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社区心理治疗中心理治疗师的参与及技术要求

时间:2020-02-13 来源:心理月刊 作者:冉雨琴,彭美 本文字数:2282字

  摘    要: 本文从社区心理治疗的背景和意义,心理治疗师如何参与社区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应当掌握社区心理治疗的临床心理学技术这几个方面论述了社区心理治疗背景下心理问题矫正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临床心理学; 社区心理; 精神分析技术;

  1、 社区心理治疗的背景

  社区是个体聚合的场所,蕴含着人类生活的本质关系,包含共同地域、共有联系和社会互动这三个基本要素[1,2]。社区心理治疗是用心理学原理与技术对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进行援助的一种途径,包括解决心理困扰和平复心理创伤等,近年来国家在社区心理治疗中一直提倡人文关怀。2013年雅安地震后,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危机管理意识和预警机制建设,将心理治疗的重点放到了灾后心理治疗的机制建设。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除了切实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着力提升精神障碍患者的防治和康复能力外,还强调了促进公民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17年各部门联合起草的《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广泛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要求,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精神卫生法》的修改决定,把多个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部门调整为医疗保障部门,进一步细化了保障系统。上述文件阐明了当地有关部门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创建有益居民的社区环境的必要性,至此我国的社区治疗服务中心已在各省市建立了初步标准。

  2、 社区心理治疗的意义

  一般说来,社区心理治疗有以下几种意义:首先能够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密不可分,随着社区规模的逐渐扩大,社区内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人数大幅度增加,有的青少年父母离异的同时还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对这类近期生活中出现挫折事件的人群进行心理治疗是社区心理干预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治疗师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展开的诸如挫折教育、自我疏导等主题活动,能够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降低他们犯罪的可能性,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其次是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社区心理治疗师可对老年人提供具体的援助,暂时接替老年人的日常工作,如代为照看儿童,打理家务等,有时还可以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引导他们合理宣泄不安的情绪,使他们能悦纳自我,重新找到生活目标。最后是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产妇在分娩后容易心理退化,情感脆弱,产生爱的被剥夺感。社区心理治疗师可帮助产妇针对抑郁的原因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缓解,转变她们错误的认知,增强孕妇的心理韧性。

  3、 心理治疗师如何参与社区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师应该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有创新意识,是医学心理学或相近的专业毕业,有相应的实习经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定期接受督导,注重自我状态的调整和自我发展,保持自身身心健康,能够定期接受心理培训和继续教育,拓展知识面和增强专业知识技能。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身心健康咨询、精神障碍咨询和其他心理卫生的问题咨询等方式来参与社区心理治疗。

  4、 心理治疗师应掌握社区心理治疗的临床心理学技术

  心理治疗师应当掌握认知重构技术,行为重塑技术,释梦共解技术,精神分析技术和危机干预技术。认知重构技术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该技术采用认知重构、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构最为关键[3]。认知重构的具体方法是识别自动化的思维进行真实性检验。

  行为重塑技术中的行为指的是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到的个体活动。常用的行为重塑技术是塑造,塑造包含确定目标行为,选择起始行为,设计塑造步骤,选定塑造计划中使用的强化刺激以及有效实施差别强化等五个步骤。
 

社区心理治疗中心理治疗师的参与及技术要求
 

  释梦共解技术主要是弗洛伊德的梦境生成理论、梦境投射理论和释梦三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成人的梦大多是象征的、经过变装的,其意义在于逃避超我的压制,所以释梦就是由显梦推知,回溯到隐梦的历程[4]。弗洛伊德还进一步提出,梦境生成有四道工序:凝缩,移置,意象化,修饰。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现实生活的投射。释梦的过程就是剥开梦的伪装形式,挖掘梦的象征隐义,借以洞悉人的心灵世界;弗洛伊德提出了释梦开放性、包容性和等待性这三大原则,通过对梦转化机制的分析,可以揭开显梦所蕴含的潜在意义,从而进行治疗。

  精神分析技术的治疗目标是与来访者建立治疗关系,注重用诠释来消除冲突[5]。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为共情、自由联想、诠释、面质、移情等。

  心理危机要经历冲击期、防御期、解决期和成长期四个阶段,与之相关的应激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有危机事件集体晤谈法,心理行为训练和心理稳定化技术。危机事件集体晤谈法指对遭受危机事件的群体进行干预工作,围绕危机事件,通过结构化的问题,在团体成员内公开讨论内心感受,获得支持和安慰,从而消除心理创伤;心理行为训练是指运用认知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行为训练为主要手段对来访者的心理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心理稳定化技术指通过想象练习帮助来访者在内心世界中构建安全的港湾,致其远离痛苦的情景,并且寻求内心的积极信念,激发内在的生命力,激发解决当前困难的能力,产生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王建林.社区司法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6.
  [2] 赵敏,杨凤池.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 岳晓东.登天的感觉[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1.
  [4] 王键.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J].世界科学,2008,31(4):34-36.
  [5]Sommers-Flanaga R.心理咨询面谈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冉雨琴,彭美.社区心理治疗背景下心理问题矫正的途径和方法[J].心理月刊,2020,15(02):44.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