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幼儿合作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16 共37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研究
【第一章 第二章】建构游戏与合作行为概念的界定
【第三章】儿童合作行为与建构游戏的相关研究
【第四章】 幼儿园游戏教学中幼儿合作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第五章】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大班游戏建构中合作行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1. 开放式问卷被试
  
  本研究选取大连市 2 所幼儿园的 40 名幼儿教师作为开放式问卷的调查对象,所有教师都有 3 年以上的从教经验,并且带过大班幼儿 1 年以上,熟悉大班幼儿的生活。每位幼儿园教师分别对 6 名大班幼儿(3 男 3 女),共计 240 名幼儿进行描述,回答开放式问卷的问题。
  
  2. 时间取样观察被试
  
  对大连市 1 所幼儿园大班的 90 幼儿进行时间取样观察,年龄为 5~6 岁,男女相当。将 90 名幼儿分成 3 个大组(自由游戏组、现实建构游戏组和虚拟建构游戏组),每大组 30 人,再将每个大组各分为 5 个小组,每小组 6 人,男女相当。
  
  3. 经验总结被试
  
  选取大连市 1 所幼儿的 15 名教师,均带班 5 年以上,通过对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进行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反思与评价,之后再对儿童的表现进行小组讨论。每位幼儿园教师分别对 2 名幼儿进行案例分析,共计 30名幼儿,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结合文献检索法、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深入探索大班幼儿在建构性游戏中的社会交往类型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
  
  1. 时间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观察法是观察者事先确定所要观察的维度,然后据此有选择地在某些时间段内观察某一特定行为或发生的事情,并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到事先拟定的编码记录表上。它是常用的观察法之一,用于确定某种行为是否出现或发生,该行为发生的次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等。该方法既是以样本资料估计总体,又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干涉被试正常活动,不用考虑与被试关系对研究的影响。
  
  2. 文献法
  
  通过查阅文献及时把握幼儿游戏相关课题的前沿,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制定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并适时调整。主要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重点分析与幼儿建构游戏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深入学习幼儿游戏相关文献,从中分析出重点和结论,将其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 开放式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对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涉及合作行为的发生情境和合作行为发生时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合作的游戏情境,并对合作行为进行了编码分析,作为本研究的编码计分系统。
  
  4. 个案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法对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的合作行为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对观察法的一个补充和延伸。通过典型案例来反应幼儿合作行为可以从微观角度反应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5. 教育经验总结法
  
  作为幼儿园老师,本人有着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验,从这个层面来看,对于幼儿游戏的研究就需要教育经验总结法。本研究依据教育经验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现场教育实验对幼儿的影响,解释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将实践教学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
  
  (三)研究工具与材料
  
  1. 研究工具
  
  (1)自编“大班幼儿合作行为教师开放式问卷”
  
  结合以往研究编制了“大班幼儿合作行为教师开放式问卷”(详见附件一),该问卷主要包括 3 个问题:(1)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频率;(2)请您描述该名幼儿合作行为的发生情境(如何时、何地、时间的经过等);(3)请您描述该名幼儿发生合作行为时的行为表现。
  
  (2)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
  
  自编“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见附录二),采用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分别对每名儿童的合作行为进行编码记录。
  
  2. 研究材料
  
  建构游戏需要建构素材的支撑,本研究选取的研究材料包括乐高玩具(2000块左右)、插塑(500 块左右)、木制玩具(2000 块左右)、清洗消毒后的养乐多瓶子、露露瓶等废旧材料;与实验主题相关的照片,如海上交通工具的照片包括渔船、帆船、客轮、游艇、航母等;录像机一部。
  
  (四)研究过程
  
  本研究首先通过开放式问卷对大班的合作行为发生情境和合作行为表现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大班幼儿合作行为进行编码,为后来的实验观察提供测评工具。在幼儿合作行为编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观察,对观察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老师对个别大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用于个案分析,并组织相关幼儿园教师进行经验总结分析。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 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合作行为编码过程
  
  (1)开放式问卷调查
  
  请幼儿园教师选取班级内 6 名儿童(经常、一般、偶尔出现合作行为的儿童各两名,男女各半)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持续 2 周,2 周后填写“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开放式问卷”,描述幼儿发生合作行为时的相关情境和行为表现,越详细越好。
  
  2 周后,统一收回问卷,并对开放式问卷进行编码计分。
  
  (2)建构游戏主题编码
  
  根据开放式问卷第一个问题“请您描述该名幼儿发生合作行为的情境”,本研究对游戏情境进行了编码,并以时空为划分标准,设置 2 种建构性游戏主题,每种主题包括 2 个游戏情境:一种为现实建构游戏情景,包括《各种各样的房子》、《海上交通工具》;一种为虚拟建构游戏情境,包括《我心中的小小社区》、《我心中的游乐场》。
  
  (3)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编码
  
  通过对开放式问卷第二个问题“请您描述该名幼儿发生合作行为时的行为表现”的编码,本研究将从两个角度:合作水平和合作性质两个方面进行划,具体如下。
  
  1)合作水平角度
  
  0 级合作行为:无合作行为,不能主动合作,也不接受被动合作,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如“该名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不会去和小朋友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欠缺,交往能力弱,别人主动帮助也不愿接受”;“喜欢选择一个人的游戏,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
  
  I 级合作水平:在别人主动帮助或老师的要求的情况下,被动接受合作,但不积极配合,有时参加,但不太愿意交流和沟通。如“建构游戏时,分组进行,该幼儿在搭建的时候,不太愿意与人交流,不太愿意合作,有时会参观别人,但交流方面欠缺”;“建构游戏中,有小朋友请他一起完成作品,他一开始拒绝,说我自己还没摆好,当摆好后参与别人的合作”.
  
  II 级合作水平:在别人主动帮助下,被动接受合作,并能积极配合,接受指导和帮助,最终完成任务。如“建构游戏中,其他小朋友请 XXX 一起合作完成作品,她接受并同伴一起完成搭建”;“在搭建航母时,XXX 在独自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怎么也做不好,这时,另一位小朋友走了过来,想和他一起搭建,他高兴地答应了。”
  
  III 级合作水平:当自己无法完成任务时,主动寻求帮助,在与其他小朋友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任务。如“搭建复杂的建筑时,任务重一些,XXX 自己一个人弄不好,就请其他小朋友帮助一起帮忙,并能够完成任务”;“在每次游戏过程中,XXX都能在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找老师或同伴帮忙,并积极与别的小朋友配合完成任务。”
  
  IV 级合作水平: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为另一个或几个同伴提供指导和帮助。如“建构游戏时,有一个小朋友想搭建渔船,但总是不行,XXX 发现了,就跑过去,帮他一起搭建,经过 20 多分钟的练习,这个小朋友能自己搭建了,他才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完成任务”.
  
  V 级合作水平:同伴协作,同伴之间地位平等,通过讨论、商议,分享彼此不成熟的想法,最终找到最佳办法并实施。如“区域建构时,XXX 和 XXX 都在搭建塔楼,他们共同想办法,将两个塔楼合并,变成了一个大的塔楼,成功后两个小朋友开心地击掌”;“在建构游戏中,两名幼儿共同完成船的搭建,在合作过程中,能够主动和同伴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把意见中的搭建方式转化在搭建游戏中”.
  
  2)合作性质角度
  
  本研究结合幼儿在合作时的主动和被动性,将上述 6 种合作水平分为积极合作行为、中性合作行为和消极合作行为。划分依据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理论依据,有研究者在其学术论文中都对合作性质进行了划分;另一方面是实践依据,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合作时表现出了积极、消极和中性的合作,具体操作定义如下:
  
  积极合作行为包括 IV 级合作水平和 V 级合作水平,是指儿童愿意相互帮助、积极配合,同伴之间通过讨论、协商,共同完成任务,其特点是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性合作行为包括 II 级和 III 级合作水平,指儿童在别人主动帮助或主动寻求帮助的情况下,与他人合作,并能积极配合协同完成任务,其特点是协助性和配合性。
  
  消极合作行为包括 0 级和 I 级合作水平,指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即使被动接受合作,也不积极配合,不愿意沟通和交流,其特点是被动性和消极性。
  
  2. 现场实验过程
  
  随机将 90 名幼儿分为 3 个大组,每组 30 人,再将每大组分为 5 个小组,每组 6 人,每大组被试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组被试在建构区域自由活动,不设定主题;具体活动时间为每天上午10:30~10:50,每组进行 20 分钟,持续一个月时间。
  
  第二组被试参与现实建构游戏,即《各种各样的房子》、《海上交通工具》;正式实验前,请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参与方案的设计,具体方案包括主题名称、主题目标、游戏准备、三个阶段的分组建构与教师指导(包括观察、搭建和讲评)和建构游戏的整合,代表性方案见表 1.每个主题的建构游戏需要分 4 个阶段进行,包括前 3 个阶段的分组建构与教师指导和最后一次的活动整合,每次活动具体时间为每天上午 10:30~10:50,每组进行 20 分钟,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第三组被试参与虚拟建构游戏,包括《我心中的小小社区》、《我心中的游乐场》,具体过程同现实建构游戏。所有游戏过程都用录像机进行录制,请两名不知道实验目的的学前教育研究生对采用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对录像进行编码计分,分析不同水平合作行为的出现次数和频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