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阅读教学设计(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1 共4709字
  (1)提问:在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启超先生的演讲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能否在文段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明确:”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2)典故品读:《箜篌引》
  
  a.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箜篌引》,并对自己的朗读作评价。
  
  b.提问:你在读的时候着重在哪些地方做了处理?
  
  明确:无:陈述语气;竟:惊讶;奈何:无可奈何。那么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当注意这三组体现情感变化的词语。
  
  c.提问:那这样的情感变化是因谁而起的?(诗中的公)那同学们都读了这首诗,你们对这个公作何评价?
  
  明确:傻、疯、固执、冥顽不灵、一意孤行……
  
  d.提问:那启超先生呢?也是这样认为的?在第6段,作者就先生对这首诗的讲解作了一个精到的评价,同学们能否在文段中勾画出来?(活画出一出悲剧)那你们是怎样理解”活画“的呢?文中有没有对”活画“作出相应的阐释?
  
  明确: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e.提问:那这几方面你们觉得真正能震撼作者,使得他能在二十余年之后也能”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的是哪一个?(有情感)
  
  f.小组合作探究:梁启超在解释《箜篌引》时倾注了怎样的情感?试从梁启超的生平进行思考。
  
  明确:先生在这首诗中读到的不只是渡河而死的公,他还看到了自己或者说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影子。
  
  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本可以逃走,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同学们应该很熟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最后慷慨就义。谭嗣同等人又何尝不是诗中提到的那个强要渡河的公呢?
  
  所以我们将这首诗来做一个小小的转换,并诵读:
  
  ”公无变法。公竟变法!变法而死;其奈公何!“
  
  作为一个参与变法的有志之士,变法理想是拯救旧中国,可是在封建制度盛行的中国社会,加上慈禧太后的极力压制,要颠覆旧中国的制度、实现变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甚至还会带来灭顶之灾,但以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有志之士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那我们还能够说他们傻吗?
  
  提问:这应该是种什么精神?
  
  明确:为理想执着坚守、英勇无畏。
  
  所以,在讲这个典故的时候,先生能够活画出一出悲剧,但他悲的绝不仅仅是国家、人民,悲的更是自己!
  
  3.7段:其实,不只是作者,在场的所有青年学子的心也是和先生同在的。当先生背诵引证作品忽然记不起下文时,我们会屏息以待;当他敲敲秃头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会跟着他欢喜。先生的演讲不仅有讲稿中的内容,更引证了诸多作品,
  
  提问:可见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博闻强记、才高八斗。
  
  (三)梳理小结
  
  这次小小的演讲让梁实秋记忆犹新,也让在场的所有青年学子受益匪浅。我们从正面描写看到先生不仅相貌独特而且气质不凡,虽然谦逊自负,但也不失幽默风趣,忧国忧民,更是心系苍生;而从侧面描写,我们也能见出先生的确是一位政坛领袖、学术精英,博闻强记、才高八斗,他更能为了自己的理想执着坚守、英勇无畏。
  
  其实这些,作者在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而这一句,也正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文眼。
  
  有学问,有文采,已毋庸赘言,而热心肠也能从我们分析到的三个典故看出:不管是哭国家,哭人民,还是哭自己,归根到底都源于爱国情怀。
  
  所以最后,我想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将先生的爱国名作《少年中国说》中的部分文段有感情地诵读一次,再次感受先生那份热心肠!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四)拓展延伸
  
  学习梁实秋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描写梁启超的手法,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角度对现在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者任课老师进行刻画。
  
  三、结课
  
  我们应该感谢梁实秋,感谢他让我们对任公先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感谢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年前活跃在清华讲坛上至情至性,充满爱国情怀的任公先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交往、对话、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成的师生关系不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和认识的过程。特别是像散文随笔类的文学作品,更需要学生实实在的体验,因为只有切身的体会才能获得感动人心的真实,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分析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