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城乡儿童不同学前教育环境下的发展特点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18 共3430字
摘要

  1 问题提出。

  学前儿童学校适应是衡量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其结果反映为儿童初入基础教育阶段期间在学业、情感和社会性各方面的发展状况[1].研究表明,儿童的学校适应水平将显着促进学业发展,而且对儿童的个性及情绪发展乃至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2].

  研究表明,入学准备不足的儿童在基础教育初期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各种表现,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因素中,学前教育质量是其中重要的因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弥补家庭环境中负面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促进儿童的入学适应和认知能力的发展[3].此外,适当年限的学前教育经历使学龄前儿童具备各种关键特征和基础条件,能够快速适应基础教育,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入学准备。

  江西省很多地区经济较为贫困,农村由祖辈或亲友照看的留守儿童数量更多。生源地的不同使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由早年学前教育经历的区别,延伸至往后的教育机会和教育环境的差距。本研究从农村地区儿童入学准备的角度,比较城乡儿童学校适应的水平,探讨城乡儿童在不同学前教育环境下的早期发展特点。

  2 研究方法。

  2. 1 样本选择。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综合考虑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因素,抽取江西省内 6 个县市区。在 6 个县市区中采用按比例抽样的方法,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以及九江市浔阳区抽取 2 所公立小学一年级新生 350名儿童为城市样本,在九江市永修县、修水县、武宁县、都昌县抽取 4 所公立小学一年级新生 420 名儿童为农村样本。测查当月所有儿童的平均年龄为83. 57 ± 0. 35 个月,获得有效样本共 732 名( 有效率为 95. 06%) ,其中城市样本 337 名( 46. 04%) ,农村样本 395 名( 53. 96%) ,男生 429 名( 55. 71%) ,女生 303 名( 41. 39%) ; 其中父母单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的留守儿童 589 名( 77. 40%) ,父母离异的儿童 165 名( 22. 54%) .

  2. 2 研究工具。

  ( 1) 一般情况调查表: 该表包括个体基本人口学变量( 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 ,家庭环境问卷( 家庭成员构成、儿童的主要抚养人、家庭月收入) ,儿童学前教育质量( 早期教育类型、学前教育年限) .

  ( 2) 学校适应问卷: 对唐浪等编制的教师---儿童评定量表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共 32 个题项分为任务取向、行为控制、自表能力和同辈社交能力4 个维度。量表采用 5 点计分,总分越高表明学校适应水平越好。

  2. 3 施测过程。

  儿童入学后第二个月末,在受测教师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填写评定量表,施测前向教师说明问卷严格保密,要求其结合儿童实际情况作答,邮寄收回并致谢,通过 SPSS20. 0 对有效数据录入整理及分析。

  3 研究结果。

  3. 1 城乡儿童学校适应水平的初步比较。

  将样本学校适应分数转化为 Z 分数( 以 0 为平均数,以 1 为标准差) ,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对城乡儿童的学校适应水平总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村儿童的学校适应水平显着低于城市儿童( t ( 1,730) = - 8. 64,p < 0. 01) ,如表 1 所示:

  结果发现,81. 3% 的农村儿童学校适应水平较落后,86. 8%的城市儿童学校适应水平较为理想,农村儿童学校适应整体水平落后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仅在同辈社交能力优于城市儿童( t ( 1,730) =0. 68,p > 0. 05) ; 在任务取向、行为控制、自表能力等方面的得分显着低于城市儿童( p <0. 01) .

  3. 2 群组研究被试基本特征。

  结果发现,439 名儿童( 占总比 59. 97%) 为祖辈隔代抚养,142 名儿童( 占总比 19. 40%) 为父母和祖辈共同抚养,151 名儿童( 占总比 20. 63%) 为父亲或母亲为主要抚养。从家庭成员构成来看,隔代家庭( 幼儿仅与祖辈同住) 比例最高,其次为三代家庭( 幼儿与父母和祖辈同住) ,核心家庭( 幼儿仅与父母同住) 比例最低。

  3. 3 不同学前教育经历的小学生在学校适应各指标的差异比较。

  将学前教育年限和学前教育质量作为学前教育经历的量化指标,将学前教育年限划分为 2 年及以上、1 年左右以及不超过半年三类,学前教育质量以儿童入读的幼儿园是否为示范性幼儿园来衡量,以此对城乡儿童的学校适应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学前教育年限、学前教育质量对儿童学校适应水平影响显着( 见表 2) .接受学前教育不超过半年的儿童与学前教育 2 年以上的儿童在任务取向、自表能力差异显着( p < 0. 05) ,入读非示范园的儿童与入读示范园的儿童在任务取向和行为控制差异显着( p <0. 05) .

  此外,459 名儿童( 占总比例 62. 70%) 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限在 2 年及以上,其中城市儿童 336 名( 占总比例 73. 20%) ,学前教育经历对任务取向影响显着( p < 0. 01) ,表明 2 年以上的学前教育经历对儿童的入学准备有显着促进。接受 1 年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有 189 名( 占总比例的 25. 82%) ,不超过半年学前教育经历的 84 名儿童全部来自农村样本,这两者学校适应水平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

  3. 4 儿童学校适应的人口学影响因素。

  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任务取向和同辈交往差异显着( p < 0. 05) .生源地指标上,城乡儿童在任务取向上差异显着( p < 0. 05) ,行为控制上差异边缘显着( p =0. 66)

  进一步统计表明( 1) 性别差异仅在任务取向上达到显着( p < 0. 05) ,在行为控制、自表能力、同辈社交能力及学校适应总分上差异均未达到显着。

  ( 2) 是否独生这一变量表现出同样的趋势,仅在任务取向上达到显着( p < 0. 05) ,其他维度及总分差异均未达到显着。

  独立样本 t 检验表明: 城乡儿童在学校适应总分及各指标上表现均为显着性差异( p <0. 05) .农村非父母抚养的情况比城市儿童更加显着( p < 0.05) .父母主要抚养的儿童与非父母抚养的儿童在学校适应能力上的差异达到显着( p <0. 05) .

  4 讨论与分析。

  4. 1 城乡儿童抚养方式的群体差异。

  研究显示,农村儿童学校适应整体水平较落后,农村儿童仅在同辈社交能力上略优于城市儿童,其余各维度则均显着落后。农村父母长期在外导致儿童沦为“留守儿童”,父母的缺位使祖辈成为主要抚养者。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亲代抚养儿童。因此,抚养方式和家庭结构的区别是导致城乡儿童学校适应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等级理论为这一结论提供了证据,来自父母双方直接的管教和约束对子女学校适应有积极的影响,而隔代抚养的家庭受到祖辈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及教育观念的影响,易形成不良的抚养方式和互动模式,对儿童的学习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产生消极的影响。新近研究也提出了类似观点,父母双方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有效促进儿童优良品质的形成。

  4. 2 城乡儿童学校适应的群体差异。

  研究表明,农村儿童的任务取向、行为控制、自表能力与城市儿童相比都显着更低,究其原因是不同群体接受学前教育质量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场所无论从教学环境、师资力量还是教育资源,都较城市教育场所更差。同时,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的家庭为儿童提供的教育刺激较贫乏,致使儿童的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儿童在学校生涯起点上的不利地位与农村教育条件的匮乏相叠加,使农村儿童的发展面临严重的局限[4].

  4. 3 不同学前教育经历的儿童在学校适应各指标的差异。

  从教育与家庭相互作用的角度而言,学前教育机构能够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高父母养育技巧促进儿童发展。以往研究表明,规范化的学前教育可显着地促进儿童行为控制的发展以及意志力的培养。

  4. 4 城乡儿童在学校适应各指标的差异。

  学校适应的各指标中,城市儿童由于早期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在规则意识的建立以及适应学校环境显着优于农村儿童。农村样本中留守儿童比例更高,隔代抚养中往往缺乏充分有效的亲子交流,而城市父母常直接参与儿童的教育,还能在规范的学前教育中获得积极的教育理念,儿童自表能力因此得到发展。

  综上,可以通过多角度家园共育,健全农村教育体系,重视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监测,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针对性开设专题辅导,对于较普遍的学习适应困扰进行教育干预,以此改善农村小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水平。

  参考文献:

  [1]盖笑松,张向葵。 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J].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 5) .

  [2]Hamre B K,Pianta R C . Early teacher - child relationshipand the trajectory of children ' s school outcome through eighthgrade[J]. Child Development,2001,72: 625 ~ 628.

  [3]孙蕾,吕正欣。 环境与儿童入学准备: 国外儿童入学准备教育实践的生态化取向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 ( 5) .

  [4]王智超。 农民工子女就学制度性障碍与建议[J]. 东北师大学报( 哲社科学版) ,2007,( 6)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