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学校效能管理论文(专业范文8篇)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作者:于雪岩
发布于:2020-04-15 共10829字

  学校效能管理,指的是利用区域教育质量监控所获得的数据与信息,在不同时段对区域内各学校、班级、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的工作。学校采取效能管理,可以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整理了8篇“学校效能管理论文范文”,以供研究和参考。

学校效能管理论文

  学校效能管理论文(专业范文8篇)之第一篇:绿色教育视角下学校效能管理研究

  摘要:绿色教育坚持以教师为核心的人际和谐共生关系, 营造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中国近年的绿色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绿色教育对学校效能提升的意义, 分析学校效能提升的现实困境, 提出学校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绿色教育,学校效能管理,提升途径

  20世纪60年代, 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向国会递交了《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报告, 首次提出了学校效能问题, 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学校效能”的研究。从学校效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 学者对提升学校效能途径的研究始终是重点内容。

  一、绿色教育理念及其对学校效能提升的意义

  (一) 绿色教育理念涵义

  最初的“绿色教育”实质上是源于校外的环境教育, 后期逐渐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教育的范畴, 发展延伸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康永久认为, 显性的“绿色教育”就是环境教育, 绿色教育还是基于环境的活教育。[1]绿色教育是一种教育隐喻, 其内在潜藏着更多的寓意有待去发掘。“绿色教育”包含了“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教育”和“以人为本”等思想。

  (二) 学校效能提升的紧迫性

  由于政府的教育投入与家庭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 人们要求得到更好的教育回报。目前基础教育“量”的发展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质”的要求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学校效能可以作为判定“质”的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备受关注。学校效能的研究是个面向实际的基础话题, 已经从理论研究步入学校改造的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 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解决不了当下的教育问题, 新的教育思想如雨后春笋:成功教育, 快乐教育, 挫折教育, 等等, 如何选择指导思想成了困扰当下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大问题。顶着升学的压力, 一线教育工作者仍疲于应付上级的教育改革要求, 教育改革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评价机制、教学资源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常感到难以着手进行改革。

  学校效能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效能是学校具有的职责行为能力的大小, 决定了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特别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作为学校活动成果的学校效能, 以满足校内外各方面人员的利益要求为基础。[2]

  (三) 绿色教育对学校效能提升的意义

  绿色教育倡导从人应有的人性与灵性出发, 去化育人的心灵, 塑造人的品德, 培养人的智慧, 让教育回归本质追求, 又能不断提升质量, 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所以说绿色教育也是一项重要的生命工程, 以促进师生生命价值共同提升为目的, 实现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在此教育方式下, 绿色教育衍生出的“绿色管理”下的绿色领导班子, “绿色师资”下的幸福师资团队, “绿色教学”下新的课堂, “绿色文化”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 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 提升教学效率, 改善学生的学习都有积极的意义。

  二、学校效能提升的现实困境

  (一) 校长负责制下存在管理失效

  校长负责制主张“校长全面负责, 教职工民主管理”, 有时执行起来只有校长全面负责, 监督机构所起作用不大。[3]伴随着监督机构的缺失, 一些校长借机谋取私利, 进而不断衍化出腐败行为, 比如人事方面任人唯亲;经费方面过度铺展, 私自挪用;学校财产方面违规租赁;等等。

  学校管理层抱怨上级管得过多, 但是学校中一线教师却不能参加学校管理, 来自基层的一线教师的意见很难得到管理层的重视, 这让教师对于教学问题的反馈难以发声。学生与家长的意见更是难以到达学校管理者的耳中, 这样家长的不满意逾积逾多, 从而可能发生家长群访教育局的事件。

  (二) 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对于学校建设和师资管理来讲, 师资队伍是学校的灵魂, 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更是重中之重。步入新时代, 面对新使命, 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党和人民的需要, 而有些地方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继续学习路径受阻等。目前, 中小学教师职位的吸引力不够, 教师队伍不稳定, 师资中的年龄结构不合理, 学科结构分布不合理, 等等, 这与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还有距离。

  (三) 学校更注重成绩与升学率

  长期以来,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考试进行, 造成学校中人本关怀的缺失。升学至上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基础教育的畸形发展, 出现“千校一貌”只追成绩的尴尬。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提出多年, 但是学校中“见成绩不见人”、只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情感与人格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 而不是试卷上的成绩。

  (四) 社会资源中隐性课程利用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影响下, 学生被局限在校园这个狭窄的空间中, 与社区、社会接触少。学校忽视校外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这已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发展中的重要障碍。应试教育重视智力发展, 忽视德体美劳的培养;重视知识量储备, 忽视学生素质的提高、自我探究能力的开发;重视理论积累, 忽视社会实践课程的作用。社会实践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目前学校教育对于社会资源利用的现状是档次低、效率低、水平低、共享程度低。

  三、绿色教育理念视角下学校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 倡导参与式领导与专业教学领导并重的绿色管理方式

  在校长负责制下, 如果校长固守传统的教育思想, 不紧跟时代潮流, 就很难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绿色教育管理体系中, 倡导以教师为核心的人际和谐共生关系, 给予教师以人文关怀。[4]随着学校变革和学校管理的复杂性日益显现, 一些中小学校长在变革中过多照顾管理层利益而忽视了普通教师、在校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诉求。尽管学校管理理念和模式不断更新, 但是校长负责制下忽视了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和家长参与。绿色管理的参与式领导需要考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包容异议者。

  专业教学领导使学校能够以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理想为指导, 忠于和坚守教育之本, 以达到现实与理想统一。配置专业教学领导能实现行政互通, 协作运行, 全力支持教学事务,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事务的提高。让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形成教学共同体, 达到合作、双赢。

  (二) 打造专业化的创新型绿色师资队伍

  绿色师资队伍是指在科学、人文、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指导下, 围绕教师素质、师资结构、组织气氛三方面打造善学习、善研究、善合作, 有高度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团队。[5]教师倾注满腔热情于绿色教育, 才会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学生。绿色师资团队立足于教师的幸福, 培育学生的梦想, 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和谐校园。在绿色教育理论下, 教师工作认真负责, 情绪饱满积极, 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 为学生自然、安全、活泼、全面与个性化成长提供了绿色空间。

  学校工作的中心之一包括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为了构建绿色教学新模式, 应从学校管理的宏观层面统筹教学、科研两条主线共同发展, 加强两方面的融合, 促进教育科研一体化。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绿色校本的研修采用的行动跟进是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一种教研模式, 比传统的教研模式更关注教师教学经验的内化, 注重教师个体与教师团队的协同发展, 强调教师群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是一种教学与科研充分结合的方式。倡导“研究、互动、跟进、反思”为基本方法的绿色教研行动策略。其本质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 形成师生多维度合作与分享的绿色育人方式

  绿色教学是以绿色教育理念为指导, 遵循师生发展的特点, 在师生多维度的合作与分享中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 开启师生教与学的智慧, 从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绿色教学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工程, 是科学与人文的共同体, 呈现出自然和谐、合作交融的发展状态, 强调教学必须以人文为导向, 以科学为基础。师生的共同发展是绿色教学追求的目标, 学生的发展是其根本宗旨, 学校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教学实践的必然结果, 即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多方共赢。

  提升学生学习效能, 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追求学校效能的“唯结果化”会导致学校教学工作误入盲目追求学生成绩和分数的歧途, 使学生学业失衡、负担过重。很多学生需要有人监督才学习, 这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 让其学习更有效果, 优化学业负担。绿色教学中的师生多维度的合作与分享让师生之间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 为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高效的学习方法提供了条件。

  创建绿色教学新课堂。绿色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发展, 而这一过程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绿色教学创建的新课堂即五生课堂:生命的课堂、生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和生动的课堂, 能够促进终极目标的实现。

  (四) 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立体绿色教育网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的积极倡导者, 力主在生活中促进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把目光从书本扩展到整个生活, 在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赋予教材以实际意义。绿色教育是因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且能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现代人。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校联系, 只有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真正形成合力, 才能推进学校工作的开展, 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均衡发展。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和社区支持。合理利用社区的资源有助于学生与社会的早期接触,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 社会即学校, 相对安全的社会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与范围, 满足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的需求, 充分利用具体、可感的社会实践资源, 如可利用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博物馆进行历史教育, 利用敬老院进行尊老教育, 利用花木园艺场进行种植教育, 等等, 这些新开辟的教育基地可以增进和延生学生学习。开发、挖掘和利用好校外社会实践资源, 能够建设没有“围墙”的社会校园, 为学生搭建通往社会、通往大自然的桥梁, 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这需要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 构建立体、完善的社会教育网络。

  学校效能研究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提升基础教育的品质, 绕不开提升学校效能。对于效能研究者来说, 发展理论固然重要, 可是实践才能出真知, 如何提升学校效能成了诸多学者和实践者关心的问题。影响学校效能的因素多样, 教育指导思想便是其中之一。在当前国际以及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 探讨以何种指导思想提升学校效能显得很有意义。目前, 绿色教育理念也只是在局部地区默默进行着实践, 甚至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 但是在倡导绿色发展的大环境下, 未来绿色教育理念的发展定是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康永久.绿色教育的意蕴与纲领[J].教育学报, 2011 (6) .
  [2]李永生.学校效能建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3]王帅.学校变革期校长问责的困境及其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8) .
  [4]唐炳琼.绿色教育理论与实践[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5]叶向红.绿色教育五年研究:理念、行动与反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学校效能管理论文

  学校效能管理论文(专业范文8篇)之第二篇:学校效能管理理念与发展思路探究

  摘要:学校效能包括学生效能、教师效能、行政效能和家长参与四个方面, 以学生为主轴, 它所追求的是教育的品质与卓越, 以及教育正义与均等的实现。影响学校效能的因素有学校和人员两个方面。为了建立一所有效能的学校, 校长应提升管理能力、结合教师的专业和热心的家长, 共同致力于校务的经营;同时也应结合社会资源, 活化校园与教学, 彰显学校特色;行政人员应不断沟通与协调, 提升行政水平;此外, 学校也要能够合理安排课程和科学评量学校的学业能力表现, 确保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校效能,行政管理,教学变革

  随着21世纪变化的步伐持续增加, 全球化与新技术大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更互联更复杂也更多元。新兴知识社会需要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这些变化要求学习和教育准备使人们以新的方式有意义地参与世界。学校的教育需要改变, 要培养人们有意义地参与, 更深入地去检视能力的培养甚而是学习的目的。

  新的教育环境着重于培育创新的文化,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应变能力, 要求学生们思考和以协同团队队员的方式行动, 从那些切实与真实的生活情境接轨, 了解知识的多种来源、知识的取向和用何方法来解决问题, 培养终身和宽广生活的学习能力。在这种环境下, 学校效能已迅速上升到教育政策议程的首位。虽然对于衡量和发展有效性的最有效方式可能存在分歧, 但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普遍认为, 确保学校的高效能, 能够改善学生学习, 学校领导者能够帮助教师, 同时学校领导者的决策和信念同样重要, 这一信念也得到了众多研究的支持。

  幸运的是, 学习的可用性越来越高, 互联网上的资源正在连续不断增长。如果我们愿意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学习, 我们就不再资源有限。

  一、学校效能的重要理念

  学校教育目前是培养人才和引领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力, 学校被看作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 所以, 学校效能越高, 利益相关者所得利益就越大, 因此, 选择合适的、科学的治理方式来治理大学, 是非常重要的。效能在大学管理中强调的是管理工作发挥作用的程度, 涉及的是管理方式与措施问题。学校与学校之间是存在效能差异的, 并且这种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学校效能的研究也是国内外学者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颇可意和史密斯 (Purkey&Smith) 认为, 有效能的学校不单是有较高的智育成绩之单一特征, 而是具有普遍而共同的多元特性;学校效能应是由多元因素形成的, 如校长的领导、学校组织气氛、课程与教学、学校文化与价值等方面。另有学者提出, 学校效能的意义是指学校中校长、教师、家长、学生都能够为完成教育目标及达到学校所预定的目标而努力, 从而使学校获得良好绩效。它包括学校的教学领导、参与沟通、课程与教学设计、学生的行为表现与学业表现都能有良好绩效。综合学者观点, 可以发现, 学校效能的理论建构, 可以以学生、教师、行政和家长这四个方面为主, 如图所示。

  学生效能、教师效能、行政效能和家长参与作为学校效能, 四者构成完整的一个整体, 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其一, 学生效能包括学生的学习成就, 以及学生在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中应具备的能力和态度, 它是整个学习共同体的核心部分, 也是整个系统运作的最终目的;其二, 教师效能。教师效能包括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教学成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教师效能已迅速上升到教育政策议程的首位。美国教育部将该问题确定为“竞赛至顶尖”竞赛中的四个关键要素之一, 超过十几个州响应Race to the Top奖励, 通过改革教师教育和评估系统的法律, 确保教师在课堂上的效能, 提高教师效能的正确努力以带来更高和更公平的学生成就;其三, 行政效能。行政是指学校的行政人员和决策者的领导能力和表现、行政工作效率、行政对教学工作的有效支持以及行政沟通协调校内各类事务的能力;其四, 家长参与。家长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家长的参与包括对学校、领导者、教师工作的包容、认同、支持与积极参与, 愿意和教师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整个系统以学生为本位, 通过各个环节的共备与协作努力, 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学习成就、提升其核心素养。

  (一) 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业表现

  新时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善用教学法, 重视多元智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要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善用学习风格与多元智慧, 提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了解学生运用视觉、听觉或动觉接收讯息的偏好, 以及学生多元智慧, 采用适切的教学法。

  另一方面, 教师要进行差异化教学。教师要能依据学生个别差异及需求, 弹性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评量方式, 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并引导学生适性发展, 因材施教。接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先备知识不同、学习兴趣不同、学习需求不同, 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目的在于使学生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差异化教学可以协助双峰现象的教学, 教师可以照顾到更需要帮助的学生, 不会牺牲掉其他人的学习。

  最后, 科学地评量激励学生进步并减少学习的挫败感, 真实性评量要求经过测量之后, 能够了解学生是否学到教师所教的内容, 所以, 课程必须与学生学习结合, 教学策略必须配合学生需求, 评量必须是多元、弹性和适切, 且能评估学生持续的表现。

  (二) 增进学校人员的合作与成长

  新时代重视关系的建立, 尤其是社群关系的建立, 社群关系强调团体利益超越个人的利益, 重视社群内部凝聚力的提升。良好的社群关系的建立是提升效能的重要因素。在一个组织之中, 营造良好的社群关系, 有助于成员之间的亲密感和归属感, 更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接纳, 促使其相互的合作与同心协作。这样的社群也是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形成因素, 大家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努力, 各司其职, 共同承担责任。这种归属感和凝聚力, 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成长, 也有利于共同目标的实现。

  (三) 追求教育工作的品质与卓越

  一方面, 学校在组织运作、教学或学习过程中, 难免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出现。例如, 行政效率不高、教学方式和内容的偏颇与缺失、学生的学习成就不高等, 而学校效能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运用适切的行政或教学策略, 改善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各类问题。问题是一定会存在的, 而提高效能就是为了将问题和影响减至最低的程度。

  另一方面, 改善偏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精进教育工作的品质和卓越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办出水平, 出名师, 育英才。”有效能的学校还要不断创新理念, 力求卓越, 发挥办学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及家长和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成就品牌特色。

  (四) 促进教育工作的正义与均等

  教育的公平是学校效能的具体体现, 学校应提供适性人才, 给来自各个阶层、种族或者智能高低的学习者提供适切和适性的教育,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有效开发, 做到尊重与接纳, 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给予特别的协助与补救。教师应跳脱以齐头式平等为教学圭臬的观念, 给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机会, 正视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与学习权, 给每一个孩子成就自己的机会。

  学校效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经济环境下, 赋予了不同的涵义与价值, 但效能研究, 始终是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学校效能的发挥来自于学校内任何阶层和社会背景的学生, 经过学校教育之后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成就和学习表现, 这也是学校效能的重要一环。

  二、有效提升学校效能的途径

  有效提升学校效能需要校长、教职工、家长以及社区等建立良性互动的机制, 彼此形成一个伙伴的协作关系。大家相互合作, 才是教育之福。

  (一) 校长领导, 激励同仁, 共塑学校发展愿景

  第一,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的发挥, 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位卓越的领导者, 有助于提升组织的效能, 更好更快地达成共同的目标。学校效能高低与否, 校长处于关键性地位。新时代的校长, 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批判和更多的质疑。校长除了精进专业知识、行政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之外, 还要不断学习其他能力, 如公共关系、资源与知识管理、创新经营、教学领导等方方面面的能力。在台湾地区, 从2016年开始, 校长需要公开授课, 因此, 教学领导与课程领导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更彰显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第二, 共同体成员的心理满足度会严重影响其工作能力和绩效。校长要更多地激励, 重视教职工的需求, 尊重每个人的独特价值, 让每个人发挥特长、各司其职, 才能激励更高的工作动机, 并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前进。同时, 校长还需要关注教职工的表现, 对于表现优异和表现较差的员工要及时给予反馈, 建立合理的奖罚机制, 激励工作动机。

  第三, 校长作为学校领导者不是发号命令的长官, 领导不是享受权力, 而是权力的分享。校长要拥抱团队成员、善用管理理念, 促使成员具备高度自治能力和处事能力;同时, 给予关怀和支持, 促进共同体成员积极和长远的发展。行政领导者应该有一种服务意识, 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 时刻抱着一颗谦卑之心, 这种观念, 建立在自己的内心信仰之间, 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行政领导者拥有大部分权力, 愿意下放权力, 与共同体内成员共享, 才是一名优质的领导者。

  (二) 教师成长, 发挥专业, 维持师生关系良好

  教师的保障、协调以及激励等成为影响学校教师教育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提升学校效能与学生学习成就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 要维护与保障教师利益、保障教师专业化技能均衡发展的功能。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提升教师在社会中的应有地位, 以及参与职后的教育或培训的合法权益, 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专业的持续发展和职后的各种学习和进修。

  第二, 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有教师身份认同感、要具备服务于专业和社会的意识;教师需要具备多种专业技能, 如专业实践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与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等。

  第三, 激励的政策。激励能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或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建立进修与加薪晋升的激励机制, 将教师进修学习的成绩作为加薪及晋升的条件, 使得具备相关教育证书和文凭成为教职员工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起到了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

  第四, 扩大教师的参与权利。调动广大教师, 参与政策制定以探讨解决教育问题的积极性功能。一方面,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 并结合教师实际教学水平后拟定其具体培训方案;另一方面, 鼓励教师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以及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量, 让教师能在教育领域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

  (三) 家长参与, 帮助支持, 协助教师教学事务

  学校的教育不应仅局限于权利机关或教育部门的教育, 而应容纳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使社会组织、社区以及家庭融入到一体化的机制当中, 相互配合, 使资源发挥最大化的作用。近年来, 研究越来越重视家长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一所有效能的学校, 除了要领导者和教师的效能之外, 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帮助和支持。一方面,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伙伴关系, 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之间来, 分享教学的成果, 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另一方面, 现代社会, 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元, 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复杂, 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学习知识和成长自我。如果家长不能与学校和教师积极地配合, 学生可能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和不可控制的复杂问题, 这就使得家长的积极参与并热心投身于学校的活动, 乐于与教师合作, 共同教育孩子变得尤为重要。

  (四) 融合资源, 发展特色, 扩大学校经营成效

  新时代, 学校与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紧密联系与互动着, 一所有效能的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 助力教师教学和校务的发展。一方面, 社会各方面资源与学校资源的融合必要且重要, 这种资源包括社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 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可以扩大学校经营的成效;另一方面, 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结合能够使得学校凸显特色, 彰显品牌, 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例如, 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学校社区化, 把社区与学校结合, 建立具备社区特色的学校与课程, 共同分享资源, 把学生的学习领域扩大到整个社区, 扩大其视野, 并对生活的社区更抱有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荣誉感。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 在让学生随时学习的同时, 也保留和传承了社区的文化, 达到双赢的局面, 并有效提升学校的效能。

  (五) 行政互通, 协调运作, 有效支援教学事务

  学校行政主要在于有效地处理教务、学务、总务、辅导、人事和财务等各类复杂的事务, 使得学校能够顺畅地运作。一方面, 为了让行政发挥效能, 有形的硬件社会很重要, 无形的协作互通氛围同等重要。行政工作的良好运作很大程度建立在坦诚开放和互相关怀的基础之上。行政人员与教师、学生、家长要能够尊重、包容、体谅, 具备同理心, 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 彼此相互协助, 行政品质和成就才能有效提升。

  另一方面, 现在学校行政不应仅仅局限于行政工作, 而应有效支持教学事务。为了发挥效率和效能, 应放下传统的权威和管制的身段, 以服务代替命令, 加强沟通互动, 以实现学社群共同目标的共同愿景, 相互协调相互支援。

  (六) 创新课程, 激励学习, 增强学生学习效能

  课程是种全然的学习传递的逻辑过程, 包括内容 (什么要被学习) 、媒体 (使用什么资源) 和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模式) 。传统课程教学方法特色是一种教导的教育学, 教师是在教室中讲道的引导者, 传达课程内容知识给学习者。在内容方面则是具备一般性, 它不是量身打造或针对个人学习者需要而制定的, 而是进度一课接着一课、章节接章节, 课本遵循在教学大纲内所描述的指示, 定型化的全系统测验可以测量个体对课程内容和学科知识的表现, 这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能呼应学生的兴趣、身份、生命经验和差异。这种简单和一致性, 对教师来说较简单, 但也是贬抑教师的专业性的行为。学生跟着进度学,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进行授课。然而, 新时代的课程教学中, 比较倾向差异和多元化, 与传统教育不一样, 学生是知识的制造者并建立自己的理解。课程往往从当地社区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摄取内容。在学校和教师方面, 认可和尊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内容方面, 文化是相对和平等的, 且从学生的文化和生活经验中摄取知识;在学习方式方面, 学生要能够主动学习。因此, 课程的安排和设计应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呼应学校的发展需求, 展现学校的校本特色, 符合学校教师的专长。

  (七) 科学评量, 积极反馈, 建构良好教学系统

  学生的学习成就是评量学校效能的关键指标, 为了使得评量真正发挥其实质的功能, 首先, 要实施日常定期的评量和持续性的评量;其次, 要使得评量方式多元化, 多采用正式评量 (如纸笔测验) 和非正式评量 (能力、态度、素养的评量) 结合的方式;最后, 要采用科学的评量原则, 学习的评量要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 要使家长和学生都能及时地接受评量的回馈, 在回馈中发现学生的强弱点, 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协助和补救。

  三、反思与展望

  学校效能的提升是持续且漫长的, 教学品质和教学方式的精进也是持续不断。在提升学校效能的过程中, 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问题和很多质疑, 但只要教育人员和家长能同心协力, 致力于提供学生优质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环境, 提升学校效能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奚斌.普通中学效能评价探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7.[1]奚斌.普通中学效能评价探究[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7.
  [2]温恒福.学校效能的基本理论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 2007 (2) .[2]温恒福.学校效能的基本理论问题探究[J].教育研究, 2007 (2) .
  [3]蔡进雄.转型领导与学校效能[M].台北:师大书苑, 2001.[3]蔡进雄.转型领导与学校效能[M].台北:师大书苑, 2001.

学校效能管理论文(专业范文8篇)
第一篇:绿色教育视角下学校效能管理研究 第二篇:学校效能管理理念与发展思路探究
第三篇:职业学校德育效能管理的途径探究 第四篇:浅谈学校人力资源效能管理策略
第五篇: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能管理的策略研究 第六篇:中职学校预算效能管理现状及方法
第七篇:教育公平下的学校效能管理评价研究 第八篇:校长领导风格对学校管理效能的影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