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心理学论文

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探究(2)

来源:职业与健康 作者:王海英;徐其凤
发布于:2017-06-29 共3981字
2.4 宝鸡文理学院经常参与、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经常参与、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健康水平各因子的结果有很大的差距,各因子分的大小关系为:从不参与>偶尔参加>经常参与。根据 SCL-90 的计分和评价指标可知,因子分越大,表明该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较大,反之越小则表明趋于正常状况。经常参与、偶尔参与、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偶尔参与和不参与者。这也正是国家为什么紧迫向全国青少年和大学生倡导“每天锻炼 1 h”健康理念的重要性所在。见表 2.
  

  表二。  

  2.5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的躯体化、敌对和恐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而其他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经比较,二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和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建议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见表 3.
  

  表三。  

  WHO 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 3 个方面全部良好。从对健康标准的定位可以看出,人的健康中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是增进人体健康的最佳处方,不仅能促进躯体和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5].笔者在《“对生命在于运动”名言的理性思考》一文中,对体育在促进人体发展和增强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曾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6].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消除不良心绪,促使心理平衡和防治疾病。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种动机或能量,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适量运动,不仅可以提升体适能,而且有助于人体健康,能够促使人际互动和情绪、心理的改善[7-8].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情操,培养积极情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9].特别是精神萎靡不振、心境差的人群,常会在体育锻炼的体验中受益,这是因为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各种感知信息输入机体,从而唤醒和提高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使人外在呈现为精神振奋。在平日繁忙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当遇到困难或挫折心绪不佳时,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降低肾上腺素受体的敏感性,使人精神焕发,烦恼消除。参与体育锻炼时运动排汗,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锻炼结束后感到周身轻松,心情舒畅,食欲增强,睡眠改善,所有这些对于缓解压力、增进身心健康、减少心理障碍和消除病态心理都大有裨益。当前大学生面对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非常重要,体育锻炼能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的不良心绪,能够减负减压,给大学生带来愉快和心理满足感[10].
  
  大学生应当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由“要我参加体育锻炼”转变为“我要参加体育锻炼”,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一方面,建议学校应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加大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定期开办“阳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操场,享受室外运动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政策性文件,强化对“每天锻炼 1 h”理念的执行力,大力宣传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韩文星。 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31-33.
[2]吉建秋,陈颖川,郭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环境研究[J]. 上海体育科研,2003,24(3):68-70.
[3]王泉海。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4):91-94.
[4]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5]季浏。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1-132.
[6]王海英“.对生命在于运动”名言的理性思考[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33(4):124-125.
[7]张运生。1 496 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23-1524.
[8]沈翔。 运动干预和运动---认知干预对大学生压力应对及心理承受力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0):76-82.
[9]王润平。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1-123.
[10]兰自立。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43-145.
  

原文出处:王海英,徐其凤.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 职业与健康,2017,(03):396-398.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