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检验论文

溶血现象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探析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吕金鹤.
发布于:2021-12-13 共3938字

  摘    要: 目的 分析人工溶血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本院接诊的65名接受血液检验者的血液样本8 mL,分别置于2支试管中,每支4 mL,其中1支试管标本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溶血,另一支采取正常的自然分离方式,检测并比较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血清学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人工溶血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糖(glucose,GLU)、血尿酸(urate acid,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分别为(1.35±0.17)mmol/L、(5.39±1.31)mmol/L、(5.36±1.38)mmol/L、(361.11±24.17)μmol/L、(83.87±7.12)μmol/L;自然分离血清TG、BUN、GLU、UA、SCr水平分别为(1.29±0.28)mmol/L、(5.35±1.27)mmol/L、(5.68±1.12)mmol/L、(355.99±26.98)μmol/L、(82.79±6.63)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溶血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胆固醇(CHOL)、钾离子(K+)水平分别为(60.03±2.72)U/L、(68.02±2.25)U/L、(221.01±6.88)U/L、(7.09±1.22)mmol/L、(5.19±0.99)mmol/L,均明显高于自然分离(42.99±2.18)U/L、(55.18±2.11)U/L、(102.98±4.61)U/L、(4.20±1.03)mmol/L、(3.38±0.35)mmol/L,但溶血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83.08±4.18)U/L,明显低于自然分离(123.35±6.9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临床应规范采血及检验,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 :     溶血现象;血液检验;生化指标;临床分析;预防措施;

  溶血是血液内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至血清,从而导致血液内物质升高或降低的现象[1]。在血液检验中,若发生溶血现象,会破坏血细胞,从而使其内的红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等释放某些胞内成分,干扰血液检验[2]。而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直接决定体检者的健康状况[3]。但现阶段临床对生化指标检验中,血液在采集、运输、储存过程中会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从而导致血红细胞发生破裂,影响检验结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6—12月本院接诊的65名接受血液检验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人工溶血对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12月本院接诊的65名接受血液检验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7.47±3.83)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23.9 kg/m?,平均BMI(21.19±0.99)kg/m?;初中及以下学历13例,高中学历26例,专科及以上学历26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健康体检者;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者;理解、沟通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多种器官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精神疾病者;合并感染性疾病、代谢性功能疾病、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

1.png

  1.2、 方法

  1.2.1、自然分离

  将4 m L血液标本于室温下自然静置30 min左右,待血清析出后,3 000 r/min离心4 min,取血清,采用日本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糖(glucose,GLU)、血尿酸(urate acid,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胆固醇(cholesterol,CHOL)、钾离子(potassiumion,K+)、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

  1.2.2、人工溶血

  将4 m L血液标本置于-40℃的冰箱中冷冻20 min,然后再取出溶化,确保血清中血红蛋白(Hb)浓度为4 g/L,采用无菌注射器快速抽吸凝血块后再注入,反复进行10次左右可快速形成溶血情况,3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不溶血血清,置于冰箱中保存待检,用日本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G、BUN、GLU、UA、SCr、AST、ALT、LDH、CHOL、K+、ALP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TG、BUN、GLU、UA、SCr、AST、ALT、LDH、CHOL、K+、ALP水平,其中血清K+水平单独采用电解质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测方法患者血清TG、BUN、GLU、UA、SCr水平比较

  两种检测方法患者血清TG、BUN、GLU、UA、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种检测方法患者血清AST、ALT、LDH、CHOL、K+、ALP水平比较

  人工溶血血清AST、ALT、LDH、CHOL、K+水平均明显高于自然分离血清,但血清ALP水平明显低于自然分离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对于血液检验结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血液检验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溶血现象是干扰血液检验的重要因素之一[4]。溶血现象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内外布满某些特殊物质,从而使红细胞内待测物质升高或降低,从而干扰血液检验结果[5]。

  表1 两种检测方法患者血清TG、BUN、GLU、UA、SCr水平比较

GetImg (1).jpg

  注:TG,甘油三酯;BUN,尿素氮;GLU,血糖;UA,血尿酸;SCr,血肌酐

  表2 两种检测方法患者血清AST、ALT、LDH、CHOL、K+、ALP水平比较

GetImg (2).jpg

  注: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CHOL,胆固醇;K+,钾离子;ALP,碱性磷酸酶

  溶血可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其中体外溶血主要由机械破坏、低温冰冻的物理因素、血液接触活性剂的化学因素及血细胞脆性增加的代谢性因素引起[6]。而体内溶血则由大血管手术、人工心脏瓣膜后的物理因素、疟疾的生物因素、药物毒性反应及配血不合引起输血反应等因素所造成的[7]。然而细胞内液中AST、ALT、LDH、CHOL、K+等物质的含量是细胞外液中的22~160倍,因此,通过轻微溶血即可观察检测结果变化[8]。也有相关研究[9]认为,采用酶法检测胆固醇时检测结果会受到Hb的影响。但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检测方法患者血清TG、BUN、GLU、UA、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溶血血清AST、ALT、LDH、CHOL、K+水平均明显高于自然分离血清,但血清ALP水平明显低于自然分离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溶血现象对检测血清TG、BUN、GLU、UA、SCr水平的影响较小,不会造成显着干扰;而血液标本溶血后会严重干扰血清中各种酶的水平,另外,溶血现象还会影响血清CHOL、K+水平的检测。因此,在血液检验中,若血液发生溶血现象,不宜继续检测酶类、CHOL、K+。为预防体外溶血现象,首先应确保针头、注射器、试管的清洁与干燥,且针头不应用酒精消毒,酒精可造成溶血现象,需严格遵守采血过程及检测规范。同时,应注意止血带包扎力度,不得过久、过紧、过松,避免发生血液回流而引发溶血现象;血液注入试管时,速度不宜过快,否则会产生过多血泡,使血细胞破裂[10]。采集血液标本完成后,应先静置血液标本,使血清自然析出;并在标本离心前,使血液自然凝集;标本离心的时间应≤10 min[11]。不可将血液标本置于冰箱冷冻室内,因其融化后易造成溶血现象。血液标本采集后不宜放置过久,应尽早检测,以免消毒液等其他物质进入血液标本内,引起溶血现象,影响血液检验结果[12]。对于溶血标本,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可能重新采集,以避免溶血对血液检验的干扰,从而可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为避免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产生干扰,最重要的是有效预防溶血现象的发生,严格重视采血过程的各个步骤。因此,检验人员需具备精湛的采血技术,并能熟练把握血液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同时,检验人员需做好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如检查器械与严格消毒等,以防使用不规范的器械,并严格进行采血与检验操作,从而尽量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检验的效率与准确性。

  针对上述总结,需做到以下几点:提高采血人员对标本采血的正确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知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所造成的干扰;应加强规范采血的步骤环节,避免出现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在对血液进行运输或分析的过程中需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试管大幅度震荡从而破坏血红细胞发生溶血。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可干扰血液检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严格规范采血与检验操作,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燕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和解决措施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 ,38(16):2304-2306.

  [2]刘胜峰刘玉玲.潘效营标本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 13(1):192-193.

  [3]姚兴化,杨京哲,邢方亮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防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112.

  [4]周涛溶血血液标本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分析及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4):142-143.

  [5]周霞溶血现象在血液检验中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7)-117-118.

  [6]龚正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3):406-407.

  [7]任丽峰周雪红.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2018,7(1)117-118.

  [8]周文娟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31):84-85.

  [9]张佳婕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医药前沿,2016,6(13):128-129.

  [10]孙洪帅吴雪峰丛占杰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35-36.

  [11]孙春华.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措施[J]世界临床医学,2016, 10(16)-243-245.

  [12]许育兵,唐荣芝,刘广亚,等化学发光法及ELISA法检测溶血、脂浊标本对术前四项检查结果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8.,32(1):20-22.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原文出处:吕金鹤. 血生化检验中发生人工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21,27(34):134-13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