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结构与强化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2-09 共4722字
  摘要

        一、中小学班主任德育的特点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虽然是道德教育,但并不是道德教育的全部,也不可能实施对学生全面的、系统的道德教育。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 一) 班主任德育以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为目标
  
  道德品质是为人类社会大多数人广泛认可和遵循的调节人们行为方式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依据基本道德调节的关系类型,即个体与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及个体与自然,将道德品质相应地划分为个体与自我方面的道德品质、个体与他人方面的道德品质、个体与社会方面的道德品质及个体与自然方面的道德品质。当前我国中小学道德教育进入了一个以开放、多元为重要特征的社会转型时期,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新时期中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应是优秀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意识的综合体现。
  
  ( 二) 班主任德育以班级管理为载体
  
  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是多方面的,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班主任的道德教育,并不是通过系统上课而是通过班级管理为载体而进行。因此,班主任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的,是因时、因事而进行的,针对性特别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注重通过发挥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落实与创新管理育人新途径。
  
  二、中小学班主任德育能力的结构
  
  关于德育能力,虽然我国学者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为大部分研究者所认同的概念,但是对德育能力的结构性形成共识,认为德育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1]德育能力是指运用个人知识、经验和智慧,把握、引导和控制所有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因素,使之朝向德育目标形成的个性特征。[2]中小学班主任教师的德育能力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
  
  ( 一) 了解班级德育对象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最要紧的是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优秀的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总是很了解的。”
  
  了解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 了解学生本人( 即姓名、生活习惯、气质、个性特点等) ,了解学生家庭和社会交际。了解学生的方法主要包括: 观察、谈话、学生文本解读、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自我介绍。在实践中,中小学班主任主要采用谈话、观察、向科任教师及家长了解情况等途径获取感性认识,较少采用查看学生文本资料、问卷调查和学习相关资料等获取理性认识的途径。
  
  另外,在德育过程中,中小学班主任了解学生要注意把握学生的价值观。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价值观中的缺失必须加以引导,努力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班主任要树立了解学生的“禁区”意识。如果对学生没有教育作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就不应该去了解学生,这就是所谓的“禁区”.这些禁区包括: 学生的身体隐私,不愿披露的日记和书信等容易引起学生心灵伤害的负性事件。[3]
  
  ( 二) 掌握班级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班级德育中,中小学班主任教育与引导学生的方法,以谈心为主,然而体验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和引导方式运用不足。另外一项关于班主任教育方法的现状研究表明,仅有10.6%的班主任常采用移情方法。调查结果反映了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与学生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也表明班主任在教育方法上强调灌输说教,忽视情感教育。[4]
  
  学校德育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也是班主任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依据。一般来说,德育方法可以归纳为认知取向的德育方法、情感取向的德育方法和行为取向的德育方法。谈心式的说服教育,是认知取向为主的德育方法。班主任与学生谈心除了要注意时机、方式、对象外,还应掌握务实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使学生口服心服。另外,中小学班主任还要注意综合使用各类德育方法,重视情感取向和行为取向德育方法,如挫折训练、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艺术陶冶、榜样模仿、质疑答疑、师生研讨、两难问题抉择、价值观辨析、开展实践活动,等等。
  
  ( 三) 确立班级德育规范
  
  德育规范具有正向德育功能。陈桂生教授在《中国德育问题》中指出:“班主任工作归结起来便是组织班级教师集体和培养班级学生集体。”[5]可见,班主任核心工作就是组织和发展班集体。群体规范理论认为,群体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体。也就是说,班级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精神共同体,是一个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荣誉感且富含内聚力的群体。班级作为群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应该具有自己的组织管理规范---班规。班级德育规范( 简称班规) ,是一种极微观的德育制度和德育规范,它是规范、引导每个班级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的所有规则。
  
  首先,班主任是确立德育规范的引导者。陶行知说过:“有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加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自己共同所立之法,自始至终,心目中都有它在,平日里一举一动,都为大家自立的法律所影响。所以自己所立之法,大于他人所立之法; 大家共同所立之法的力量,大于一人独断的法。”《优秀是教出来的》作者罗杰·克拉克教师年仅28岁,是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教师。他执教的学生都是来自美国最贫困的家庭,学校的资源也不丰富,但是他硬是一次次让自己所带的班级成为优秀班级。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就在于克拉克教师的教育热情及其制定的培养学生综合习惯的55条班规。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