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作文教学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中不足与完善

来源:文学教育(下); 作者:黄伟荣
发布于:2020-10-21 共2861字

  摘    要: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句词错误严重等。究其原因,一是学生阅读量少,没有积累丰富的字词句;二是学生日常交际用语影响其书面表达;三是学生缺乏课外实践。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开拓阅读方式,增加学生阅读量;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善于激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习作养分;培养学生掌握表达技巧,丰富表达内容,增添语言美等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一.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是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自从教以来,笔者读过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作文,有写得精彩的,也有一板一眼平淡无奇的,然而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是生拼硬凑凑出来的。总的来说,没有哪一个班作文写得好的学生能够超过半数的。对于作文教学,笔者伤透了脑筋,明明写作规则、如何润色等写作知识都已经教给学生了,学生面对新的作文题,还是一脸的茫然。多数学生还是仿写别人的作文,结构不变,把时间、人物、地点等要素变一下而已。

  二是学生没有积累写作素材。读一篇高级学生的作文,完全读不出高年级的味道,更让人烦恼的是,高年级学生的作文里还总是出现低年级时读过的作文书里的“扶老奶奶过马路”“妈妈背起生病的我去医院看病”这些已经被写滥的内容,完全没有自己真实生活的内容。基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积累,笔者曾布置过学生写周记,其中一位学生没有写。笔者问他为什么不写,并跟他说:“周记是最好写的,没有规定主题,没有规定内容,你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多自由啊,你怎么就不写呢?”那个学生只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我不会写,我也不想写。”

  三是学生作文错词病句严重。有的学生即使能写出几段话出来,也只是如平时与别人闲聊一般,寥寥几句满是错字、错词和病句的叙述。没有精心地安排内容主次、详略,也没有用任何的修饰,一定意义上说,不是学生不会用,是没有意识去用。

  二.  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对于学生作文里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深深地思考了其中原因,也读了一些名家的文章,究其原因,总结如下:

  (一)学生阅读量少,没有积累丰富的字词句。

  不看作文,只从学生的日常口语表达中就能感觉得到,学生的词汇量少,表达能力欠缺。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虽然笔者能够明白他们想说什么,但学生就是不能用准确的词语或句子表达出来,而是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农村学校的学生在这方面更为严重,他们经历的事情也是很丰富的,但受方言、口语这首先跟孩童时期父母的培育有关,其次和后天学习生活中的锻炼有关。孩童时期,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正确的言语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早期规范语言。等到入学,教师对孩子语言系统的培养也尤为重要。
 

小学作文教学中不足与完善
 

  笔者曾听过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的课,她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学生回答问题,一般是以词语的形式回答,如教师问:你觉得小白兔聪明还是小灰兔聪明?学生通常会答:小灰兔。但是这位教师就会引导学生说出“我觉得小灰兔更聪明点,因为……”这样完整的话。六年级的学生,语言系统已经定型了,这个时候再去培养为时已晚,所以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表达能力,应从孩童时期着手。

  (二)学生日常交际用语影响其书面表达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接受着教师规范的普通话教学。然而,学生在使用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之间存在不少尴尬的语言现象:学生上课说普通话,下课用方言交流;单独发言时用普通话,小组讨论时用方言;甚至在发言时就两种语言混杂。长此以往,学生在作文、海报、手机短信、留言等书面语中也不自觉地夹杂着大量的方言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三)学生缺乏课外实践,习作选材有限。

  遇到新的作文题,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我没见过,没做过,没玩过……我怎么写啊?这就表明学生的课外实践少。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强调直观教学,为的就是使学生有真切的感受。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的许多知识都是从网络、电视上获知,而对于日常衣食住行的实践,许多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干活,故而学生体会不到其中的酸甜苦辣。那么,在作文中,我们要求的情真意切,学生又如何能做到呢?

  以上问题,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思考、总结出来的,那么针对上述问题,语文教师该做出怎样的努力,使之得到解决或改善呢?

  三.  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开拓阅读方式,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是一门靠自身慢慢积累的学科,语文素养也是在一种良好的汉语文化氛围中熏陶出来的,我们想要学生具有这种素养,就必须给学生营造这样一个可以熏陶、浸染的文化环境。最简单而直接的办法就是激励学生大量阅读,从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感。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跟家长商量、沟通的方法,让家长在家督促、陪伴孩子阅读。在学校,教师可以开展阅读竞赛、阅读分享等一系列活动,相信学生往脑海中存入大量的文章之后,写作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去提取脑海中的好词佳句了。

  (二)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善于激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习作养分。

  教师在教学习作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教师就懒于带学生去亲近自然,做得最多的是网上下载图片、音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虽然在视觉、听觉上获得了一定的感受,但大自然中还有触觉、嗅觉等体验,这些是教师无法用多媒体传递给学生的,也很难从心灵深处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深厚兴趣与动力。在让学生写春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利用周末真正走进乡间农田,去呼吸野花的清香,去感受溪水的清凉,去倾听小鸟清脆的叫声,去了解春耕。如果学生处于这样一种真实的情境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春天,又怎么会写不出来优美的文章呢?

  除了多带学生到课外实践,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要知道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让学生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最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所讲的变成自己的作文。

  (三)培养学生掌握表达技巧,丰富表达内容,增添语言美。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分析,让学生设身处地讲出语言所表达的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来。小学生感性知识贫乏,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因此审美判断还是模糊的和不确定的,有时甚至是肤浅、轻率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作具体、正确的分析,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形成审美判断能力。比如在写春天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套用成语“风和日丽”、“春意盎然”等成语,几个字就表达完了,不具体,不生动。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春天事和物的感知,然后对所积累的素材进行语言分析,巧妙地运用表达方式,使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可以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渏,湖岸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

  当然,作文教学还存在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慢慢发现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相信通过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学生会写、愿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南区东场镇中心小学
原文出处:黄伟荣.作文教学的问题剖析与解决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0(10):93-9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