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椽竹的自然出笋与幼竹生长观测(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08 共3844字

  3 结果与分析

  3.1 椽竹出笋规律

  从图 1 可知: 在闽北地区, 椽竹从 5 月中旬开始自然出笋, 7 月中下旬达到出笋的最高峰, 7 月中旬和 7 月下旬的出笋数分别占全年出笋数的 11.2%和 9.2%, 9 月下旬以后出笋数急剧下降, 至 11 月上旬出笋数极少, 笋期长达近半年(179 d)。 椽竹笋的成竹率呈 “低-高-低” 的变化规律, 其中以 7 月中旬出笋的新竹成竹率最高, 达 85.5%. 椽竹在各月份所出竹笋均有退笋现象, 6 月和 9 月退笋率相对较高, 平均分别达 40.7%和 49.2%, 10 月下旬以后几乎所有出笋都成为退笋, 不能成竹。

  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可以将椽竹出笋期划分为初期(5 月中旬至 6 月上旬)、 盛期(6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和末期(9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等 3 个阶段。 从图 2 可知: 不同出笋阶段的出笋数和成竹数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 以出笋盛期为最高。 其中出笋盛期的出笋量占笋期总出笋量的 80.7%, 成竹率达 70.7%,而出笋初期和出笋末期的出笋量分别仅占笋期总出笋量的 8.2%和 11.2%, 成竹率分别只有 50.8%和35.2%.

  3.2 椽竹幼竹生长规律

  3.2.1 椽竹幼竹高生长规律 由图 3 可见: 不同月份出笋的椽竹幼竹高生长历期和生长量差异较大。 6-7 月出笋的新竹, 其高生长呈 “慢-快-慢” 的规律, 高生长历期分别为 116 d 和 90 d, 前 30~40 d 生长较缓, 中间 40~50 d 生长较快, 最大日生长量 14 cm, 后 20 d 高生长速度变缓, 直至停止。 生长期结束新竹平均高度 6.9 m. 8-9 月出笋的新竹, 高生长历期约 65~70 d, 前 60 d 高生长量较大, 最大日生长量 11 cm, 后 5~10 d 高生长速度变缓, 其中 8 月出笋的新竹高生长总量最大, 生长期结束新竹平均高度 7.8 m. 10-11 月出笋的新竹, 高生长历期小于 50 d, 生长期结束新竹高度小于 2.2 m, 由于生长历期较短, 冬季来临前其木质化程度较低, 极易遭受虫害与冻害。

  3.2.2 椽竹幼竹高生长曲线模型 为更好地掌握椽竹的生长规律, 以 Richards 曲线和 Logistic 曲线模拟椽竹的高生长, 得到椽竹高生长曲线模型如下:

  其中: y 为新竹高度(cm), x 为新竹出笋后天数(d), R2adj为调整相关系数。 以上 2 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椽竹的高生长过程, 从图 4 中可以看出椽竹的高生长呈 “慢-快-慢” 的规律。

  3.2.3 椽竹幼竹枝叶生长规律 当椽竹幼竹生长一段时间后, 笋箨自下而上开始脱落, 经观察发现 6-9月萌发的椽竹笋箨开始脱落时间分别为 7 月下旬、 8 月下旬、 9 月上旬和 10 月中旬。 椽竹幼竹高生长基本停止后, 部分新竹开始进入抽枝长叶期, 抽枝长叶均由竹秆顶端开始, 由上而下。 椽竹不同月出笋的新竹抽枝时间不同, 6-7 月出笋的新竹都在 9 月下旬开始抽枝, 8 月出笋的新竹在 10 月中旬开始抽枝。

  在 8 月中旬之前(出笋盛期的中期)出笋的新竹, 当年基本能完成抽枝, 其后出笋的新竹至次年 4 月才能完成抽枝过程。 在 8 月中旬前出笋的新竹在完成抽枝前开始长叶, 当年基本能完成长叶; 8 月下旬至 9月上旬出笋的新竹当年虽部分抽枝或全部抽枝, 但 11 月较低的气温抑制叶芽的萌发, 至来年 4-5 月才能完成长叶过程。 出笋末期(9 月下旬)以后出笋的新竹由于生长期较短, 新竹木质化不完全, 笋箨基本不脱落, 侧芽受低温抑制极少萌发, 冬季极易遭受冻害和虫害而死。

  4 讨论

  椽竹从 5 月中旬开始出笋, 一直持续到 11 月上旬, 笋期长达近半年。 笋期与麻竹 Dendrocalamuslatiflorus[6]相近, 长于绿竹 Bambusa oldhami[7], 撑绿竹 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lamopsis daii[8], 版纳甜龙竹 Dendrocalamus hamiltonii[9], 梁山慈竹 Dendrocalamus farinosus[10]和青皮竹等丛生竹种。 但较长的出笋期使得在出笋末期出笋的新竹生长时间小于出笋初期、 盛期出笋的新竹, 在冬季来临前其木质化程度较低, 在闽北地区易发生冻害。 根据椽竹各时间段的出笋数量, 可以将椽竹出笋期划分为出笋初期、 盛期和末期等 3 个阶段, 这与以上丛生竹种的出笋规律相似。 对于同一竹种来说, 不同年份的出笋成竹规律总体是相似的, 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其出笋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 椽竹在出笋初期、 盛期养分的大量消耗, 使得出笋末期的新竹成竹率显着降低。 本研究只观察分析了椽竹自然条件下的出笋成竹规律, 而疏笋及水肥控制等经营措施对于出笋成竹也有较大影响[11]. 有研究[12]表明: 在出笋初期、 盛期适当采笋有利于出笋数量的提高, 但由于椽竹笋经济价值较低, 竹农采挖的积极性不高, 如以追求竹材产量为目的, 可以考虑疏掉末期的竹笋, 以提高初期、 盛期出笋新竹的成竹率和成竹质量,达到竹材产量的最大化。 此外采用有序样本聚类法对笋期进行划分, 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划分笋期的不确定性, 这在麻竹笋期的划分上已有应用[6], 但这种方法是最优分割法, 可能不能准确反映出笋期某一时间段出笋数量的增幅及变化情况。

  椽竹生长期较长, 不同月份出笋新竹生长规律有所不同, 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其特定阶段的生长规律进行水肥管理, 提高新竹质量。 而新竹抽枝长叶的规律可为今后其离体组培快繁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依据, 因为丛生竹离体组培快繁外植体主要取自新竹半木质化枝条上未萌发的侧芽[13], 根据其枝叶生长规律可以在适合的时间取得适宜的材料, 提高组培快繁的成功率。

  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及生长规律不仅与其立地条件有关, 也与其种源及生长时期的气象条件如温度、 湿度、 降水等密切相关[14]. 本研究只对椽竹在相对一致的立地条件下的出笋期、 成竹情况及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 出笋规律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张玮 , 谢锦忠 , 吴继林 , 等。 低温驯化对部分丛生竹种叶片膜脂脂肪酸的影响 [J]. 林业科学研究 , 2009, 22(1): 139 - 143.ZHANG Wei, XIE Jinzhong, WU Jilin, et al. Changes in membrane lipid fatty acids of some sympodial bamboos inresponse to low temperature exposure [J]. For Res, 2009, 22(1): 139 - 143.

  [2] 吴继林。 大湖竹种园丛生竹种的收集及其耐寒性评价研究[J]. 竹子研究汇刊, 2008, 27(1): 19 - 25.WU Jilin. Collection of sympodial bamboo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cold resistance in Dahu Bamboo Garden [J]. JBamboo Res, 2008, 27(1): 19 - 25.

  [3] 林振清。 椽竹人工栽培试验[J]. 世界竹藤通讯, 2004, 2(4): 24 - 25.LIN Zhenqing. Cultivation test on plantation of Bambusa textiles var. fasca McClure [J]. World Bamboo Rat, 2004, 2(4): 24 - 2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