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运动训练学论文

当下运动训练学中的学科研究范式

来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丁剑翘.
发布于:2019-01-15 共4246字

  摘要:文章针对当下运动训练学中有代表性的论文的分析,结合方法学的理论,对目前主流的运动训练学研究提出: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不应该停留在“拿来主义”和“创造主义”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去盲目建造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必须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础上,从多视角,从实证出发,应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脚踏实地构建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研究范式。

  关键词:范式; 认识论; 理论视角; 方法论; 研究方法;

运动训练学

  Reflection on the Paradigm of Sports Training Theories

  DING Jian-qi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analysis is on the latest sports training research with the theory of methodology. Now the theories of sports training should not stop“bringism ”or“creationism ”. There is no basis for sports training research.It's like a“castle in the air.”It must be based on the epistem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multi-angle, starting from the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build a down-disciplinary research paradigm sports training.

  Keyword:

  paradigm; epistemolog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methodology; research methods;

  库恩指出,范式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1],或称为科学共同体(科学工作者按统一范式组成的集体)的共有信念,其具有两方面含义:从心理层面来说,是指从事某一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群体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上的共有态度和信念,他构成一定时期内学科研究活动的基础;从理论方法上说,是指特定时期内从事某一学科研究的科学家所公认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框架”。运动训练学是为训练、比赛实践服务的学科,即研究密切联系训练实践中的问题,除了提供理论的指导外,同时也努力为训练实践提供最直接的方法导向[2]。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探讨运动训练学研究范式。

  1 认识论上的运动训练学

  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指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亦称知识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等。认识论的任务是揭示认识的本质,揭示认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力求使人们的认识成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认识论的形成是由研究者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和自身的知识储备来决定的。从学科定义来看,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学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其发展史也印证了这一观点。19世纪末,运动员的基本训练就表现出了人类有目的地探索运动训练规律的兴趣[3]。20世纪30年代在专项训练学建立阶段出现了运动员手册等,德国把医学成果运用到实践中,60年代提出了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的控制等问题,并首次使用技术、战术等概念研究有关训练和比赛问题,1969年正式出版训练学一书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此可见,在认识论上运动训练学的学科定位已经非常明确的表明,这是一门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

  2 运动训练学的理论构建

  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主要内容是“竞技体育”,其核心则是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而胜利的获得是需要良好的“竞争力”作为保障的,“训练”成为了获得“竞争力”的唯一途径;“比赛”则是竞争力表现最终实现的路径终点,所以运动训练学的研究领域始终圈定在“训练”和“比赛”中。

  因为在训练和比赛中,将“人”视为一个“生物性的身体”,所以生理学、解剖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势必成为了运动训练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例如,早期的克鲁梅尔也正是因为应用了生理学、医学和组织学的知识完成了《运动员手册》。当今的运动训练的研究中,利用人体科学方面的研究也比比皆是,如曹春梅等应用生物力学的知识研制了一种集划桨力、划桨过程中桨的偏转角度、艇的俯仰角度和倾覆角度、艇速等多个运动力学参数为一体的新型划艇测试评价系统[4]。

  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也在不断的扩展[5],我们透过一个职业运动员的团队来看,完整的训练团队中既包括医生、体能教练、技术教练和治疗师,同时也包括在团队商业运作中不可缺少的体育经纪人和体育公司等。由此可见,不能单纯的将运动和比赛中的“人”看成简单的生物性个体,“人”同样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如果说过去运动训练学的研究重点在运动员“生物性的身体”,随着学科的发展对运动员“社会性的身体”的关注也逐渐凸现出来,在实践中运动训练学的触角从个体的心理发展到比赛的管理都在研究中有所涉足,石岩[6]、许小冬[7]、袁守龙[8]等都是针对比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的具体研究,极为有利于运动员的比赛,此时,心理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的知识在学科交叉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认识中成为了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

  从实证中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之间的关系来看,生理学只是浮于对数据规律的探寻,而在研究的结论中只是总结出生理指标所显现出的表面规律,并没有上升到运动训练学理论的高度,并不能信手拈来的指导运动训练的实践,这样的结果严格意义上还只是停留在生理层面上的一个片面研究,并不能算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训练学研究的成果。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学的研究,生物学指标在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中只作为研究的工具和手段,研究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实践中的训练和比赛。运动训练学的任务就是将运动生理学所得出的原本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归纳成成套的训练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其中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读,为理论和实践联通架设起一座桥梁。学科理论体系的成形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的积累,但是由于运动训练本身并不具有普遍性,而且实证研究的结果也需经过一定的时间检验,所以目前运动训练学中成型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这也极大制约运动训练学基础理论体系的行成。

  由此可见,在运动训练的研究中交叉理论只能作为运动训练学基础理论体系构建前期的研究的基础理论,本学科的理论体系的构建仍需要建立在汇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的整合和完善。

  3 运动训练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从以上对认识论和理论视角的分析,运动训练学定位在应用研究,着眼于“训练”和“比赛”中的身体,主客体的分离是显而易见的,在实际的研究中,对象显然是作为“它者”的人和比赛。运动训练学的知识对于“训练”和“比赛”而言,绝非是松散的、不合逻辑的,甚至是缺乏系统的,作为满足人们对身体能力的挖掘和控制,来实现成功的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以知识的形成是需要“精确”的控制的,运动训练学的知识体系完全应属于“科学”的研究框架之中。陈小平[9]通过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生理数据的长期监测和观察,以生理指标为依据,结合训练的实践,站在运动训练的角度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构建了运动训练学的基础理论。

  实证主义、诠释主义和批判主义是方法论的三大研究范式,其本身是可以在一个成熟的学科中同时展开的,但目前运动训练还处在实证性研究严重不足的状态中,由此可见,实证主义的研究应该是运动训练学的主流取向,以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成果来看,诠释和批判的研究,对于训练学而言还为时尚早,数学能够达到哲学的高度,物理学能够成为自然科学的基础都绝非一日之功,所以目前运动训练学亟需的是大搞“基础建设”,从实证入手来建设根基稳固的训练学的“大厦”。

  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

  设计一个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选取是基于在认识论、理论视角和方法论基础上而完成的,定性、定量或混合的研究路径是目前社会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在运动训练领域也被广泛应用。

  研究方法的选取要和研究的具体问题有很好的匹配,如果研究是要确定影响结果因素、干涉的效果,或是为了理解能预示结果的征兆,这样的研究最好的选择是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则是具有开拓性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写作、计算机的文本分析、组织开放式谈话和观察的经验。混合研究者既要熟悉定量研究,同时要熟悉定性研究,同时还要明白如何将两种数据有效的综合,以便能够达到研究的目的。定量研究通常采用实验法和调查法;定性研究具体方法包括扎根理论、个案研究、现象学研究和叙事研究等;混合研究从研究的策略角度分为顺序法、并行法和转换法等。

  目前体育的主流期刊的运动训练的研究中,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是趋势所在,完全独立的定性研究是几乎不存在的。生物学方面的定量研究,在操作化的过程中,变量的选取,也是需要反复对文献进行定性分析才能提炼出有代表意义的变量,所以多数训练学的研究目前只能定义为以哪种研究方法为主,纯粹的定性研究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在训练学的研究中的一些理论研究能否真正称得上定性研究还是很值得商榷的,这里分析的文章,只针对目前的主流有代表性的研究。例如,陈小平等人在对田径、赛艇运动员下肢等负荷多组力量训练强度研究[10]中,总体而言是以“定量研究”为主,数据是分析的重点,但定性研究在整体构想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期的定量研究是根据定性研究的结果,对操作化的变量得出的数值进行统计处理,最终得出研究结论。由此可见,定性和定量研究在训练中孰重孰轻是无需再谈的,两者显然是缺一不可的。

  5 小结

  系统论的认识,肯定了运动训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过程,站在其他母学科成熟的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研究,才能找到本学科适用的研究范式,所以运动训练学必须本着应用科学的研究思路,借鉴多学科的理论作为其研究的基础,从实证出发,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严格按照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研究,唯有如此,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才能摆脱简单的“拿来主义”和盲目的“创造主义”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肖涛,甄洁,林克明,等.运动训练学的历史发展及学科建设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67-70.
  [4]曹春梅,王春财,季林红,等.划艇运动力学参数检测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7,27(2):86-89.
  [5]孙波,种静萍,蔡士凯.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进展[J].体育与科学,2005,26(4):65-67,64.
  [6]石岩.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J].体育科学,2004,24(8):1-6.
  [7]许小冬,田麦久.优秀运动员所遇竞技信息的类型和表现形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68-1271.
  [8]袁守龙.竞技体育赛事组合结构理论设计与效益控制[J].运动,2009(9):12-19.
  [9]陈小平.跳水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以清华大学跳水队多年力量训练为例[J].体育科学,2007,27(8):37-44.
  [10]陈小平,吴小五,曹振水,等.对田径、赛艇运动员下肢等负荷多组力量训练强度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11):47-50.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
原文出处:丁剑翘.对“运动训练学”研究范式的反思[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4):69-7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