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农学论文 > 畜牧兽医论文

家庭牧场奶牛养殖业发展探究(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0 共5836字

  2 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奶牛养殖的发展,是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政策而不断演化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质资源极度匮乏,国家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迅速恢复生产成为首要任务。因此,政府鼓励私人养牛,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为个人散养,奶牛养殖的区域差异也十分突显,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郊区等。由于生产条件简陋,饲料供给严重不足,再加上管理落后,导致奶牛单产水平低。

  计划经济时期,国营和集体经营奶牛场逐渐代替私营和公私合营养殖场,成为奶牛养殖的主要模式,最为典型的有上海牛奶集团的前身上海市牛奶公司。国营、集体经营形式使我国奶牛存栏量有较大的提升,奶牛规模养殖模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且使奶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组织形式。但因我国饮食结构特点,牛奶消费量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奶牛养殖仍在探索中前进。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奶牛养殖有了快速全面的发展。奶牛养殖业经营主体涵盖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且近年来一些外国乳品企业开始在我国投资建设奶源基地和牧场,奶牛养殖模式更加多元化,全国牛奶产量(图 1)和奶牛存栏量(图 2)呈现大幅度增长。

  小规模散养奶牛的生产方式落后,质量难以控制等弊端,奶源质量和农民效益得不到保障,此种养殖模式日益萎缩。同时奶牛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在各地,且小区建设曾受到各级政府的补贴,但又因其在管理运行和防疫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面临着升级或调整的局面。随着我国逐步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注入大量资金自建牧场,100 头 以 上 规 模 的 奶 牛 养 殖 比 例 从 2008 年 的19.54% 增长至 2012 年的 37.25%(表 1),2013 年占比达到 41%.然而小规模散养模式比例在我国奶牛养殖业中有一半以上(图 3),2012 年全国奶牛存栏1 493.9 万头,其中养殖规模在 100 头以下的养殖户所养奶牛占总存栏数的 62.75%,2013 年占比约为59%.

  3 家庭牧场与其他奶牛养殖模式的比较

  3.1 散户饲养

  散户饲养的规模多在 20 头以下,养殖户大多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养殖管理粗放,主要利用自家承包的土地种植奶牛饲料作物,一般不雇用其他劳动力,粗饲料基本能够自给,优质粗饲料使用率低,营养结构不合理。农户散养奶牛具有精细化程度高、农副产品利用充分、固定资产投资少等特点。但分散的饲养方式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由于经济因素或资源有限,难以投入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加之奶农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管理的经验,奶源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且奶农几乎没有承担质量风险的能力,导致奶站和乳品加工企业压低收购价格甚至拒绝收购奶源,奶牛养殖效益较低下。随着现代农业发展逐步推进,该模式将逐渐被削弱。

  3.2 奶牛养殖小区

  奶牛养殖小区模式最早出现在天津市武清区曹子里乡华明畜牧场,其运作模式是将分散的养牛户适度集中起来,便于实现机械化挤奶,利于提高生鲜乳质量,增加养殖效益。奶牛养殖小区模式的特点在于养殖小区的管理者与养殖户共同分享利益和承担风险,增强了奶农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奶牛养殖行业发展更稳定。另外,奶牛养殖小区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建设,可投入适应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设施设备,便于实现现代化、机械化奶牛养殖。缺点在于入住小区的农户分别饲喂自有奶牛,饲喂方式等仍采用传统形式,生产水平改善程度有限,养殖仍较为粗放。因责任分配机制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到位,一旦奶源质量出现问题,往往会出现小区管理者和奶农之间互相推诿,对养殖效益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养殖小区只是传统奶牛养殖向现代养殖过渡的一种中间模式。

  3.3 规模化养殖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规模化奶牛场具有设施完善,技术、设备先进,劳动生产率高,TMR 日粮保证奶牛营养水平,管理水平较高等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优势。但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产力水平来说,并不能盲目地迅速推广奶牛规模养殖,因其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奶牛头均固定资产投资约 2.6 万元,若发展规模养殖必定有大量工商资本进入奶牛养殖行业,农民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规模奶牛场需保证饲料来源充足,并有足够的粪污消纳场地,而我国仍面临农村人地关系紧张,土地流转存在一定困难的局面。

  3.4 家庭牧场养殖

  家庭式奶牛牧场可以看作专业养殖户的升级版。具有一定奶牛养殖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户,可以通过适当土地流转,少量雇工,接管或收购散户或小区农户的奶牛,进行适度规模养殖,不断完善和统一牧场建设和管理,优化牛群结构,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养殖效益,实现家庭收入与城镇收入水平相当。其特点是饲料生产、饲养管理、挤奶等工艺完全由农户家庭自行解决,并具备一定现代化和机械化技术水平。家庭式奶牛牧场很可能成为我国未来奶牛养殖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但家庭式奶牛牧场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因素制约,如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经过培训、经验丰富的管理、技术人员;缺乏融资渠道;中小型家庭牧场产品单一,不能形成多种特色经营,养殖效益受限等。

  懂技术、有经验且会经营的家庭牧场经营主体短缺,是制约家庭牧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现象仍会持续。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且现有养殖技术装备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雇用长期稳定的养殖管理人员是家庭牧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牧场主本身而言,其市场信息采集能力、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普遍不足,风险承受能力明显偏低,这将导致奶牛养殖行业整体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因此如何培育新型农民是奶牛养殖业发展家庭牧场的严峻挑战。在此过程中,完善奶牛养殖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是确保家庭牧场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需鼓励发展适当且多元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充分发挥服务机构的作用,打破其发展的局限性,例如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其次服务内容要与牧场需求相符,为奶牛养殖生产提供专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信息传递和物质装备等。

  一直以来,我国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比重偏低,造成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为发展符合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化奶牛养殖牧场,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将占据越来越多的比重,资金短缺问题将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家庭式牧场。另外,在我国乳品产业链中,乳品加工企业、饲料生产加工企业等占有强势地位,奶牛养殖环节的利益容易受到挤压,更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再者,我国政策正逐步为农村、农民放权,但因为相关金融法规不配套,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地、农产品抵押贷款仍持审慎态度,类似农民“急需贷款”和银行“不敢放贷”的政策与法律暂时脱节的问题造成了家庭牧场融资渠道不畅,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现有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寻找突破路径,帮助农民打通融资渠道,将无效资本转变为有价资本,将对家庭牧场和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结语

  本文通过解析家庭牧场的概念内涵,回顾我国奶牛养殖的发展历程,比较分析了家庭牧场与其他奶牛养殖模式的优劣势,认为家庭式奶牛牧场将是未来我国奶牛养殖的重要组织形式,并指出了发展家庭牧场的限制因素。近几年,进口乳制品持续冲击着我国的奶业市场,对奶牛养殖产业影响巨大,为了保证我国奶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积极探索奶牛养殖模式,发展适合我国国情、保证奶源质量和养殖户收益的奶牛养殖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永根, 李胜利, 曹志军, 等。 奶牛散养户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和未来出路的思考[J]. 中国畜牧杂志, 2009(2):50-54.

  [2] 佐牧。 法国的家庭农场[J]. 财会通讯, 1984, S5:28.

  [3] 道尔吉帕拉木。 集约化草原畜牧业 [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142.

  [4] 邱青瑞, 高明堂, 张冬梅, 等。 家庭牧场的实践与探索 [J]. 山东畜牧兽医, 2013(10):86-87.

  [5] 王薇。 加快推进家庭牧场建设[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5):61.

  [6] 杜梅萍。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J]. 前线, 2014(2):81-83.

  [7] 贾文林, 徐恩波。 关于农业劳动季节性的几个问题[J]. 经济研究, 1963(7):8-15.

  [8] 王书吟 .“ 政治挂帅 ”年代的牛奶供应 [N]. 东方早报 , 2014 -01-28(经济史)。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