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不同立地条件下丹东红松生长情况比较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12-29 共3009字

论文摘要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又名果松、海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为我国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红松作为辽宁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栽植历史已经近百年,造林经验比较丰富。但是,由于立地条件不同,红松的生长情况也各不相同,本文按照丹东地区不同立地条件,对红松生长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借此说明红松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为造林提供依据。

  1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中国东北是红松自然分布区的中心地带。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天然的红松林在辽宁已经绝迹,1933—1937年在本溪县草河口地区栽植的红松目前约有17hm²,是我国最大年龄红松人工林。

  丹东地区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年平均气温为6.8~8.7 ℃,南北温差约2 ℃。冬季虽长,但严寒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0 ℃的时期)较短。夏季虽热但炎热期(日平均气温达25℃或以上时期)较短,一般约20d(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丹东地区春秋季节是南、北风交替的季节。春季冷空气开始衰弱北退,暖空气北进;秋季则反之。丹东地区为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时间最长,夏季次之,春秋过渡季节最短。丹东地区是东北降水量最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3~1 087.5mm。全年降水量的2/3集中在夏季,其中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本区暴雨集中期。

  2研究方法

  2.1试验地设置

  以本地区红松造林小班为基本单位,按表土层厚度、坡位、坡度、坡向、水湿地、冲风口、背风坡等不同立地条件随机选择12a树龄的40多块红松标准试验地。

  土层厚度:按土壤厚度不同分为厚层(20cm以上)、中层(11~19cm)、薄层(10cm以下)。

  坡位:分为上腹、中腹、下腹3个坡位。坡度:按不同坡度分为10°以下、11~19°、20°以上3个坡度。

  坡向:按坡向的不同分为3个坡向组,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南、西南、东南坡向组,东、西坡向组。

  2.2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的技术标准,对每块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计算林分树高和胸径平均值,部分数据由基层同志提供。

  2.3数据处理

  对所采集的数据分别按照表土层厚度、坡位、坡向、坡度以及小地形5种不同的立地条件,对红松生长情况进行归纳统计、比较分析。每块标准地原则采集100组数据,标准地内红松株树不足100株的,抽取50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表土层厚度与红松生长的关系

  腐殖质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是林木营养的主要贮存库,一般腐殖质层较厚的土壤肥力较好。为统计方便,将表土厚度划分成3个等级,即20cm以上为厚表土层,11~19cm为中表土等,10cm以下为薄表土。按三等级将标准地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列入表1中。

论文摘要

  由表1看到,表土层厚度不同,红松生长出现差异。厚、中等表土平均树高分别比薄表土平均树高高116.7cm、29.0cm,厚表土平均树高比中等表土平均树高高87.7cm。厚、中等表土平均胸径分别比薄表土平均胸径粗2.1cm、0.4cm,厚表土平均胸径比中等表土平均胸径粗1.7cm。

  由表1可得出结论,表土层厚度不同,红松生长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原因在于表土层直接影响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状况,也就是说表土层厚度与土壤中的养分、水分成正比关系,即表土层越厚红松生长得越好,反之表土层越薄红松生长得越差。

  3.2坡位与红松生长的关系

  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养分状态不同,从而对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标准地分为上、中、下腹坡位。将数据归纳整理列入表2。

论文摘要

  由表2可知,坡位对红松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下腹、中腹的平均树高分别比上腹平均树高高93.3cm、41.6cm,下腹平均树高比中腹平均树高高51.7cm。下腹、中腹的平均胸径分别比上腹的平均胸径粗1.7cm、0.8cm,下腹的平均胸径比中腹的平均胸径粗0.9cm。这是由于坡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表土层厚度,相应地影响养分、水分含量,使红松在不同坡位的生长出现差异。

    3.3坡向与红松生长的关系

  不同坡向立地因太阳辐射角、辐射强度及日照时数的差异,致使水热状况不同,同时影响光合作用有机质的积累。

  将调查的资料按坡向分为3个坡向组,即: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南、西南、东南坡向组,东、西坡向组。按3个坡向组将数据归纳整理列入表3中。

论文摘要

  从表3可看出,坡向组间红松生长差异也比较明显。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平均树高高于其他2个坡向组58.9cm、58.4cm,而其他2个坡向组平均树高相近;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平均胸径粗于其他2个坡向组0.9cm、0.9cm,其他2个坡向组平均胸径相等。这是由于北、西北、东北坡向属于阴坡、半阴坡,这些坡向小气候和土壤条件优越于其他2个坡向所致。

  3.4坡度与红松生长的关系

  坡度不同,太阳入射角不同,林地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各异,气温和土温随之产生变化;同时,坡度对水分的再分配使林地水分状况不同,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对红松的生长产生影响。

  将调查材料按坡度分为20°以上、11~19°、10°以下3个坡度级。调查结果见表4。

论文摘要

  从表4可以看到,不同坡度级间,平均树高最大相差不过3.0cm。平均胸径间最大相差不超过0.2cm。由此可见,坡度不同,红松树高、胸径生长无明显差别。

  3.5水湿地、冲风口、背风坡与红松生长的关系调查情况见表5
论文摘要

  从表5可以看到,在水湿地,红松幼林保存率低于排水良好的背风坡25个百分点,树高低158cm,胸径低3.3cm;在冲风口地,红松幼林保存率低于背风坡40个百分点,树高低315cm,胸径低5.6cm。由于水湿地土壤透气性不良,造成红松幼树根系难以舒展,使幼树处于弱度生长,逐渐趋于濒死状态,又容易感染疱锈病,甚至死亡。红松在冲风口处,早春往往旱风频吹,地下部土壤未解冻,而地上部幼树已经开始萌动,水分大量蒸腾,造成水分供应失调,导致生理干旱,引起幼树顶梢枯死,成活者丛状生长,有的全株死亡,幸存者大都生长不良。

  4结论

  4.1立地因子

  表土层厚度、坡位、坡向、坡度都影响红松生长,其中,表土层厚度是影响红松生长的最重要因子,营造红松果材兼用林,首先要考虑表土层厚度,最好选择表土层厚度在20cm以上,下腹,阴坡、半阴坡的地块造林。

  4.2选地禁忌

  通过各种立地条件调查看出,红松除了在水湿地和冲风口处成活率低、生长不良外,在其他立地条件下均可栽植,并且能够正常成活和生长,因此红松造林切忌选在水湿地和冲风口,如果造林连片,遇到积水地块应该挖排水沟或者采用起垅等措施,为红松的成活和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延生.辽宁林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22-23

  [2]陈陆圻,钱彧境.现代林业知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51-152

  [3]齐鸿儒.红松人工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4]罗汝英.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67-69

  [5]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10-111

  [6]丁宣永,张世军.红松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计量与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

  [8]郭锡昌.绿化装饰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相关标签:林学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