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中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的研究

来源:现代交际 作者:陈凤
发布于:2021-11-06 共4653字

  关于幼儿游戏的论文第五篇:中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的研究

  摘要:幼儿游戏加入行为是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幼儿社交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行为多为玩教具吸引和活动吸引,加入方式较为单一,失败率较高。教师应客观看待中大班幼儿的拒绝行为,创设有利于分享合作的环境,利用教学活动指导幼儿交往策略。此外,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因人而异并有示范性。

  关键词:幼儿游戏;游戏行为;游戏加入行为;

  游戏加入行为是中大班幼儿同伴互动中一种典型的交往形式,幼儿采取不同的加入方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幼儿对结果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因此,对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进行适当指导,不仅能提升其社会交往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其社会认知,并能恰当表达情绪情感。

  一、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行为的现状

  幼儿游戏加入指的是幼儿试图通过努力进入正在开展的某个游戏当中,希望被对方所接纳并共同游戏。研究选取北京市两所幼儿园两个中班、三个大班和一个混龄班共六个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幼儿的游戏加入行为,采用事件取样和轶事记录法,完整、客观地记录目标行为,同时,根据需要对幼儿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获得更完整的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从量化和质性两方面展开,量化主要分析幼儿在什么情境下发生游戏加入行为最多,以及游戏加入的动机、方式、结果、性质、持续时间的概况和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质性主要分析运用多种加入方式加入的行为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幼儿游戏加入中存在的共性及个案分析等。

  (一)幼儿游戏加入行为发生以玩教具吸引为主

  幼儿游戏加入的动机分为同伴吸引、活动吸引和玩教具吸引,通过分析观察所得的数据发现:44.2%的幼儿游戏加入行为是玩教具吸引,41.6%是活动吸引,14.3%是同伴吸引。

  (二)幼儿游戏加入方式主要为语言请求、提出建议及平行游戏加入

  研究发现:在三类加入方式中,言语类被采用最多,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语言请求,其次为提出建议;非言语类方式也被采用较多,其中最常发生的为退缩和被动等待,均占到7.8%;综合类方式采用较少,其中平行游戏加入最多。在所有的加入方式中,居于前三位的是:语言请求(41.6%)、提出建议(16.9%)及平行游戏加入(10.4%)。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游戏加入方式较为单一,其他策略运用较少。

  下载原表

  1.png

  (三)幼儿游戏加入多以成功结束

  幼儿的游戏加入行为结果分失败和成功两类,其中成功占65%,失败占35%,可以看出,幼儿需要交往策略及技能的指导和帮助。

  (四)幼儿游戏加入方式多为积极性质

  幼儿游戏加入方式的性质分为积极性质(言语请求、提出建议、提出优惠条件、寻求帮助、评论、提供帮助、平行游戏加入)和消极性质(退缩、硬性闯入、言语攻击、威胁、身体攻击、破坏性加入)。观察发现,幼儿游戏加入方式会发生改变,方式的性质也随之出现变动,将这类游戏加入行为归纳为综合性质(命令指挥、被动等待)。由数据得出:幼儿在游戏加入时,采取积极性质的方式占82%,消极性质为14.3%,其余为综合性质。

  (五)幼儿在较为开放的活动区内游戏加入行为发生更频繁

  幼儿游戏加入行为发生情境按地点分为区域活动区、集体教学活动区(集体教学活动中可供幼儿自由活动的区域)、户外活动区,幼儿游戏加入行为发生概率分别为建构区(33.8%)>集体教学活动区(13%)>益智区和角色区(分别11.7%)。可以看出,幼儿游戏加入行为发生受环境的影响较大,主要考虑的是活动区的开放程度、活动材料及活动内容的吸引性。

  (六)幼儿性别对游戏加入行为有一定影响

  不同性别幼儿的游戏加入方式有一定差异:女孩在游戏加入中使用更多积极性质(86%)的加入方式,更少消极性质(11%)的加入方式;男孩使用消极性质(17.6%)的加入方式较女孩多,积极性质(78%)的加入方式较女孩少。女孩在游戏加入中更多成功(74%),更少失败(26%);而男孩在游戏加入中失败率为56%,成功率为44%。

  (七)幼儿的游戏加入方式会影响加入结果案例1:我想跟你一起玩

  区域游戏时间,科学区内,明明看见元元在玩积木。

  明明对坐在旁边的老师说:“老师,我想跟他一起玩。”老师说:“这个问题你需要自己跟他说,问问他可不可以。”

  明明就跟元元说:“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元元说:“不行”。

  明明没有说话,就在旁边的空位上坐下来,拿起桌上的积木在旁边开始拼搭,元元看了看,没有理会,过了一会儿,元元开始跟明明交谈,一起拼搭积木。

  在这个游戏加入行为中,明明使用了三种游戏加入方式,第一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但老师引导他自己跟同伴交流;第二种是语言请求,被同伴拒绝;第三种为非言语的平行游戏加入,最后同伴没有拒绝并愿意跟他交流,明明加入游戏成功。观察发现,较多幼儿的游戏加入行为存在不止一种加入方式,多种加入方式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幼儿采取多种方式加入游戏的行为,不仅表现了幼儿有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表明幼儿有较好的应变力和对抗挫折的能力。

  二、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的特点

  (一)多为玩教具吸引和活动吸引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中大班幼儿尤其如此,看到同伴在玩自己没有玩过的玩教具,就很容易受到吸引,渴望加入一起玩耍。活动吸引在幼儿加入中占很大比例,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有所发展,游戏也从独立游戏、平行游戏发展到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对于有趣的活动会想办法加入。同伴吸引占比较小,原因可能是中大班幼儿独立意识发展,对同伴依赖性减弱,他们更关注活动的开展而不是谁来和我一起开展。

  (二)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较为单一

  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较为单一,多为语言请求,一是因为语言请求方式简单快捷,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多的方式,所以成为最受幼儿青睐的方式,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2];二是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的游戏加入行为重视度不够,幼儿较少得到丰富有效的游戏加入方式的指导;三是现代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基本没有游戏加入行为发生,在社区活动也较少出现游戏加入的情境,能够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多种原因导致加入方式单一。

  (三)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失败率较高

  1. 活动材料限制

  调查发现,有三成幼儿游戏加入失败是由于活动材料的限制导致。材料虽然有趣,但只能一名幼儿操作,没有合作的条件,导致加入被拒。

  2. 幼儿的游戏加入缺乏策略

  游戏加入失败的幼儿中有30%是因为游戏加入缺乏策略导致的,失败的幼儿中大多采用硬性闯入、被动等待、破坏性加入、退缩等消极策略,导致游戏加入失败。

  3. 教师在幼儿游戏加入行为中缺乏及时适当的指导

  因为大多数游戏加入行为都发生在幼儿自由游戏环节,游戏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所以教师的关注相对较少,也缺乏一定有效的指导。

  三、如何帮助中大班幼儿实现游戏加入

  (一)教师应客观看待中大班幼儿的拒绝行为

  1. 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被拒绝的情形

  观察发现,有很多幼儿采用了积极的加入方式,但依旧存在加入失败的情况,被拒绝的情形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幼儿对规则的维护,有些区域或材料限定人数,当区域人满以后,里面的人就会很一致地拒绝其他人进入;二是幼儿对友谊的维护,部分幼儿在区域人数未达上限时仍拒绝其他人进入,通过访谈了解到,幼儿是为了给自己的好朋友留位置;三是幼儿的个体差异,有些幼儿在同伴发出请求或邀请建议后无应答,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一部分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不想被打扰,还有部分是不知道如何回应,对于这部分幼儿,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

  2. 客观看待幼儿的拒绝行为

  就拒绝的情形而言,第一种拒绝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对活动规则的维护,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3];第二种拒绝体现了幼儿之间已经存在一种较为稳定的友谊关系,这值得认可,但要引导幼儿不要只关注周围个别好朋友,也要关注同其他幼儿的交往;第三种拒绝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形和幼儿的个性特点来判断是否要进行干预和指导。

  游戏加入失败可以帮助幼儿审视自己的加入方式是否存在问题,从而改进;有些幼儿第一次加入失败后会继续采取其他加入方式,这对于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也是有益的。

  (二)创设有助于中大班幼儿分享合作的环境

  1. 减少区域活动的设限,促进更多自然发生的交往和合作

  研究中发现,幼儿的游戏加入行为在以下情况下会减少:一是集体教学活动教师留给幼儿自由操作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较少;二是区域划分太明显,很少允许随意走动,游戏加入行为也会减少。因此,教师可以依据班上实际情况考虑减少区域活动的设限,促进幼儿各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如在美工区做的蛋糕,幼儿可以拿到小厨房烤熟,然后拿到生活区把蛋糕分成几块,再请别的小朋友品尝,这比单独做一个蛋糕更有意义。

  2. 提供有合作元素的材料,给幼儿创造合作游戏的环境

  调查显示,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行为发生最多的是玩教具吸引,幼儿受活动材料的吸引想要加入其他幼儿的游戏,但有时候却因为材料不足而遭到拒绝。教师可以提供更具合作元素的玩教具,如积木、雪花片、拼插玩具;或增加材料数量,满足幼儿共同操作的需要。

  (三)利用教学活动指导幼儿交往策略

  幼儿缺少一定的交往技能也会导致幼儿游戏加入的失败,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故事、情景模拟等教学活动的契机教授幼儿一定的交往技巧和策略。如利用绘本《你别想让河马走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懂礼貌、使用礼貌用语;绘本《我们一起玩》,引导幼儿体会分享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游戏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境,让幼儿思考该怎么做,然后为幼儿提供策略和示范。

  (四)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

  1. 教师的指导要及时

  研究发现,很多时候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是缺位的,教师没有意识到幼儿何时需要指导。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定是在社会交往中进行的,游戏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情境,教师一定要留心观察、分析幼儿的交往行为,并给出及时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在这种真实的情境下可以学到更多的交往技能。

  2. 教师的指导应因人而异

  对于不同的幼儿,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如对于退缩、被动等待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或言语指导教给他们加入的方法,并且鼓励他们多去尝试;对于采用破坏性加入、言语攻击等不好的方式加入游戏的幼儿,教师应当批评,并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的不好影响,可以通过认知训练法、移情训练法等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督促他们改进;对于只会使用一种加入方式而且容易放弃的幼儿,教师应鼓励他们再用其他方法试一试。

  3. 教师指导的策略要有示范性

  教师的指导不应是强硬的语言命令或者苍白的口头话术,教师应以语言或行动提供有示范性和学习价值的策略。如礼貌的语言请求“请问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提出建议“你这一步试试这么做或许就可以成功了”;平行游戏加入,端着面包房烤好的蛋糕来到角色游戏区,“今天我过生日,我请大家吃蛋糕吧”……有示范性的指导策略让幼儿记得住、学得会、好模仿,能提高幼儿游戏加入的成功率,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四、结语

  中大班时期是幼儿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发生的重要时期,而成功的游戏加入是开展联合游戏或合作游戏的第一步,因此,研究提升中大班幼儿的游戏加入行为,对于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增加社会交往,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应该引起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马冠茹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游戏加入方式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 2015.

  [2]国明洁.3-6岁幼儿交往策略的发展特点和培养的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2005(3);:69-72.

  [3]黄胜梅大班幼儿同伴加入冲突解决策略的观察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 , 2011(6):29-31.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原文出处:陈凤.中大班幼儿游戏加入行为的现状和指导研究[J].现代交际,2021(16):59-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