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五年级群文阅读《我爱苏东坡》实例分析(3)

来源:学术堂 作者:原来是喵
发布于:2016-12-01 共5631字
  五、统整选文,达成共识
  
  师:四个故事读完了。但在群文阅读中,我们还要学会综合所有阅读材料,分析、体会,才能提升我们的认识和感受。请看屏幕,这个表格你会填吗?(学生翻阅文章,快速回答)
  
  表1
  
  师:综合表格上的所有信息,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四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不一样,东坡的身份也不一样。
  
  师:但有一样是一样的,这就是---苏东坡一心为百姓的品质(生齐接)。
  
  师:那你能试着用“无论……无论……无论……总……”把我们的发现串起来讲讲吗? (生练说,师抽生回答)
  
  教学赏析:总结性学习能够对群文进行一次知识性归纳,是对学习目标的整合,从而让学生达成共识,能达成共识是群文阅读的基本特征。 而表格式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也便于学生在课后模仿学习。
  
  六、激发期待,延伸课外
  
  师:其实,苏东坡一心为百姓的事何止这四件,他只要为官一任,就会造福一方。 (师通过 PPT 展现他在杭州买船造桥,方便民众;在定州传播技术,发展生产;被贬惠州,筑堤修塘,推广水磨的事迹)
  
  师:东坡一心为百姓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在咱们的校本教材《我爱苏东坡》中就罗列了 17 个这样的故事。孩子们下来以后可以去认真读一读。相信你对校歌中的“一心为百姓,何惧苦难多”还会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赏析:群文阅读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爱上阅读,群文阅读担负着连接课内与课外的任务,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把学生兴趣带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在这个环节适时向学生推荐阅读校本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专家点评】
  
  一是结合学校校园文化,选文清晰,有校本特色。张老师执教的这节群文阅读课,立足校园文化中的校歌《我爱苏东坡》开发群文阅读校本课程。校歌内涵丰富,一堂课没有面面俱到,老师“只取一瓢饮”,由校歌内涵延伸开发了四堂群文阅读课,这次执教的“一心为百姓”是其中之一。这样选材,群文的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由于选文之间联系紧密,议题“苏东坡是怎样不惧苦难为百姓的”很容易让学生集中展开阅读、思考、交流。选择的四篇文章都和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指向同一意义。
  
  这堂课的选文都出自校本教材《我爱苏东坡》,也使得这堂课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开课伊始,老师就和学生聊校园文化,师生通过共议,得出了今天的这组文章与校歌中“一心为百姓,何惧苦难多”有关,从而确定了“苏东坡是怎样不惧苦难为百姓的”这一议题。
  
  二是课堂通过集体建构,很好地达成了共识。一堂好的群文阅读课,老师要善于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去思考、去理解,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基于学生的思考顺势引导,最终达成共识。张老师的课堂,采取一篇带多篇,议题提出来以后,让学生自己去读《抗洪抢险保城池》一文,去思考、去发现、去自我建构对苏东坡的印象。接着是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老师倾听,适时发表意见,引领学生进行统整、归纳,初步形成共同的认识:苏东坡是一位不畏艰难,一心为百姓的好官。然后通过分组自主阅读的方式,运用习得的阅读和思考方法探索组文《治理西湖筑苏堤》《峨山引水除疾病》《儋州聚友办学堂》,继续引领学生进行集体建构,使学生对苏东坡“不畏艰难,一心为百姓”这一认知得以深化。最为巧妙的是,张老师对在组文探究完成后,又用一个表格得出“苏东坡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身居何职位,都是一位不畏艰难为百姓的人”.
  
  课行至此,老师的统整理念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师生的集体建构得以圆满完成,从而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和情感取向。
  
  三是把握群文阅读课的独特担当,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当前,“全民阅读”行动正在推进,“全民阅读”首先应该从小学开始抓。群文阅读也应担负起课文的阅读到课外整本书阅读的一个过渡作用,让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让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这堂课,老师始终没有忘记群文阅读课的独特担当,多次 提到林语堂 的《苏东坡传》:“难怪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也盛赞他是优秀的工程师”;“难怪林语堂要说苏东坡是这样一个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林语堂说苏东坡自称’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园乞儿‘.”在潜移默化中,相信学生会对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兴趣,从而在课外去阅读这本书,去研究苏东坡。此外,《前赤壁赋》中的名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也被老师信手拈来,这也是老师考虑到要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
  
  最后,老师更是明明白白地向学生推荐校本教材中的系列故事。除此而外,老师还特别注意让学生习得课外阅读方法,比如培养学生从单个句子理解到对一组句子进行综合提取信息,从精读理解到用浏览、跳读等阅读方法提取有价值信息,这些都是课外阅读必不可少的方法。
  
  四是行走在工具性上的人文课。群文阅读课,尤其是这种以人物人文精神为组文线索的课,在上课时稍不留神就脱离了语文工具性,上成对人物精神品质空洞渲染的品德课。这堂课上,老师自始至终都把语用放在心上,行走中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在语用的训练中达成人文的目标。在第一环节,老师巧妙设计了运用课题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品读《抗洪抢险保城池》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字里行间的品味,抓住反复出现的“亲自”一词,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内涵;在学生交流《峨山饮水除疾病》中,驻足引导学生对“试饮”一词的逐步理解;在整合升华环节,引领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发现几篇文章分别体现了苏东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身份情况下,始终坚持一心为百姓,老师抛出关联词“无论……无论……无论……都……”让学生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进行统整,形成共识。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看到老师的匠心,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实于课堂,因为群文阅读课首先是语文课,只有把语用的训练放在课堂的突出位置,踏踏实实落实语文的工具性,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语文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