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园艺学论文

台风“威马逊”对广西蕉区的危害特征及防范对策

时间:2014-10-30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本文字数:2712字
论文摘要

  香蕉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叶片大、假茎脆弱、根系浅,容易遭受风害。台风具有持续时间短、破坏程度大的特点,是香蕉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2014年7月19日登陆广西的强台风“威马逊”对广西蕉区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此,本文针对该次台风造成危害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以便为广大蕉农进一步改进防风措施、提高香蕉抗风能力、减少损失提供参考。

  一、“威马逊”移动过程及危害

  7月18日15时30分前后,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从海南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7级;7月18日19时30分前后,“威马逊”在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7级;7月19日7点10分,台风“威马逊”挟狂风暴雨在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5级。随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其中心途经防城港市、北海市、钦州市和崇左市进入越南北部,强度缓慢减弱。广西地区各香蕉主产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害较轻的蕉株叶片被撕裂破碎;中等受害程度的蕉株出现倾斜、下部叶片折断剥落;受害严重的蕉株直接被吹倒或者吹断。蕉株整株折断的位点有3种:一是整株被连根拔出;二是假茎与蕉头连接处断裂;三是假茎中部拦腰折断。

  二、 影响风害程度的因素

  (一)与台风中心区域的距离

  调查结果表明,位于台风移动中心区域的防城港市、北海市、崇左市大面积蕉园遭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蕉株受损的比例超过70%;位于“威马逊”10级风圈半径内的南宁市隆安县、武鸣县蕉园受损比例,由于地形和风圈影响时间差异,在5%~40%之间;位于“威马逊”10级风圈半径之外但位于7级风圈半径内的玉林市、贵港市,蕉园蕉株受损比例在5%以内,但迎来了大范围的降雨天气。

  (二)蕉园地形

  距离台风中心区域距离近的蕉园受害程度同样存在差异,不同地形蕉园受灾情况差异明显。调查发现,受害程度呈现出狭窄谷地、山顶>山坡>开阔平地,迎风面>背风面的特征。两面或者三面临山形成谷地的区域受害最为严重;位于坡地的蕉地承受强劲风力,受灾程度严重,蕉园损失面积达到30%以上;开阔平地为主的蕉园受害地块多位于临近山体的区域,这些地区由于山体对风力的聚集作用往往出现较强的阵风。
  
  (三)防风抗风措施

  针对夏季风害,各省采取了不同的防风抗风措施。海南、广东多采用立杆抗风措施,即在距离蕉头30厘米处进行打桩立杆,随后将香蕉假茎固定在立杆上,该措施多覆盖蕉园每株香蕉。而广西地区受台风影响远弱于广东、海南两省,因此防风意识相对薄弱,只在边行香蕉上采用人工及物资消耗更大的立杆抗风措施,蕉地内部则通过绳子将蕉株彼此拉紧形成网状,彼此支撑。此次“威马逊”台风进入广西境内时中心风力最高达到13级,10级风圈半径达到120公里,广西地区采取的防风措施大多不能抵抗其威力。另外,绑绳防风的措施也表现出其不利的一面:由于蕉株之间相互牵连,部分蕉株出现倒伏时引致整块蕉地一起折断。

  (四)蕉株生育期

  受2013—2014年冬季霜冻天气影响,2014年广西蕉园特别是宿根蕉园多为2造共存,一造是受霜冻天气影响较小的蕉株,其时正处于挂果阶段;另一造是严重受冻后选择吸芽进行栽培管理的蕉株,其时刚刚进入花芽分化期。蕉株受害程度呈现出挂果期蕉株>花芽分化期蕉株的特征。可以推测,此次超强台风对2014年广西秋季香蕉市场价格的影响比其对冬季香蕉市场影响更大。

  多种因素促成了这一现象的发生:一是挂果期蕉株自身抗风能力较弱,果穗重量不断增加,假茎已经承受了相当大的拉力。二是挂果期蕉株通常采用了绑绳措施,以防止果穗过重导致蕉株折断。但当风力超过一定强度导致倒蕉时,容易出现相互牵连从而增加倒蕉比例的情况。更值得注意的是,处于挂果期的蕉株多为2013—2014年低温霜冻灾害的幸存者,多分布在空气更为流通的山顶、迎风坡以及通风谷地,这些区域在台风过境时往往承受更大强度的风力。

  三、生产管理建议

  (一)控制灾后损失

  台风已经对蕉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减少损失成为灾后最紧迫的一环。应对处于挂果期的倒蕉进行抢收,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已经达到采收标准的6~7成蕉可按正常价格出售,成熟度5成左右的香蕉可折价采收。在采收开始前,需要打开护果的紧身袋、蓝袋等进行透气,同时在蕉果上覆盖干枯老叶防止太阳暴晒。采收后应及时进行清园,选择一些适合本季节种植的短期作物进行套种以弥补部分损失。

  (二)加强水肥植保管理

  针对受害程度较轻的蕉株也需要采取一定的灾后修复措施。受害程度较轻的蕉株表现出青叶破碎、下部叶片剥落折断、蕉株倾斜等症状,蕉株健康状况下降后更易受到病虫害侵袭。针对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强蕉园水肥管理,促使香蕉尽快恢复正常生长;二是要对严重倾斜的蕉株及时扶正、培土,并加固防风措施;三是要加强植保管理,特别是加强对黑星病、叶斑病的综合防治,割除老叶病叶后喷一轮保叶护果药。

  (三)新植蕉园选址

  地形因素也是影响风害最终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减少台风危害程度为目标的蕉园,选址应避开山顶地、迎风坡等在台风袭击时无遮挡的地方,尤其是要避开山间谷地、山脚地等提高风速的区域;同时应考虑避开盆地、封闭谷地、坡底等冷空气沉积的寒害重灾区,全方位考虑防寒、防风、防涝等多种需求。大面积的生产基地应当做好防风林建设。

  (四)加强防风措施

  每年的7—10月是广西地区的多风季节。由于风力较广东、海南两省更弱、危害更低,广西地区防风意识薄弱,往往采取相对更简单的防风措施或者不采取防风措施,以此减少成本投入。打桩立杆的蕉园较少,树体较高的宿根蕉园多采用双股绑绳,蕉株较矮的蕉园多采用单股绑绳,防风能力较弱,在遭遇“威马逊”这类强台风后损失惨重。香蕉种植者需掌握蕉园各地块风灾后的受害程度,并采取不同的防风措施。对极易遭受风灾且受害程度严重的区域采取打桩立杆措施,加强防风抗风能力,切勿通过绑绳与受风灾影响的区域捆绑在一起。

  随着香蕉的不断生长发育,蕉头逐渐膨大,易露出土面,不仅导致根系发育差、植株长势弱,更造成抗风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应当定期对蕉园蕉株进行培土,并可在越冬前结合有机肥及越冬肥进行一次重点培土。将土壤与有机肥在田间混匀后再培到蕉头周围效果更好。有机肥料能够促进根系的发生与伸长,进一步提高香蕉的抗风能力。日常的培土过程应配合蕉头的上浮逐层培土,少量多次,以防一次性培土造成根系上浮。

  参考文献
  
  [1] 占远城,刘文,杨明彰.香蕉抗风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8(11):41-42
  [2] 林奋.香蕉风灾防范与补救[J].中国热带农业,2005(5):47
  [3] 刘晓鹏.台风后香蕉复产的关键技术[J].中国热带农业,2008(5):56
  [4] 林巧蔚.香蕉防风害措施[J].中国热带农业,2011,40(3):64
  [5] 汤珺琳,陈翔,徐宗焕,等.闽南果树防御风灾抗倒伏措施[J].福建果树,2011(2):51-53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