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园艺学论文

新野早春辣椒无公害栽培及病虫害综合治理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5-20 共2918字
论文标题

  辣椒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在豫西南地区栽培面积较大,主要以设施栽培为主。近年来,新野早春辣椒采用绿色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品种选择

  早春栽培宜选用耐寒、坐果节位低、早熟丰产的品种,如康大 301、401,洛椒 998 等。

  二、培育壮苗

  (一)制作苗床
  用 4 份腐熟有机肥与 6 份非茄果类菜园土(最好是葱韭地土) 混合,加 3% 的过磷酸钙和 5% 发酵后的菜子饼充分混匀,再施 2% 左右的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营养土配好后,铺入育苗畦,厚 15cm。
  (二)浸种、催芽、播种
  浸种之前先进行种子消毒,用55~60℃(即 2 份开水对 l 份冷水)温开水浸泡种子 30min;也可用 40% 福尔马林 100 倍液浸种 15~20min,捞出后用塑料袋密闭 2~3h,再用清水洗净。消过毒的种子用 30℃温水浸泡5~6h。种子捞出后用洁净湿纱布包好,置于 25~30℃的条件下催芽 4~5d,多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电热线育苗一般在 12 月下旬至翌年 1 月上旬播种,以 90d 苗龄为宜; 温床育苗在 11 月份播种,冷床育苗播期为 10 月中旬,温、冷床苗龄在 90~120d。
  (三)分苗前苗床管理
  幼 苗 出 土 前, 保 持 苗 床 土 面温度 25~28℃,齐苗后温度可降至20~ 25℃。幼苗出现 2~3 片真叶时,进行 1 次分苗,并用 25% 多菌灵 500倍液喷施 1 次,分苗在大棚内进行。分苗方法是按 7~8cm 行距开沟,沟内浇水,浇水量以保证土充分湿润为宜,按穴距 8~l0cm 摆苗,一般每穴双株。
  (四)分苗后苗床管理
  白天温度保持在 23~28℃,夜间保持在 15~18℃。大棚内床土保持见干见湿,控制浇水,防止徒长,床土干燥时可用稀粪水追施 2 次,再用0.3% 磷酸二氢钾和 0.2% 尿素混合液叶面喷施 1~2 次。苗期还要用 3 000倍液的拟除虫菊醋或敌杀死防治蚜虫2~3 次,天气较凉时大棚内采取小拱棚多层覆盖。定植前 l0d,逐渐加大放风量炼苗。

  三、定植与合理密植

  辣椒忌连作,前茬最好是叶菜类或葱蒜类。冬季深翻土壤, 开春后整地做畦,施足基肥,一般每 667m2施有机肥 5 000kg,过磷酸钙 50kg,尿素 25kg,氯化钾 15~20kg。早春拱棚栽培,要在定植前 7~l0d 扣好拱棚,以提高土壤温度。当地下 l0cm 处地温保持在 10~12℃时方可定植,豫西南地区定植期一般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做垄时,按 1m 起垄,垄宽80cm,沟宽 20cm,上栽 2 行,株距30cm,每 667m2定植 4 500 株左右。

  四、田间管理

  在辣椒生长的各个阶段中,幼苗期需水较少,如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将生长不良,初花期需水量增加,主要是在果实膨大期,需要充足的水分。定植后第 2 天浇 1 次缓苗水,5~ 6d 后再浇 l 次水,浇水量不要太大。缓苗后至始果期前,控制浇水,进行蹲苗。温湿度调节是早春拱棚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定植后畦温控制在 30~35℃,蹲苗结束后可适当放风,使棚温降至 28℃左右,夜间温度不低于 15℃ ,空气相对湿度为 60%,土壤相对湿度为 80% 左右。如遇寒流袭击,夜间拱棚上要加盖草毡。开始坐果时要放底风,当夜间外界气温高于 15℃时,昼夜都要通风。追肥要做到“轻施苗肥,重施果肥,持追果肥”,坚持配方施肥,N、P、K 合理施用,以促进植株健壮成长和早熟高产。辣椒膨大期,要加强浇水追肥。盛果期可追肥 1 次,每 667m2用尿素20~30kg 或腐熟有机肥 1 000kg,追施垄内促进果实膨大。从始果期至采收末期还要叶面喷施 0.3% 磷酸二氢钾与 1% 尿素水溶液 2~3 次。

  五、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

  辣椒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瘟病、灰霉病、疫病、病毒病等。
  1、猝倒病。棚内低温高湿时最易发病;病苗近地面茎基部呈水浸状,变细呈线条,子叶尚未凋萎,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死亡。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喷雾,如:55%敌克松 800 倍液,或 50% 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 倍液,或 70%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58% 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选择其中的任意一种,每间隔 7~10d 施药防治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2、立枯病。这是苗期主要病害,枯死的苗子立而不倒,因此俗称“站着死”。育苗中后期高温高湿最易发生,药剂防治方法同猝倒病。
  3、灰霉病。此病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苗床内播种过密导致幼苗徒长、抗病力弱,遇湿度较大时最易发生。可用 50%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 000~3 000 倍液,或 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等防治。选择其中的任意一种,间隔 7~10d 施药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4、疫病。此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以危害。茎秆出现水浸、褐色病斑,病叶呈水浸状腐烂,叶片和果实迅速凋萎、脱落。病原菌靠水传播,发病速度快,所以雨水多的季节,湿度大的田块易发生,是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药剂防治:58% 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 500~1000 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70% 百德富可湿性粉剂 500~700 倍液、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 800~1 000 倍液等防治。选择其中的任意一种,间隔 7~10d 施药防治 1 次,连续防治2~3 次。
  5、病毒病。叶片部分失绿,形成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黄化、坏死、畸形;在高湿、干旱、日照过强时易发生。药剂防治:防治此病的重点是防治传毒媒介蚜虫,对已发生病毒病的田块可选用 5% 植病灵水剂 300 倍液、20% 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400~500倍液、菌毒清 200~500 倍液等。
  6、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果实在转色期高温高湿下最易发生,病斑呈褐色,为不规则形圆斑,有同心轮纹,其上生有黑色小点。药剂防治 : 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 倍液、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600 倍液。间隔 7~l0d 施药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7、白绢病。主要为害近地面的茎基部或根颈处。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及四周地表长出白色菌丝。由于茎部皮层腐烂,引起上部叶变黄,直至整株枯萎。发病条件为高温高湿,5—6月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地膜高畦栽培;做好田园清洁,清除越冬病残体;重病田块施石灰,改变土壤酸碱度(此病原菌喜酸性);将病株及时拔除,并在穴四周撒石灰消毒;可用 70% 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配成药土,撒在根颈周围。

  (二)主要害虫

  辣椒的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蚜虫、棉铃虫、钻心虫等。
  1、地下害虫。主要为害近地面的茎部,使整株死亡。
  (1)诱杀防治。一是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糖醋液诱杀成虫。糖 6份、醋 3 份、白酒 1 份、90% 敌百虫1 份调匀,或用泡菜水加适量农药,均有诱杀效果。
  (2)化学防治。1~3 龄的地老虎幼虫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可用 2.5% 的溴氰菊醋或 20% 的氧戊菊醋 3 000 倍液喷雾,90% 敌百虫 800倍液灌根防治。
  2、蚜虫。主要是吸植物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它还传播病毒病。
  防治用 20% 氰戊菊酯 1 000~1 500 倍液、2.5%功夫乳油 3 000~4 000倍液、2.5% 天王星乳油 300 倍液,或辟蚜雾、一遍净、吡虫啉等喷雾。
  3、棉铃虫、钻心虫。开花初期是防治重点,可用 2.5% 功夫乳油4 000 倍液、2.5% 天王星乳油 3 000倍液、Bt 乳剂 500~1 500 倍液等喷雾。

  六、分期采收

  辣椒的采收不仅仅是采收果实,而且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分期采收,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生长瘦弱的植株,可提早采收青果,而对生长旺盛甚至有徒长趋势的植株,可延迟采收,控制茎叶生长。无论是采收青果或红果,都要尽量早摘,产量高峰期 1~2d 采收 l 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