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处理好的关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20 共2382字

    经过本次继续教育培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知识,我一边培训一边运用所学的知识于实践教学之中,摒弃了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发现我的学生爱学语文了,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也出现了.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学生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必须靠自主的语文实践才能提高.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有比较充足的识字写字的时间,读书思考的时间,讨论交流的时间……并且做到人人投入、全员参与,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其次,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条件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语文;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通过在教学中引导、发现,使学生不断习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便会落到实处.此外,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给足自学时间,加强自读自悟,要鼓励交流感受、质疑问难,为合作、探究铺路;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全班讨论交流的调控,使合作探究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有提高,有发展,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当前值得警惕的是,由"教师为中心"滑向"对学生放任自流".关键是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教师的指导."导"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的质量.教师加强指导,一要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二要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关系,那些重要的、学生忽略的学习内容,教师应当指出来,去引导学生把握理解.

  二、课本仍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把课本奉为经典,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教材内容不能增删,教材顺序不能调整.以"课本为中心",必然导致课程内容的封闭、狭窄甚至过时.新的教材观主张,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也就是要活用教科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时过境迁或不理想的课文可以删去,时令节气不合的课文可以调,还可以增加紧密联系现实的课文,如,有关"奥运"的,伊拉克战争的,新农村建设的,等等.

   但是,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明确语文教科书仍然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小学阶段,对于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语文教科书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凭借,一定要用好、教好语文教科书.

   当前值得警惕的是,出现了甩开教科书,过多、过早补充其他教学内容的倾向.如,字还没有好好认、好好写,课文还没有读通、读顺,就大量引进其他文字或音像资料.与此相关的,如学生还没有读懂课文,还没有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教师就鼓励学生离开课文发表意见.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不去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而鼓励学生大谈苹果、梨子比花生好,又好吃、又好看……引导发散思维要适时,引进课程资源要适当.比较好的做法是老师在教学前适当引进作者、背景等资料,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文字、声像资料,教学后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三、课堂仍是教学的主阵地,正确处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关系以往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小小教室里,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这样做肯定不对,要破"课堂为中心".自然、社会、沸腾的现实生活,也是学习语文的课堂.这次课程改革,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方面要大力改进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读书、写字、答问,而应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形式.教学内容、形式、途径要向自然、社会、现实生活开放,也就是说,必要时语文教学要走出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去.

   当前应当重视的是,课堂上,特别是低年级课堂上,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快快乐乐、热热闹闹,用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挤占了学语文的时间,结果快乐有余,收效不大,没能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这是与课程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的.至于课外语文活动,有的目的不明,组织不利,时间花了不少,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收获不大.这就需要加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加强计划性,减少随意性;要切实可行,讲求实效.

   四、既要打好基础,又要注重开发创造潜能,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基础不仅是扎实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是独立思考能力,还有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比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活想象力;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说真实想法,不人云亦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观察,鼓励发现,提倡写个性化作文,增加想象作文的练习.

   当前我们教师应当警惕的是,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