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高三复习课堂中的教学反思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作者:符小红
发布于:2020-02-19 共2405字
高三语文论文精选范文10篇之第三篇:高三复习课堂中的教学反思
 
  摘要:很多高三语文复习课,往往只追求单一目的,追求对答题技巧、答题范式的掌握与运用,追求复习过程的速度,而忽视了文本的精髓,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情操、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得高三语文复习课枯燥乏味,师生付出甚多,收效往往不够理想。通过反思这些复习课堂,我们能对高三复习教学,产生一些新的思考与认识。
 
  关键词:直情径行; 重技轻道; 重速轻本; 重式轻能;
 
  回顾繁杂忙碌、热热闹闹的高三复习课堂,让我想起在孔庆东先生《三十年国文国史》中读到的一个词“直情径行”。所谓“直情径行”,就是什么东西都要求快捷、方便、直达。怎样快捷直达?教师总结教师说,学生接受学照做。解题思路了解了,答题步骤明白了,做题模式熟练了,复习任务完成了,师生如释重负。在这些课堂目标的生成中,也会有学生的思考与活动,从结果看也可谓“一课一得”,然而却总有遗憾,有时甚至不止遗憾,而是残缺!而最关键的,这种残缺就如同“买椟还珠”,少的是那最有分量的“珍珠”。因此,不得不引人深思,在高三复习课堂目标生成的过程中,在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究竟残缺了什么?
高中语文
 
  一、重乎“技”而轻忽“道”
 
  早在《尚书·尧典》中,就已经有了“诗言志、歌永言、律和声”的记载,这就已经表明作为文学样式的诗歌它所天然承载的意志。唐代韩愈在“古文运动”中也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这都不可否认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尤其是一些经典篇目所承载的文化精髓、思想精神,其实是不容忽视的。在高三语文复习中,我们面对文言阅读、诗歌鉴赏、小说与传记等板块中的很多文章,同样面对怎样对待文中“道”与“技”的问题。听一位老师讲诗歌类炼字题型,一首示例简单分析之后,就是参考答案,依此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归结出答题步骤,接着是课堂小练,即对答题技巧与步骤的实际巩固,所选诗例就是南宋吴锡畴的《春日》,让学生赏析颈联中“逆”与“私”的精妙之处。学生根据答题步骤,结合诗歌注解及对第三联的理解,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技”的掌握了然于心,课堂目标很快达成。不过,接着我就有了困惑,这首诗学生也算学过了,可对诗歌所传之情有究竟了解了多少呢?究竟有多少同学读出了诗中的那几许“幽情”呢?下课后,我随意问了问3位同学,有两位都以微笑和摇头作答。可见,在直情径行的过程中,我们缺失了对诗歌美的欣赏,对诗词情的揣摩,对诗人生命的体悟与思考,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培养。我们在重乎“技”的时候,已经不经意地轻忽了诗文中的“道”,甚至是忽略了文中的“道”,这不得不说是高三语文复习中的残缺,也怪不得学生用“枯燥”“无趣”这样的词来概括和评价大多的高三语文课。
 
  二、重乎“速”而轻忽“本”
 
  今天,“高效课堂”是一个颇受重视、又被反复提及的词语。何为“高效”,我想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可在我们的高三语文课堂中,实实在在存在着追求速度即追求“高效”的实例。最近听一节月考试题评析课,一节课,三篇阅读,草草结束,其中一道文言阅读题涉及对主人公品质的正确评价,在所给的标准答案中,学生却无法从选文中找到相关依据与信息,老师却以时间为由匆匆排除其他项,牵强锁定答案,终于成功完成一节课的预定任务,完成了所谓的大容量高效率的复习课。可是细究起来,我就心存质疑了。以上述文言题为例,我们且不说命题者是否严密,如果我们不计时间,老师课前备课充分,能够结合《二十四史》中与主人公相关的一二事例,就可轻松解释答案,亦可使学生对这位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留下深刻印象,若能再指导学生进行点睛评述,还可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可就在我们为答案而答案,为速度而速度的复习过程中,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忽略或正在忽略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与能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对照以上的复习课堂,我们似乎只是在文化宝库外心念“到此一游”而已!我们在重乎“速”的同时,轻忽了语文文本的内涵之“本”,也轻忽了语文的育人之“本”。其实,真正美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优雅与情怀,不妨让我们放慢脚步、静下心来,踏实有力地走好每一步。尤其在复习的最初,争取把每一道题,都使用到极致,让每一次练习,效能达到最高值。
 
  三、重乎“式”而轻忽“能”
 
  总听得高三老师的无奈和感叹:老师一讲,学生啥都明白,可是间隔时段,自己一做,那简直就是“糊涂官判案——是非不清”了。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教师的不易,也反映出了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不足,以及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在这种情形下,老师一点儿也不敢少教,唯恐一点儿没有讲透,恨不能将语文答题全部变为数学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套做即可。诗歌鉴赏有固定的答题程式,甚者有固定的语言表达程式,小说阅读亦是如此,就连文言实词、虚词的运用,也是脱离语境的死背义项。学生认真听讲,努力识记,即时练习尚可,过一段时间就会感觉在似是明白中糊涂,在似是清晰中模糊。真可谓“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很是艰辛。可结合实际,细细思量,就不难发现,这正是我们许多老师在复习中只重答题“范式”而轻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结果,是“假学习”而非“真学习”的结果。之所以称为“假学习”,是因为在这样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情感思考的参与,没有从自己内心获得认知,他们只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机械地接受,结果能力不足,理解不到位,知识是死知识,模式也是死模式。《学记》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学生,打开他们的思路,而不是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以便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智慧和思维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高三的复习应是对学生知识系统化的巩固,是对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少教”与“有效”也应真正建立在学生知识的储备,理解与思维的提升,实际技能的得心应手之上。切不可匆匆忙忙赶路,力乏头白终无获。
点击查看>>高三语文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民族中学
原文出处:符小红.“少教多学”思想指导下的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42.
相关标签:教学反思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