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美国摩门教会黑人牧师问题历史探析 引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4-16 共24695字
    引言

  一、选题依据
  
  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笃信宗教的民族,美国公民多数信仰宗教。
  美国宗教呈多元化现状,这是不争的事实。在美国不仅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构成的主流宗教相互间和睦相处,其他宗教,包括同样信仰上帝的摩门教和其他信仰的宗教之间也共存发展。
  美国着名的社会学家马里奥·德菲利斯(MarioDePillis)与威尔·赫伯格(WillHerberg)曾经指出,摩门教是除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大主流宗教之外的第四大宗教教派。摩门教会在美国文化中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文化认同。①摩门教会自1830年成立以来,其历史还不到两百年,但它却是美国教会在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最迅速的宗教。②摩门教会现有教徒1400万,分会遍布世界各地,教会内部严密的等级制度,雄厚的经济实力,与教徒保守的价值取向一直是世俗社会与宗教社会关注的焦点。
  摩门教作为一种特殊的基督教信仰,早已经引起美国宗教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美国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厚(见下面国外研究现状),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研究问世(见下面国内研究现状)。但是有关美国摩门教中黑人信徒问题,特别是黑人牧师的问题,在国内还是少有人关注,因此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本选题主要依据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摩门教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摩门教会全名为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theChurchofJesusChristofLatter-daySaints),简称LDS教会。其之所以称为后世圣徒是因为摩门教徒认为他们的宗教运动是一场复兴运动,教徒的使命就是要恢复基督教创立伊始时原有的教义与教会。所以摩门教徒认为耶稣基督及他的追随者们为“前世圣徒”,而摩门教徒将自己看成是“后世圣徒”.也有人称其为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而“末世”一词会给人一种悲观厌世或是世界末日的感觉,所以笔者还是喜欢称其为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而摩门教则是外界对后世圣徒运动信仰宗派的总称,这个名字源于教会的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撰写的《摩门经》(TheBookofMormons)。《摩门经》的出版标志着摩门教的诞生。摩门教信徒也被称为摩门教徒,因为他们除了信仰《圣经》也信仰《摩门经》。也有人称其为“摸门教”,那是因为每逢周末,人们就会看到西装革履的男女青年,骑着脚踏车,挨家挨户的敲门,耐心的宣传他们的教义与信仰,发展信徒。这些年轻的牧师组成了摩门教会庞大的传教士队伍。他们一般都是18-21岁的单身牧师,随时准备接受教会的召唤,前往世界各地传播福音,期限为18-24个月。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牧师来往目的地的旅费,包括食宿费都是自己承担的,但他们还是没有任何怨言,认真地完成自己的传教使命,拥有这样的传教士队伍无怪乎摩门教会会有如此强大的发展速度。
  第二,摩门教会自19世纪30年代建立以来,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并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与其他教会相比,摩门教会成立初期就历经坎坷、深受质疑。从《摩门经》的出版,亚伦圣职的恢复到约瑟夫·史密斯先知地位的确立,摩门教会自称为传统的基督教会。而反对者则认为他们是异端邪说。①尤其是他一度实行一夫多妻制,不仅引起了全美舆论以及联邦政府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导致了教会的内部分裂。教会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的妻子与儿子不赞成多妻制,而与教会脱离建立重组的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TheReorganizedChurchofJesusChristofLatterdaySaints)。简称“RLDS”或是圣徒教会(SaintsChurch)、重组教会(ReorganizedChurch)。虽然命运多舛,摩门教会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力。教会自19世纪初建立以来,就形成了全民性的使命感,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只有摩门教徒才能完成耶稣基督的使命,正是这种强烈的精神寄托为日后教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使其在不到20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一个在早期美国社会备受宗教迫害的本土宗教而迅速发展成全美第四大宗教,其教会组织更是遍布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宗教史上也是很罕见的。
  第三,摩门教会在美国是土生土长的白人教会,白人教徒占有教徒总人数的绝大多数比例。教会的管理层更是等级分明,很少有黑人教徒担任教职。在历史上,教会曾经对黑人教徒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即禁止黑人男性教徒成为牧师,摩门教禁令官方实施的时间为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众所周知,自南北战争和黑奴解放运动之后,由于取消了很多禁止黑人集会的法令,黑人教会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黑人教徒愿意加入摩门教会。作为白人教会的黑人教徒,他们的种族身份与宗教身份是相互对立与冲突的,摩门教会为什么会对黑人教徒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而使其愿意舍弃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而加入到后世圣徒运动中来呢?摩门教会所宣讲的教义与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到底具有怎样的吸引力会吸引广大黑人教徒加入教会呢?
  笔者出于对摩门教会禁令的关注,而关注到教会内的特殊群体--黑人教徒。摩门教会在19世纪30年代成立初期,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曾经授予黑人教徒以牧师的权利,但为什么在1848年又禁止黑人成为牧师呢?摩门教会的主要教会总长又是如何看待和解决黑人教徒问题的?1978年6月,教会总长为什么又公开宣布废除这一禁令?禁令的废除又会对教会的发展有何影响?本篇论文在论述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黑人教徒在不同历史时期,在美国摩门教会中的生活状况以及教会对黑人教徒实行的宗教皈依、歧视和后来的整合政策,揭示其宗教政策的实质,探索黑人教徒其宗教身份认同与种族身份认同的矛盾,从而对美国摩门教会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对美国的宗教与政治、文化关系有初步认识,探索摩门教会如何由犹他区域性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相关论着
  国外学者对摩门教会的研究自其创立之日起就一直没有间断过。他们的研究涉及到了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人种学研究等等。2007年犹他州州立大学设立阿灵顿主席席位(阿灵顿即伦纳德·J·阿灵顿,他是美国研究摩门教会着名的教徒学者),表明对摩门教的研究已经获得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认可。研究摩门教会的学者其中有很多就是虔诚的摩门教徒。为阐述清楚,现将国外研究学者分为两部分:一类是本身就是教徒又致力于研究教会的学者,一类是一生致力于研究摩门教会,但却不是摩门教徒。在摩门教研究中,我们首先应该关注摩门教教徒学者的研究。笔者了解到的摩门教徒学者主要有如下几位:
  (1)伦纳德·J·阿灵顿(LeonardJ.Arrington)
  1965年,阿灵顿建立摩门教会历史协会(MormonHistoryAssociation)并成为第一任会长。1968年至1969年,他创建《西部历史季刊》(WesternHistoricalQuarterly)。1972年教会委任阿灵顿为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的官方历史学家,同时负责建立杨柏翰大学查理·瑞德西部史研究中心。在他任职期间,阿灵顿号召发起“新摩门教会史”,鼓励以学术规范撰写教会史。同时,摩门教会的历史档案馆向所有的研究学者敞开大门。重组的后世圣徒教会(RLDS)也建立了许多研究机构,如《勇气:历史期刊,思想与行动》和约翰·惠特梅尔历史协会①。这一切都标志着对后世圣徒运动的研究达到了鼎盛时期。②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阿灵顿撰写了两部专着,一部是面向广大摩门教徒的《后世圣徒的故事》(TheStoryoftheLatter-daySaints),一部是面向非教徒的《摩门经历-后世圣徒史》(TheMormonExperience-AHistoryoftheLatter-daySaints)。《后世圣徒的故事》主要讲述摩门教会是如何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而逐步发展壮大的。摩门教圣徒是虔诚的信徒,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迎接千禧年的到来,耶稣基督的二次降临。本书的创作目的就是让教徒认识到:推动圣徒前进的一切动力都源于他们坚信:耶稣基督就是他们的救世主。所以,有评论家认为《后世圣徒的故事》既是讲述教会发展的教会史,也是讲述教会里英雄人物的传记史,如教会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③此外,阿灵顿与戴维斯·比顿(DavisBitton)合着的《摩门经历-后世圣徒史》主要讲述摩门教作为新兴宗教的成长与发展史,并向人们开启研究摩门教的新视角,作为美国的亚文化的摩门教对世界不同民族、种族的碰撞与影响。①国内外很多研究摩门教的学者都曾经援引过这部书作为自己的例证。由于阿灵顿对摩门教会史的特殊贡献,学界称其为“摩门教会史之父”.
  (2)理查德·布什曼(RichardBushman)与克劳迪娅·L·布什曼(ClaudiaL.Bushman)
  理查德·布什曼生于犹他州盐湖城,毕业于哈佛大学,擅长研究美国文明史。其研究特色主要包括美国建立初期的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宗教史以及后世圣徒教会的教会史。布什曼曾经在哈佛大学、杨百翰大学、波士顿大学以及特拉华州州立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任教。他的专着更是获得大量奖项,如1968年出版的《从清教徒到美国佬:康涅狄格州的特色与社会秩序,1690-1765》(FromPuritantoYankee:CharacterandSocialOrderinConnecticut,1690-1765)②就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颁发的年度班克罗夫特奖。此外,布什曼还获得了犹他州州立大学区域研究中心颁发的历史学奖与埃文斯传记奖。2006年,布什曼出版的传记《约瑟夫·史密斯:坚硬的滚石》(JosephSmith:RoughStoneRolling)获得摩门教会历史协会颁发的年度最佳图书奖。这部书主要是从文化视角讲述摩门教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的传奇一生,包括他的人格、与周围人的关系以及他是如何得到神启的。其中也不乏摩门教会的成立过程以及先知对基督教神学的贡献及其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并给予高度评价。③有关于摩门教会的着作布什曼还与自己的妻子克劳迪娅·L·布什曼合写了一部书名为《缔造王国:美国摩门教会史》(BuildingtheKingdom:AHistoryofMormonsinAmerica),主要阐述摩门教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摩门教徒认为他们也是基督徒,只不过是特殊的基督徒。这本书就是要向世人展示摩门教徒如何看待自己的宗教,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④克劳迪娅·L·布什曼是摩门教会的第三代教徒,她的祖辈经历了教会创建初期的艰难与困苦,并曾经担任过教会的重要职务。她的代表作是《当代摩门教会:现代美国社会的后世圣徒》(ContemporaryMormonism:Latter-daySaintsinmodernAmerica)。在这部着作中,克劳迪娅以普通摩门教徒的身份来描述后世圣徒教会的教会文化,包括它的会议、庆典、以及与外界的斗争等等,其中既揭示了教会的优点,也阐释了教会的不足。⑤
  (3)爱德华·H·安德森(EdwardH.Anderson)
  安德森是在1869年受洗加入摩门教会的。1877年他毕业于犹他大学,并成为犹他州韦伯社区的教师,1893年成为青年互促协会董事会成员,1899年继B.H.罗伯特之后成为《进步时代》的副主编,1900年成为韦伯支联会最高委员会委员。他的主要着作包括《杨百翰生平》(TheLifeofBrighamYoung)①和《教会简史》(ABriefHistoryoftheChurch)。其中,《杨百翰生平》主要记述了杨百翰的早期教会活动、与教会创始人史密斯的亲密关系以及他是如何成为摩门教会的第二任教会总长。《教会简史》出版于1893年,历经三次重版,是记录教会史的原始文献之一。安德森沿着摩门教会的发展路线,主要记载了教会在其创立地纽约州,而后辗转来到科特兰、杰克森县、密苏里州、瑙武市最后到达大盆地犹他州的全部发展历程。②
  (4)沃琳·蒂皮特·艾佛里(ValeenTippettsAvery)
  艾佛里是美国传记作家、历史学家,其研究专长是美国西部史和后世圣徒史。1984年,艾佛里与另一位传记作家琳达·金·纽维尔(LindaKingNewell)合着《摩门教会之谜:艾玛·黑尔·史密斯》(MormonEnigma:EmmaHaleSmith)。这部书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并获得埃文斯传记奖、摩门教会历史协会颁发的最佳图书奖以及约翰·惠特梅尔历史协会颁发的最佳图书奖。虽然她们的传记受到学术界的认可与好评,但摩门教会领导者却并不认可。图书出版不久,艾佛里和纽维尔加入了教会,但她们却没有机会在教会会议中谈论她们的研究成果与着作。1998年,艾佛里再次出版有关于约瑟夫·史密斯与艾玛·史密斯的小儿子戴维·海勒姆·史密斯的传记《使命与疯狂:摩门教会先知的小儿子》(FromMissiontoMadness:LastSonoftheMormonProphet)再次获得埃文斯最佳传记奖。③
  (5)方·麦基·布罗迪(FawnMckayBrodie)
  布罗迪即是传记作家也是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的首位历史学女教授。她不仅学术成就卓着,同时还有显赫的家世。布罗迪的伯父就是摩门教会史上的着名教会总长大卫·麦基。其外祖父乔治·H·布里豪(GeorgeH.Brimhall)曾经是杨百翰大学的校长,父亲托马斯·伊万斯·麦基(ThomasEvansMcKay)是瑞士-奥地利传道部会长。布罗迪的两部最有影响力的专着包括《托马斯·杰斐逊:秘史》(ThomasJefferson:AnIntimateHistory)以及《没有人知道我的历史》(NoOneKnowsMyHistory)④。《没有人知道我的历史》这部书主要是关于后世圣徒教会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的传奇一生。与前面提到的其他教会学者不同的是,布罗迪对先知史密斯的传记开启了全新视角。其他教会学者对史密斯撰写《摩门经》、创办教会都是深信不疑的。而布罗迪则将年轻时的史密斯描述成懒散、温厚、外向而又是个失败的探宝人。为改善自身处境,提高家庭条件,产生了金片和撰写宗教小说的想法。《摩门经》的创作就是在当时牧师伊桑·史密斯(EthanSmith)撰写的《希伯来人之我见》(ViewofHebrews)的基础上改编的。在传记的编撰过程中,布罗迪利用“教友麦基女儿”的便利身份,接触到了教会的一些机密文献。后来布罗迪的创作又得到了着名学者戴尔·摩根的鼓励与帮助。毫无疑问,布罗迪的这一研究视角受到非教徒学者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而教会可能是碍于布罗迪家世的影响,教会官方刊物对于传记的文学底蕴给予充分肯定,但对于其中的史实部分则是不敢苟同,并纷纷指责这不是历史。1946年,布罗迪被开除教籍。此后,她本人也没有再争取教徒身份。但最让布罗迪感到痛苦的并不是评论界的褒贬不一,而是因为她的传记。由于布罗迪的家人都是虔诚的摩门教徒,布罗迪对他们所敬仰的先知的描述,让家人始终无法接受这一事实。①
  (6)胡安妮塔·布鲁克斯(JuanitaBrooks)
  布鲁克斯既是历史学家也是知名作家,研究专长主要集中在美国西部史与摩门教教会史。布鲁克斯曾经在犹他历史协会供职多年,并将其毕生精力都用于对早期教徒的日记、回忆录等原始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并组织筹建犹他图书馆摩门教会史专题收藏馆。布鲁克斯对私人日记、信件的编辑成果都收录到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尽管后世圣徒教会的官方权威机构阻止布鲁克斯从事对山地大屠杀的调查研究,但她还是第一个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全面、详细描述的学者。她撰写了有关于摩门教会史的两部着名专着,包括《山地大屠杀》(TheMountainMeadowsMassacre)②和《约翰·D·李:狂徒、先驱、替罪羊》(JohnD.Lee:Zealot,PioneerBuilder,Scapegoat)。在《山地大屠杀》中,布鲁克斯认为:当教会领导人发现,他们如果不交出凶手,是不能脱离干系时,选择了约翰·D·李成为他们的替罪羊,他也是山地大屠杀事件唯一被处决的摩门教徒。谈到山地大屠杀事件的责任问题,布鲁克斯也指出杨百翰及教会领导人的责任。他们虽然没有直接下达屠杀的命令,但他们的布道营造了当时事件进一步恶化的氛围,惨剧的发生虽然是民兵的过激行动,但杨百翰及其教会权威则是教唆犯或是从犯。布鲁克斯的观点显然不会受到教会的欢迎,还有很多教徒在新书出版之后,都有意疏远她。但最终,她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还是获得了教会的认可,除有关山地大屠杀的两部专着之外,布鲁克斯还编辑整理了霍齐亚·斯托特(HoseaStout)的家族日记,这是摩门教会研究的重要原始文献之一。
  (7)史蒂芬·C·哈伯(StevenC.Harper)
  哈伯是杨百翰大学的教授,其教授的主要课程包括历史学与宗教学。2002年,他担任约瑟夫·史密斯文集的编辑。同时,他也是活跃的摩门教徒。哈伯既是主日学校的教师,也是摩门教会的高级顾问。他的主要着作包括《理解<教义与圣约>:它对教徒的现代启示》(MakingSenseoftheDoctrineandCovenants:AGuideTourThroughModernRevelation)③,这部着作从启示的历史手稿出发,帮助人们充分理解启示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影响,从而解决人们对摩门教教义的不解与疑惑。《对智慧语的正确认识》(TheWordofWisdom:SettingtheRecordStraight)④,书中详细描述了有关于智慧语的启示、智慧语的形成、智慧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先知史密斯生前如何遵守智慧语以及智慧语对现代后世圣徒的意义。这部书不仅是摩门教徒的畅销书,对于任何致力于研究摩门教会智慧语的人来说,它也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目。
  (8)格雷戈里·普林斯(GregoryPrince)
  在众多的教会学者中,普林斯的身份与地位显得有些特殊。他既是美国着名的病理学家、成功商人同时也是后世圣徒运动的历史学家。他不仅在传染病医学领域发表上百篇论文,在教会史的研究领域也毫不逊色。其主要着作包括《权威:约瑟夫·史密斯担任教长期间圣职的起源与发展》(HavingAuthority:TheOriginsandDevelopmentofPriesthoodDuringtheMinistryofJosephSmith)①,书中普林斯将圣职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23年9月至1829年3月,由天使摩罗乃指引史密斯行事的盲从权威期;第二阶段是1829年4月至1830年10月,天使恢复上帝的权威,进入天使权威期;第三阶段是1830年12月至1831年11月的高级圣职期;第四阶段是1831年11月至1836年3月的组织发展期;第五阶段是1836年4月至1844年4月的圣职圆满期。虽然普林斯自称圣职分类是经过对大量的史实加工整理锤炼而成,但杨百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并不认可。他们认为普林斯的研究成果让他们看到了以前没有被广泛应用的索引材料,但至于普林斯根据材料加工而得出的具体结论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②此外,普林斯的另一部着作是《大卫·O·麦基与现代摩门教会的兴起》(DavidO.MckayandtheRiseofModernMormonism)③。作者根据麦基会长的秘书多年来写下的有关于记录教会重要事件的日记以及大量第一手文献,详细记载了麦基会长是如何带领教会经历了共产主义、民权运动、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动荡年代。麦基会长担任教会总长期间,摩门教会获得了飞速增长。
  
  除了摩门教徒学者的研究而外,应该说非教徒学者的研究更加丰富,相关研究论着角度更多,说法更加客观,这些研究对本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笔者了解,美国的非摩门教徒学者主要有如下几位:
  (1)简·西普(JanShipps)
  简·西普是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利斯分校(IndianaUniversity-PurdueUniversityIndianapolis简称IUPUI)的荣誉退休教授,对摩门教会的研究是她所钟爱一生的事业。作为摩门教历史协会会长,西普即是第一位女性学者,也是第一位非教徒学者。她的代表作包括《摩门教会:一种新的宗教传统的故事》(Mormonism:TheStoryofANewReligiousTradition)④客观、详尽地记述了摩门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先知史密斯与《摩门经》、摩门教与传统基督教的异同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摩门教实行的多妻制及其影响。《应许之地的探路者:摩门教会四十年记》(SojournerinthePromisedLand:FortyYearsamongtheMormons)⑤。西普以自己与摩门教徒、摩门教会和摩门教社区共处40年的亲身经历,详细描述了摩门教会由区域性宗教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的风雨变化历程。杨百翰大学学者称西普在众多研究摩门教会的学者中是最值得尊重和信赖的非教徒学者。①西普不仅是着名的摩门教研究学者,同时,她还担任威廉·E·麦克莱伦和西部山地杂志的主编。西普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书评和评论。其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宗教的社会功能,宗教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关系。通过对摩门教会的案例研究,来阐释教会的形成、第一代教主的逝世,教会是如何克服分裂、走向稳定并最终随着时间的流逝,继续向前发展的。作为一名职业学者,西普拥有许多光环,她曾经担任过美国教会史协会会长,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摩门教会,西普都一直是大家所公认的杰出的、非教徒专家。有人称西普精通三门语言,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摩门教会或是在公众媒体,西普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2001年至2002年期间,关于摩门教徒与奥运会的文章共收集了15篇,他们分别来自《纽约时报》、《盐湖城论坛》、《亚利桑那共和报》、《今日美国》、《丹佛邮报》、《波士顿环球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以及《洛杉矶时报》,西普无疑是在每篇文章中都提到的学者,其引用次数要是其他学者、教徒或是官方评论员的四倍。②
  (2)菲利普·L·巴罗(PhilipL.Barlow)
  巴罗生于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神学院,获得神学博士学位。而后继续在罗切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其研究方向非常广阔,包括美国宗教与历史地理、世俗社会与宗教社会的“时间”观念问题、苦难与邪恶的关系问题以及摩门教会的神学与习俗问题。他的第一部专着就是《摩门教徒与圣经:后世圣徒在美国宗教的地位》(MormonsandtheBible:ThePlaceofLatter-daySaintsinAmericanReligion)③书中详细阐述了摩门教徒对圣经文本的运用。1992年,摩门教会历史协会授予这部书最佳首部专着奖。巴罗的第二部着作是与埃德温·斯科特·高斯塔德(EdwinScottGaustad)合着的《美国宗教新历史地图集》(NewHistoricalAtlasofReligioninAmerica)④书中绘出了上百幅地图来描述美国的宗教组成,并详细考量了宗教与区域的内在联系。2001年,美国出版商协会称这部书为“人文科学最佳单卷本参考书”.2006年,菲利普·L·巴罗成为摩门教会历史协会会长。
  (3)戴尔·摩根(DaleMorgan)
  戴尔·摩根生于1914年12月18日,死于1971年3月30日。戴尔虽然出生在摩门教徒家庭,由于童年时代得了脑膜炎,从而失去听力,成年后他并没有加入任何宗教组织。摩根大学毕业后,正直全球大萧条时期,因此摩根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新政救济法案的帮助下,摩根在后世圣徒教会图书馆谋得一个职位。正是在这个时期,摩根深知原始资料与信息的重要性,并不断夯实自己的科研基础。1940年,摩根在《犹他历史季刊》(UtahHistoricalQuarterly)上第一次公开发表有关于德萨律州作为临时州申请加入美国联邦的全过程。摩根的研究详细分析并阐述了当时的州宪法、有关法令以及相关社论。在这期间,他还与两位学者互通信件,并成为她们学术生涯的良师益友,她们就是后来着名的摩门教会历史学家胡安妮塔·布鲁克斯和方·M·布罗迪。
  1945年和1947年,摩根两次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GuggenheimFoundation)授予的研究成果奖。此外,摩根还沿着摩门教会西迁的足迹来到俄亥俄州、伊利诺伊斯州最后到达加利福尼亚州收集第一手资料。他的代表作包括《德萨律州》(TheStateofDeseret)①,主要讲述1847-1861年,摩门教徒到达德萨律州(德萨律一词源于《摩门经》,象征勤奋与节俭,是犹他的前身),他们是如何克服种种艰难险阻获得领地的统治权,将领地管理得井井有条并最终获得美国政府的认可而正式加入联邦的一段历史。②摩根的学术成就为后来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详细而又全面的信息来源与资料检索。研究摩门教会的着名学者简·西普这样评价摩根,“摩根与其他三位历史学家德恩纳·德沃托(DernerdDeVoto)、方·M·布罗迪和胡安妮塔·布鲁克斯为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摩门教会新历史编纂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
  (4)格兰特·H·帕尔默(GrantH.Palmer)
  帕尔默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教会教育体系。2002年,帕尔默出版了一部非常具有争议的图书《局内人对摩门教会起源的看法》(AnInsider'sViewofMormonOrigins)④。书中对摩门教会起源、约瑟夫·史密斯的早期人生经历、《摩门经》的起源以及圣职的恢复等问题作出自己的考证与解释。帕尔默不仅对教会的正统、权威解释提出了质疑,同时还进行了全面批判与挑战,为此,帕尔默被开除出教籍,也受到了很多教会史研究学者的批判与驳斥。
  (5)D.迈克尔·奎恩(D.MichaelQuinn)
  奎恩是研究后世圣徒运动的历史学家,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1890年宣言》之后,摩门教会的一夫多妻现象。奎恩在1976年至1988年的12年中一直是杨百翰大学的历史学教授。1993年发生的九六事件⑤,奎恩被开除出教籍。虽然奎恩对教会倡导的某些教义或是实行的某些政策持有异议,但他本人还是后世圣徒运动的信奉者。其主要着作有《早期摩门教会与他们的巫术观》(EarlyMormonismandtheMagicView)⑥,主要讲述19世纪新英格兰地区的民间巫术对摩门教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的影响。奎恩发现,超自然的力量是史密斯世界观的主体。了解19世纪的民间巫术有助于我们理解并解读摩门教成立的历史背景及世界观的形成。此外由于其本人就是公开的同性恋者,所以他还发表专着题为《十九世纪美国人同性恋动态分析:以摩门教为例》(Same-SexDynamicsAmongNineteenthCenturyAmericans:AMormonExample)①。同性恋本身就是教会乃至世俗社会所声讨的对象,由此可见,在由教会资助发起的学术机构或是高等院校,奎恩的研究成果是很难被大众听到的。
  谈到专门研究摩门教会的黑人牧师与黑人教徒问题的专着,我目前为止只找到三部专着,它们分别是纽厄尔·G·布林哈特(Newell G Bring hurt)在《圣徒,奴隶和黑人:摩门教会中黑人教徒地位的变化》(Saints ,Slavesand Blacks: The Changing Places of Black People)②一书中,详细记述了教会对黑人态度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为1820年至1980年。纽厄尔指出教会对黑人政策的制订源于19世纪的美国社会,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奴隶制、种族主义和废奴运动并存。虽然教会不愿过多卷入世俗事务,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还是采取了既反对奴隶制又反对废奴运动这样二者自相矛盾的政策。摩门教会对黑人态度的转变成为美国宗教史上特有的篇章。研究摩门教的许多美国学者不时援引着作中的史实以及统计数据作为例证。该着作对美国摩门教黑人牧师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介绍,成为本人参考的重要书目。但是,该着作主要是客观介绍黑人牧师问题发生的过程,缺乏比较深入的分析。
  杰西·L·恩布利(JessieL.Embry)在《白人教会中的黑人教徒:当代美国非裔摩门教徒》(Black Saintsina White Church: Contemporary African American Mormons)③一书中叙述了美国社会的黑人教会以及摩门教会禁止黑人教徒成为牧师这一禁令的实施、废除及其影响。此外作者还通过采访和数据收集的形式来指出黑人教徒宗教信仰的本质和比例、在教会内部黑人与白人教徒的相互关系以及黑人文化与教会文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该着作中有些内容介绍了美国摩门教会的黑人牧师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阿曼德·茅斯(ArmandMauss)美国社会学家,尤为擅长宗教的社会学研究,被誉为是同一时代的摩门教会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阿曼德担任《对话-摩门教思想》(Dialogue:AJournalofMormonThought)的主编长达20年之久,为这一期刊的发展与繁荣作出巨大贡献。同时,阿曼德在1997-1998年担任摩门教历史协会会长。代表着作包括他与布什·E·莱斯特合着的《既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摩门教会学者遭遇种族问题》(NeitherWhiteNorBlack:MormonScholarsEncountertheRaceIssueinaUniversalChurch)④。这是对摩门教会黑人问题进行研究的少有的专着之一。《既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摩门教会学者遭遇种族问题》在理清教会实施的歧视黑人政策的基础上,阐述摩门教会学者对这一政策的态度与理解。但缺乏对教会黑人教徒文化认同与种族身份认同的矛盾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质性分析。
  2.学位论文
  除了专业学者的学术专着,还有很多博士论文和期刊文章是关于摩门教会的。可以说这些学术成果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方方面面,如神学、教育学、图书馆学、政治、哲学、音乐、地理、文学、经济以及历史学研究。单就对摩门教会的史学研究,本人做了一下简单分类。其中包括教会与政府的关系研究:如冯锡在1994年申请杨百翰大学历史系博士学位时提交的论文《摩门教-中国关系史:1849-1993》(AHistoryofMormon-ChineseRelation:1849-1993)①。这篇论文主要叙述了摩门教会从1849年至1993年,与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关系史。教会与前两者的关系主要是宗教交流,与大陆的关系则是文化交流。约翰·D·格林斯(JohnD.Gerrit)《国内国外敌人:在北美美国政府与摩门教会的关系1844-1854》(EnemiesForeignandDomestic:U.S.RelationswithMormonintheU.S.EmpireinNorthAmerica,1844-1854)。②主要介绍1844-1854年,在美国政治、外交史上,导致摩门教会与美国政府之间关系相互疏远的政治事件及其影响。
  在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将摩门教徒看成是异教徒,原因在于摩门教会与美国政府双方对彼此的错误认识以及长期以来摩门教会在美国大众文化的负面形象。摩门教会与美国大众传媒的关系:沃尔特·林恩·阿特金森(WalterLynnAtkinson)《揭秘原始习俗:解读报刊对摩门教会的报道1887-1888》(TheBarbarismExposed:aninterpretiveanalysisofnewspapercoverageofMormonism,1887-1888)③通过收集、整理1887-1888年美国主要新闻媒体对摩门教会的报道,理清美国社会对摩门教的多妻制、神学政体以及犹他州的州权问题的态度与影响。从而得出结论,摩门教会在美国社会、文化的地位是以“他者”的身份出现的,并不是文化的主流。约翰·本·豪斯(JohnBenHaws)《摩门教会在美国公众的形象:公众对摩门教徒形象认知1968-2008》(TheMormonImageintheAmericanMind:ShapingPublicPerceptionofLatter-daySaints,1968-2008)④以乔治·罗姆尼与米特·罗姆尼父子1968年和2008年竞选美国总统为线索,讨论40年来摩门教徒形象在美国公众心目中发生的巨大变化。文章重点在于阐述40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以及发生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对摩门教徒的形象总是正反有加。一方面,公众对于摩门教徒勤奋向上、勤俭持家的品德予以高度评价与尊重,另一方面,人们又对摩门教会等级制森严、模糊教义充满好奇与疑惑。总之,两种倾向互为消长,一直是当代摩门教徒形象认知的主题。摩门教对美国文化及高等教育的影响:杰里米·R·里克特(JeremyR.Ricketts)《圣徒形象:摩门教徒是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ImagingtheSaints:RepresentationsofMormonisminAmericanCulture)⑤,文章向人们展示后世圣徒教会成立至今,其教徒身份认同概念的形成以及摩门教徒与非教徒之间的对话。通过对摩门教徒、被开除出教籍的摩门教徒以及非摩门教徒的记述,不仅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今摩门教徒,同时也使我们更深入了解过去181年美国社会文化与摩门教会的关系。汤姆斯·辛普森·温德尔(ThomasSimpsonWendell)《犹他州以外摩门教研究:后世圣徒与美国高等教育1870-1940》(MormonsStudy“abroad”:Latter-day Saints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1870-1940)①。19世纪70年代,摩门教徒开始逐渐步入美国的高等教育机构。
  20世纪40年代,数以百计的摩门教徒离开犹他、爱达荷州报名进入哈佛、密苏里、康奈尔、伯克利、哥伦比亚和芝加哥大学等多所知名院校求学。教会领导人将教育看成是实现上帝王国的必经之路。教会的目的在于将全世界的知识齐聚锡安王国,建立理想社会迎接千禧年的到来。文章目的在于追踪身处犹他州以外地区的教徒学生如何保持自己的摩门教徒身份认同。摩门教会女性研究:凯里·莱利格瑞恩(KellyLelegren)《真实生动的摩门教女教徒:理解20世纪初摩门教会女传教士的作用》(Real,LiveMormonWomen:UnderstandingtheRoleofEarlyTwentieth-CenturyLDSLadyMissionaries)②以三位女性教徒为例,讲述摩门教会女性传教士计划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而理清女传教士在教会传教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摩门教会与印第安人的专题研究:格斯·A·丽奈特(RiggsA.Lynette)《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对印第安学生的安置:历史》(TheChurchofJesusChristofLatter-daySaints'IndianStudentsPlacementService:AHistory)。③摩门教会对奴隶制的看法:纳撒尼尔·R·瑞克斯(NathanielR.Ricks)《特殊地区的特殊习俗:犹他领地成立初期奴隶制与犹他自治问题》(PeculiarPlaceforthePeculiarInstitution:SlaveryandSovereigntyinEarlyTerritorialUtah)④主要讨论,摩门教会迁徙犹他准州地区,教会对奴隶制的态度与犹他获得州权的关系。由于当时教会实行的多妻制似乎掩盖了公众的视线,国会并没有注意到犹他准州地区奴隶制的存在。犹他的这一特殊习俗,为内战结束西部人民自治提供了个案分析的例证。
  从以上收集的学位论文来看,国外学者对摩门教会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教会与美国政治、美国文化的关系上,很少有人关注摩门教会的特殊群体,黑人教徒。即便是有所涉及,也只是针对具体某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缺乏全面、具体的整理与论述。
  
  3.期刊论文
  笔者目前所掌握的美国学者相关期刊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摩门教会的海外扩张问题、摩门教会与美国政治的关系问题以及摩门教会内部的黑人教徒与黑人牧师问题。
  首先,摩门教会的海外扩张问题基本上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引起教会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如詹姆斯·B·艾伦(JamesB.Allen)《成为国际化教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历史学视角》(OnBecomingAUniversalChurch:SomeHistoricalPerspectives)①从历史学角度讲述摩门教会由世界性教会到国际化教会最后发展成为跨文化教会的发展历程。其中,作者极为关注摩门教会是如何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稳步扩展自己的海外传教计划。洛威尔·C·“本”班尼恩(LowellC.“Ben”Bennion)与劳伦斯·A·杨(LawrenceA.Young)合着的《后世圣徒教会海外扩展的不定因素,1950-2020》(TheUncertaintyDynamicsofLDSExpansion,1950-2020)②文章通过统计计算及绘图列表,向我们生动全面地展示了摩门教会在美国本土各州教徒分布情况以及教会在东半球与西半球区域分布状况。作者认为,面对教会庞大的海外传教事业,教会领导人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切实关注每位教徒的发展方面。虽然世界各地国家的民族文化、种族文化不尽相同,但正是摩门教教义的统一性使世界各地教徒走到摩门教会这个大家庭中来。圣殿仪式正是这种信仰统一的具体体现。阿曼德·茅斯《21世纪的摩门教:奇迹》(MormonismintheTwenty-firstCentury:MarketingforMiracles)③文章中借用经济学的供需关系理论,讨论摩门教会在世界宗教市场的大背景下,摩门教会的供需关系状况。作者提出摩门教会是“半球教会”的说法,即85%的摩门教徒均生活在西半球。如何向东方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儒教文化圈扩展传教事业,一直是教会领导人的关注点之一。
  其次,摩门教会与美国政治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文章:劳里·F·马夫利-基普(LaurieF.Maffly-Kipp)《后世圣徒教会的差异:摩门教徒总统?》(TheLDSDifference:AMormonPresident?)④。文章通过对罗姆尼父子竞选美国总统的案例分析,阐述摩门教徒的道德观、家庭观以及摩门教会与美国社会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进入21世纪,摩门教徒以教育家、银行家、商人及政治家的身份成为美国社会精英的一部分。丹尼斯·L·莱斯格(DennisL.Lythgoe)《变化着的摩门教会形象》(TheChangingImageofMormonism)⑤主要讨论摩门教会由于黑人问题而招致外界的谴责与严厉批判与教会对种族问题的态度息息相关,进而作者认为摩门教是一种实用性宗教,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尊敬是因为其教义与生活的相关性。戴蒙·M·坎恩(DamonM.Cann)《宗教身份认同与立法投票:以摩门教为例》(ReligiousIdentificationandLegislativeVoting:TheMormonCase)⑥主要讨论宗教与政治精英的关系以及宗教身份认同对美国众议院摩门教徒议员的影响程度。诺亚·费尔德曼(NoahFeldman)《摩门教是什么?》(WhatIsItAboutMormonism)⑦主要讨论摩门教自成立至今,与福音教派的关系以及其融入美国政治文化生活的历程,尤其是进入21世纪,米特·罗姆尼作为美国总统候选人走入公众视线,使美国民众对摩门教的信仰与仪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有关于摩门教会黑人教徒及黑人牧师问题的学术论文,就目前我所掌握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篇:阿曼德·茅斯《法老诅咒的消逝:摩门教会禁止黑人成为牧师禁令的衰落与废除》(TheFadingofPharaohs'Curse:TheDeclineandFallofthePriesthoodBanAgainstBlacksintheMormonChurch)①围绕1978年禁令废除前后时间段,阐述摩门教会对黑人及黑人教徒的态度问题。作者认为二战之后,禁令就已经开始走向衰落,60年代民权运动时期禁令的存在更是岌岌可危,70年代末禁令走向终结,从而为教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此外,茅斯还有一篇论文同样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摩门教与黑人:信仰、民间传说与民权》(MormonismandtheNegro:Faith,FolkloreandCivilRights)②围绕宗教、种族及政治三个敏感话题,阐述摩门教教义对黑人的看法与态度,摩门教会对民权运动及黑人的立场,从而得出结论,无论在犹他(摩门教会的大本营)看到有多少种族主义的现象存在,都不能确信这与摩门教有关。也就是说,摩门教会并不比全美任何其他教会更具有种族主义倾向。布莱恩·沃尔顿(BrianWalton)的文章《大学的两难困境:杨百翰大学与黑人》(AUniversity'sDilemma:B.Y.U.andBlacks)③作者主要是以亲历者的身份详细记载了杨百翰大学在民权运动时期作为种族主义歧视性院校的代名词,面对媒体与社会舆论的压力与审查,杨百翰大学与教会的反应及其应对措施。马克·L·葛罗弗(MarkL.Grover)《宗教在倡导种族民主地区的适应力:摩门教圣职与巴西黑人教徒》(ReligiousAccommodationintheLandofRacialDemocracy:MormonPriesthoodandBlackBrazilians)④主要是以巴西的种族构成作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剖析美国与巴西种族观念的差异,进而解析摩门教会在巴西建立分会并使其繁荣发展的全过程。杰西·L·恩布利(JessieL.Embry)《分离但平等?黑人分会、创世纪团队还是整合分会?》(SeparatebutEqual?BlackBranches,GenesisGroup,orIntegratedWards?)⑤着重阐述摩门教会禁令废除后,黑人教徒在摩门教会的发展状况,包括黑人教会组织创世纪团队的建立,黑人分会建立与发展以及教会在处理黑人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格雷戈里·普林斯(GregoryPrince)《大卫·麦基与黑人:为1978年启示的来临奠定基础》(DavidO.McKayandBlacks:BuildingtheFoundationforthe1978Revelation)着重讲述1951-1970年,大卫·麦基担任教会总长期间,他是如何处理是否授予黑人教徒以圣职这一棘手问题的。虽然,他在现行政策上没有做出任何改动,但针对黑人教徒在摩门教会的地位问题,麦基会长确实做出一些大胆尝试,为70年代末,禁令全面废除扫清了障碍。纽厄尔·G·布林哈特(NewellG.Bringhurt)《艾利加·艾贝尔与摩门教会黑人教徒地位的变化》(ElijahAbelandtheChangingStatusofBlacksWithinMormonism)①侧重讲述摩门教会第一位黑人牧师艾贝尔的教会活动,从而反映了教会成立初期,黑人教徒在教会的地位与生活状况。道格拉斯·M·特兰克(DouglasM.Trank)在《黑人与摩门教徒:矛盾的教会》(TheNegroandtheMormons:AchurchinConflict)②中指出,摩门教会对黑人教徒实行的种族歧视政策是直到近几年来才受到公众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中,很少有教徒关注这一政策。小肯戴尔·怀特(O.KendallWhiteJr.)在《保持界线,黑人与摩门教会牧师》(BoundaryMaintenanceBlacks,andtheMormonPriesthood)③一文中阐述到:尽管摩门教会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并不是黑人牧师禁令的始作俑者,但他将教会利益与黑人利益相剥离的方式却为后来教会领导人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模式。他利用南方新教教会的座右铭“迦南的诅咒”为奴隶制度辩护也为他的后继者们提供了意识形态模式。总之,这一禁令的提出使摩门教会与奴隶、圣徒与他们的敌人、教会与黑人以及黑人教徒与白人教徒之间都划清了界线。小肯戴尔·怀特和达莱尔·怀特(DarylWhite)合着的论文《整合宗教与种族身份认同:对黑人摩门教徒禁令的政策分析》(IntegratingReligiousandRacialIdentities,AnAnalysisofLDSAfricanAmericanExplanationsofthePriesthoodBan)④中论述了牧师在摩门教会中的作用。黑人牧师禁令的历史、黑人教徒对禁令的解释以及黑人教徒身份认同的和解。并在最后得出结论:在各种历史关键时刻,摩门教会领导人总是依照圣喻行事。因此不要指望教会会在它的公开出版物或是圣坛上对其种族历史做出历史性的评论。如果不这样做,就等于向教徒暴露了教会体制上的瑕疵,同时也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性。此外,这两位学者在《摒弃不受欢迎政策:对授予黑人摩门教徒以牧师权利的决策分析》(AbandoninganUnpopularPolicy:AnAnalysisoftheDecisionGrantingtheMormonPriesthoodtoBlacks)⑤一文中分析了摩门教会废除禁令的原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会本身国际化的需要以及加强教会权威等,同时作者还指出锡安之国并不是一片乐土,种族主义政策解决之后,教会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就是对女性教徒实行的性别歧视政策。
  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使我们不难看出,西方学者对禁令的产生、实行和最终的废除已经梳理得很清晰了。而且他们的研究范围也涉及到教会内部黑人教徒与白人教徒,黑人教徒与教会的关系以及文化认同的矛盾与冲突。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理论依据。那么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摩门教会在1848-1852年间开始实行禁止黑人教徒成为牧师的规定:这个规定一直奉行到1978年,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978年禁令废除之后,黑人教徒在摩门教会的地位问题以及相关的种族问题就会真正得到解决吗?笔者认为对摩门教会黑人牧师的研究不但要注重1848年禁止黑人成为牧师的规定及其影响,而且要关注1978年禁令的废除及其影响,这些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通过对教会文献、国外学者观点的归纳分析,我想要彻底解决教会中的种族主义势头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人们的思想意识入手,彻底清除传统思想中种族主义的残留痕迹;二是从教会自身的领导机制入手。要想使黑人教徒或是少数族裔的教徒获得与白人平等的地位,就必须真正地当家做主,参与到教会事务的管理中去,有发言权、决策权。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那么摩门教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否选出第一位黑人教会领袖呢?虽然答案不得而知,但也表明种族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它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我想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国内研究现状

  1.专着
  有关于摩门教的专着,目前国内研究还非常有限。根据我所掌握的材料,只看到两部专着。一部是蒋栋元先生的《走进神秘的殿堂--摩门教》。①主要介绍摩门教的历史与现状、摩门教的组织、教义及其习俗。这部专着的出版,对于普及摩门教知识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缺乏对摩门教会存在的种族问题、女性教徒的地位问题以及摩门教会的海外传教事业与国际化教会的矛盾等类似问题的分析与论证。此外还有邢福泉先生的《摩门教会与教徒》②,简要介绍了摩门教会的产生与发展现状,摩门教信徒的信仰与分布。
  
  2.学位论文
  最近10年还有5篇硕士学位论文1篇博士学位论文也是论述摩门教的有关问题。2004年安秀芬的《美国政府对犹他摩门教的政策分析(1847-1896)》③从美国政府对摩门教的政策分析入手,深入剖析联邦政府与犹他摩门教的矛盾与冲突,从而揭示美国宗教宽容政策的实质。2006年张丹的《摩门精神的形成(1847-1890)》④主要研究摩门教徒在开发犹他地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团结协作、重视教育、婚姻家庭以及妇女的平等地位的摩门精神。2008年一篇是华东师范大学王颖珏的《杨百翰时期美国摩门教会印第安人政策研究(1851-1857)》⑤主要介绍摩门教会第二任会长杨百翰在1851-1857年间,兼任犹他地区印第安人事务管理处主管,通过对其任期内对印第安人实行的各项政策的分析,基本明确了摩门教会对印第安人事务的处理态度。另一篇是上海大学李雪丽的《过渡时期犹他摩门教会的转型(1890-1930)》⑥主要围绕1890年摩门教会宣布放弃一夫多妻制婚姻,直至1930年逐步融入主流社会的成功转型这一论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摩门教会过渡时期的成功转型,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摩门教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2010年,刘盼《近年来中美学界美国摩门教史研究综述》⑦。除以上5篇硕士毕业论文,还有1篇是2004年山东大学龙敬儒的博士学位论文《摩门教研究》,由于论文保密,所以查不到论文的全文。
  
  3.期刊论文
  国内对摩门教发展的专门研究,总体上来说起步较晚,资料有限。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陆续有一些学者关注摩门教的研究。进入21世纪,随着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正式启幕,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关注与探究。根据我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将国内期刊论文的研究方向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摩门教的一夫多妻制的研究;第二,摩门教与美国总统大选;第三,对摩门教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研究。
  首先,有关于摩门教多妻制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期刊论文:安钰峰的《美国摩门教一夫多妻制初探》①,D.迈克尔·奎因着,赵金富、常强译的《美国的文明与文化原教旨主义与一夫多妻制》②,卢云峰《政府管制与摩门教的变迁》③以摩门教放弃多妻制实践为例,探讨政府管制对教派变迁的影响。摩门教之所以主动降低与周围社会的张力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压力,通过这一个案研究,扩展了教派-教会理论的内容。
  其次,有关于摩门教与美国总统大选的期刊论文较多,主要包括:张志鹏,《摩门教社会张力下降使罗姆尼竞选总统成为可能》④,龚小厦,《摩门教徒的总统梦》⑤等。
  最后,除了对摩门教的专题研究之外,还有一些是关于摩门教的基础性研究,如宋洪霞《一个奇特的基督教派--管窥RLDS兼与LDS之略比》⑥,杨松《透视犹他,看摩门教的势力--简论摩门教对美国的影响》⑦、郝雁南《谈谈美国摩门教及其文化》⑧、舒萱《我所见到的摩门教徒》⑨,安钰峰《美国摩门教保障计划的起源与发展》⑩、《摩门教徒对犹他大峡谷的开发(1849-1869)》11,陈光的《论摩门教的起源与发展》12.1994年《世界宗教资料》还归纳总结了从1800年至1990年12月31日摩门教历史年表13.
  从上述所介绍的情况看,国内学者虽然对摩门教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但只是从社会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对美国摩门教会中的黑人教徒问题的研究还很有限,对美国摩门教会黑人牧师问题的历史分析和考察我还没有见到。因此,该课题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摩门教会黑人牧师的研究,进而扩展到对摩门教种族主义政策的研究,从而将宗教、种族这两个敏感话题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本论文有自己的研究特色,那么就在于本论文将从摩门教的早期经典、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JosephSmith)、杨百翰(BrighamYoung)入手,专门介绍和阐述摩门教会黑人牧师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剖析摩门教会种族歧视政策的起源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从中分析美国种族关系和政教关系等问题,以揭示其种族主义身份认同和宗教身份认同的矛盾、黑人文化与教会文化的冲突并探究其种族主义政策的实质。从而为我国宗教政策与民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播提供一点参考与建议。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可以肯定地说,摩门教会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担任教会总长期间不仅有黑人加入教会,他本人还发展黑人牧师,但史密斯殉教之后,杨百翰继任会长,却颁布法令禁止黑人成为牧师,所以有必要对本文的选题《美国摩门教黑人牧师问题历史探析(1848-1978)》做以下两方面的说明。
 
  1.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指美国本土的摩门教会
  摩门教会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其支会多达26,670个,支联会为2665个。根据1999年至2004年的教会统计数据,支会与支联会的增长速度分别为年0.68%与0.97%.①这样一个庞大的教会组织遍布世界各地。由于学识与能力的限制,本文所要讨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指美国本土的摩门教会。而且,摩门教会在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的传教布道也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否则,教会是无法在当地生存与发展的。
  
  2.研究起止年限的说明
  根据《维基百科全书》英文网的说法,杨百翰在1848年宣布禁止黑人教徒成为摩门教会的牧师;根据纽厄尔·G·布林哈特(NewellG.Bringhurt)在《圣徒,奴隶和黑人:摩门教会中黑人教徒地位的变化》(Saints,SlavesandBlacks:TheChangingPlacesofBlackPeople)一书中的说法,1852年颁布的《关于拥有奴隶的法案》(theActinRelationtoService)不但是摩门教会种族主义的产物,而且是直接关系到黑人能否成为牧师的重要法案。因此,从1848年至1852年,摩门教实质上已经做出了禁止黑人成为牧师的严格规定,从那时开始,除了原有的黑人牧师外,在1978年以前,摩门教在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没有允许黑人成为牧师。对于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美国学者虽然进行了比较客观的介绍和阐述,但却很少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认识。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材料梳理与结论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美国本土摩门教会有关于黑人牧师问题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以及对摩门教会曾经禁止黑人教徒成为牧师这一禁令的成因、发展直至最后废除这一脉络的研究,本文要解决以下问题:摩门教会的主要领导人对黑人奴隶乃至黑人教徒的态度,白人教徒对黑人奴隶和黑人教徒的态度,黑人教徒以及黑人牧师在禁令废除前后在摩门教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摩门教会与黑人教会的交往,摩门教会与美国联邦政府的关系,禁令的废除对摩门教会与黑人教徒的影响。除此之外,本文还将禁令的产生与实施置于宗教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下进行考量,力图提出一些更有意义的理论问题,黑人教徒加入摩门教会的真正动机,禁令的实施与废除与教会权威的关系以及文化价值理念与个人宗教信仰的关系。为此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框架主要有以下两种:
  
  1.皮埃尔·布迪厄的惯习、场域与资本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式
  本文运用的理论框架之一就是皮埃尔·布迪厄的惯习、场域与符号资本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式。布迪厄指出,在阶级分化的社会里,不同群体或阶级的宗教表现形式与习俗有利于社会秩序的永恒与持久。统治阶级的宗教表现形式与习俗(社会惯习)会倾向于表现现存的社会秩序是合乎情理、理所当然的。而被统治阶级的宗教表现形式与习俗(社会惯习)则倾向于要认识到统治阶级运用符号权利的合理性。要接受现存的社会秩序,顺从现有的生活状态,以获得灵魂的净化。布迪厄认为宗教就是一种场域,是一种符号系统,以它特有的方式来体现权力、政治甚至是秩序。宗教可以通过符号的象征意义来维持原有的社会制度,为不同的社会阶级服务。宗教可以润物细无声的建构人们的世界观,社会观以及思想体系。宗教产品的生产、再生产或传播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主张的演进过程,就产生了宗教场域。这一场域的发展进程是伴随着宗教习俗与政策的制度化与道德化进程,而这一进程又客观地产生了宗教意识形态。①本文作者将根据这一理论对摩门教会的特殊群体黑人教徒进行研究。从1852年至1978年延续100多年的禁令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黑人教徒喘不过气来,也令许多白人教徒费解。然而即便是在禁令实施期间仍有大量黑人教徒愿意加入摩门教会这一明显歧视黑人的教会,其中的理由不能就是简单的虔诚二字就能令人信服的。摩门教会作为一种宗教场域,所一贯奉行的中产阶级价值观及其独特的教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资本,吸引了广大黑人教徒入教。他们试图努力通过宗教场域,来融入高不可攀的白人社会,实现自身的生存价值。
  
  2.权力话语分析理论:
  本文采用的另一理论就是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分析理论。福柯在《话语的秩序》及《真理与权力》的文章中指出:“话语的产生,受到权力的控制与支配。真理是科学话语的集大成者,同时真理也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世俗社会的高等教育、军队、媒体时时刻刻控制着真理话语的集结。这也意味着在某种环境下,真理也可转化成权力。真理不仅是普遍公认的价值观的承载者同时也是权力的一种体现。而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真理话语永远牢牢地掌握在统治阶级,或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利益集团手中。”②本文试图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阐释摩门教会实施这一禁令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与启示。尤其是禁令的实施,教会曾经颁布过三个官方文件。这三个官方文件表明教会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黑人教徒乃至整个黑人群体的立场与态度。运用福柯的话语权与权利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先知的启示、教义、教规就是教会话语的集合,在广大信徒的心中,也是真理话语的集合。而教会领导人的话语则是摩门教会话语权的活的载体。正是因为教会、教主拥有了神圣的话语权才使禁令的实施与废除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而黑人教徒是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他们是被白人教会建构的群体。他们在世俗社会的地位与待遇听命于权威的安排,在教会的地位与境况听命于教主的安排。
  
  四、资料来源
  
  本文的资料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1、网络 2、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ProQuest、JSTOR数据库 3、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国内的相关研究机构。经过查询我们可以找到坐落在犹他州盐湖城圣殿街东北部50号的一座28层楼高的教会大楼,就是后世圣徒教会的历史档案馆,里面珍藏了许多有关于教会史的原始文献。它们包括:
  
  (一)摩门教会的经典着作《圣经》①、《摩门经》②、《教义与圣约》③以及《无价珍珠》④。
  (二)3000多位教徒的日记,其中包括教会总长、支会或支联会的官员。⑤
  (三)6000多份教会文件,其中大部分都是杨百翰会长时期留下的官方文件。
  (四)教会史,对教会发生事情的每日记录,包括报纸简报、日记、信件、摘选共计1000多卷⑥。
  (五)早期教会领导人的布道,其中包括杨百翰、约翰·泰勒、乔治·坎农等55位教会领导人的1438条布道⑦。
  (六)1830年至今的教会出版物,包括书、期刊、小册子、传单以及信件。
  (七)大量有关于杨百翰的手写稿历史记录。
  (八)1851-1858年期间,有关于犹他准州的大量记录,包括立法文件、官方信件、立法会议记录、准州的民兵、图书馆文件、统计记录、纳税清册、选举结果以及关于德萨律州的记录。
  (九)关于印第安人的记录,包括杨百翰担任教会总长期间指定的重要文件(SuperintendentofIndiaAffairs1851-1857)以及有关于印第安农民和牧师的记录。
  (十)教会的社会记录,包括婚姻、教育及杨百翰家族的记录。
  (十一)位于教会大楼西侧的是家谱收集中心,共收集并管理了大约100万份缩微胶卷,用以记录教会史、州档案以及美国史,其中包括遗嘱认证、税收记录、地产、人口统计等等记录,这些对于人口学家、系谱专家以及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来说,简直就是无价之宝,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除教会历史档案馆储备的原始资料之外,摩门教会还创办期刊,维护网站以及兴办教育机构和组织机构,可供参考查阅各种文献。一般认为能够反映摩门教会官方态度的期刊包括《进步时代1897-1970》(TheImprovementEra1897-1970)、《徽章》(TheEnsign1971-)以及重组教会发行的《圣徒先驱报》(Saints'Herald1860-)。
  
  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的官方网站包括:
  1.LDS.org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的官方网站,可以链接到福音图书馆、教会史、家庭晚间活动等等。
  2.Mormon.org关于基本信仰、会议室定位器的信息,还可以以邮件的方式电邮不明白的问题
  3.scriptures.lds.org经典着作的在线学习和学习指南
  4.FamilySearch.org世界上最大的有关于家族史、家谱、宗谱数据库之一
  5.DeseretBook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开办的网上书店6.Newsroom.lds.org教会发布官方信息7.ProvidentLiving自力更生、福利来源
  8.ChurchEducationalSystem为中学及大学学生准备的在线宗教教育
  
  与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相关的网站包括:
  1.UtahHistoryEncyclopedia犹他历史百科
  2.LDSToday今日后世圣徒教会
  3.LDSLibrary后世圣徒教会图书馆
  4.Mormonwiki摩门维基搜索
  5.TheLDSWoman后世圣徒教会女性教徒
  6.MormonismSearch摩门教会搜索
  7.Mission.net传道
  8.MormonStudies摩门研究
  9.TheGenesisGroup创世纪团队
  10.MormonTimes摩门时代
  
  教会的教育机构
  1.BrighamYoungUniversity杨百翰大学
  2.BrighamYoungUniversityHawaii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
  3.BrighamYoungUniversityIdaho杨百翰大学爱达荷分校
  4.BYUJerusalemCenter杨百翰大学耶路撒冷研究中心
  5.BYUSaltLakeCenter杨百翰大学盐湖城研究中心
  6.LDSBusinessCollege后世圣徒教会商学院
  7.MissionaryTrainingCenter(MTC)传教士培训中心
  
  研究摩门教会的组织机构
  1.FoundationforAncientResearchandMormonStudies(FARMS)古代研究与摩门教研究基金会
  2.FoundationforApologeticInformation&Research(FAIR)护教运动基金会
  3.JohnWhitmerHistoricalAssociation约翰·惠特梅尔历史协会
  4.JosephFieldingSmithInstituteforChurchHistory约瑟夫·菲尔丁·史密斯教会史协会
  5.MormonHistoricSitesFoundation摩门教会历史古迹基金会
  6.MormonHistoryAssociation摩门教会历史协会
  
  五、研究意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对摩门教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之所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主要是从两个层面来讨论。首先,摩门教会文化是美国文化的亚文化。研究摩门教会史学者伦纳德·J·阿灵顿(LeonardJ.Arrington)在《摩门教会经历-后世圣徒史》一书中指出:摩门教会发展史也是一部美国西部边疆拓荒史。对摩门教会的文化研究不仅是对美国文明、文化的研究,同时也是对世界各地文化的研究,因为摩门教会支会遍布世界各地。①从北美独立战争到美国内战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美国一直都在争取以美利坚民族作为标签的自我身份认证,不再受他人的威胁与剥削,他们要建立自己的民族与国家。而摩门教会的发展史似乎是对美国建国发展史的历史性重复。摩门教会文化从一诞生在骨子里就代表了美国文化的气息。向西部进发,是摩门教会获得宗教信仰自由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在科特兰还是瑙武,摩门教徒都是以一种崭新的宗教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们所倡导的独特的神学思想,要建立上帝指引的锡安之国的理想,曾经受到外界的批判与质疑。尽管由于奴隶制问题以及一夫多妻制问题而受到外界的驱逐与迫害,但盐湖城的建立则标志着摩门教会文化的稳定与巩固。它是摩门教徒寻求宗教信仰自由的避难所。1831年,法国哲学家亚历克西斯·托克维尔(AlexisdeToqueville)在《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具有自己的独特文明,而这一文明是注定要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的。”②摩门教会不仅响应美国向西部扩张的号召,同时他要在世界范围内宣扬上帝的福音建立锡安之国,这一点也与美国文明的宗旨不谋而合。向西部扩展,影响全世界这两个主题使摩门教会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文明、文化乃至美国宗教的典型代表。
  
  基于以上奋斗目标,摩门教会势必要寻求扩展他的海外传教活动,即成为世界性宗教,这也是本研究所要达到的第二个目的,也就是理论意义的第二个层面,摩门教会是新兴的世界性宗教。现在就让我们从“新兴”和“世界性”两个关键词入手来分析摩门教会。“新兴”是指摩门教会成立时间较晚,其历史还不到200年的时间。在美国与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教徒相比,摩门教徒还不算是多数。人们习惯上称新教为美国最大的宗教教派,实际上,不存在新教这一宗教组织。新教早已被数以百计的、不同的宗教派别所取代。如果我们将新教这一概念具体成不同的教派就会看到2003年,美国本土的后世圣徒人数为550万,仅次于罗马天主教教徒、南方浸礼会教徒、美国偱道宗教会教徒、上帝基督教会教徒而位居第五位。1996年,教会官员表示美国的海外教徒增长速度要远比国内迅速得多。2003年,全世界摩门教徒分布情况为:美国(5,503,192),南美洲(2,818,103),墨西哥(980,053),亚洲(844,091),中美洲(513,067),欧洲(433,667),南太平洋地区(389,073),非洲(203,597),加拿大(166,442)以及加勒比海地区(133,969)。①2004年,摩门教会教徒人数为1200万,如果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到下个世纪,摩门教会将成为世界主要宗教信仰之一的假设将会成为事实。假如现在只是保守估计每十年教徒人数增长率为30%,到2080年,教徒人数就会接近6400万,但自从二战以来,教徒人数增长率要远远高于30%的比例。如果将比例设定在50%,到2080年,教徒人数会达到2亿6700万。②根据美国学者斯塔克的统计与预测,摩门教会是新兴的世界性宗教。
  
  耶稣基督后世圣徒教会作为新兴的世界性宗教,处处都洋溢着美国文化的气息。美国宗教历史协会会长西德尼·奥斯隆(SydneyAhlstrom)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区域,摩门教会具有不同的涵义,他们可能是神秘的邪教、新兴宗教、教会、民族、领地或是美国的亚文化。③通过对摩门教会的历史学、社会学研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摩门教会是怎样由人们心目中的邪教而一跃成为世界性宗教信仰的。摩门教会海外扩展规模要远大于美国本土的扩展规模,说明美国文化或是更进一步说美国宗教信仰是如何遍布世界的。基于此我们可以透过摩门教会的海外拓展探查美国文化、宗教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影响与冲击。
  
  既然摩门教会即是美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又是教徒遍布世界的宗教组织,那么研究摩门教会的黑人教徒乃至黑人牧师问题,就更有现实意义了。应该说种族主义歧视政策在美国已经是由来已久,在摩门教会更是根深蒂固。曾经有人指出,民族问题无小事,在此借用过来,在美国尤其是在摩门教会则是种族问题无小事。种族问题涉及到教会向海外扩展的大问题。无论是美国文化还是摩门教会文化,民主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一直是他们标榜自己、指责他人的有力武器。而就是在这样一个笃信十三信条、建立上帝指引的锡安之国的教会却在历史上一度实行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歧视政策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即便是在种族主义歧视性政策存在的前提下,仍有大量黑人涌入犹他州,甚至愿意加入摩门教会。这一切似乎又为摩门教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究竟是怎样的教义吸引了各民族、各种族的教徒纷纷加入?教会又是如何解释歧视性政策及禁令的存在?教会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调整、整合乃至安抚少数族裔教徒来完成其庞大的海外扩展计划?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探索新兴的世界性宗教--美国宗教、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返回本篇论文目录查看全文     上一章:摘要    下一章:早期摩门教会中的黑人与黑人牧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