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汉字文化 作者:李茜;杜芳芳
发布于:2023-02-24 共5109字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小学语文中,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教学理念单一、教学策略形式化、教学内容片面化等现象。本文就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力图破除小学语文教学困境,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经验学习理论强调参与者通过实践和反思经验来学习的重要性。当参与者互动并将新的经验和信息融入他们之前形成的信念时,学习就会发生。体验式教学,是基于学生个人发展的规律,也是基于当下语文教学的实践,是符合学生发展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而落实目标学习的一种社会活动。新课程改革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不过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新课程标准认知尚浅,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没有得到更新和完善,导致语文高耗低效的问题依然持续。为此,本文在反思当下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基础之上,引进体验式教学法,探讨改进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解读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起源于杜威“做中学”的教育理念,美国学者科尔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科尔布(Kolb,2009)指出,体验式教学是藉由活动来促进学习者的各项能力,是一种以“体验”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台湾学者李欣欣(2016)将体验式教学分成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正规教学机构组织学习者在实际的情境中学习,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另一种是体验式学习法,在非正式学习背景下学习者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学习,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认识。显然,体验式教学强调更高级的认知层次,不仅关注学习成果,也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且认为学习是一个基于经验的持续过程。具体而言,体验式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主体,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特点,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情境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反思的方式主动建构和内化知识并获得实际技能。

  与传统死记硬背和说教式教学法相比,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获得学习成果,而不是通过听取他人经验而产生知识,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式教学的组织和设计可以促进新时代的教育改革。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征

  第一,体验式教学具有实践性,这也是该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体验式教学源于建构主义,它基于这样一个概念,即当学生使用实际的、任务导向的活动并将以前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时,就发生了学习。体验式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之外观看和体验世界,挑战以前持有的想法,拓展他们的思想,并让他们参与积极的学习。

  第二,体验式教学具有整体性。知识和经验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学习,用科尔布的话来说,体验式教学模式追求一个框架,用于检查和加强教育,工作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键联系。教师将经验和课程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新思想和修改旧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超越具体学术内容的更高层次技能,如团队合作、社会互动、沟通、信息收集、解决问题等能力,引导学生实现自我。

  第三,体验式教学具有永恒性。体验式教学是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情境为学生带来体验,学生受到鼓励并沉浸在这种体验式、情境式的学习中,对于知识的保留和应用具有显着效果。再者,情境式学习为课堂学习提供了支持,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抽象化概念,增加了学习的深度,造就了难忘、持久的有意义的学习。

语文体验式教学

  二、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是实现小学语文课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技能、思维发展、审美鉴赏。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个体融于社会、自我发展不可缺失的基本修养。因此,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点。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背诵和记忆。就实效而言,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般都是借助课堂教学来进行训练和培养,但这往往导致学生在统一的模具中搜索和机械学习,思维变得呆板,缺乏创造力和想象能力。教育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记忆上,而应该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发性和创造性行为上。相反,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位,强调知识的直观化、形象化、情感化、活动化,教师将课程内容带入生活,用具体的体验和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在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技能。同时,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敏感。

  (二)体验式教学是转变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现状的重要途径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沿袭缺乏智慧的老一套教学方式,执行着教书匠的本职工作,教师教,学生被动学。这种教学是封闭的、僵化的,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最后导致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不良后果。体验式教学则要求教师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一定的情境与氛围,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学生感兴趣地学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得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因此,体验式教学法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需要,更是改变小学语文课堂低效现状的重要途径。

  (三)体验式教学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转变课堂角色,做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形成。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我表达和反思经验。这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再一味地单方面传授知识,要注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关联,以先学后教的方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同时,教师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介入“参与、体验、内化和外显”这一过程中来,真正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理念的单一化与滞后化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往往会对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重要影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展开,教师需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具备创新精神和超前思维。然而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并未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此外,部分教师走进了教学理念创新的误区,认为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就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将教学理念狭窄化。究其原因,大部分教师受文化传统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多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轻视实践和操作。此外,教育制度也深深地影响了教师教学理念。虽然国家出台和调整了各级各类的教育政策,但本质上并没有很好地服务于师生,而是以提升升学率为目的进行军事化管理,教师的发展空间被压制,教师除了正常的授课,还有额外的评估工作。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教师无心改变和创新自身教学理念。

  (二)教学策略的形式化与低效化

  新课程以来,我国的小学教师一直紧跟着教育步伐,积极将新的课程理念融入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有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认知不够深入,无法完全适应新课程,从而在实际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形式化”和“低效化”现象。具体而言,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要求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有的老师就只顾活跃课堂氛围,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愉快学习,殊不知在这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课堂表面热闹非凡,而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缺少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造成了低效、低质的学习。此外,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使多媒体的运用走进了误区。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领会作者如何运用词句塑造形象,促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而过分地依赖多媒体影像,只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去创作,进行语文实践。

  (三)教学内容的片面化与偏离化

  新课程提出语文最基本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在识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着力夯实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现如今,教师已经不再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而更加关注学生从语文课中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但这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弱化了教材,追求超越教材,过多过早地补充内容,甚至偏离了课本内容而大谈从网络上下载来的资料,导致学生沉浸于听故事、看动画,对真正要学的课文内容和感悟体会所知甚少,这其实就失去了教学的本质意义。此外,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地有感情地朗读,反复研讨,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就可以把语文的人文性凸显出来,这未免也失之偏颇。

  四、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教育规律

  为进一步推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们需要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尝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手段。事实上,只有深刻改变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像以前一样充当一个主导者,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去灌输学生,教师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只能是一个引导者。体验式教学要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上,让他们切身实地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感悟和体验来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通过增强学生的自我感知能力,促进他们进行深一步的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意识和观念。此外,教学理念的改变不一定表现在教具的先进上,教师要学会对教育进行思考,做一个积极的研究者,不把课程看作单一传授知识的工具,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发展上,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而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教师。

  (二)创新教学策略,实现师生互动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认识和习惯原因,加上“应试”的影响,语文课堂教学始终保持着一成不变的模式。但其实,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将体验式教学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可以改变以往陈旧古板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师可以更加灵活自由地为学生安排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体验式教学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情境,结合合作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大课堂的互动力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的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真切感知和体验语文的乐趣,这也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此外,在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内容,以适应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整合教学内容,促进能力提升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面化、碎片化和偏离化,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反思过去小学语文教学学科间渗透性差等弊端,整合式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整合与建构。体验式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点的落实,组织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而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志趣,完成知识的建构,养成思维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具备未来发展所必需的价值追求和能力倾向。体验式教学可以看作在非正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在先前知识和认知的基础之上自由探索和构建新知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非正式学习经历比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发展认知技能,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李欣欣2016《体验式教学法于初级商务华语教学中的应用》,《台湾华语教学研究》 第12期。

  张娜2020《体验式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中国校外教育》 第9期。

  蔡军2021《基于核心素养的体验式教学策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10期。

  Kolb A Y,Kolb D A.2009.The learning way: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Simulation&gaming.

  James J K,Williams T.2017. School-based experiential outdoor education:A neglected necessity.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教育学院
原文出处:李茜,杜芳芳.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研究[J].汉字文化,2022,No.322(24):120-1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