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策略探究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作者:吴摄天
发布于:2018-12-21 共3944字

  摘要: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对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期, 各方面发展给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以推动行政管理体制革新,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实现管理的高效化, 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需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 体制; 改革;

行政管理论文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多年努力, 政府职能转变迈出了重要步伐, 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 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 依法行政稳步推进, 行政监督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有力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1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5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始于1982年,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因为行政权力过于集中, 不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的工作积极性, 加之革命队伍老化、机构臃肿, 难以适应和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在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 通过下放经济权限、财政收支权限及人事管理权限, 精简干部队伍, 建立了相应的干部离退制度。

  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于1988年, 改革的重心是理清党政关系, 将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理顺政府企事业单位与人民团体等内容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在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 我国首次提出转变政府职能, 该内容对以后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1933年, 在改革中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作为改革目标, 也是第三次改革的一大特色。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以实现政企分开为中心内容。第三次改革后, 行政管理的智能转化为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及提供服务与监督检查, 不仅各级政府的队伍和机构得到精简, 而且还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1998年, 改革开展主要以实现政企分开、转变职能为中心, 政府的职能转变为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将生产经营的权力交给企业。国务院组成部门作为改革的重点, 为适应改革需求, 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第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2003年, 为了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以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与依法行政为原则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经过这几次变革取得了显著发展。

  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为确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需进行深化分析与明确, 为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行政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2.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全面小康社会不只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还包括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由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前提, 通过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 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运转的协调性与规范化。

  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方面要坚持执政兴国, 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协调利益关系, 注重依法行政, 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重视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 重点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构建政府、社会、人民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基于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

  2.3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能力与行政水平均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比, 前者速度依然滞后, 在行政管理体制中, 管理的越位、缺位、错位及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等现象普遍存在, 不利于甚至阻会碍社会经济发展。为此,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针对行政管理体制的薄弱环节, 不断深化改革, 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2.4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需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密切的关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改革事业发展, 但随着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行政管理体制难以符合实际需求, 阻碍了改革事业的发展, 因此深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也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需要。

  3 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指导, 从而导致改革中割裂了政府组织结构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组织结构改革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有待加强。

  3.1 行政管理方式落后

  在新形势下, 中国政府的管理方法落后, 很难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没有改变以往审批项目多、办事流程烦琐的现象。各个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 行政权力分解过细, 导致企业技改项目审批手续烦琐, 行政效率低。此外, 管理手段落后也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3.2 政府监督不到位, 导致行政管理弊端很多

  随着行政民主化的发展, 虽然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 实施行政公开, 不断提高政府运行的透明度, 但是很多工作依然停留于形式, 监督尚未形成制度化, 在实际操作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很多情况下, 行政公开与政府官员的主观意志有很大的关系, 受官员的随意性和偶然性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人治色彩。此外, 政府的监督渠道单一, 监督手段相对匮乏。例如, 人大、政协监督缺乏刚性, 公民、新闻舆论的监督缺乏途径、制度及法律的保障, 导致政府运行透明度不高和监督不到位。

  3.3 政府职能角色尚未转变

  我国政府的全能角色并没有转变到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属性,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虽然强调有效放权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但是政府行使职能往往存在任意干预的现象, 行政管理中很多项目审批并没有意义, 只是政府激励性质, 运用行政命令向企业下指标和定规模, 缺乏科学性, 而且为基层考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 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及社会自治组织发展, 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这些机构多附属于政府, 目标任务、工作方向依然由政府主导, 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难以发挥作用。

  4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策略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因为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距。深化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确立政府角色, 建设服务型政府

  随着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 政府不再只是市场经济的管理者, 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服务型政府不仅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也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 而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表现为:在管理方式上由以往的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 向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转变, 由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转变, 由管制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向为他们提供服务转变。基于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环境, 要求政府角色是一个能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服务政府, 能提供优质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4.2 改革管理结构, 建立公共行政体制

  目前,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以建立公共行政体制作为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政府相关职能, 将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等配置到相关部门。在改革中, 坚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结构的原则, 注重政府职能在政府间与政府部门间的二次配置, 遵循“职能统一、机构统一”的原则, 综合管理结构, 建立健全“大部制、执行局”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机构体系。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公共服务正朝着服务综合化的趋势发展。因此, 政府间的管理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管理, 都成为政府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政府必须实施全方位的管理, 加强不同机构和不同部门的管理, 改革执行体制, 建立完善的执行局体制。

  4.3 权责明确, 推进行政问责制度

  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 首先要积极完善责任问责制。政府工作中出现的权责不清、有权无责、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 都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因此, 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 并全面落地执行, 做到有责必究。在向行政机关赋予权力的同时, 也要明确责任, 确保权责一致, 对因审批过错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或影响, 应向审批人员和相应监管人员问责。其次, 建立健全审批责任追究制度, 遵循“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明确审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做到有错必究。针对依法行政、违法审批、审批不当和违反决策等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 追究责任到人。最后, 行政部门还必须建立行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制度。

  5 结语

  要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我国必须进一步消除体制性障碍, 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璐.浅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时代报告月刊, 2011 (9) .
  [2]武春利.论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J].青年与社会, 2015 (4) .
  [3]马越.浅谈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小品文选刊, 2016 (3) .

原文出处:吴摄天.浅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22):164-16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