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作文教学论文

论述各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及批改见解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17 共2262字
论文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反映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有人曾经专门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的观察力不够,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其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是让人堪忧。
  客观来说,作文教学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因为教师往往只是负责学生某一个时期内的语文教学任务,所以很难立足长远,每一位语文课教师都力图让学生在自己任教期间可以提高语文成绩,提高写作水平,或者说提高作文的分数,这就造成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学局面。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尴尬处境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于比较僵化的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以为写作有经验可循,也有固定的写作模式,把写作技巧当做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用呆板的工艺化的方法指导学生们写作文。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针对的是考试,不求学生的作文有多么的出彩,只求学生的作文能够得到不错的分数,不至于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有人称这种教学倾向叫做“公式主义”,其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背作文,在考试前背诵各种类型的作文,在考试中通过关键语句的改变就可以十拿九稳了。还有一种倾向于依赖写作的灵感和天份,认为写作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要依靠学生的自我体验、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敏感及感悟积累等各种个人因素。这种倾向是反对将写作看做僵化的训练,也反对系统的写作设计以及各种写作技巧的介入,这种倾向被有些学者命名为“直觉主义”。
  然而,无论是“公式主义”也好,还是“直觉主义”也好,都有其偏颇之处,前者背离了矛盾的特殊性原则,而后者则背离了矛盾的普遍性原则。小学作文写作既不能只是为了应试而进行强化训练,也不能借口写作要靠灵感而冷落写作训练。从长期的教学经验来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作反复训练的过程。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立足长远,有一个系统的可以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和体系,任何在写作上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违背了教学规律。

  二、小学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

  小学生更加擅长形象思维,对于色彩和强烈的声音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包括想象力和联想力)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可以逐渐形成并加强。所以,在不同的年级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学,不同的教学阶段的作文训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笔者大概将小学作文教学分成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1一2年级)侧重语言表达能力;第二阶段(3谁年级)侧重于描写能力;第三阶段(5一6年级)学会完整的叙述故事并养成修改的习惯。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笼统的,其目的是为了体现每一个阶段作文教学的训练重点,意在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第一阶段的练习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组词造句,还可以写一些简短的段落。组词是对词语语义的认知和运用,造句则对词语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体会词语的含义。这些训练要经常进行,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增加仿写练习,让学生在反复阅读斟酌美文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学习。这个阶段主要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能够写出表达通顺的句子就是成功的。
  第二阶段的练习则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有经验的中学教师都知道,学生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不会描写,记叙没有详略,整篇文章看不到出彩的地方。让学生学会描写就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如父母在生气的时候习惯做出哪些动作,又习惯说什么,当时自己是什么心情等。写作是一种习惯,学生养成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养成易于感发的思维习惯和情感习惯,也就基本懂得了写作的基本技巧。
  第三阶段则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来组织材料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写作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具体到哪些内容需要写,哪些内容需要舍弃,以及哪些要重点写,哪些一笔带过就可以,则要看主题表达的需要。这阶段的练习重点就放在写作材料的裁剪上,要求学生写出层次清晰,主题突出的作文。

  三、采取适当的批改方式

  以往的作文批改,是教师用红笔在作文后面批上诸如“语言通顺”“结构清晰”“书写认真”等字样,这是对好作文的批语,反之,则批语相反。笔者认为这样的批语等于虚设,缺乏针对性、指导性。语言通顺(不通顺),哪一句通顺(不通顺)了?具体表现在哪个句子上呢?学生无从知晓,如何改进也不清楚,所以作文批改的效果不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或自己思考,或借鉴别人的经验,尝试过几种评改作文的方法,现表述如下:
  1.重点面批。作文本上的批语能够起到多大的效果,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学生能够把教师的评语仔细看到心里的少,能够记在心里并能为下次的作文服务的更少。所以,笔者主张可以采取重点作文部分当面批改的形式。当面批改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因为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学生可以获得和教师交流的机会,所以批评可以更加的深入。
  2.同桌之间互评。同桌之间相互交换习作,在教师的引领下,对同桌的作文进行评改。首先看书写是否端正认真,再看用字是否规范正确,然后看是否有佳句,最后看文章是否中心突出。学生往往都有好奇心,对别人的作文总是保有兴趣,看作文也是如此,这样评作文往往比教师评要细得多,错别字肯定一个不落地找出来,好的语句也能认真标出来。
  3.先冷冻,再评。学生在课上经过深思熟虑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感觉很好的,如果此时,教师指出弊病会打击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所以不妨先不改、不评,等过了一周或者两周,再拿出来读,就会发现有不足之处,此时再改再评,学生自己肯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江金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山.海峡科学,2007(9)
  2.程江平.关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山.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0(10).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