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美国摩门教会中黑人牧师问题的历史思考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4-15 共5105字

  第三节 美国摩门教会中黑人牧师问题的历史思考
  
  一、美国黑人历史地位的变迁及其影响
  
  从第一批运奴船抵达北美大陆,黑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黑人作为美国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做出卓越贡献。但由于奴隶制和种族隔离政策,他们却作为“隐形人”,被剥夺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权利。从北美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直到二次世界大战,黑人为争取民主自由和所有白人一样流血牺牲,但回报他们的却是黑人在住房、就业、教育等方面不能享有与白人平等的权利。2008年,黑人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标志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社会地位,同样也会影响到他们在宗教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1.黑奴解放前后其社会地位对已有摩门教黑人牧师的影响
  
  1861-1865年美国内战,黑人社会地位获得显着提高。但作为摩门教会的黑人信徒,他们的宗教地位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是更加严厉的歧视与隔离。1852年,犹他准州地区颁布的《关于拥有奴隶的法案》不仅是摩门教会种族主义思想的有力证据,也是教会歧视黑人政策自1830年教会成立以来达到高潮的显着标志。

  人们不禁有些不解,作为美国的社会机构,摩门教会为什么愿意逆历史潮流而进呢?19世纪50-60年代,废奴主义运动活动频繁,黑人早晚是要获得解放的。摩门教会与黑人本身又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为什么还要公开歧视黑人呢?根据美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这里虽然存在摩门教会要拉拢南方奴隶主、保护奴隶主白人教徒利益的可能性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摩门教徒对黑人情节的复杂心理造成的。

  前面讲到摩门教徒自教会成立以来就一直历经坎坷,由科特兰到独立城到瑙武,最后来到西部荒无人烟的大盆地落脚,这期间几经周折,都是因为他们与当地白人的冲突造成的。白人认为摩门教徒的神权政体、共产主义经济、神秘的教义教规最主要的是一夫多妻制,简直是与美国文化格格不入。那些驱逐、迫害圣徒的白人将不够美国化的摩门教徒看成是黑人。在白人看来,后世圣徒与黑人虽然肤色一白一黑,但在社会习俗方面存在相似性,那就是野蛮。当时报刊媒体经常将实行多妻制的后世圣徒与非洲的部落首领作比较,称非洲部落首领可以娶很多妻子,而杨百翰却可以娶无数个妻子。

  ①看到这样的报道,杨百翰自然是气愤透顶,但也无处申诉。所以他们不断要颁布法令,歧视黑人,目的就是要向世人展示,后世圣徒是不同于黑人的白人。

  2.民权运动后黑人社会地位对摩门教黑人牧师的影响
  
  摩门教会坚持执行一个多世纪之久的黑人牧师禁令是教会特有的种族歧视政策,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时期才受到外界的关注,尤其是摩门教徒乔治·罗姆尼竞选美国总统,更使禁令家喻户晓。由于禁令的缘故,摩门教会被冠以种族主义教会的标签,教会业已创立的良好公众形象,几乎在民权运动时期损失殆尽。面对内部、外部压力,教会虽然没有完全废除禁令,但在许多方面确实做出了巨大调整,来暗示禁令废除是大势所趋。

  首先,在教会内部对禁令的实施范围有一个逐步收缩的过程,南太平洋地区就不属于禁令的涵盖范围之内。在北美、南非或是拉丁美洲,怀疑具有黑人血统的家庭或个人,其身份证明由原来的个人认定,变为由当地牧师领导或是教会的总会当局来认定。所以有学者认为在政策实施范围的认定上,对牧师资格问题的处理,教会禁令实施边界具有明显松动,而这种松动首先是部分地,然后是全部的。

  其次,民权运动期间,教会也在不遗余力地挽回自己的外部形象。从1963年起,摩门教会全部官方声明都一再强调教会赞同民权运动,所有人种一律平等的观点与看法。早已被教会的媒体、官方刊物遗忘在角落里的黑人教徒现在也成为教会关注的焦点。教会新闻不断报道黑人教徒的教会生活。

  最后,禁令废除的明显趋势还包括教会用来扞卫黑人牧师禁令实施的神学基础、经典教义,正在逐步放弃。这种逐渐改变的过程可以从教会的官方声明中瞥见一斑。1931年,约瑟夫·菲尔丁·史密斯对流行于19世纪的经典教义还奉若神明,到60年代教会领导人对伤害黑人种族情节的教义要么是刻意避免,要么是含糊其辞,称禁令实施的原因只有上帝知道。

  ②民权运动后期黑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显着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黑人在摩门教会的地位也得到显着提高。从1847年黑人信徒进入犹他直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沉寂了一个多世纪的黑人信徒终于获得了教会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并不是教会内部自上而下的认同,而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如果没有民权运动的外在压力,黑人牧师禁令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废除。但无论是哪种认同都表明摩门教会愿为顺应社会潮流,而在政策上做出相应调整。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民权运动之后,教会并没有做出立即废除禁令的决策,而是等到外界风平浪静,巴西圣殿即将落成的1978年才宣布废除禁令。这足以说明,摩门教会先知的神授能力、启示的神圣性、教会未来的海外拓展要比彻底摘掉种族主义标签、提高黑人信徒在教会的地位更为重要。黑人信徒的宗教地位、黑人牧师的培养完全由白人掌控,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永远无法撼动的事实。

  二、摩门教会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
  
  1.黑人牧师禁令废除前后黑人教徒、黑人牧师问题
  
  摩门教会对黑人教徒的宗教皈依与整合政策,历史上大致涵盖了三个主要阶段:同化、隔离与文化多元化。

  教会成立初期的黑人教徒,包括着名黑人牧师,他们基本上完全被摩门教的教义、教规、仪式以及白人的世界观与教会文化同化。黑人教徒无论是奴隶还是自由人,他们认为能够加入摩门教会是提升自身社会地位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此时,由于奴隶制问题以及教会与奴隶主的冲突,教会不敢随便向黑人布道、发展信徒,所以黑人教徒人数屈指可数,教会无需考虑出台整合政策,愿意加入教会的黑人教徒尽管会遇到白人教徒的质疑与漠视,有时甚至是挑战,但他们已经跟随教会主流文化,而完全融入白人教会。

  1852年,摩门教会第二任教会总长杨百翰不仅公开歧视黑人、赞成奴隶制,还颁布禁令,禁止黑人男性教徒成为牧师。从此,教会不仅不授予黑人教徒以圣职,就连原有的黑人牧师,其教会活动也受到多方限制。由于教会维系一个多世纪之久的黑人牧师禁令,加入教会的黑人教徒自然是少之又少。尽管如此,摩门教会仍旧不乏黑人教徒的身影。虽然,这些虔诚的黑人教徒表示愿意接受禁令而带来的诸多限制,接受并融入教会文化,但摩门教会的白人教徒对待黑人教友,则并不友好。黑人教徒由于人数较少,再加上禁令,没有自己的支会,更没有自己的宗教领袖-黑人牧师。由于受到大部分白人教徒的歧视甚至是威胁,他们往往自己在家里崇拜上帝、研读圣经,或是坐在教堂后排椅子默默祈祷。我认为,正是黑人牧师禁令助长了摩门教会种族主义的泛滥,所以牧师禁令是摩门教会在民权运动之前,特有的“种族隔离”政策。尽管处于从属地位的黑人教徒表示愿意融入白人文化,但白人教徒还是将黑人拒之门外。

  1978年6月,教会官方宣布得到上帝的启示,废除黑人牧师禁令。由此原则上说,黑人教徒获得了与白人教徒的同等权利。至此,教会不仅致力于发展非洲海外传道部,而且在美国本土,致力于黑人教徒的宗教皈依与整合。应该说,摩门教会对外来移民教徒的宗教整合,历史上还是相当成功的。从19世纪直到二战结束,来到犹他的外来移民完全被摩门教会文化所同化。移民认为,接受主流文化是一种个人美德。1903年,教会总长在给瑞典圣徒的公开信中声称:教会委员会要求所有加入后世圣徒教会的外籍圣徒在会议、娱乐活动、社交聚会时,要尽可能地学习讲英语,适应美国人的行为准则和文化习俗。成为美国的良好公民也就意味着,他们是真正而又忠诚的后世圣徒。

  ①摩门教会整合欧洲外来移民,将融入教会文化与美国文化结合起来,接受美国文化成为良好的美国公民是日后成为圣徒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犹他在整合欧洲外来移民方面做得是相当成功的。相比之下,犹他州在整合黑人教徒方面,我认为做得并不成功。无论是从黑人教徒(在美国本土)、黑人教会领袖数量上看,还是黑人支会的分布特点,其结果都不理想,无法与早期欧洲移民成立的分会相比。那么造成这种发展态势的原因到底是摩门教会缺乏整合经验还是黑人教徒并不买账,依旧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种族文化观念呢?我认为以上两方面都不是根本原因。追根溯源,是摩门教会的种族主义歧视观念与政策,造成教会黑人教徒数量较少。

  有人不禁要问,1978年教会已经废除禁令了,怎么还会歧视黑人呢?应该说,1978年黑人牧师禁令的废除不等于教会就不存在种族主义思想。教会之所以成功整合欧洲外来移民或是外来移民之所以成功融入教会,就是因为教会认为,欧洲移民也是白人,只不过是与他们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白人。而黑人原则上说,也属于外来移民,但他们是以奴隶身份进入美洲大陆的,社会地位卑微。摩门教会将黑人教徒看成是不同于白人的黑人,而不是单个的摩门教徒。在白人看来,黑人教徒,首要的身份标记是黑人这一种族,其次才会意识到他们也是摩门教徒。所以,即便是黑人已经完全接受美国的文化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他们也不会充分融入摩门教会的教会文化。原因就在于,教会文化歧视黑人,自然就排斥黑人文化的元素。这也是当代黑人牧师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处理好教会文化与黑人文化的关系,种族身份与宗教身份的统一。

  2.当代摩门教会黑人牧师问题
  
  当代摩门教会黑人牧师不仅肩负着传播福音、光大摩门教会文化的重任,还肩负着联系黑人文化与教会文化、黑人文化与美国文化的重任。而黑人宗教文化与白人教会文化存在很大差异。首先,在崇拜方式上。黑人卫理会牧师、来自俄亥俄州代顿神学院的教授谈到黑人教会音乐与白人教会音乐的区别时,讲到白人的音乐节奏快,带有叙事性的,而黑人音乐节奏舒缓,需要声音与肢体语言。同样一段布道,白人音乐与黑人音乐伴奏,其表达效果截然不同。其次是十字架的画法。摩门教会并不特殊强调十字架的画法,而新教和天主教则有所侧重。

  ①除宗教崇拜仪式的差异,还有就是黑人与白人社会地位的差异。黑人教徒直言不讳地表示:“以前使黑人与白人相隔离的是种族隔离政策,而现在使二者相隔离的是不同的经济状况。”

  ②摩门教会的白人教徒大部分都是中产阶级或处于中上层社会,而黑人教徒则处于中下层社会。面对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白人教徒抱怨黑人教徒将过多的黑人文化因素带到摩门教会,而黑人教徒作为少数族裔,要适应教会生活,就不得不在崇拜仪式上作出巨大调整,以适应新的教会文化。保留黑人文化的原始特色,黑人教会一直以来就是保存、诠释美国黑人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加入白人教会的黑人教徒,如何处理好黑人传统文化与美国文化、白人文化的关系,不仅是每一位黑人教徒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一位黑人牧师乃至总会当局面临的严峻考验。1988年,禁令废除后10年,教会新闻一直生动描述了如果没有大量黑人教徒的皈依,就没有教会今天的发展。十二使徒之一的大林·H·奥克(DallinH.Oak)对此表示赞同。他讲到:“黑人教徒的教会活动与摩门教会的总体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禁令废除后10年,教徒人数增长了62%,由原来的397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44万人。

  ①黑人教徒作为摩门教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传统文化理应受到白人的尊重与认可。既然摩门教会已经步入世界性宗教的行列,那么世界性或是全球性,不仅是个地域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同区域势必会产生不同文化,黑人文化也是世界文化的耀眼明珠,教会是否在弘扬以犹他为中心的教会文化的同时,也适当允许文化多元性的存在呢?摩门教会的福音布道,是否可以尝试黑人音乐的韵律与激情呢?狭隘主义与地方保护主义是不足以运作世界性宗教的。

  黑人牧师也好,白人牧师也好,他们都担负着传播上帝福音的使命,摩门教会向海外扩张,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当地黑人牧师的业绩。美国文化标签对摩门教会的发展是把双刃剑,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会向海外扩展,传教初期,起到了推动与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欧洲、拉丁美洲等接受基督教、西方文化的地区,人们很快就可以接受摩门教信仰,这一处处都洋溢着美国文化气息的教会,这使教会在当地得以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直到21世纪,教会的扩展计划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性宗教。那么代表美国文化形象的教会,又使人想到了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渗透或是种族偏见。所以,对于现任的领导人以及黑人牧师来说,如何把握美国文化标签的度非常重要。失去美国文化的支撑,也就失去了教会生存的根基;过分强调美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又会令人敬而远之。诚然,教会领导人会用教义的大一统将全世界所有教会紧密联系在以盐湖城为中心的的摩门王国的旗帜下,但这种团结一心的粘合度到底有多强?教会对文化差异、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度到底有多少,我们还要拭目以待。


返回本篇论文目录查看全文     上一章:摩门教会种族主义问题     下一章:结束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