有着很大区别,但仍然属于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的一部分,可以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其“翻译”的意义和效果进行评析。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可以被描述为译者适应和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在翻译时,译者要适应并成为翻译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再以翻译生态环境的“身份”去对译文进行选择。从译者适应的角度来说,大森望有着近40年的科幻文学翻译经验,所参与创作和翻译的科幻作品及相关作品集数量超过一百部,对于《三体2》翻译生态环境核心要素“日本科幻”的适应度无与伦比。译者选择方面,结合译者后记中的自述和最终日译版的文本来看,大森望“的“改稿”并非简单的细节修改,而是以“给日本读者看的科幻小说”作为根本方向,进行了全方位的“选择”和“重译”。以下将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入手分析《三体2》日译版的翻译策略。

  (一)语言维

  译文的语言维转换是指从遣词造句、语体结构等方面入手,在语言维度上对译文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依托于汉语强大的表意能力,读者常常可以通过字面意思直接理解作者“自造”词汇的含义,这给了作者更大的创作自由,但也是翻译的难点。《三体2》中出现了大量的科学术语和专有名词。有的是现实存在的事物,在日语当中可以找到其对应的常用表达,有的则是作者自创的造语,翻译合适与否取决于译者的语言运用。

  例1:原文:智子

  译文:ソフォン/智子トモコ

  “智子”是《三体1》中便已出现的自造词,是将科学概念中的微粒“质子”替换一个同音字后表达“有智慧的质子”之意。由于英文和日文中都不存在这种谐音,所以如何翻译这个造语就成了一个难题。英译版的译者以英文中的soph-词干表示“智慧”,-on词干表示“粒子”,生造了一个词“Sophon”来进行翻译。这个词汇也被日文译者作为外来语“ソフォン”引进到《三体1》日译版中。但是在《三体2》中,这个词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日本女性常用名中同样有“智子(トモコ)”这个词,作者刘慈欣借此一语双关,后续将“智子”人格化为一个日本少女。此时日本读者就可以和中国读者一样,轻松理解“智子”的双重含义。因此在《三体2》中,译者在汉字直译的基础上利用日语特有的“同字不同音,字上加假名”的标注法,将特殊含义用注音的方式注在汉字上方,用“ソ智子フォン”表示作为人造微粒的智子,而用“智子トモコ”表示人格化的智子,不仅保留了汉字意义上的一语双关,还让读者能清晰分辨二者的不同意义,在语言维上进行了绝佳的适应性转换。

  类型文学的根本在于受众广、趣味性强,为了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维持这两个优势,在进行类型文学日译时,从语言维的角度来说,需要灵活运用日文中“同字不同音,字上加假名”的标注法,增加单词内的信息量,对一词多义、一语双关的内容进行适应。

  (二)文化维

  译文的文化维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注重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内涵,也要使译文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特征,尽可能避免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解和不适应。对《三体2》的日译来说,文化维转换的一大重点就在于:要怎么样让它尽可能地接近“日本读者理想中的科幻小说形象”。《三体2》原作中出现了大量的原创科幻概念词汇,译者对它们的翻译采用了一些很“科幻”的译法,以下从中举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例进行说明。

  (2)原文:解析摄像机

  译文:リゾルヴ解析撮像机ィング·イメージャー

  (3)原文:核星

  译文:ニュー核星クリア·スター

  (4)原文:思想钢印

  译文:メン精神印章タル·シール

  其中“解析摄像机”指的是一种能够对人类的大脑进行全息扫描的脑科学分析仪器;“核星”指的是浮游太空城的核聚变发动机;“思想钢印”指的是一种精神控制设备,能够将一些话语作为“钢印”打入人的大脑,让人绝对相信且无法违抗。这几例名词翻译的特殊之处在于,译者在一般翻译之外,还在汉字的上方加了“注”,用片假名的形式追加了一次翻译,将该词汇进行了“外来语化”。并且当这些名词在文中第二次出现时,便不再有汉字,而是直接使用“外来语”。如解析摄像机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为,第二次之后便直接写为“リゾルヴィング·イメージャー”。这种做法在《三体2》日译版中大量出现,总数超过数十例,很显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译者的一种固定翻译策略。

  事实上,这种“汉字表意,加注外来语表音”的特殊写法在近年的日本非常流行,尤其是类型文学作品和电子游戏中,在叙述一些有关“幻想”“未来科技”“神话”相关的内容时,的构词法十分常见。外来语的读音能给读者带来“时髦”和“酷”的印象,而汉字又会帮助他们理解这些“酷词”的实际含义,借此在不影响读者对文章理解的情况下,增加读者阅读时的新鲜感和趣味。结合《三体2》的案例,可以确认这种构词法的确代表了类型文学受众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喜好,属于翻译生态环境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因此在进行类型文学的日译时,从文化维的角度来说,可以在尊重原作、通行译例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外来语化”来迎合一部分日本读者的口味,达成对翻译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适应,以期取得更好的阅读反馈。

  (三)交际维

  译文的交际维转换要求译者挖掘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交际意图,并以其为核心对译文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文本是交际意图的载体,只要可以达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效果,文本的表现形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5)原文:NH558J2没有适合生存的行星,不能定居和建立工业,也没有相应的资源。

  译文:NH558J2が持つ惑星は、人类の生存や工业开発はもちろん、それに必要な资源の采掘も适さない。あの惑星はただの中継地点だ。

  (6)原文:一部分人死,或者所有人死,这是太空为星舰地球设定的生存死局。

  译文:一部の人间の死か、全ての人间の死か。これは、宇宙が星舰地球に配った、絶対に胜てない死の手札だ。

  以上这两个例子,从翻译前后的意思上来说,例5中把“没有相应的资源”改成了“不适合开采必要的资源”,并且追加了一句“那个行星只是个中转站”;例6则放弃了原文的“生存死局”相关表述,改成了“宇宙为人类发了一手绝对赢不了的死牌”。可以发现两个句子的原文与译文在具体内容上都有相当大的出入,但是如果用交际维转换的眼光来看,就会发现尽管译文的内容对比原作发生了变化,但是两处翻译都达到了话语背后的交际意图。这两处译例均是《三体2》中“星舰地球”遭遇到绝望性的生存资源不足时,“自然选择”号上的三位指挥官进行交流时的对话内容。星舰地球整体的生存资源不足,想要活下去就必须杀死其他人以掠夺自己所需的资源。原作者刘慈欣通过星舰地球的自相残杀,来描绘他心目中整个宇宙的文明蓝图:所有的文明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那么这两句话的交际意图在此也就清晰了:“解释资源不足的理由”和“渲染人物的绝望”。从交际维转换的角度出发,例5的“没有资源”和“不适合开采资源”都会导向同一个交际意图“资源不足”,追加的一句翻译“那个行星只是中转站”相当于在进行补充说明,即“到达那个行星也无法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指向同一个交际意图;例6的译文也是通过一个日本人更加熟悉的表述方式“拿到了一手绝对赢不了的死牌”来描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意图:“星舰地球陷入了绝境”。译者于此展现的重“交际意图”轻“语言过程”的翻译理念,与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为最高追求的生态翻译学理念不谋而合。推而广之,在进行类型文学的日译时,从交际维的角度来说,选择以交际意图为根本指向,而对文本的表现形式的进行符合翻译生态环境要求的修改。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修改必须建立在两个大前提上:第一,译者必须准确把握原文的交际意图,不能曲解原文。第二,不能造成作品前后文的自相矛盾。比如例5的翻译的前提就是后文中没有出现与行星资源相关的内容。事实上在类型文学中,作者在一些小的细节上埋下伏笔,再于后文回收的情况并不罕见。因此进行交际维转换时,与作者做好事前沟通,确认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伏笔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结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类型文学不但是前代通俗文学的递进,更重要的是,它们与时代中的其他社会平行体系产生着杂交的关系:影视、科技、资本、创作和观赏、反应心理。[6]如今国内的阅文集团已经开始打造“泛娱乐”的概念,以知名类型文学IP为核心,推动影视、话剧、漫画、动漫等各大文化产业全方位发展,把文娱创作打造成了一条产业链,而类型文学正位于这条产业链的起点,眼下也正是中国类型文学大举进入日本文化市场的大好时机。本文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出发,从一些实例着手分析了《三体2》在日译过程中实施的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最终通过研究《三体2》日译版这一成功范本,反推出了一些在进行类型文学日译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值得使用的技巧,希望能为中国类型文学的传播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马季.类型文学的旨归及其重要形态简析[J].创作评谭,2011,(6):4-8.
  [2] 刘志伟.类型文学“走出去”渐入佳境[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5-10-27(2).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10.
  [5] 胡庚申,孟凡君,蒋骁华等.生态翻译学的“四生”理念[J].鄱阳湖学刊,2019,(6):26-33.
  [6] 夏烈.类型文学:一场非典型性文学革命[J].博览群书,2012,(9):5-9.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原文出处:叶居上.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类型文学日译[J].今古文创,2021(17):108-1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