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检验论文

探讨不同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韩洋
发布于:2021-05-20 共2991字

血常规检验论文范文第三篇:探讨不同采血方式的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80例,均接受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中血常规指标水平与采血时间。结果 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结果,白细胞计数(WBC)水平低于末梢采血加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显示,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水平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9,P=0.530);平均静脉采血时间[(15.21±1.21)s]短于平均末梢采血时间[(40.26±4.6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8,P=0.000)。结论 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于末梢血,采血时间更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不同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为临床实验室基础检验项目,由于血液中包含各种细胞因子,血浆等成分,通过采用血常规检查能够掌握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等多种指标形态与数量,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为患者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尤其是全身性疾病患者[1].目前,临床血常规检查主要方式有静脉血、末梢血。相关研究显示,采血方式不同,临床检查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两种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血常规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80例,均接受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38.65±3.85)岁;体重指数17~21 kg/m2,平均体重指数(19.25±1.51)kg/m2;泌尿系统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妇科疾病14例,消化道疾病16例,其他12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血常规检查标准;(2)配合度理想者;(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者;(3)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4)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1.3 方法

  (1)末梢采血,采集末梢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体方法为:按压患者指尖,使其充血充分,并进行消毒,将采血针扎入指尖内部后即刻拔出,采用微量血管收集指尖血液约20μL,收集后进行指尖止血。采集的血样使用BC539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所有检测操作均在2 h内完成。(2)静脉采血,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具体方法为:常规消毒采血部位,采用采血针刺入患者静脉血管,并把采血末端与血常规试管连接在一起,收集2 m L静脉血,拔出采血针,并轻微晃动血常规试管中的血液,避免血液凝固。采集的血样使用BC539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所有检测操作均在2 h内完成。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指标的检测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平均采血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显示,PLT、RBC、Hb、HCT、MCV、MCHC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WBC水平低于末梢采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采血

  方法对MC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指标比较

  2.2 两种方法采血时间比较

  静脉采血时间12~18 s,平均静脉采血时间为(15.21±1.21)s;末梢采血时间35~61 s,平均末梢采血时间为(40.26±4.69)s;平均静脉采血时间短于平均末梢采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58,P=0.000)。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依据血液中细胞的形态、数量变化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及早发现疾病。血液为机体营养运输介质,为运输营养、激素的有效媒介,在人体新陈代谢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3].血液广泛分布在身体各个器官与组织中,当机体发生病变时,血常规指标水平均可产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准确的血常规检验对辅助临床诊断具有积极作用[4].

  静脉采血、动脉采血、末梢采血均为临床常用的采血方法,其中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为临床最常用的两种采血方法,而动脉采血多用于血气分析[5,6].肘静脉为静脉采血常用部位,指尖为末梢采血常用部位,由于末梢采血具有出血量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采集血液的难度。末梢采血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温度、针刺深浅等,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7].此外,指尖血液循环速度相对肘静脉较慢,采集血液时需要多次按压,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采集血液样本稳定性;而肘静脉血液循环速度较快,抽取方便,不易受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样本稳定性较高,血液纯度高,因此检测结果准确度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静脉采血检测结果显示,PLT、RBC、Hb、HCT、MCV、MCHC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WBC水平低于末梢采血检测结果,两种采血方法对MCH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静脉采血时间短于平均末梢采血时间,提示静脉采血准确度高于末梢采血,受外界因素影响相对较少,稳定性高,且可缩短采血时间。李明等[9]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采血方式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较大差异,且静脉采血检测结果准确度更高,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全自动细胞分析仪为目前常用于血常规检验的手段,要求检验血量较多,而末梢采血一次采集血量较少,常需多次采血,而静脉采血一次性采血量较大,利于减轻采血疼痛感[10].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采用静脉血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测结果准确度较高,采血时间较短,可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萍,李键。不同模式检测血常规对PLT、WBC、Hb及RBC影响的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6):1577-1579.

  [2]李晓峰,常红叶,齐力,等。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1021-1022.

  [3]黄祥丽,代治国。凝血检验、血常规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变异方法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2):98-101.

  [4] 马凤莲,崔丹,焦敬美。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21.

  [5]姚怡帆。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6):797-800.

  [6]戴永辉,陈方璐,康之裔,等。静脉血与末梢血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2):3032-3033.

  [7]骆文龙、胡婷、包文星。直接静脉采血、留置针采血和末梢采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J].预防医学,2017,29(11):1187-1188.

  [8]赵茜。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936-2937.

  [9] 李明,林发波,金昕。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相关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6):180-181.

  [10]彭科燕。末梢血和静脉血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2042-2043.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原文出处:韩洋.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10):154-15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