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园艺学论文

油橄榄特性及成分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4-28 共677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武都区油橄榄生产施肥问题探究
  【1.1  1.2】油橄榄特性及成分研究
  【1.3  1.4】油橄榄高产栽培肥料类别及效应
  【第二章】陇南油橄榄园施肥研究内容、材料与方法
  【3.1】陇南油橄榄园土壤肥力与养分现状
  【3.2】油橄榄各生长指标的规律及相互关系
  【3.3】不同N、P、K配比对各生长指标的影响
  【结论/参考文献】油橄榄配方施肥技术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综述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也称阿列布、齐墩果,属木樨科(Oleaceae)木樨榄属(Olea)的常绿阔叶乔木,因果实形似橄榄,果肉内富含油脂而被称为-油橄榄,是着名的亚热带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重要的经济林树木(邓明全等,2000)。
  
  油橄榄喜光、耐旱、生长力旺盛,它产出的油橄榄油是一种以“高产、长寿、优质”而着称的油料,其全球的年生产量仅次于油棕(贾瑞芬等,2006;徐莉等,2006)。油橄榄深受世界各国的青睐,是全球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种植株数达9亿株以上,年均产橄榄油大约200万t.油橄榄在地中海存在的时间可追溯到320万年前,是地中海特有的经济作物。现今,油橄榄分布于欧、亚、非、美洲的各个国家,现已有30多个国家引种,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阿尔巴尼亚、俄罗斯、美国、中国等。我国主要栽植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区,尤其是在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陇南武都发展油橄榄,是气象、植物和国土资源的最佳配置,其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意义。
  
  1.1油橄榄历史及发展
  
  油橄榄作为传统经济作物,人类在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上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息。原始的野生油橄榄产于在小亚细亚的南部,在那里存在着大面积的野生油橄榄林。油橄榄在地中海盆地存在的时间可追溯至320万年以前,西班牙东部和法国南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利用油橄榄的证据。早在4500年前就有文献(??)记载,位于着名的叙利亚古城Aleppo周边的Ebla、Mari、Ugarit三个地方分别较有规模的种植过油橄榄树,其中Ebla种植1000株、Mari种植500株以及Ugarit种植500株。油橄榄树于公元前16世纪慢慢的传播到埃及和巴勒斯坦等国家。在公元前1050年传进了西班牙并且深刻影响了该地方的文化。在公元前6世纪,油橄榄就已经遍及地中海国家,并且抵达西西里岛、黎波里、突尼斯等国家,希腊人将油橄榄种植技术带到葡萄牙,经过传播后,在意大利的南部也得到青睐。公元15世纪末期,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横跨过了大西洋将油橄榄传播到美洲新大陆。公元16世纪时,油橄榄被引入墨西哥、秘鲁、阿根廷和智利等国家,随后又经过西班牙传教士把油橄榄带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在这些国家油橄榄园相继投产种植并建园。近现代,油橄榄继续向地中海以外的地方发展,直到它的脚步已经遍及全球的亚热带区,如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国初次引种应追溯至唐朝,油橄榄途经“丝绸之路”从波斯传来。直到20世纪四十年代前后,部分的爱国留学生在新中国成立时,为我国带回了少量的油橄榄树苗和种子,将它们分别种植在云南、广州、四川、福建等地区。现今,在云南省德钦县茨中教堂的由法国传教士阿纳托尔·盖斯丹于1907年引种来的油橄榄仍然存活,并且年年开花、结果。
  
  我国从1956到1959年正处于严重的粮油匮乏时期,在时任总理周恩来同志积极地倡导下,油橄榄树在我国最终被列入引种计划,引种初期先从阿尔巴尼亚引入30株油橄榄幼苗试种,之后又从前苏联1811年建立的的尼基特植物园中引入了尼1、尼2、佛奥等12个品种。自1960年到1962年先后由这两个国家引进莱星、卡林、贝拉、米扎等品种的油橄榄苗木1814株,分别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市进行试验比较和适应性选择。当时林业技术专家们克服引种工作种种困难,掌握新知识并总结经验,撰写了名称为《1961及1962年油橄榄引种工作总结》的报告,为当时油橄榄潜力开发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了科学又合理的理论依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时任部长会议主席谢胡赠送给我国政府10680株4年生的油橄榄幼苗,其中包括爱桑、贝拉、卡林等5个品种,并遣派专船运送至湛江港口。周总理将引种栽培油橄榄的研究任务交给了中国林科院的徐纬英同志,嘱咐当时的林业专家们要让油橄榄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以中国林科院为代表的林业专家们遵照总理的指示,在中国处于亚热带区的16个省、市、区的进行引种分布试验,并在当时制定出了油橄榄引种成功的标准,即可以采用原始的繁殖方式繁殖成活、并且可以开花结果最终达到丰产稳产,做到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最主要油橄榄果实和橄榄油的经济价值不能降低。可喜的是在1969年的全国农展会上,周总理看到了油橄榄的照片以及系列展品。经过各方努力,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各项目技术合作以及项目基金的支持下,开展了名称为“中国油橄榄生产发展项目”从法国、意大利、希腊等8个国家引种油橄榄50余个品种苗木18524株,油橄榄种子9794kg,1~2年生的油橄榄插穗共计24929根,为我国发展油橄榄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引种试验,品种选择以及区域选择试验,我国发展油橄榄适生品种和地区有了理论依据。现今油橄榄在我国引种到了9个省、市、区,尤以甘肃陇南地区、四川、云南三个省份发展潜力最大。1964年3月3日,周总理与两位阿尔巴尼亚的油橄榄专家专程到云南省昆明市的海口林场,亲手种了一棵油橄榄树,同时这天被我国定为油橄榄引种纪念日,在2014年的3月3日是油橄榄引种发展后的第一个50周年。
  
  有了油橄榄引种试验成功后的科技成果,经过林业部门的示范推广,油橄榄在中国终于迈入了产业化的发展阶段。1989年,国家提出《发展武都县生产项目》规划的同时建议中国林科院的油橄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支持该项目。随后,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及大力扶持油橄榄产业的发展,并划分了包括甘肃陇南地区、川西南山地在内的四大油橄榄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我国的油橄榄产业迈向标准化及产业化的全新经营模式。四川、云南和甘肃分别建成了一批有较高水平的示范园。在2000~2006年期间,四川省新增油橄榄种植面积达到15133  hm2,其中广元9467  hm2、达州4867  hm2,且年鲜果产量逐年上增,2007年7月14日,四川省林业厅出台的《四川省油橄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川西南山地周围的河谷地带为该区域的油橄榄适生区,该规划提出栽植59万亩的新建园,并改造旧园21万亩,从此,四川省开始了油橄榄产业化的长足发展道路。现今,油橄榄种植基地、种苗繁育基地的建设正在按规划进行实施,在四川省招商引资成立配套4座油橄榄综合加工厂,开发生产食用油橄榄、餐用橄榄油果及美容健肤产品等,构建起产业发展格局。在2003年,云南省完成了编制规划,规划到2020年,昆明、楚雄州等市州政府依托退耕还林政策,规模化种植油橄榄达30万亩,以楚雄州为经济中心的前提下,在楚雄州的永仁县建设丰产栽培示范及种源基地1万亩,并促建发展油橄榄产业的龙头企业,最终形成金沙江中上游地区的油橄榄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基地。目前,根据我国油橄榄产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每年油橄榄品种资源都会不断更新和增加(张东升,2008),为油橄榄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1.1甘肃油橄榄产业发展现状
  
  油橄榄作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的特色产业,自1975年先后引进了30多个品种,进行区域栽培试验。中国林科院油橄榄专家于1988年前后,多次到陇南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马剑平,2009),经反复论证后,确认分布于北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属于西秦岭东西向褶皱地带的陇南山地,即白龙江中部流域半山及河谷地带及海拔在550 m-1300 m以下的区域,包括宕昌县与文县都是油橄榄种植适生区。由于陇南市的气候条件与油橄榄原产区十分接近,油橄榄种植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表现出生长快,产量高,油质好,结果早,病虫害少等优点,平均出油率为16.7%.在油橄榄发展的20多年中,当地林业工作者已基本掌握油橄榄部栽植的关键技术。多年的坚持不懈努力下,甘肃省陇南市政府把油橄榄产业定义为最具开发潜力的特色产业,在2010年的新版规划中,提出了到2020年将陇南地区的油橄榄种植面积扩大到2万hm2.现在陇南地区已经持续出现小片油橄榄园鲜果产量达到原产地的平均水平,且部分品种的出油率超过20%且油质较好。在陇南市武都区已建成9家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企业,其中包括特级初榨橄榄油、橄榄油系列化妆品、橄榄提取物软胶囊、橄榄酒等50多个系列产品,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汉王、石门、三河、城关等乡(镇)的重点村,油橄榄收入已占农民种植收入的40%以上,油橄榄产业已逐渐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帮助农民群众走出贫困的支柱产业,也是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1.1.2油橄榄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在油橄榄规模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品种混杂,农户自行大量剪枝,盲目扦插育苗,苗木质量偏低,建园后经济效益不理想,群众收益较低,这些情况都会挫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由于油橄榄引进时间尚短,林业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对油橄榄在当地的生物学特性及年生长发育规律尚未研究,使科学管理缺乏基础;油橄榄园也存在管理水平低,肥水管理粗放(马剑平,2009)。在实际生产中,油橄榄品种栽培搭配不合理,且大多数油橄榄品种均存在自花不孕或自花结实率低的问题,容易产生异花授粉不充分,直接导致坐果率低,瘪果率高。许多油橄榄园挂果不多甚至不结实,单株产果量低;树体嫁接、修剪等技术尚未普及,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都是油橄榄产业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
  
  1.2油橄榄特性及成分研究
  
  1.2.1油橄榄的植物学特征
  
  油橄榄是一种多形态的常绿乔木,树体生长较为茁壮,树高一般为5-7m,未经修枝后的树高可达到10-15  m;其自然形成的树冠为圆形或直立型,枝干、枝呈圆柱形,无刺。地下系统定植完恢复生长时,从树干基部的根颈处生长成粗壮的簇生根,扎入土壤中,到树木老龄化状态时越长越大,并在树干基部周围隆起,凸显在地面上。
  
  根:油橄榄根系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主根、须根和侧根,主根作为植物主要吸收养分和固定植株的器官是由种子的胚根萌发的初生根,具有生长快、垂直地插进土壤的特点。侧跟上形成较细的分支根叫作须根,须根担负着生长、吸收和合成养分作用,水平跟在延长生长过程中不断的分枝形成较粗的侧根。须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及其生长情况,如分布范围大小,密度和数量等,是反映油橄榄与土壤适应性的重要指标。油橄榄主根系的更新性较强,若老根一旦枯死,新根便会迅速的长出来。随着油橄榄树龄的增长,在树干基部与树根结合处会聚集营养包,也叫根瘤,主根生长逐渐缓慢,茎部逐渐膨大,根系生长发育情况,制约着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是地上部分营养体和生殖体的物质基础。
  
  茎:油橄榄的地上部分称为茎叶系统,茎是由明显的树干、主枝和分枝构成。树干和主枝是油橄榄树的骨架部分,分枝是着生叶和芽的茎,幼枝灰绿色,后渐变为灰色至灰褐色。油橄榄的无叶枝条都称为茎。其幼茎外披银灰色的鳞片,表面呈灰绿色,茎为方柱形分布着纵裂的皮孔,当幼茎逐渐成熟长粗,其表皮由灰绿变为灰色,皮孔也会变成园点状。种植油橄榄要达到高产稳产,就必须有强劲的茎和较多的结果枝,和较多的叶片转换成光合产物。
  
  叶:单叶对生,叶形为长椭圆或披针形,叶片类似革质,常绿,叶长1.5cm-6.0  cm,宽0.5-2.0  cm,叶片顶端有凸尖,基部渐狭或呈楔形。叶子的正面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鳞片。侧脉为羽状脉并不明显,背面稍凸起,与主脉分开的角度呈现45°夹角,叶片的表皮层外附着一层较厚的角质。油橄榄的叶片在武都适生区的年龄通常为400~700天的时间,全国其他地方的引种区叶片寿命多为1年。油橄榄叶片的形状及其大小不仅是反映品种间的差异性,而且是所有品种的本体叶片形状及其大小都有变化。
  
  花:油橄榄树为多花树种,花分生,圆锥状花序腋生或顶生,白色,花序长20-40  mm.花序大小和花数量因品种不同而不同。花两性,有功能性单性花,雌蕊发育不全的被称为不完全花,也叫畸形花。花冠白色,有4片花瓣平伸着,辐射对称,雄蕊2枚,雌蕊位于杯状萼片筒的中心,子房上位,子房有2片心皮合成2室,有2枚倒生胚珠,但是受精后只发育一枚。油橄榄的不完全花和完全花的比例因树龄、营养状况以及花朵着生部位的不同而会发生变化。因此,影响油橄榄产量的主要是完全花得座果率。
  
  果:油橄榄果实由果皮、果肉、果核三部分组成的核果。果肉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果核由木质化的核壳和种仁组成,单核,表面有一道道细密的沟棱。油橄榄果实是鉴定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果实的形状大概有卵圆形、椭圆形以及圆形等等,在枝条上密密麻麻,形似大枣。果肉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在油橄榄果实生长过程中,果实内的油脂生物不断地合成及积累直至成熟。果实外皮颜色变化为:黄绿色-浅红色-暗红紫色-紫黑色,其中因品种不同果实颜色也略有差异。武都油橄榄果实充分成熟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虽然在不同时期各品种的果实含油率有变化,但是果实生长和油脂积累增长的规律是一致的。
  
  1.2.2油橄榄的生物学特性
  
  油橄榄是亚热带常绿乔木,主干不明显,分枝较多;树皮略显粗糙,光皮尤为突出,有的常生一些“树瘤”;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质较厚,正面暗绿色,背面密披灰白色的鳞片;花为圆锥状聚伞花序,有10-25朵黄白色花,花冠4裂;果为球形或卵圆形或椭圆形,果初为深绿色,熟时为紫黑色或黑色,果肉含丰富的油脂。
  
  油橄榄适生于冬季温暖湿润而夏季干燥炎热的区域,适合的年均温度18-24℃、有效积时,一般要求应在1500小时以上,以利于果实油分的积累;油橄榄在土壤较为疏松,年温度区间处于3600-4000℃、年降水量达到600-1000mm为最佳;油橄榄为喜光植物,年日照时数不能低于1200个小、土层深厚、肥力充足、排水性好,无论是在硅质土壤或者钙质土壤里,只要土壤PH值区间为6.5-8.0为中性或微碱性,油橄榄便可适应其生长,对于土层瘠薄、酸碱过重、岩石裸露、低洼积水的地方不适应油橄榄的生长。油橄榄具有一定的抗寒性,在-5℃气温条件下,不会遭受冻害。油橄榄的生长受气候的影响,各地略有区别。油橄榄一般在2月的中下旬春芽开始萌动,3月中下旬则新梢开始生长,11月生长停止。显蕾期3月初前后,开花期4-5月。开花后从坐果到果实成熟需110-180天,因此,要到10-11月果实才能成熟;油橄榄一年内枝条生长有两次高峰:4-5月为第一次高峰,形成春梢,6-9月为第二次高峰,形成了夏梢,在秋季温暖的地区,9月份以后还能抽生一次秋梢;按生长阶段划分,从栽植到第一次开花结实前为幼树期,即营养生长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促其长高长粗、根系发达,-般为3-5年。从初次挂果到盛果期以前为结果初期,树木边生长边挂果,称为生长结果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幼树高生长、粗生长加快,树冠、根系扩展迅速,结果枝条逐年增多,产量逐年上升,这个阶段一般经历5-8年。当油橄榄树进入盛果期其主要特征为:树木生长速度变得缓慢,结果率高,年产量基本趋于稳定。在原产区盛果期可延续100-15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栽培技术的改进和经营管理的加强,油橄榄的挂果期和进人盛果期也在不断提前,长势好的栽植当年挂果,8年进入盛果期。
  
  1.2.3油橄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
  
  “橄榄油”通常指的是初榨橄榄油,是新鲜的油橄榄果实在常温下经过纯物理的方法提取的果肉油。橄榄油中保存大部分自然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当高,其油酸含量(C18:1)比亚麻油、菜籽油或其他植物油高出很多,它的油脂里面不但保留了功能强大的抗氧化物即α-生育酚、γ-生育酚、类胡罗卜素、植物固醇、黄酮类等,而且不含胆固醇,是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因此被西方人称赞为“植物油皇后”.一、橄榄油可多方面保护心血管系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及其系列并发症等。二、中医学研究得出,油橄榄性味甘、酸、涩、平,具有生津、利咽、清肺、解毒等作用。橄榄油具有独特的食疗作用,它中富含脂肪酸、油酸含量为83%,是人体肠胃最易消化的食用油,若经常食用可以增进胃、肝、肠、胰、胆各器官的功能,具有抑制胃酸、有效防止胃炎以及胃肠溃疡等疾病,并能刺激人体内的胆汁分泌,激化胰酶活力,降解油脂,减少胆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炎症的发生概率。四、据资料记载,在地中海盛产橄榄油的克里特岛生活的居民个个皮肤光润、肌肉结实,身体硬朗,追溯其原因可能为常日常食用的全是橄榄油,因为橄榄果实在压榨出橄榄油的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成分,自然养分得到良好的保存,有容易被皮肤吸收等特性。据科学研究的数据分析得出:橄榄油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有强抗氧化性,可防止脂肪氧化而导致细胞老化所出现的的色斑、皱纹等系列皮肤问题。橄榄油有良好的滋润效果,是天然护肤佳品,国际上部分名牌化妆品均以橄榄油为基质生产化妆品。
  
  此外,油橄榄叶片用途也很广泛,油橄榄的叶片提取物并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和药品等行业。油橄榄叶片含有的橄榄苦甙在临床上作为药品,具有抗氧化活性、增强免疫的功能,也可以抑制病毒、真菌、微生物及其引起的毒素,提高细胞的再生能力,增强细胞的抗性,提高免疫能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