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初中语文论文

语言文字模糊性的特点及语文教学改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1-19 共3799字

  [摘要]:从写作学、鉴赏学、汉语本身特点三个角度来看,语言文字模糊性确实是合理存在的.针对语言文字模糊性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重情景创设,披文入情;重整体感知,培养语感;重背诵记忆,积累语言;重各抒己见,培养个性.

  [关键词]:模糊性;披文入情;语感;积累;个性

  [正文]

  一、对语言文字特点的理性把握

  语言文字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抓住了语言文字,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对语言文字本质属性的研究、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对语文的本质属性都不能较好地把握,其结果也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教学中陷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盲从状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已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由于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语言文字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两段话强调了语文又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段话主要是从语言文字的习得角度来说的.换句话说,这段话强调了语言文字的习得过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它,其目的是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会读书,积累知识,还要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终身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构建坚实的平台.

  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可以说是语言文字的特点.

  除此之处,语言文字是否还有其他特点呢?

  笔者认为,语言文字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二、理论层面:语言文字模糊性合理存在的依据

  首先,从写作学的角度来说,写作思维具有模糊性.这可以从三方面来诠释.(一)写作客体(即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往往(并不绝对)处于一种模糊性的存在状态.模糊概念的发明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查德(L·A·Zadeh)教授指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因此,他主张正视事物中的客观存在的模糊性,而不必去无谓地追求不可能的明晰.例如,"黄山真美",黄山究竟美到什么程度,说得清、道得明吗?(二)写作主体的思维方式具有模糊性.任何一部作品都是写作主体(即作者)反映客观事物和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其中必然蕴含了主体的情感因素,而情感是心灵中的不确定的模糊的隐约的部分,情感的模糊性必然带来写作思维的模糊性."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愁如何测量?无法测量.李煜用"一江春水"比喻之,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新鲜,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可以说,李煜用了模糊逻辑;又如,"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是课文《孔乙己》中的一段话.由于"大约"和"的确"看似矛盾,这段话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因此,我作这样的点拨:"大约"表估计,表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但是,有些学生仍不服气,仍认为是矛盾的.有一位同学还说:"老师,你最崇敬鲁迅先生,你千方百计为他的小说辩护".我只好抱以苦笑.我想,鲁迅先生写这段话,用了模糊逻辑.(三)模糊思维存在具有实践依据.一些作家往往回答不出他们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曹禺在谈《雷雨》创作时说:"《雷雨》正是在一种理性概念很弱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是一种不自觉的状况中产生的".王蒙在谈到《海的梦》创作感受时说;"这篇东西的写作大概是最具有'模糊性'和'自动性'的".

  既然写作思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那么,作品也就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从鉴赏学的角度来说,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具有模糊性.作品一旦发表,就不再为作者个人所拥有,而成为许多读者解读的文本.文本与读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文本的价值是作者创作意识与读者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召唤读者去发挥想象力.文本反映的思想内容往往具有多义性,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认知方式去理解、把握,自然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色彩斑斓的审美情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例如,《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真的"鄙"吗?有的学生认为,鲁庄公能任用布衣曹刿,表现出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胆气,未必"鄙".

  再次,汉语本身内涵丰富,具有不确定性.语言文字代表的是事物的概念,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带有一定的概括性,因此,往往表现为不确定性和相对性.它很难准确地绘形摹态,存在着较大的弹性空间.如,高、矮、优秀、雅致、平淡、俊美等词,很难有准确的定义,只能靠读者自己去感悟.

  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文字的模糊性确实是合理存在的.

  三、实践层面:语言文字模糊性的应对策略

  语言文字的模糊性,是它的短处,也是它的长处.正因为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使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使它客观上为充分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构建了广阔的空间.针对语言文字的模糊性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进行语文教学改革.

  一、重情景创设,披文入情

  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和情感性紧密相联.语文是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蕴含的思想感情,以自己真切的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着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主张语文课要"声情并茂",必须"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在执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她通过有感情导入、朗读、紧扣"找"字理"情脉"等途径,创设生动情景,披文以入情.当读到全诗的最高潮时,师生的感情再也控制不住了,课堂里响起了一片悲痛的哭声.教学中创设了生动的情景,师生又怎能不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呢?

  2、重整体感知,培养语感

  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学语文主要靠体验,靠感悟,靠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宏观,操作微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该讲的要大胆地讲;讲不清、道不明的,则朗读之、涵泳之、品味之.例如,《社戏》的景物描写十分优美,笔者通过教师范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深入体会鲁迅语言意蕴丰富的魅力.接着,从宏观上精心设计问题,整体把握景物描写的作用.又如,在进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回答"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你心目中,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目的是使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同时学会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课文.

  3、重背诵记忆,积累语言

  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也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应该少些课文分析,多些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背诵、记忆.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死记硬背'有什么不好?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少年时代,就是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多的'架空分析',是在浪费学生的大好时光,是不符合读书规律的."郭沫若先生正因为有了惊人的"背"功,才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文学大师巴金能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使他具备了深厚的文学功底,成就了一番伟业.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大张旗鼓地加强背诵训练,背古文、背古诗、背名句、背现代文名家名篇,这是语言积累的关键.

  4、重各抒己见,培养个性

  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带有自身鲜明的烙印.因此,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带着思考、期待的心理和批判的精神去阅读、去评价,允许学生放飞思想,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开展思维的交锋,创设"百花争艳,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学生的个性也只有在这样的思考、表达、辩论中才能生成.只有有了个性,才会有创造性.

  四、对语言文字模糊性的几点深层次思考

  1、我们只能说,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这是因为,语言文字并不都是"模糊"的,也有许多语言文字是精确的、清晰的.笔者认为,就文体而言,说明文的语言以准确见长,议论文的语言以严密取胜,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在这两类文章中体现得较少.此外,小说、诗歌、散文的许多语言文字或主题的理解,往往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2、"模糊"不等同于思想上的"糊涂",而是体现了人类认知事物的一般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思维的本性是至上的,其实这种本性不是别的,就是模糊化思维所体现的人脑智能的'活性'".

  3、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不等于说,语文教学完全不要科学的理性分析和必要的语法知识的学习.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无定法",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策略.当分析则分析,当感悟则感悟.

  4、语言文字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学生的语言表达又极具个性化,呈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灿烂状态.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评价方式--考试,应以主观性表达题为主.我们知道,除默写之外的客观性试题(主要是选择题)易操作,但很难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默写是客观性试题,但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所以应除外);主观性试题难操作,但较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因此,命题者往往左右为难.但是,增大主观性试题比例仍是语文教育界的共识.我们应探究主观性试题评价渐趋合理化的操作策略(如加强教师培训、阅卷时提供多种答案,等等),这很艰难,但很重要.

  总之,语言文字确实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我们既不能夸大之,也不能忽视之.它是基于汉字涵义的丰富性、文本内涵的多义性和读者阅读文本时理解的多元性的一种认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针对语言文字模糊性这一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辩力,张扬学生色彩斑斓的个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