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知情共育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23 共1723字
摘要

  语文教学要做到知情合一,“知”是“情”的基础,只有建立在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各种情感。“情”是“知”的原动力,能促使认知活动的组织,并对认知结构起关键作用。认知素养和情感素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知情共育,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以生为本,确立知情共育教学前提

  1.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可以传承文化精神、浸润人文灵魂,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部分教师或为完成讲解,只留有较少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或过于注重合作交流,看似气氛活跃,然收效甚微,甚至学生连文章的基本内容都不了解。对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读一些重要部分,而对于篇幅简短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反复成诵。 (2)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要摒弃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不能成为复制粘贴的机器,要持批判的态度去阅读课文,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 《社戏》 时,看戏时的打瞌睡,足以说明戏并不好看,豆也“不中吃”.而在文章的结尾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是不是自相矛盾,作者难以自圆其说?其实,通过反复阅读也就不难发现,煮的豆很一般,戏也并不好看,但难以忘却的是与小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选取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读物,让他们在周记中抒写自己的感受。

  二、利用资源,深入挖掘教材知情因素

  1.要重视教材,但不能囿于教材。语文教材是规范课堂教学的教学材料,它承载着完成课程目标的使命。教材所选取的篇目大多文质兼美,如 《背影》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至亲至爱的感情,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之情;从 《幽境悲剧》 中感受到作者矢志不渝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这些名篇佳作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不能顺从于中考的指挥棒的淫威,一味地根据考纲对文本“去粗取精”.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文,将自己融入作品之中,感受人间大爱、体味世态炎凉,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情因素。教师要在通读教材、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内涵有更为广度和深度的理解。如在学习 《枣核》 一文,通过“再三托付”、“托在掌心”等词感受一个美籍华人的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

  三、遵循规律,优化知情共育教学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好教学切入点,在重点情节处、描写精美处、主旨凸现处、关键过渡处进行细细品读,如有 《背影》 中通过父亲为父买橘子时艰难的爬月台的情节,表现父亲的慈爱、艰难和努力,以及他对儿子的深厚感情。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探索,提出统领中心内容的问题,然而引导学生探究,让他们产生质疑,在思考、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如在 《都市精灵》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 (1) 课文都写到了哪些都市精灵?你觉得哪些写得较好?好在哪里? (2)你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最喜欢的部分吗? (3) 生活在都市里的动物被作者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可见作者丰富的语言功底?你能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吗? (4) 作者采用什么样的顺序和方法来组织材料的?(5) 作者写都市精灵,从同内到国外,从过去到现在,他对这些变化与不同持怎样的观点?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四、优化教法,实现知情共育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教师要通过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音乐情境等渲染气氛,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学中,教者播放“西双版纳”音乐,提出问题:“听完这一段美妙的音乐以后,你的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

  2.利用朗读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以情寻情,导引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3.深入品析,体味情感。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情节对比,感受文章深层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如 《最后一课》 通过平时上课与最后一课的对比,烘托出庄严、悲愤的氛围。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高举“知情合一”的大旗,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产生美好的情感。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