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史论文

米德社会哲学思想渊源

时间:2018-05-23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4426字
  二、米德社会哲学思想渊源。
  
  米德的社会哲学思想实际上蕴含着多种思想成分:在生物学上,米德受到当时流行的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心理学上,他持有的是社会行为主义的立场;哲学上,黑格尔的传统及当时的实用主义思潮同时影响着其理论。米德虽受到这些理论学科的影响,但其社会哲学的思想并不像看上去那样混乱。想要对米德社会这些思想形成清晰的认识,首先就要从整体上把握其思想的渊源。
  
  2. 1生物学上:达尔文进化论。
  
  在米德生活的年代,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科学的知识而广为人们所接受,米德同样没有脱离这样一股伟大的思潮的强大影响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进化论在米德社会哲学中的应用:
  
  米德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有对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解释,同时也注意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的诸多因素,将人类有机体,包括心灵,都纳入到进化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最初的生物个体转变成为具有心智或心灵的有机个体,同时具有独立的人格(也就是形成了所谓的“自我”),离不开语言这个中介,而语言正是进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受进化论的启发,米德对于社会的规定是:“必须将社会本身想象成为复杂的生物实体,才能将它归入进化的范畴”,最后在米德的社会哲学理论中是以同样的方式出现的:有机体与心灵不是先于社会而存在的,而是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并得到发展的,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多了“姿态”、“语言”、“符号”等这些重要的词语。
  
  也就是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米德说明人类独特能力的产生过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受进化论的影响,便形成了这样的结果:这些人类的特有能力包括语言、意识、自我等,都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人类社会不断选择的结果。
  
  此外,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米德自我意识也看成是不断演进的过程,并明确指出了自我意识进化发展的“八个阶段”,'4生命体的本能阶段;第二阶段是本能逐渐复杂的阶段,这一阶段有机体能对这些本能进行必要的延缓以应形式的需要;第三阶段是学会分享的阶段,主体间学会了使用各种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和互动;到第四阶段有机体能读取互动中存在的信息;第五阶段对应主体产生的阶段,即能对受到的刺激进行反应:第六阶段是群体开始形成的阶段,也就是群体中的成员能采取他人的态度形成“一般化的他人”;第七阶段个体能反观自身,形成独立思维的能力;第八阶段,形成自我意识。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米德影响是整体上的,不仅不是某种细枝末节,而且在其重要思想部分影响颇深。2. 2心理学上:行为主义的立场米德的哲学是行为主义的,也就是说,对于心灵或心智方面的问题,可以从行为和动作的角度进行观察和理解。具体到米德的行为主义,是一种社会行为主义,因此与一般的行为主义相比,还具有许多独创性的见解。
  
  行为主义使米德在一开始便涉及到了一个哲学家们一直苦苦争辩的问题:个体行动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米德对于这一问题有他自己的观点与研究方法,他将行动放在社会的情景中进行考察,认为行动固然是属于个人的,离不开生理因素,但前提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是在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流中发生的,“个体一定是某个社会群体的个体,只有结合社会的整体才能理解其中的个体行为,其原因是这个个体的行为内附在一个超出它自身的、关联着其他个体的社会行为之中”.'5在分析个人机体时,并不是孤立的考察,人类机体的每一种行为都实际上是作为社会行动的一部分而出现的。对于行动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这一问题,不仅是心理学上的,更是哲学上的,米德也正是以哲学家的身份,更具体的说是以社会哲学家的身份进行研究说明的,这正是我在这里提到这一点的原因。
  
  其次,米德思想中一些重要概念也是受到了库利、冯特及华生等人的启发。首先是米德的“自我”、“主我”与“客我”的概念,我们可以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的“镜中之我”理论中考察。库利行为主义的观点是这样阐述的:我们是通过别人的反馈与评价来产生并继续自己的行为的,同他人的交流似一面镜子,它促成了自我概念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库利分解出了三部分的自我:个体行为带给其他个体的印象知觉;其他个体对行为人的评价知觉;行为人对他人评价的知觉。‘6库利认为,自我的形成经历着这样的过程:就如同照镜子,我们在镜子中可以看见自身的映像,这一“映像”便是他人的状态。通过阅读镜子中的自己(也就是他人的状态)来反观自身,就可以看到自我。接下来的过程便是阅读这一“镜中之我”,依据对“映像”的理解调整自身行为。米德正是吸收了库利的这一思想,建立了“主我”与“客我”之间的联系。
  
  第二个重要概念“姿态”便是来自于冯特。冯特作为着名的心理学家,其行为主义思想是归属于他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内的。在论证他的行为的平行论(即以中枢神经系统过程为开端的行为特征与个体认为归属于其自身的某些经验问题之间的平行)过程中,分解出了“姿态”这一重要概念。后来人们将其作为一种符号,但在冯特那里,“姿态”实际上是社会动作的初始阶段。“我们所研究的社会科学这一领域,是由达尔文的理论和冯特的尤为细致的阐释发展过来的”.'’在《心灵、自我与社会》中,米德用狗打架、拳击和舞剑等例子进行说明,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一方的动作最初引起了对另一方的刺激,使其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一反应成为了第一个人调节其动作的原因。“米德借用了‘姿态’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行动的信号源”.'8因此,可以说,“姿态”这一概念相当于社会动作的开端,它作为一种符号的“刺激”,调节着社会个体间的互动和交流,米德因此还接受了冯特的思想:“所谓的姿态就是交流的过程,而语言是交流的高级阶段。”“最后,米德的行为哲学思想还与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相关,米德的有些思想观点也正是在批判华生行为主义的立场上建立起来的。如:对于反省的问题研究,华生认为人的反省与动物的条件反射是相同的,米德则对人的反省做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二者的不同点表现为”人能够借助符号表现他者的刺激对自身产生的结果‘}zo作为行为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很多人将米德的思想与其进行比较。“米德虽然也自称为行为主义者,但其是社会行为主义者,但是对于行为的理解,却大大超越了华生,米德的行为更具广泛内涵。”zt其二者的共同点最重要的就是对行为的重视,都以外在行动的方法来研究看不见的心理。但也会有不同,比如,华生的行为主义反对对意识进行研究,所以不免是机械的,而米德则以行为、行动的术语对意识做了说明,在其自我论部分,米德明确指出了“自我”是如何在行为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一“自我”实际上是有意识的,在(((}G}灵、自我与社会》中整整有一节的篇幅对这种意识的发生过程做了详细的论述。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米德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但其行为主义更加注重的是行为的社会的、主动的、心理的方面,这正是米德社会行为主义,也是其整个社会哲学的重要特征。可以说,米德对行为的研究远远胜于其他两方面,对于行为主义一些观点的借鉴更具明显性。
  
  不管其所吸纳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还是黑格尔与实用主义的哲学,最后在米德哲学中的运用都离不开行为,都体现在行为之中,“个体或群体的行为组织起了整个社会哲学”.“.
  
  2. 3哲学上:黑格尔哲学与实用主义。
  
  米德认为:”黑格尔将其从新教徒缺乏创建的狭隘的个人主义假设中解放了出来“2’为了使自己的哲学有更坚实的科学基础,米德不仅注重从生物学角度,也注重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和说明问题。黑格尔哲学对米德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黑格尔的理念主义,特别是”绝对精神“中可以看出,黑格尔哲学是一种注重整体的哲学,是一种目的论,思维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为达到最后的”绝对精神“这一最终的目的,这种方法被人视为是整体大于部分,这种思想后被米德发展成为社会先于个人的思想(详见后文)。其次,黑格尔指出,”自我需要一个他物,即事情获得确定性,而事情同样又要经历一个他物而取得确定性“.'5米德在论述自我的形成过程时同样也强调了相同的过程:一个个体根据其他个体的反应来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在整个动作尚未实现之前,姿态便成为了预备的阶段,接下来某个行为人将他人反应纳入自身之内,一系列有组织的反应便形成以供选择“‘”.从这一点上看二者持有相同的观点。再次,米德运用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精神。黑格尔在谈到自我意识时评论道:自我意识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毋宁被表明为真正地自在存在,而这种自在反而证明它自身仅仅是为他物而存在的一个方式”.2,所谓的自我意识是意识对自身的理解,而要对自身理解,必有一个“非我”来参照观察,没有将自我意识设定为中心,而是将它与“非我”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之上。在米德那里,个人与社会、有机体与环境、主我与客我等二者的关系都是辩证的,相互的,任何一方的存在于发展都离不开另一方的作用。
  
  同样在讲自我意识时,米德是这样描述的:“人类意识的客观自我就是他人影响其自身的社会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的总和”28,虽在表述上和语词上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不尽相同,但其中的辩证法精神是显而易见的。最后,黑格尔承认,人类个体的精神活动及其内容是受到社会文化结构的影响,这也就是米德所讲的社会集体对个人心灵的制约作用:“这样的社会环境必然存在,并通过某种方式时刻影响着心灵的发生状态…心灵必然要以一组有组织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为前提条件…”“虽然米德的思想不像黑格尔哲学体系那样完整,但综上所述,很多内容明显带有黑格尔哲学的痕迹。
  
  在哲学上,米德是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这一学派继承了经验主义的传统,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对过程的重视,主张”经验不是作为认识的结果而存在,更不是脱离了客体而存在的主观心理活动“,它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相互作用,最后统一的过程,”这样理解的经验在事实上便是实践,也可以说是一种行动的过程“.30米德的行动理论也继承了实用主义的这种思想,同样注重这一实践、行动、进化的过程,”根据实验方法的态度与结果重新确定和表述人类行为的问题“3,这表明,米德的行动理论不仅注重过程,更注重对结果的考察,而行动只有表现于外物或外部动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检验。群体,以及就他与这个群体的各种其他个体成员的关系而言,根据这种社会过程而有意识地从批判的角度控制和指导他的行为举止了。n  33这段话是他所讲的社会控制的内容,具体是怎样达到社会对个人的这种控制,我在下一章会详细论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米德的思想并不是从这些理论中直接发展出来的,而是指米德的思想或多或少受到这些理论的影响,或者在分析说明时运用了相似的方法,更或者是引用了其中的某些概念,甚至到了米德这里,有些概念的意义也有所变化。每一种理论,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受到前人,更或者受到当时流行趋势的影响,了解其理论渊源能让我们更充分地分析与理解米德的社会哲学思想。
  
  最后要提到米德所接受的实用主义的思想是:思想和行动都要竭力适应环境和与环境协调发展,行动要在一再的调整过程中进行。最具代表性的实用主义人物杜威有这样的观点:
  
  合理活动的实质就是有机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这是出于本能的反应。; 32在米德那里,不仅个体要根据某个相对个体的反应来适当的调节自己的行动,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整个社会群体。”这样一来,他便能够就他与这个作为整体而存在的社会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