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产业经济学论文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探讨广西语言产业标准化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2-15 共4864字
论文摘要

  广西语言产业已经起步,必将成为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亮点,产业组织理论被公认为一门独立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微观经济学核心理论,导入这一研究及分析工具对广西语言产业进行系统研究,能够整合广西各种语言资源,深刻揭示语言的产业属性和经济学特点。

  一、从产业链角度制定自治区层面的宏观发展战略

  广西语言产业面临一个重大战略机遇期,但不可忽视的是其整体发展缺乏自治区层面的政府性引导和统一规划,配套的产业政策支持也不够,尚没有纳入广西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去考量,处于一种较为分散、无序和自发的状态。这也是广西语言产业发展滞后于国内发达地区,难以形成产业链的重要原因所在。这就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语言产业的顶层战略设计,制定因地制宜、具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广西语言产业规划纲要。语言产业涉及众多经济学领域,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应整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开展系统的调研、分析,制定指导性和政策性的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理顺明晰广西语言产业的门类及内容,做出分层次、分版块、有重点的科学发展规划,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沿边特色的语言产业的发展策略,形成一个系统且宏观的战略规划方案。重点围绕语言教育培训、语言出版、语言运用、语言服务、语言保护、语言科技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对涉及语言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为推进广西语言产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与政策指引。

  同时,设立广西语言产业发展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建立广西语言产业的统计指标与数据库,精确测算语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构建语言产业管理、服务及扶持的相关机制,督促语言产业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以语言产业技术标准化促进产业组织的专业化

  语言产业技术标准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文字规范化及标准化、语言水平等级评定标准、语言信息传播技术标准、语言产业发展行业标准、语言产业的服务规范等标准化框架,是语言产业组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制定适合广西语言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化体系是当务之急,“十一五”期间,国家语委完成了《规范汉字表》的研制和意见公开征求,公布了近 20 项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加强汉字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国际标准制定,为我国语言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五”科研规划中,国家语委进一步提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问题。

  说明在国家这一层面对语言文字标准化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但这是不够的,要推动广西语言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应当在这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广西语言产业的现状,实施标准化的发展战略。广西语言产业标准化战略的选择,不单纯局限于语言文字的标准化,更应该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标准化框架,充分体现语言产业发展的兼容性和国际性,制定细致的语言产业的分类标准以及数据库,如计算机语言产业、网络语言产业、品牌命名产业等。相关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将标准化建设工作当做广西语言产业发展一件重要事情来抓,根据广西实际情况,形成可执行的具体措施。

  三、以广西语言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集约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相辅相成,三者并举才能促进语言产业的持续发展。作为新型文化业态的语言产业,应当加强对语言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的深刻认识,以单位资源效益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对广西语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来提高广西语言产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政府和企业应该集中资金和人才进行攻关,将与语言资源有关但分散的产业要素聚集起来,让其由自发的状态转换为为自觉,最大限度的发挥集聚效应,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强的大型语言产业和集团。广西语言产业集约化是一种宏观上强调内涵、质量和效益协调的发展模式,其中蕴含的“效益最大化”是指有效配置语言资源谋求盈利最大化,要与狭隘的效益追求区分开来,绝不能为了获得短期效益而无视长远效益,为了获得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广西语言产业集约化一要追求规模化,即具有很高的产业规模,各语言企业达到规模经济水平,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比例较高。其二要追求专业化,即语言企业之间具有科学的分工协作,生产力组织和配置合理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处于高效运行状态。在以往分散和粗放型发展方式中,各语言企业规模小,经营成本高,产品技术含量低。随着广西语言产业的组织化转型,整个产业结构将发生转变,应当从过去注重数量型增长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转变,根据广西语言资源和产业环境,验证产业组织模式的可操作性,探讨如何实现广西语言产业的有效竞争、经济效率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以形成优化的新兴产业集群。在这方面国内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大连翻译文化产业园以产业集群为发展策略,其功能包括翻译产业区、翻译培训区、配套产业区、外语专家及翻译公寓区四个部分。再如 2010 年 11 月在武汉光谷软件园成立的全国首个翻译中心“多语信息产业园”,按照规划将建成全国多语信息处理示范区,建成中国的“全球多语信息产品交付中心”,聚集 3 至 5 万语言产业人才,打造百亿元规模的产值。

  四、以提高语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策略性竞争

  激发广西语言产业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升语言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研发能力,是语言产业集约化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广泛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科学,开发整合各类语言资源,切实转变观念,鼓励创造新型产品和服务,提高广西语言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升语言产品的附加价值。语言产业涵盖内容极为广泛,就拿语言翻译来说,具体形式非常之多,有口译、笔译、机器翻译等,有声语言翻译以陪同翻译、会议同声传译为主,另外还有影视传媒翻译和社区口译,无声翻译主要以人工翻译为主,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在语言翻译中的普及,促使了翻译设备技术的快速更新,包括翻译机、翻译笔、翻译软件等等,这些都需要技术支撑,广西语言产业需努力加强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技术研发,让翻译过程更加细化和规范。再如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语言信息处理开始向着智能化、多元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受实际应用驱动也不断与新技术相结合,包括网络内容管理、网络语言监控和有害信息过滤等,不仅与语言处理技术相关,还涉及图像理解、情感计算和网络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对于这些新的发展,广西语言产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可以在语音技术与移动终端、社会信息服务、网络信息搜索等方面促进技术的融合,实现基础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言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语言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提升整个语言产业的结构升级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创设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来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语言服务和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群的语言消费需求。

  五、加强广西语言产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

  作为以智力劳动为主的文化产业,语言市场培育和语言产业的长效发展需要教育和人才的支撑,在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深化发展的今天,广西语言产业需要大量国际化、高素质的复合型语言人才。一方面需要大量语言产业专门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和技术人才,而目前从事这一领域的人力资源大多是外语专业或其他营销类专业的毕业生,广西乃至国内都还没有高校开设专门的语言产业管理或营销类专业,仅部分高校设有翻译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并不足以支撑整个语言产业的发展。要快速发展语言产业,首先要有能够推动该产业发展的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以翻译为例,近年来高级别的人才缺口日益加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同声传译的从业人员数不超过 500 人,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发达城市,在整个广西则非常稀缺。基于此,加大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广西语言产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正如李克强总理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座谈时强调那样: “要转变中国过去依靠人口红利的发展模式,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可以考虑设立广西语言产业研究机构,加强产业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立语言产业、语言经济及语言文化建设等学科及教学基地,优化语言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复合型的语言产业专门人才。让人欣喜的是,目前广西语言人才的培养逐步走上正轨,如创办于2004 年的广西外国语学院,2010 年升格为外语类本科院校,现已开展了包括英、法、日、越、泰、柬、缅、印尼、西班牙等 10 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专业突出的应用特色,如应用泰国语、商务日语、应用英语等专业,其中应用英语还有青少儿英语学习方法及管理、航空服务等诸多方向,是广西外语学科种类最多的高校。再如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是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现有英语、法语、越南语、老挝语、泰国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马来语 9 个本科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亚非语言文学、翻译硕士 3 个硕士点,2010 年获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授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是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只有根据广西语言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语言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探索高端应用型人才孵化机制,才能为广西语言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和储备。

  六、增强广西本土语言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广西为西瓯骆越故地,境内居住着壮、汉、苗、瑶、彝、毛南、侗、回、仡佬、水、京等 12 个世居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除西南官话、平话、粤语、客家话、湘方言、闽方言 6 大类方言之外,各民族( 除回族) 还拥有自己的方言,分别是壮语、汉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壮语分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南部方言有邕南、左江、德靖等土语,北部方言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等土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广西堪称中国汉语方言种类最多的省区之一,在大力发展语言产业过程中不可忽视广西自身丰富而宝贵的民族语言文化资源。民族语言资源是彰显广西地域特色、展现八桂风貌的关键因子,借助语言产业对其进行保护、开发及利用,对保持广西语言产业的独特性及产业发展的话语权也大有裨益。应当清醒看到广西本土的民族语言资源尚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许多的少数民族语言甚至濒临危亡状态。语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基础、最独特的文化资源,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如美国黑人的 RUP 音乐、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说唱乐”以及国内的如“德云社”为代表的北京单口相声、东北“二人转”、上海艺人周立波创立的“海派清口”等等,都将本土语言结合艺术很好地转化为了语言产品,缔造出能够彰显本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实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广西属于中国的语言富矿区,语言的多样性是重要的文化财富和名片,语言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建设广西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升广西语言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创新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如转变观念,顺应时代发展,借鉴流行音乐的创作方法和产业组织理念发展“桂剧”艺术,积极与现代传媒对接多渠道的对外传播桂柳话。再如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以广西本土喜剧演员杨建伟为代表的“南普( 南宁普通话) 小品”,正在逐步的走向全国,打造成中国“南方小品”的语言艺术品牌。广西语言产业要结合自身的区域特色和语言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民族语文政策,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底蕴,传承和创新民族语言文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活力和魅力,以独特的内容、突出的亮点,着力打造广西语言产业品牌,向国内外市场输出广西语言文化产品,获取直接的经济收益,并通过语言文化的传播推动广西走向世界。

  七、结语

  语言是跨文化的交际工具,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快速推进,语言与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广西语言产业要运用产业组织视野与理论,充分把握发展契机,乘势而上,为促进广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玉莲. 中国—东盟合作环境下广西语言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10
  2. 林琳. 充分发挥语言文化资源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J]. 学习论坛,2014,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