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林业论文

凉山州产业化种植油橄榄相关问题调查

来源:林业经济 作者:雷驭风
发布于:2020-03-17 共7876字
林业职称论文第四篇:凉山州产业化种植油橄榄相关问题调查
 
  摘要:文章在充分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发展油橄榄有利条件基础上, 就油橄榄开发及扶贫攻坚问题进行初步探索。认为油橄榄产业十分适合作为凉山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抓手, 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应充分借鉴油茶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进行切实乡土调查, 组织专家反复论证, 将规划落实到山头地块, 以地定产, 以良种苗木和栽培技术作后盾, 产能建设一定匹配。提出金融支持凉山州油橄榄产业的4个关键点。
 
  关键词:凉山州; 油橄榄产业; 扶贫; 发展;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Ol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Sichuan Province
 
  Lei Yufeng
 
  State Development Bank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live Industry in Liangshan Prefecture, the article made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issue of oliv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Olive Industry was very suitable as an important industry for Liangshan to help the poor, and must take the road of integration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We should fully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carry out a practical local investigation, organize experts to demonstrate repeatedly, and implement the plan to the hilltop plot to determine the real estate, backed by improved seedling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o cultivate resources based on industrial demand. Capacity building should be matched with total resources. It proposed four key points for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Liangshan ol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2017年10月30~11月4日, 笔者应邀参加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原国家林业局) 组织的赴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简称凉山州) 开展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帮助脱贫致富典型事例调研活动。凉山州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之一, 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结合参阅资料及凉山州扶贫特点, 现就油橄榄开发及扶贫攻坚问题, 进行初步的探索。
 
  1 我国油橄榄种植开发情况
 
  油橄榄 (Olea Europaea) 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 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 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 (简称橄榄油) , 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 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 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为集中产地。现世界各国均有引种栽培, 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区。
 
  我国规模性引种、种植和榨取橄榄油, 仅有50多年的历史。1963年底, 周恩来总理到访阿尔巴尼亚时详细了解油橄榄的情况后, 决定在中国引种, 分别在云南、四川、贵州、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广东、陕西、北京等省市区的16个引种单位进行栽植试验。林木育种学家徐纬英被派往阿尔巴尼亚学习油橄榄栽培技术, 毕生致力于油橄榄引种工作, 她组织专家经过30多年的跟踪考察、种植指导、研究总结, 认定中国的干旱亚热带地区是油橄榄在中国的适生区, 这相对于中国整个国土面积而言, 是较为稀有的。其代表地点有: (1) 长江上游支流白龙江河谷区——甘肃省陇南武都等; (2)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四川省西昌等, 云南省永胜、宾川、昆明等; (3) 长江三峡河谷区——湖北省巴东和四川省 (现重庆市) 奉节、巫山、万县等;在这些适生区油橄榄个别的单产, 达到了地中海沿岸高产水平。并筛选出适生品种, 培育出新的品种, 初步解决了油橄榄产品加工技术等问题。
 
  目前, 江苏 (南京) 、湖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8个省市近50个县市仍有油橄榄种植。全国总面积曾达8万hm2, 其中甘肃、四川2省5.4万hm2, 云南省5333.33 hm2, 重庆市4000 hm2。中国油橄榄种植面积位列世界第15位 (表1) 。
 
  凉山州引种油橄榄的历史与全国一样有50多年了, 并对引进的油橄榄品种开展了气象观测、品种特性测定、丰产稳产和抗逆、油橄榄扦插、嫁接等研究。从选育良种、科技创新到组织农户积极种植, 再到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橄榄油加工等, 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目前凉山州共计从国内外收集、引进保存种植油橄榄203个品种 (国外186个、国内17个) , 约占全球栽培品种的1/6。全州种植面积发展到3333.33hm2 (5万亩) , 初挂果面积666.67hm2 (1万亩) 。2012~2013年, 四川省科技厅三次组织有关专家对基地种植的4~5年生油橄榄树进行实地测产, 高产品种鲜果最高可达30万kg/hm2, 平均单株鲜果产量达20kg以上, 单位面积鲜果产量达10500kg/hm2以上, 达到油橄榄原产地地中海地区丰产水平。科研及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现甘肃陇南、四川广元以及云南、重庆等适生区域也从该基地购买苗木。
 
  2 发展油橄榄产业遇到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油橄榄引种工作, 最初存在群众运动的方式, 技术上有粗放行为, 盲目在不同气候区试种, 效果不佳。如凉山州曾把油橄榄搞成群众造林, 当成四旁植树, 成了绿化景观树, 走了一些弯路。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1) 苗木培育环节技术难度较大, 品种混杂、适生性差, 挂果率低、产量低, 影响了农民种植收益和开发积极性。
 
  (2) 基地选择环节, 没有认真筛选种植地块, 立地条件较差, 基础设施薄弱。种植区域普遍都是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的贫困山区。这些地区需要依靠发展油橄榄产业脱贫致富, 但往往又没有技术、财力来改良土壤、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难度大。
 
  (3) 加工环节薄弱, 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油橄榄鲜果不是典型水果能直接食用, 而只能经过加工才能成产品 (橄榄油、甜咸果脯、咸菜等) , 决定了加工在油橄榄产业中的特殊重要性。加工水平较低, 深加工能力不足, 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对农民和产业的带动能力弱, 产品市场认知度低。整个产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引领, 缺乏与国外知名企业和品牌的竞争能力。
 
  (4) 传统的政府扶持做法, 只是解决了资源培育问题, 而没有解决产业培育问题。由于缺乏对产业的有序引导, 导致对资源的无序争夺, 由于资源培育增速慢于加工能力增长, 完全市场化条件下资源的无序争夺、产能过剩问题无解得到解决。需要从顶层设计考虑让投资人而不是投机人 (只做加工、销售的人都是某种程度的投机者) 分享资源培育的红利!
 
  3 凉山州种植油橄榄的自然条件与管理经验
 
  据考证, 油橄榄可能原产于小亚细亚, 后广栽于地中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 高温少雨, 冬季温和湿润。油橄榄对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较广, 各种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对土壤的选择性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因此, 油橄榄还享有“耐贫瘠土壤树种”之美称。在含钙丰富的土壤中油橄榄生长最好, 因此是被公认的“嗜钙性植物”。
 
  表1 2015年世界与中国油橄榄产业种植面积、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共凉山州委政研究室课题组.加快油橄榄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奔小康。凉山县域, 2017 (3) 。
 
  3.1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1) 气候条件。凉山气候区中的中亚热带气候区和北亚热带气候区适合油橄榄生长, 气象条件能满足油橄榄生长的要求, 既没有冻害, 也具备花芽分化要求的低温条件, 同时年均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等与油橄榄原产地比较, 除雨型为夏雨 (地中海区域为冬雨) 型有差异外, 其他都与世界油橄榄主产区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相似, 为中国油橄榄的最佳适生区之一。
 
  (2) 土壤条件。凉山州适宜油橄榄生长的区域广, 面积大。经州林业部门调查, 在适宜气候区内可用于栽培油橄榄的土地资源在20万hm2以上, 分布于全州12个县 (市) , 地类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农地, 同时有少量的宜林地和低质低效林地也可作为发展油橄榄产业用地。
 
  3.2扎实的技术推广力量及管理经验
 
  (1) 自油橄榄引种以来, 选育出了11个油橄榄良种, 其中6个通过审定;获得了9个油橄榄产业技术国家专利。已建成或设立“国家油橄榄良种基地”“国家级油橄榄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国家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四川省油橄榄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油橄榄良种研发中心”“四川省油橄榄产学研战略联盟”等。在种质资源收集、品种选育、油橄榄管理、种植技术研究、标准化制定、技术推广以及产品加工等方面奠定了全国领先地位。
 
  (2) 已建立较完善的管理、种植技术研发体系。围绕油橄榄种植中的良种、良法, 部署油橄榄科研内容。已完成油橄榄品种观测体系, 针对凉山气候特点开展油橄榄品种观测与选育。有采穗圃管理和油橄榄繁育技术与管理, 编写《四川省油橄榄地方标准》。建立油橄榄种植园的种植模式研究;编写了《油橄榄建园技术》;进行了叶片检测, 开展了配方施肥;针对凉山的降雨情况, 研究了水分对油橄榄的影响, 建立旱季、雨季油橄榄的不同管理方法。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 研究了病虫害的发病机理, 采用了简单、高效、无毒的油橄榄生产模式。生产的橄榄油获得森林食品基地称号。在汇总各项试验基础上, 编写了《凉山州油橄榄栽培技术》。
 
  (3) 油橄榄良种壮苗生产初具规模。全州共有油橄榄种苗繁育基地38hm2, 年产油橄榄苗木300万株。
 
  (4) 推广种植模式趋于成熟。由过去粗放的造林模式转向农业果园管理模式, 针对凉山油橄榄主要发展地区为山区的特点, 已经研究出山地果园油橄榄种植模式, 已在会理县开始推广。该模式适合凉山气候和经济条件, 一般种植户都能接受。该模式技术较成熟、选择品种广、经济效益好。
 
  (5) 已具备初步完善的产品加工能力。有三条油橄榄果全自动生产线, 一个生产季节可处理鲜果3100 t。
 
  (6) 具有较强的科技支撑力量。凉山州国家油橄榄良种基地 (中泽公司) 现有职工28人, 具有中高级职称及学士以上学历人员17人 (其中: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 林业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2人、副研究员1人、中级职称4人、硕士1人, 学士8人) 。同时, 基地与中国林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林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有合作课题, 长期聘请以色列和国内油橄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和科研合作。如世界油橄榄协会的资深油橄榄专家西蒙 (曾当选世界油橄榄协会主席) 、国内著名的油橄榄专家邓明全教授 (我国第二代油橄榄权威) 等, 每年到基地进行1~2次技术指导, 传授国外、国内最先进技术。
 
  (7) 基本建立了培训体系。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进行油橄榄种植管理和技术的开发, 这些技术逐渐成熟并通过推广种植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示范基地已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 拥有油橄榄技术培训材料, 油橄榄发展区建立了油橄榄专合组织, 通过专合组织的协调将油橄榄种植技术不断向种植户进行技术推广。到2016年初, 已培训种植区域的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140余人。
 
  4 凉山州油橄榄产业发展与扶贫攻坚
 
  从全球角度看油橄榄生产和消费状况, 2016年总产油量达255万t、2017年总产量约312万t;2016年消费量为276万t、2017年约为293万t。而我国进口橄榄油不超过5万t, 自产量2015年为3000t, 2016年为5600t, 分别不到进口量的7%和14%, 从消费和生产两方面看, 也说明发展油橄榄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总体看来, 我国油橄榄产业还不是一个具有规模的产业, 必须认真贯彻***总书记新发展理念, 科学规划并做好顶层设计, 坚持产业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油橄榄适生小气候区域潜力, 才有可能把我国的油橄榄产业做成一个有前途的好产业。
 
  4.1凉山州油橄榄产业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 凉山州到2015年仅种植了3333.33hm2 (5万亩) 油橄榄, 鲜果产量300 t, 榨油45t, 发展规模较小。然而如前所述, 在油橄榄产业化方面已具备了较为充分的技术和资源条件。
 
  凉山州的油橄榄产业应该充分借鉴油茶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在起步阶段, 科学进行顶层设计, 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 才不会重蹈油茶产业的覆辙。
 
  (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进行切实乡土调查、组织专家反复论证, 将规划落实到山头地块。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办发[2014]6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川办发[2015]36号) 等文件要求, 凉山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在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分会和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协助下, 编制了《凉山州油橄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6-2025年) 》。该规划范围涉及会理县、会东县、西昌市、冕宁县、喜德县、德昌县、宁南县和普格县等八县 (市) , 从适宜区域20万hm2地块中, 选出6.67万hm2 (100万亩) 作为规划实施对象, 具备一定产业规模。
 
  (2) 以地定产, 以良种苗木和栽培技术做后盾, 预测单产, 形成一定资源规模。这项工作, 得到了四川省科技厅和有关国内外科研单位及专家的指导, 进行过多次实际测产, 具备一定保证作用。技术成为产业的引导与约束因素, 如技术与管理不到位, 将导致颗粒无收, 从而约束了林农必须认真按照龙头企业的技术规范精心管护资源。
 
  (3) 以油橄榄一产定二产三产, 产能建设相匹配, 不造成产能建设浪费。即根据鲜果估算榨油设备的布点、配置加工及产能设备;再根据油橄榄油产出及加工剩余物多少确定深加工及剩余物加工利用设备。依托并整合域内现有食用油及食品饮料加工龙头企业, 培育其油橄榄深加工能力, 使之变大变强。要防止盲目同质化重复建设, 恶性争夺油橄榄资源。
 
  (4) 为了宣传、推广推销产品, 要制定统一营销策略。可结合凉山州丰富的旅游资源, 通过农家乐、橄榄庄园等形式, 展示产品和营销, 培育客户群体, 也可借助电商等手段开辟销售渠道。提高自有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以龙头企业为带动, 提高油橄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林农收入, 提高油橄榄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目前京东物流在四川已建立庞大的无人机网络, 与凉山州中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可有效解决销售物流问题:在京东超市自营、京东凉山特产馆和泽源旗舰店, 都能看到标注来自大凉山的橄榄油及其产品。
 
  4.2油橄榄产业适合作为凉山州扶贫攻坚的抓手
 
  凉山州面积6.01万km2, 总人口473.04万人, 其中彝族222.67万人 (占总人口47%) 。在全州17个县中, 国家级贫困县占11个, 精准地识别归纳贫困人口50.58万人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9万人) , 贫困发生率高达12.7%。该州的深度贫困呈现3个特点。一是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二是贫困成因复杂多样, 贫困问题与思想、文化、观念、疾病、毒品问题相互交织, 彝区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 卫生技术人员特别缺乏, 毒品艾滋病问题突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州内大多数彝族聚居在山区, 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自然条件恶劣, 灾害频发。
 
  彝族群众在历史上主要是为了躲避民族压迫及战乱, 迁徙到交通闭塞的偏远深山, 世代过着与时代隔绝的生活, 解放后虽然经历“一步跨千年”的巨变, 但思想及文化的落伍、融入文明社会的能力散失, 总有诸多的不适应问题, 如部分害怕失去生活资源而拒绝搬迁异地 (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悬崖村”60多户人家宁愿在山顶坡地居住) , 故土难离。党和政府有责任为他们就地提高生活水平继续谋划改善措施。
 
  凉山州油橄榄产业规划所适宜的区域, 正好与彝族聚居区相重叠, 对于广大彝族群众, 特别是在册贫困人口而言, 可以在油橄榄产业的一二三产业广泛参与, 通过地租、劳务费 (工资) 、股金 (分红) 等方式获得收益, 脱贫致富。通过种植油橄榄、建立橄榄庄园, 将改善村寨居住环境, 治理水土流失, 使彝乡变得山川秀美、生态舒适宜居。
 
  根据凉山州油橄榄产业发展规划数据及现场调研情况, 预计6.67万hm2 (100万亩) 油橄榄基地到2030年进入盛产期后, 全州油橄榄果实总年产量为60万t, 油橄榄果实按10元/kg计算, 一产增收60亿元;年生产橄榄油7.5万t, 按现行价格160元/kg计算, 每年橄榄油生产总值为120亿元;年生产餐用橄榄果1.5万t, 按现行价格200元/kg计算, 每年餐用橄榄果生产总值为30亿元。每年橄榄油和餐用橄榄果生产总值为150亿元, 扣除生产成本, 年均毛利润约32亿元, 创税5亿元。加上其他副产品综合产值可达250亿元, 实现税收27亿元。
 
  林农 (包括彝族群众) 从地租得到的收益为6亿元 (9000元/hm2) , 采摘收入6亿元 (1元/kg) , 分红2.7亿元 (按10%股份、税后分红) , 不包括加工环节的人员工资, 收入达14.7亿元, 以50万农民参与计算, 人均每年增收2900元。如加上副产品综合产值收益的分红, 人均年收入在4000元以上。一旦项目实施, 贫困林农即可从项目获得建设期、经营期的地租、劳务、工资及分红的各项收益, 贫困问题将得到彻底持续的解决。
 
  5 金融支持凉山州油橄榄产业
 
  在凉山州发展油橄榄产业, 既是发展了一个特色产业, 又为精准脱贫进行了产业准备, 一举两得, 意义十分重大。生态扶贫、产业扶贫是金融业参与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路, 早日促成项目落地, 应抓好4个关键点。
 
  (1) 将《凉山州油橄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6-2025年) 》上报国家林业局, 提高项目层次, 列为国家木本油料规划的重要项目、林业生态扶贫的重要项目。2014年12月26日, 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4]68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2017年12月20日, 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四部委和金融机构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利用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通知》 (发改农经[2017]140号) , 使项目能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 享受有关国家金融优惠政策。
 
  (2) 扎实组建项目公司, 以PPP方式推动项目, 州平台公司的参与十分重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PPP仍是各级政府的主推方向,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是PPP政策设计的初衷。根据凉山州油橄榄规划估算, 建成6.67hm2 (100万亩) 油橄榄的产业, 总投资70亿元左右, 其中资本金20%, 需要出资14亿元。根据国家林业局造林补助和发改农经[2017]140文件, 可将造林补助5亿元作为资本金使用;根据“三区三地”特殊扶贫政策, 假设10万人在项目中受益, 按照每年每人不低于500元产业分红, 收益率10%计算, 需要财政为每人出资5000元, 合计5亿元 (设立扶贫产业基金, 由有关平台持有管理、定期由有关股东方回购) , 其余4亿元出资可以吸收社会资本, 包括域外国企、私企等, 为了保证发挥政府在扶贫及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建议州建设平台公司出资控股 (51%) , 只需2.04亿元, 投注到县以下各级子项目公司, 其余1.96亿元的份额 (49%) , 由社会资本等出资。总之, 要整合相关资金支持凉山州贫困山区油橄榄产业发展。最近已有国资委管理的中国林业集团公司下属公司中国林木种子公司对凉山州油橄榄产业开发感兴趣, 有关领导到当地进行了考察。
 
  (3) 做好项目实施方案, 稳步推进。必须落实好地块、责任人, 按照统一的技术和管理规程, 落实各项条件, 把控贷款风险, 成熟一个子项推进落实一个子项。
 
  (4) 政府要切实保障项目开发企业的发展权益。按照规划和产业顶层设计、招标承诺, 坚决杜绝任何项目公司外的其他企业和个人, 带着投机心态, 在所在行政区域无序种植油橄榄、发展油橄榄种植基地以及建榨油厂, 发生争抢资源等问题。油橄榄产业严重依赖油橄榄 (资源) 的种植, 只有油橄榄鲜果达到一定量之后, 才值得配置橄榄油加工设备、延伸加工产业链;在榨油剩余物 (橄榄渣) 达到一定量后才适宜上进一步加工或深加工产业, 最好形成一个股份制的龙头企业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管理, 以实现产业设施投资合理化, 产业经营效益化。真正解决资源无序争夺问题, 让投资人分享资源培育的红利!实现产业、林农 (扶贫) 和政府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 2017-10-18 ploitics.people.com.cn/ml/2017/1028/c1001-29613514.html
  张云华.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EB/OL].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consumelPractice/201404/t20140407_193783.htm, 2014-04-08
点击查看>>林业职称论文(专业推荐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
原文出处:雷驭风.四川凉山州油橄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林业经济,2018,40(11):122-12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