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日语论文

浅谈日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

来源:科技展望 作者:王丽
发布于:2020-03-27 共4125字

  摘要: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环, 自古代开始日语与汉语之间便有了交流, 进入近代以后两种语言的相互影响与促进表现得更为突出。追溯其源可发现汉字自公元4世纪前后传到日本, 其后在日本以独特的方式受容、发展, 并形成了日语独特的文字体系, 为日语的不断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与此相对的是, 近代以来, 逐渐成熟的日语亦对汉语言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20世纪初, 日语成了汉语新词的矿藏, 由于迫切需要新词, 日语受到了汉语词汇的欢迎。日本词的大量涌入也让汉语置身于日本词的“冲击波”中。

  关键词:汉语,日语,相互影响,亲缘关系

日语毕业论文

  1 前言

  隋唐年间, 日本开始学习汉语并创造了假名, 形成了一种假名加汉字的文字, 一直到了明治年代, 日本人转而学习西方的同时, 利用汉字创造了大量近代科学、经济和人文词汇, 随后, 清末年间, 大量中国留学生赴日, 将这些词汇逆反中国, 形成了中国近代词汇。关于文字简化的改革, 建国后大陆进行了一次, 第二次未实行。日本也相应地进行了简化, 两国虽然没有协作, 但是五四运动后, 大批赴日的中国留学生, 把众多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领域的词汇引进了中国。

  文明的相互交流也受制于代表这个文明的国家的强盛与否, 过去中国强盛, 日本全面学习汉学, 以精通汉学为荣。但是近代西方强盛, 日本开始全面学习西学。现代中文在一定意义上不再是过去的中文体系, 很多文章结构思路都是按照西方的模式在靠拢。所以语言之间的交流和关系也时刻体现着两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2 汉语对日语的影响

  对日语来说, 外国语的影响深入到骨髓的危机发生在古代。古代日本人从朝鲜半岛西部的百济学习汉字, 开始接触书籍。自古至今, 日本人从来都是积极学习、吸收和改造外国的优秀文化, 并最终为我所用。学习汉字的热情也不例外, 当时日本人对汉字的学习态度可谓是全盘吸收, 这从日本国早期的文献可窥一斑, 无论是圣德太子起草的“十七条宪法”还是堪称日本国国史的《日本书纪》皆是由汉文撰写的。

  汉语对日语的影响, 尤其表现在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起源于中国的汉字在日本受容后, 成为其文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本的音标文字“假名”也源自汉字, 平假名是草写的汉字进一步简化后而来的, 片假名则摘自汉字的偏旁部首。此外, 日本人还遵循“六书”的规律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国字”, 这些都是汉语对日语的影响。

  2.1 汉字在日本的受容

  古代汉字文化圈不断向周边扩大的背景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政治要求, 中国周边诸国有志引进中国完备的政治制度;其二为文化崇拜, 中国成熟先进的古代文化让周边各国为之憧憬。渐渐地作为媒介的文字即汉字规范意识不断加强, 字体和字形的规范确立后书法发达起来, 这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征之一。

  汉字的读音在日本经过反复钻研, 形成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 借此汉字在日本进行了独特的受容。随后, 采纳汉字的一部分创造出了日本独有的假名文字, 汉字和假名共同使用形成了日本独有的汉字假名混写体, 这使得日语的灵活表记成为了可能。

  一般意义上来讲, 汉字日化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第一种方法是模仿古代中国汉字的读音以日语的方式读出来, 并将其作为日语的单词来使用。因此, 即便是同一个汉字, 所引进的时代不同, 其发音也会相异。模仿6世纪以前的古代汉语发音所形成的发音为“吴音”。而模仿6世纪以后的新式汉语发音所形成的发音称为“汉音”, 镰仓时代以后所采用的发音为“唐音”。此外, 3世纪以前《论语》等着作成书时代的汉字发音一度在朝鲜半岛定着进而传到日本的发音为“古韩音”。

  第二种方法是如若与汉字相同意义的单词在日本业已存在, 则以日本固有的读音来读, 这就是所谓的“训读”方式, 如将“山”读作“ヤマ”。

  第三种方法是忽视汉字所表达的意思, 仅仅借用其发音来标识其他词语, 即“假借”。比如“来”原本是麦穗的形象, 后来也用来表示相同发音的动词。“假借”定着后形成日本的“万叶假名”。万叶假名在平安时代简化形成“片假名”和“平假名”。

  2.2 日语中的汉语词汇

  伴随着日本古代国家的成立, 先进文字有必要应运而生, 此时日本近邻—中国这一先进国家的语言汉语传到日本。近代以前的日语中的汉语根据所引进时代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 这与汉语读音的不同相关。具体可分类如下:

  首先, 奈良时代以前, 以中国六朝时代江南一带的发音为基础, 形成了吴音。6、7世纪奈良时代以前, 日本主要和中国的南朝保持交流, 根据扬子江下流的地名, 将此种发音定义为吴音。当代吴音所应用的领域为数词、佛教用语、古代的官职和职业等。

  其次, 奈良时代以后基于隋唐时期的中原发音出现了汉音。7世纪后半叶至8世纪, 日本向中国派遣大量遣唐使, 中国西北方言被带入日本并渐渐正统化, 在之后的日本汉字音中形成了重要的一层。官撰的正史《日本书记》采用汉音便是这种正统意识的表现。

  此外, 日本的镰仓时代以后, 根据中国宋元明的北方方言出现了唐音。镰仓时代以后, 即中国的宋元明清, 两国间的交流几乎中止, 倭寇在沿海横行, 但在民间层面上, 宋明理学和禅宗僧侣带来唐音, 但仅应用于特殊词语中, 没有普及开来。

  2.3 汉字的日语化—国字

  所谓国字指的是日本模拟汉字所创造出的文字, 也称为“和制汉字”。其目的是为了表达中国不存在的事物以及普通汉字难以表现的概念。比如「峠 (とうげ) 」「畑 (はたけ) 」「辻 (つじ) 」「凩 (こがらし) 」「凪 (なぎ) 」「躾 (しつけ) 」「鰯 (いわし) 」等字都是日本典型的国字。

  新井白石在《同文通考》中列举出81个国字, 而伴直方的《国字考》中则列举出了126个, 其中有些是否为国字目前仍不明确。

  国字原则上没有“音”只有“训”, 另外, 国字多以表示鱼、鸟、木、草以及度量衡的字收尾。这意味着国字是为了补充日汉体系的出入而出现的。

  3 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近代以来, 在西方科学的学习潮流中, 日本充分发挥汉字的特征, 翻译了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大量专业词汇, 这些汉语词很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和吸收。在这种背景之下, 日语词汇开始反哺汉语, 日语对汉语的影响逐步显现。

  3.1 日语影响汉语的三次浪潮

  日语对汉语的影响具体可分为三个高峰期, 这三个时期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都相应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征。

  第一次浪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战争中遭遇失败的中国开始反思体制的落后之处, 一改妄自尊大的态度, 将视线投向国外, 而最便捷的学习对象便是同中国隔海相邻的日本, 这种形势之下出现了翻译日方着作的热潮, 一些来自中国古典又结合新时代需求被赋予崭新意义的词汇开始反哺中国, 并为中国国民所接受继而得到广泛传播。

  第二次浪潮发生于中国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初年代,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 国门打开, 大量外国文化涌入国内, 日本的一些人气电影和小说也风靡一时。这些媒介中出现的一些新颖词汇诸如“人气”、“充电”、“新干线”等很快为大量观众和读者所接受并迅速普及开来。

  第三次浪潮发生于近年并以强劲之势不断持续着, 伴随着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深入, 文化交流的层次也不断多样化, 尤其是受年轻人欢迎的漫画、网络游戏、动漫等文化载体中出现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新词, 比如“御宅族”“萌”“草食男”“肉食女”等浅显易懂而又不失新意的词汇被原封引进汉语, 有些甚至成为流行词语, 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3.2 近代日语中的西学译词及其对汉语的影响

  日本近代视线转投近代化萌发更早的西方, 掌握了大量的西方近代先进成果。到幕府末期, 面对西方列强的威胁, 西洋学倡导者们提出了打开国门学习西方而变革日本社会的激进思想。日本学人在寻求西方文明得以“求知识于世界”之时, 他们辛勤地挖掘语言矿藏, 用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翻译西方的学术概念, 孕育和创造出了很多西学译词, 丰富了日语的语言。同样在中国20世纪初, 由于当时政治气候和文化思潮的影响, 日语成了汉语新词的矿藏, 由于迫切需要新词, 它受到了汉语词汇的欢迎。在新观念的引进中, 由于汉日“同文”, 使译自日文书籍的大量学术词汇诸如“民主、政治、科学、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等词被直接运用到了汉语中。大量的日语“外来语”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的思维和文化, 甚至可以说中国在这10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都发生了影响。

  3.3 西学译词在中国的历史选择

  在近代中国对于如何翻译西方术语曾经也发生过争议。严复就强调说要深切了解四方的思想, 就必须读原着。借助翻译是不得已, 借助翻译的翻译, 就会和原意相差甚远。古文造诣颇深的他, 就指出日本人在翻译西方概念时候所用的汉语都不准确。对比一下严复和日本学人的翻译就会发现中国和日本在翻译西方术语时的不同方式。

  日本人多用双字和双字以上的汉语翻译西方术语, 而中文习惯用“单字”。如“economy”一词在严复的翻译中为“计学”, 而日文则译为“经济”;“society”在严复的翻译中为“群”, 而日文则译为“社会”;“capital”被严复翻译为“母财”, 而日本人则译为“资本”;“evolution”在严复的翻译中为“天演”, 而日文却译为“进化”;“philosophy”在严复的翻译中为“理学”, 而日本学人则译为“哲学”;“metaphysics”在严复的翻译中为“玄学”, 而日本学人则翻译为“形而上学”……。但是在语言的发展进程中, 严复的翻译最终被淘汰了, 而日本的西学翻译词却被保留了下来。论汉语水平, 严复的造诣远在日本学人之上, 但是在严复的翻译里, 由于过分的追求汉语传统的铿锵和文气, 显然要比日本学者的翻译工作艰难许多。

  换个角度来考察会发现日本在翻译西学的时候, 是以旨在国民中广泛传播文明思想为原动力的。翻译西文本是为了启发民众, 能够使尽量多的人阅读, 努力追求的是文字的通俗和浅显易懂。他认为改造那些饱读诗书而又顽固的守旧者, 才是关键。由于当时中国和日本不同的国情, 严复和日本学者对西学译文的不同追求都在情理之中, 也就没有了译文孰优孰劣的可比性。

  结语

  日语和汉语作为东亚乃至世界的两种重要语言相互影响, 都为对方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首先汉语在语音、文字、词汇等方面对日语的萌芽及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 日语亦反哺汉语, 尤其是近代以来众多日语词汇被引入汉语, 对汉语的繁荣乃至中华文明的进步所起的所用不容忽视。总之, 日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需要我们给以足够关注的。世界上的语言都是相通的, 各国语言之间需要不断地交流与合作, 从而使文化之间的精华相互碰撞, 以使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完善与和谐。

  参考文献
  [1]皮细庚.日语概说[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2]金田一春彦.日本语新版 (上) [M].东京:岩波书店, 1988.
  [3]雷颐.黄金十年[J].读书, 1997 (9) .

作者单位: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原文出处:王丽.日语与汉语的相互影响[J].科技展望,2016,26(30):195-196.
相关标签:日语毕业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