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互联网+产业集群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规律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09 共5784字

  案例1:义乌小商品集群从线下走向在线产业带

  义乌地处浙江省中部,遍布山地,不适合农耕,小商品贸易发展迅速。义乌小商品贸易产业集群,在互联网+时代,从品种规模壮大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1990年代,以义乌市为主体,成立了被称为“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的企业联合体,义乌市作为生产和销售从生活用品到玩具、装饰品等无所不包的小商品基地,实现了迅速发展。仅义乌小商品城就聚集着7.5万家店铺,批发销售的小商品种类达到180万种,2014年的总交易额为857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25%左右。

  2015年,义乌入驻阿里巴巴在线产业带,传统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在互联网上实现映射和延伸,实现了地域性大规模买卖的直线沟通,为传统的批发市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专属商业平台,也为制造企业通过电商渠道打开内贸市场开辟了新的渠道,被联合国冠以“世界超市”.义乌在线产业带借助电商升级和转型,为不少区域产业集群走向整合与抱团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带动我国区域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与义乌产业集群类似,从线下走到线上的区域还包括虎门女装、南通家纺、温州鞋帽、保定箱包、无锡茶具、深圳数码等产业集群。

  案例2:上汽以电商平台切入实现全流程互联网化

  上汽自建电商平台,以电商为切入点实现全流程的互联网化,推动前端研发和后端汽车服务全产业链条联动,构筑汽车行业的研发-整车-服务的产业高端价值链生态体系。上汽推出的车享网于2014年3月上线,是国内首家推出电商平台的车企,车享网整合经销商的能力,线下资源丰富,着眼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实现上下游供应商及终端客户之间的互联互通,把此前4S店占据的客流导入到整车厂,将汽车行业惯有的B2C转变成C2B,用户的反馈信息不但到达购车和售后环节,还能反向启发前端的研发环节,实现全流程的互联网化。此外,从汽车“全生命周期”入手,盘活基于上汽集团的资源优势,从零部件、新车、二手车、用车养车、线下门店、分时租赁、会员运营等多个业务线条,向产业集群的各个领域全面拓展。

  由于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链长,后端服务市场潜力巨大,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企业以销售、生产、研发某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为切入点,倒逼产业集群其他环节的模式向适应互联网转型。如红领集团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借助互联网搭建起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直接交互平台,去除了商场、渠道等中间环节,从产品定制、设计生产到物流售后,全过程依托数据驱动和网络运作,以红领为龙头的集群内,该行业企业在此基础实现了缝纫机直接与云平台交互共享,所有的辅料原料面料成为数据语言,在生产线上进行传输。海尔互联工厂,把工厂变成平台,并联式生产线、产品定制,调用全球资源模块化、规模化制造,交互供应链,以用户为核心组织和运转资源。这种集群内龙头企业引领的,由企业思维逐步转为产品用户思维的类似改革,在格力、美的集团等公司也在进行。

  案例3:小米智能硬件产业集群

  小米建立社区,形成粉丝团;根据铁杆粉丝的需求设计相关产品,并进行小规模产品内测;社会化营销进行大规模量产和预售;通过软件联结硬件,并购投资建立一个产业集群生态体系;基于生态体系的平台级服务,通过后续的服务和衍生产品赚钱;通过生态圈的扩展,小米软件商店、小米支付、小米路由器等整个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小米手机等硬件核心产品是一个小米,MIUI及其所构建的软硬件服务生态相当于“第二个小米”,而小米5年内计划投资的100家公司,将成为‘第三个小米',通过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整合的模式,构建集群,去抢占或颠覆市场。

  对于信息行业的企业,互联网+产业集群是与生俱来的特质,他们走得更加超前,生态布局从企业产品体系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和市场。比如BAT无一不是着眼于更大的行业,应用搜索、社交等杀手级产品嵌入各类行业市场,以平台型企业为节点贯通相关产业构成的产业集群生态。

  互联网+产业集群的未来:产业生态的崛起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会发现:伴随着产业组织形式的演变,从作坊生产到大工业生产,再到大规模定制,到近年兴起的个性化定制,带来了产业集群形态的巨大变迁。这些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威胁了市场中的强势企业的占位经营,平台型企业、连接一切、网络化生产、去中心化等特征表现得日益明显。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业集群逐渐向产业生态演进。

  产业价值链运动具有三大规律:分解、融合和跨界,这也是产业集群生态化演进的核心机理。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研发、设计、物流、生产、装配、财务、人力等随着专业化分工进行模块化分解,其表现是围绕着核心企业出现大量的专业化企业。产业价值链进一步运动,产业融合是基于用户需求产生的价值重组,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不同价值环节或价值链再重组。产业跨界则是承载了两个以上产业的功能,产业价值链的融合程度最深,不仅企业组织发生重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也发生重组,其结果是产业边界模糊化、商业模式重构。信息经济的深度发展,为产业跨界带来了实现手段,导致产业价值链的关系横向、纵向重组,推动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演进。

  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演进的过程中,产业生态具有了过去产业集群所没有的五大特点:

  第一,从竞争优势来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建立在以成本驱动的规模经济基础上。从产业集群向产业生态演变的过程中,基于长尾效应的范围经济、生态经济模式逐渐取代规模经济。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新增加产品的存储、营销等成本可以趋近于零,覆盖长尾市场,利基市场从不可行成为可行,从而发掘出新的蓝海。

  第二,从企业间关系来看,产业集群是垂直线性结构,产业生态是去中心的网状结构。在产业集群中,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是单向、线性、紧密耦合的关系,企业关系表现为网状、去中心、多向化、并发、实时、协同。

  第三,从产业边界来看,产业集群突出专业细分,产业生态更强调跨界融合。

  产业价值链分解产生的专业细分更多是基于成本考虑,而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导向逐渐取代企业导向。基于用户需求的跨界融合取代专业细分,成为产业生态的重要表现。

  第四,从产业载体来看,产业集群是有中心的空间集聚,产业生态是强联系的全球化和虚拟空间。产业集群的典型特征是空间集聚。产业生态中,企业之间是强连接关系,在全球在线组织研发、采购、制造、销售和管理。典型的案例是阿里巴巴在线产业带,中小企业参与全球的在线产业集群中。

  第五,从发展绩效来看,产业集群是线性增长,产业生态可能带来非线性的爆发式增长。产业集群中,产业与投入基本呈现线性关系,增长率连续若干年达到10%以上的产业集群表现相当不错。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用户急速攀升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增长超越了线性约束,产业可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态势。

  推动产业生态构建的三大任务

  在工业经济思维下,中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需要走过漫长艰辛的历程,而且始终是跟踪追随的角色。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产业集群,构筑产业生态,是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有可能创造出新时期的中国经济奇迹。未来产业竞争,不再是公司与公司、产品与产品对垒,而是产业生态的竞争。

  如何推动互联网+产业集群向生态化转型,笔者建议:

  首先,从企业层面,核心目标是发现培育壮大新型商业模式,扶持创业企业和瞪羚企业。如平台型公司、共享经济模式、研发众包、云制造等。

  其次,从行业层面,重点任务是成立新组织、发展壮大新业态。支持和发展产业联盟社群、虚拟企业、自媒体、社交平台、网络社区、社群经济、众筹平台等新型产业组织;培育壮大产业细分、跨界融合的新业态,发展车联网、可穿戴设备、云制造、大数据、互联网金融、数字出版、3D打印等潜力巨大的新业态。

  最后,从区域层面,重点是辟建新空间,汇聚新要素,建设新设施。建设社交化、分布式的研发生产空间,打造高技术、高情感、高接触的新型产业空间,如创客空间、创业社区、邻里中心等。汇聚信息资产、知识资产等新经济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包括天使资金、风险资本、知识型的劳动者、大数据、知识产权等。建设“云+管+端”的信息经济设施,在原有“九通一平”工业经济基础设施上,建设“云-管-端”的新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政务云、企业云、行业云等云设施,完善互联网、平台终端以及服务生态。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