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乒乓球反手攻球的训练及技能要求(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4-13 共5566字

  题目:乒乓球反手攻球的训练及技能要求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引言

  一、反手攻技术的产生

  二、反手攻球的训练步骤和方法

  1上台前的训练
  2从少到多
  3从小到大
  4由易到难
  5死线活练
  6正、反手攻球的配合
  7中路追身球的训练
  8反手接发球的训练
  9反手发球抢攻训练
  10连续进攻训练
  11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练习和配合
  12斜直线配合的训练
  13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三、反手攻球应具备的技能

  1有发球抢攻的能力
  2有接发球抢攻的能力
  3有搓中起板的能力
  4有打对攻的能力
  5有拉中突击、变化的能力
  6有攻打弧圈球的能力

  四、反手攻打各种不同性能来球的动作结构

  1打下旋球
  2攻打一般上旋球
  3拨打弧圈球
  4 中远台攻球
  5 攻打直线球

  五、反手攻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有我国“国球”之称的乒乓球是中国体坛上一颗璀璨的金星。它有着变幻莫测的打法。其中,反手攻技术是其独特的技术特点之一。文中从乒乓球反手攻技术的产生、训练、打来球的动作结构以及优越性这四方面的分析。系统完全的分析研究了乒乓球反手攻技术。
  关键词:乒乓球;反手攻;训练;优越性

  引言

  作为我国国球的乒乓球,有着种类繁多的打发,而反手攻就是这些独特的打发之一,它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宝贵的实践经验,它的运用提高了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实力和技能境界。

  一、反手攻技术的产生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中国直板打发不停地受到挑战,速度与旋转的对抗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突出表现在直板失去了前三板的优势,反手攻缺乏进攻能力,中远台相持能力弱等方面。面对严峻的形势,目前国家队和省市队的直板打法的运动员都增加反面技术的运用,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但反面技术的训练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直板打法的改造上,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训练方法,特别是一些业余体校小运动员和教练更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边摸索、边训练、边总结。因此,我国运动员急需加强反手攻技术的训练。

  二、反手攻球的训练步骤和方法

  1上台前的训练  初学反手攻球者,可以先不上球台,认真观察、了解正确的击球动作,进行空动作造型练习,然后上台。

  2从少到多  正确的动作,先攻后打没有旋转落点变化的球,以及力量小、速度慢的球。随后,逐步提高击球的数量。

  3从小到大  这里主要是指攻球力量的增加,没有重板是打不死对方的,但是初学发力时,容易使做功的肌肉群紧张、僵硬。因此,要在能打较多回合的基础上,进行发力攻的练习,或用拉中发力抽,连续抽,拉中突击或用躲球的方法集中练习。  4由易到难  不同性能的来球有着不同的规律,相应地要求反手攻者要用不同的动作去回击。因此,除对各种球的性能和规律能适应和掌握外,只用下功夫分别对各种来球进行难度大、质量高的练习,先由从速度慢、力量小、旋转弱,再逐渐去加速、加力、加转,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5死线活练  线路是固定死的,但球运行的速度、力量、落点、旋转却是变化的。要求制定出提高的指数、质量要求,使之能逐步适应、过渡到进行对攻、反攻的境地。

  6正、反手攻球的配合  反手攻球虽然有时可以直接得分,但不如正手攻球的力量大。杀伤力往往是由于反手攻球以突袭和速度打出了主动性后,再由正手大力扣杀得分。这个有机配合要贯穿在平时训练中,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要明确:反手攻球是为了全面的最终胜利,而不是为了打反手攻球而去使用反手攻球。

  7中路追身球的训练  中路追身球是直板两面攻选手感到困难和薄弱的区域,除了运用“三急”法小臂爆发力击球外,还要对腰腹的左、右转体让位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多球的实践练习。

  8反手接发球的训练  接发球要从稳字上着手、凶字上着眼。要先吃透球的规律,然后再求适应,用中、小力量去回击力量、速度、旋转、落点变化不同的球,渐渐学会主动抢先上手起板,发挥反手攻的威力,对来球可使用“弹劈式”(弹击球,使球带下旋)攻击法,但对下旋来球要注意它的下坠力。进攻时应先摩再打,制造出一定的上旋,减少失误。

  9反手发球抢攻训练  发球抢攻是开路先锋。从自己配套的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前三板争夺,在比赛中可以说是必经之路。本着练为战死亡原则,发球与反手攻鼻血有几套熟练掌握的单个技术,并且成为配套。对这些内容要有目的、有指数要求地反复练,力求打在前边、直接得分或打出优秀效果。训练中要注意:⑴看准来球的旋转程度,准确掌握摩与打的比例与配合;⑵以下旋手法发下旋球,使来球规律化,力争以快速度、抢先上手,然后再伺机扣杀;⑶用下旋手法的形态,发出不转或侧上旋球后,则可以准备采用弹劈式的攻球摧毁对方;⑷发近网小球,使球第二跳不出球台,可以施展台内手腕、手指弹击法抢攻;⑸抢攻时,收效较大的进攻落点,常在对方中间偏右的部位。

  10连续进攻训练  连续进攻是把激烈的搏斗推向高潮,争取最终的胜利的手段。所以,对于反手的连续进攻要有砸!砸!砸!砸透对方防线的气概和实力,这种连珠炮式的连续攻必须以基本功做后盾,只有刻苦训练,没有捷径。

  11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练习和配合  打出大、中、小的力量是反手攻必不可少的技术。只会一种发力是不够的,练好拉中突击、搓中突击、发力对攻、杀机会球等是重要的基本功,要反复练。如以100个球为一组,训练时统计出成功与失误的比例以及事物现象(出界、下网),再从失误的数据和现象中找出因果关系。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去练,逐步提高击中的力量和比例。同时,也要注意到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使用和配合。我们常看到,有些运动员打了一板反手发力攻后,对方挡了一个近网小球,无法在连续发力攻,以致出现缺乏重板扣杀与轻拉的配合练习。习惯意识上也认为,发力重杀之后,生死已定,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另一种现象是连续拉后,却不能在出现机会球时重板扣杀,而贻误战机,甚至被对方反击。这却反应出发力攻和借力攻的单独使用和配合使用比较差,应当在练习中加以解决。

  12斜直线配合的训练

  ⑴单线球的训练。在直线、斜线的单线训练中,还要逐步发展、提高对不同速度、旋转、力量、落点来球的适应和进攻能力。

  ⑵对来球进行斜线——直线——斜线——直线的初级配合训练,逐次要求在反复训练中提高质量,接近实战需要。

  ⑶对来球进行数板斜线——数板直线——数板斜线的训练,再提高为数不定的无规律变线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训练。

  13训练中注意的问题

  ⑴从简到繁。逐步适应和提高攻打不转、下旋、上旋、不同力量、不同速度、不同落点的来球。对这些内容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攻打高难度来球,应该埋下头来,有简易内容到繁难内容,步步为营,扎实挺进。

  ⑵从有规律到无规律提高。只有对规律性很强的来球,在旋转、落点、力量、速度等变化适应中掌握,再升华到运用自如,轻松而又有余地时,才算有了一定基础,方可以摆脱有规律性来球,进入无规律来球的训练。

  ⑶从适应变化到配合使用。从适应一种单一性能的来球到逐步适应多变来球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组织起自成一套或几套的变化球路,综合熔铸,单独运用,组成自己的单个技术。

  ⑷组成以发力攻为主的格局。发力攻是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攻击和摧毁对方的手段。借力攻则是作为来球的缓冲、过渡,在相持和由被动转主动时的一种手段。这两种技术素养缺一不可,而尤应以发力攻为主组成两面攻的格局,切不可平分秋色,更不能本末倒置。

  三、反手攻球应具备的技能

  虽然说直板两面攻选手应该以正手攻球为主,但反手攻球又经常能独当一面,应当与正手攻球有机配合,练就正、反手攻球不偏不倚、珠联璧合的本领,从而组成一张灵巧、快速的进攻网。

  1有发球抢攻的能力发球抢攻是快攻手的开路先锋。发球后对对方回击过来的各种球,能作准确的判断,对动作进行及时的组织,对板型进行相应的调节,成功地完成抢攻,才能与快攻成龙配套。

  2有接发球抢攻的能力  对各种旋转、速度、落点的来球,有起板抢攻的能力,才能达到抢先上手、打乱对方的目的。

  3有搓中起板的能力  搓中能突击起板,才能摆脱对方的控制,突然冷板袭击对方常能取得主动。此外,通过起板才能步入进攻、快攻的轨道,发挥自己的特长。长搓不起板,快攻的威力也施展不出来。

  4有打对攻的能力  打对攻的能力标志着反手攻球的技术实力。要恰当、准确地根据来球分别打出拔、抽、拉、扫,连续攻、发力攻、打回头等技术。

  5有拉中突击、变化的能力  在拉球的相持之中,要能够在击球的力量、节奏、旋转、落点上分别打出突然性强、变化的的球。  6有攻打弧圈球的能力  当一般性弧圈球拉到反手时,应能够迅速调节好板形,做出压、带、拔、扫、抽等击球的动作,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培养攻打弧圈球的凶狠能力。

  四、反手攻打各种不同性能来球的动作结构

  1 打下旋球  两脚平行站位或左脚稍前,两膝微微弯屈,大臂和肘关节靠近腰腹,左肩稍前,右肩略后,板型垂直或略后仰,由大臂发力牵引小臂,击球的瞬间小臂发力,臂有左后方向右前方挥动,运用爆发力,手腕配合外旋,以肘关节为轴,击球下降前期时球体的中部;高于网的球少摩擦或不摩擦,低于网的球,先摩后拉,制造一定的上旋,其目的是保证球能越网。同时,左右脚平行站位,也是为了能够更快地配合和发挥正手进攻的威力。

  2 攻打一般上旋球

  2.1扫攻  右脚稍前,左脚稍后,两膝和腰微弯,大臂和肘关节靠近腰腹,右肩略前,左肩略后,小臂与台面平行,以肘关节为轴,肘尖朝下方,大小臂之间的角度约90°左右。球板略高于来球,由大臂发力牵引小臂,由左后方往右前方爆发用力击球,板型垂直或略前倾,手腕配合外旋,在来球的上升或高点期时,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2.2中近台的小臂弹击  两脚平行站位,击球之前,肘关节不再靠近腰腹,而是先将肘关节向前方支出,后引球板;板型垂直或略向前倾,击球前的瞬间,肘关节用力由左前方往后回收至腰腹,球板都是由左后方向右前方迅速挥击;同时手腕配合外旋动作,击球上升期或高点期,手腕配合前臂,突出发挥小臂爆发力的弹击。根据来球性能,摩擦与打球比例恰当地结合运用,从动作形态上看,一般是尺距击球法。

  2.3手腕近台弹击  这种弹击,基本上是小臂配合手臂,以手腕爆发力来击球。来球前,手腕和小臂放松,略往后引,却内涵着爆发力,板型略前倾,根据要求的旋转程度,高低,摩与弹结合。动作幅度较小,常用尺距、半尺距法击球。

  3 拨打弧圈球

  3.1 快打  当对手把弧圈球拉到自己反手时,要收腹弯腰,右肩略低而稍靠前,左肩略高而稍靠后,前臂与台面平行,稍借来球的前进力,板型要前倾,拨压来球的中上部,击球的时机要掌握在球落台后,刚要反弹之际,用爆发力把球快速拨带过去。触及球时,运用手腕力量对球摩打结合,以打为主。

  3.2 扫抽 当对方把弧圈球拉到自己反手时,先收腹弯腰,右肩略低而靠前,左肩略高而靠后,前臂与台面平行,球板向后引申,高于来球,板型略向前倾,以肘关节为轴,用内含的爆发力弹击球的中部或中上部。

  4 中远台攻球 右脚稍前,大臂带动前臂,以前臂为主,手腕为轴,大、小臂之间的角度约为120度。击球前,肘部先向前方支出,即将击球时,支出的大臂猛往后收,前臂则向前爆发力击球。运用三尺距法击球,然后刹车,板与球接触的瞬间,摩擦与打击球相结合。手腕配合爆发力弹击,光摩不打稍稳而凶不足,光打不摩稍凶而不稳;摩打结合,才能凶猛兼备。击球的时机在来球的回落期,除爆发力运用外,腰部也要用鞭打式发力相配合。在发力攻时,需要调整好身体重心,对来球呈居高临下之势才能攻击有力。

  5 攻打直线球  攻打直线球与攻打斜线球的动作略有变化,球板不再是击球的中部偏左,为是击球的中部偏右;肘关节也不再是紧贴腰腹,而是稍微离开腰腹一些;两脚的站位也有变化,初级训练阶段,应该右脚在前,高级训练阶段,应是两脚平行或左脚在前一点。攻打直线球,主要是以落点变化而取胜的,所以动作应该有隐蔽性。

  五、反手攻的优越性

  ⑴ 直拍反面技术拍形易固定,动作易完成,控制范围大,能充分运用手臂、手腕、手指力量,动作合理自然,击球质量高,可借鉴一些横板动作,动作易掌握、易提高。

  ⑵ 动作独特,它具有速度与旋转相结合的优点,动作突然,能拉能打,能近能远,还能保持速度是此打法的主要核心。

  ⑶ 要强调以近台作战为主,反面技术与正手之间的自然结合,在速度和节奏上具有一定优势,加强了两面摆速,使技术更好地衔接,技术动作更为紧凑、自然。

  ⑷ 由于直拍反胶两面都能进攻,中远台技术得到改进和加强,改变了扑右、回左被动挨打的局面,可运用反手拉一板弧圈技术与对手抗衡,攻防转换有了回旋余地,使对方调右压左的战术难以施展。

  ⑸ 直拍反面技术的由于拍形稳定,发力自然,所以能像横板反手那样做出拉、打、撕、敲、弹击等高级技术,故能更有效地提高对付弧圈球的能力。

  ⑹ 由于直拍握拍的缘故,在使用反面技术时,拍形自然下斜拉出的弧圈球带点拐弯往里钻,在与横拍相持时,横板反手想撕直线则有难度,使直板有更多的侧身进攻的机会,特别是反面搓拉下旋球到对方的正手位和中路,对方反应和防守都有较大的难度。

  ⑺ 有了反面技术就会有效地回击强烈下旋球,在当今反手半台反复争夺的状况下,可又较多的进攻机会,能抢先上手,占据主动,同时会更丰富技、战术的内容,以创造更多的机会进攻,使对手失误。

  本文通过对反手攻技术的产生、训练、技能、打来球的动作结构以及优越性的分析,系统全面的研究了乒乓球的反手攻技术。这不仅可以提高反手攻发力进攻的能力,还可以使运动员的技术更全面。但在抓反手攻球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主要基本技术的训练。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并融为一体,成为直拍全攻型打发,在世界乒坛较量中永放异彩。

  参考文献:

  ①赵刚:论反手反面技术的优越性,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第21卷第6期 2007年12月。
  ②庄则栋:庄则栋谈乒乓球训练(六),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第15卷第2期 2000年6月。
  ③庄则栋:庄则栋谈乒乓球训练(六),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第15卷第3期 2000年9月。
  ④陈瑞美:直拍反手攻球技术的应用与训练,福建体育科技,第10卷第3期 1991年10月。

相关标签:乒乓球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