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眼科论文

分期辩证施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王老师
发布于:2014-06-27 共3097字
论文摘要

  自2007年以来,我院眼科采用中医分期结合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69例(69只眼)均来自我院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41~72岁;最佳矫正远视力0.06~1.0;左眼15只,右眼22只;病程1~33个月,平均病程4.5个月;缺血型16例,非缺血型21例;中央静脉阻塞9例,半侧静脉阻塞4例,分支静脉阻塞24例。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43~74岁;最佳矫正远视力0.08~1.2;左眼17只,右眼15只;病程1~32个月,平均病程4.5个月;缺血型15例,非缺血型17例;中央静脉阻塞9例,半侧静脉阻塞3例,分支静脉阻塞2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依据发病诱因、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常规眼前节及眼压检查、散瞳后眼底检查及部分OCT或FFA检查并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RVO。同时排除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网脱、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在患者知情,自愿接受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并依靠内科积极治疗及控制全身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1 对照组
  
  给予口服维生素复方芦丁片(每片含芦丁20mg,维生素C50mg),1~2片/次,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每次120单位,每日3次。依患者病情以治疗半个月至1个月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
  
  2.2 治疗组
  
  2.2.1 分期治疗
  
  依据患者眼部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期,选择治疗基本方。前期是指患者视力轻/中度下降,或眼前黑影遮挡感。眼底可见静脉扩张迂曲,环绕视乳头或血管周边出现火焰状放射状的鲜红色新鲜出血或伴视网膜水肿。自拟方:生地黄15g,仙鹤草20g,白及15g,旱莲草20g,茜草20g,侧柏叶12g,生蒲黄30g,槐花炭12g,白茅根12g,丹参15g,丹皮12g,车前子12g,益母草15g,三七3g(冲服)。中期是指患者视力下降,眼底出血色泽暗红。
  
  自拟方:红花12g,当归15g,川芎12g,生地黄12g,川牛膝15g,枳壳9g,桔梗6g,柴胡9g,赤芍12g,桃仁12g,丹参15g,甘草6g,地龙12g,水蛭3g,鸡血藤12g,三七3g(冲服)。后期是指患者视力下降,眼底出血消失,机化物或渗出物出现。自拟方:昆布10g,红花10g,三棱10g,半夏9g,赤芍10g,桃仁12g,茯苓12g,海藻10g,竹茹6g,陈皮10g,莪术10g,地鳖虫6g,浙贝12g,鸡内金20g,三七3g(冲服)。末期是指患者视力恢复不佳,眼底机化物或渗出物消失及经过前期治疗,其吸收缓慢或停止吸收。自拟方:车前子15g,熟地黄12g,当归(去尾)20g,木瓜6g,楮实子25g,茺蔚子20g,五味子6g,枸杞子15g,菟丝子20g,石菖蒲12g,葛根9g,三七3g(冲服)。
  
  2.2.2 辨证治疗
  
  根据疾病证型辨证用药。脾气虚弱型加益气补脾之黄芪、党参、白术;肝阳上亢型加石决明、珍珠母、天麻、白蒺藜以平肝潜阳;肝火旺盛型加栀子、龙胆草、夏枯草等清肝降火;肝郁气滞型加川楝子、郁金、柴胡等解郁行气;阴虚火旺型加黄柏、知母滋阴降火。同时兼顾全身情况加减,如口渴舌苔黄者加天花粉、生石膏,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等。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每次200mL,日服2次。依患者病情以治疗半个月至1个月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阶段性治疗后均作常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眼压、眼底,部分患者进行OCT或FFA检查。
  
  3.1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视力恢复1.0以上,或恢复至发病前视力,眼底出血基本吸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静脉基本正常;好转:视力提高2~4行,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1/3~2/3),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静脉充盈时间有所改善,无并发症;无效:
  
  视力无变化或下降,眼底出血无变化或增多,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无改善,或出现黄斑囊样变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注:0.1以下的视力增加档次按以下方法计算:光感、手动、指数、0.02、0.04、0.06、0.08、0.1。增加2~4个档次为好转。)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复发率=治愈后复发例数/初始治愈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3.3 治疗结果
  
  2组疗效及复发率情况见表1。2组治愈病例均进行1~2年的随访,治愈后1年内复发病例均用治疗组的治疗方法治愈,疗程20~50d不等,平均疗程为27d,后随访半年~1年未见异常。

论文摘要
  
  4 讨论
  
  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多见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炎等患者。RVO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及视功能,并具有较高的致盲率。本病的病因较复杂,为多因素致病,如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受眼压和眼局部病变的影响。老年患者多与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关系密切,而中青年患者则或与全身或局部炎症有关。本病的西医治疗主要以纤溶剂、抗血小板凝集剂、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应用和激光光凝等治疗为主,近年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或阿瓦斯汀取得一定疗效,但易复发且花费高患者不易接受,其总体临床疗效与人们的期待值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暴盲”的病名就源自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本病多因忧思抑郁或急躁恼怒等而致肝、肾、脾功能失调,五脏失和,上扰清窍而眼络受阻瘀滞不畅,血不循经血溢脉外。病初血流缓慢,缓而不畅成血滞,血滞者尚未完全滞闭即为非缺血;涩滞日久不通成血瘀,血瘀者郁结不通而为缺血。视衣失却濡养,而视物不明甚者骤然视无所见。可见,血证为其基本证型。
  
  根据本病发生发展的演变特点,笔者将其分为四期结合辨证加减用药。前期,出血较多,治疗重点在于止血散瘀,既需要止血,还需要促进离经之血消散,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矛盾,要求选用的药物止血与行血相兼备。方中清热凉血与止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网膜水肿者注意利水活血药的及时应用。中期,出血虽止但瘀血未尽,治疗关键在于活血化瘀,尽快使瘀血吸收净尽。“久病在络,气血皆窒”,故加入鸡血藤活血养血通络以及虫类药通络行气血。后期,出现机化物或渗出物,其当属痰瘀之物,痰瘀互结则治疗重点在于除痰化瘀,软坚散结,消之导之,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末期,病程已久,眼底机化物渗出物或已吸收或未吸收,网膜失却濡养视物不明,水轮之病责之于肾,而乙癸同源,只有肝肾阴盛阳沛方能辨物视色。此时重点在于补益肝肾,方中加入辛香缓通之石菖蒲及升发清阳之葛根以通窍明目,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四期,治疗中主要运用三七、当归等药使“止血不留瘀,活血不伤正”。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中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有利于血栓消散吸收;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侧枝循环建立优化视网膜微循环,促进视网膜修复和渗出物的吸收;亦可减轻毒素对视网膜神经纤维细胞的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荧光造影检查是有创性检查而OCT检查价格偏高,在追踪治疗中采用该检查手段受到限制,因而本临床观察不能从血液循环和病理等角度更多地给予细节上的疗效评价。另外,笔者体会到已接受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或阿瓦斯汀的患者再运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要远逊于未施用上述治疗的患者,其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综上所述,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中医分期结合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对于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5 参考文献
  [1]赵家良.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7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0
  [3]李凤鸣.眼科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2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