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遗传学论文

细胞遗传学检测在白血病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全科医学 作者:吴蔚;顾健
发布于:2020-04-21 共2731字

  遗传学应用论文(8篇核心期刊范文)之第八篇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诊和急变期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和间期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结果,探讨两种细胞遗传学方法在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CML患者,包括44例初诊的患者和16例急变期患者,进行染色体R显带核型分析,同时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利用BCR、ABL位点特异性探针,检测患者的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60例CML患者中,染色体R显带核型分析57例(占95%)患者Ph(+),3例Ph(-)。FISH技术检测58例(占96.7%)患者BCR/ABL融合基因(+),2例BCR/ABL融合基因(-)。44例初诊患者中,42例Ph(+)/BCR/ABL(+),占95.5%;,1例Ph(-)/BCR/ABL(+),占2.3%;1例Ph(-)/BCR/ABL(-),占2.3%;16例急变期CML患者,15例Ph(+)/BCR/ABL(+),占93.8%;1例Ph(-)/BCR/ABL(-),占6.2%。其中8例(占50%)患者染色体R显带核型分析发现额外染色体异常,额外异常有+7,+8,t(4;22),t(1;3),t(4;11)及双Ph染色体等。结论 常规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在CML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FISH技术判断变异易位和Ph(-)/BCR/ABL(-)患者有重要意义;急变期染色体核型分析可预示病情进展。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应用,BCR/ABL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遗传学应用论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1960年首次发现Ph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后经显带技术证实是9和22号染色体的相互易位t(9;22)(q34;q11)。目前,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是CML诊断的特征性标志,骨髓染色体R显带核型分析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细胞遗传学检测的两种主要方法[1]。我们同时利用这两种方法检测初诊和急变期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和BCR/ABL融合基因,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0例CML为2007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初诊慢性期(CP)44例,急变期(BC)16例。CML的诊断和分期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细胞遗传学分析(R显带技术)

  取患者骨髓细胞,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每例至少分析20个中期分裂相,核型异常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2005)]加以描述。剩余细胞悬液保存于-20℃备用。

  1.2.2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采用荧光素标记的位点特异性探针GLP BCR/GLP ABL(北京金菩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方法按说明书操作。

  1.2.3 图像扫描

  用Olympus BX51荧光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在UV/Rhodamine/FITC三色滤光片的激发下观察间期细胞的荧光杂交信号,每例分析300个细胞左右,并用染色体自动分析系统Imstar FISH 3.0进行图像采集和保存。

  1.2.4 图像分析

  采用BCR/ABL融合基因探针:BCR基因位于22号染色体长臂1区1带断裂点集中区,由绿色荧光素标记;ABL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长臂3区4带,由红色荧光素标记。正常细胞为两红两绿,异常细胞为一红一绿一黄一小红或一红一绿一黄。5%以上的细胞出现异常的杂交信号方被判断为阳性结果。

  2 结果

  2.1 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60例CML患者中,染色体R显带核型分析57例(占95%)患者Ph(+),3例Ph(-)。其中44例初诊的患者中,2例染色体为Ph(-)。16例急变期的患者中,1例染色体为Ph(-)。其中8例急变期患者核型分析有额外的染色体变化(表1),包括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分别为+7,+8,t(4;22),t(1;3),t(4;11)及双Ph染色体等;其中染色体核型为i(17q10)的患者Ph(-)。

  表1 8例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的CML患者

  2.2 荧光原位杂交结果(FISH技术)

  60例CML患者中,FISH技术检测58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2例BCR/ABL融合基因(-)。其中44例初诊患者中,1例BCR/ABL融合基因(-)。16例急变期的患者中,1例BCR/ABL融合基因(-)。

  57例患者为Ph(+)/BCR/ABL(+),1例初诊患者为Ph(-)/BCR/ABL(+),1例初诊患者为Ph(-)/BCR/ABL(-),1例急变期患者为Ph(-)/BCR/ABL(-)。

  3 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造血干细胞高度异质性疾病,Ph(+)和/或BCR/ABL(+)是诊断CML客观准确的依据,也是临床伊马替尼治疗的重要依据[2]。资料显示,90%~95%的CML患者可检出Ph染色体[3,4];急变期除Ph染色体存在外,70%~80%出现额外染色体异常,预示疾病向加速及急变期进展,目前额外染色体异常的出现被认为是预示CML疾病进展的独立指标[5,6]。

  本文60例CML患者中,95%CML患者染色体呈Ph(+);在44例慢性期CML患者中,未发现有额外染色体异常;16例急变期CML患者中,8例(占50%)CML患者核型发生额外染色体异常,其中包括数目与结构的异常,+7,+8,t(4;22),t(1;3),t(4;11)及双Ph染色体等,有2例均是发生在4号染色体的平衡易位。临床随访发现,部分患者检出额外异常发生在临床或血液学急变之前。因此,CML病程中监测R显带核型分析可预测CML病情进展。

  约5%左右的CML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不到Ph染色体,经FISH检测或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发现可表达下列两种类型,Ph(-)/BCR/ABL(+)和Ph(-)/BCR/ABL(-)。前者实质上仍属Ph(+)慢粒,与典型CML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生存期相似,而Ph(-)/BCR/ABL(-)的患者则可排除CML诊断[7,8]。44例初诊CML患者中1例为Ph(-)/BCR/ABL(+),染色体核型分析为t(9;10),证实为变异易位的Ph(+)CML,可能涉及3条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可修正为t(9;22;10)。另一例为Ph(-)/BCR/ABL(-),则考虑为不典型的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

  1例Ph(-)/BCR/ABL(-)急变期CML患者,经了解临床病史,为伊马替尼治疗后复查的CML患者,核型分析发现有染色体异常i(17q10)。自2002年Andersen等首次报道伊马替尼治疗CML出现Ph(-)额外染色体异常,国内外陆续有文献报道[9,10],其中+8,-Y和-7/7q-,20q-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3%~9%。发生原因和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

  综上研究,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在CML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FISH技术在初诊CML患者中判断变异易位和Ph(-)/BCR/ABL(-)患者有重要意义;CML急变期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预示病情进展。

  参考文献
  [1]江倩,黄晓军.中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治现状和展望[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10):803-805.
  [2]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慢性髓系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6):426-432.
  [3]Chen Y,Peng C,Li D,et al.Molecular an cellular bases of chronic myeloid liukemia[J].Protein Cell,2010,1(2):124-132.
  [4]Kantarjian HM,Cortes J,La Rosee P,et al.Optimizing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in chronic phase[J].Cancer,2010,116(6):1419-1430.
  [5]宋军,朱红倩,李斓,等.73例伴附加染色体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3,36(4):355-358.

点击查看>>遗传学应用论文(8篇核心期刊范文)其他文章
原文出处:吴蔚,顾健,马莉,倪军,王红,孙幸.细胞遗传学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8):1320-13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