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咏春拳的发展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启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刘老师
发布于:2014-07-01 共3187字


论文摘要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现代体育竞赛思想和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竞技武术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并表现出取代传统武术地位的趋势。但是,竞技武术由于过分追求外在表现美感和艺术性,使得其逐渐演变为精英运动员追求体育比赛名次的工具,而与传统武术强调的技击性思想渐行渐远,使得其发展遇到了诸多困惑和困境。本文将从分析咏春拳技击性特点出发,来审视竞技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因技击性缺失导致发展停滞的问题,为促进我国武术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指导和建议。

  1 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历程

  1952年,当时刚成立的国家体委下设了“民族体育形式研究会”,其主要负责研究如何将传统武术转化为现代体育项目。1959年,国家体委发布了《武术竞赛规则》,从此以艺术性动作表演为主的武术套路体育比赛项目开始形成,它强调体育套路与体操、舞蹈动作的结合,以“高、难、美、新”为主要特色,开创了我国武术发展的新局面。

  1973年,修订过的《武术竞赛规则》针对武术套路竞赛新增了0.7分的“高难度、创新性”打分项目,在这种评比导向下,后来的武术套路比赛开始朝着动作复杂、奔跑跳跃、器械轻便的表演性、观赏性方向发展,而与传统武术强调的技击性和实战性思想日益偏离。

  2 咏春拳及其技击特征

  咏春拳最早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在广东和福建等地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当前,咏春拳不仅在国内十分普及,而且蜚声海外。

  咏春拳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从最开始的自卫防身发展到了现在自成体系的拳术,成为我国着名的传统武术之一。

  咏春拳十分重视实战性。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一对一、一对多对抗练习,习武者通过手桥与肌肤接触的灵敏感觉,来调整寸劲力量,以灵活应对攻击。咏春拳在限制的空间内开展练习,对练习者的出手范围、角度和力度都进行了十分苛刻的限制,以提高双手之间的配合默契度,因此,咏春拳在近战搏击中十分实用。

  咏春拳注重实战功能,招式千变万化、出招灵活、短桥窄马,重点强调“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咏春拳善用“寸劲”来智取,在较短的时空内出手制胜,因此咏春拳出拳频率较高,讲究阴阳并举,攻防兼顾。

  咏春拳在多年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了传统武术的核心要点--技击性,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也是咏春拳经久不衰的重要秘诀所在。许多咏春拳名家都是通过实战来扬名立万的。

  3 现代竞技武术发展的困境

  现代竞技武术的根基是传统武术,其主要雏形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套路和动作。在现代竞技体育理论的推动下,竞技武术套路比赛、对抗竞技运动逐渐盛行起来。有学者指出,竞技武术生硬的将传统武术分割为套路和散手两个内容,竞技武术套路逐渐朝着“花拳绣腿”式的“舞术”方向发展,日益突出其表演和观赏功能;另一方面散手则成为“街头打架”式的野蛮搏斗术,这些都不是传统的武术。

  随着国内外不断规范和完善武术竞赛规则和制度,竞技武术套路对“舞”的追求倾向日益明显“,规范性”“高难度、观赏性”成为其主要核心思想,而传统武术中的技击性则逐渐被冷落。中国武术之所以被广泛传播和推崇,主要是因为其承载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竞技武术的根基是传统武术,但是其在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影响下,融入了太多商业因素、表演因素和比赛因素,使得其逐渐成为一种与艺术体操相接近的现代体育项目,成为运动员夺取比赛金牌的牺牲品,而与传统武术强调的核心思想--技击性渐行渐远,慢慢失去了武术独特的内涵和本质,最终使自己陷入到发展困境当中。

  4 现代竞技武术的发展得失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传统武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20世纪以前,传统武术主要强调实用性、对抗性和健身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左”倾思想的影响下,武术套路发展方向被严格限制在“高、难、美、新”四个角度。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奥运”思想的推动下,武术开始朝着体育比赛项目发展,成为追求高难度、艺术美的表演性竞技运动。这种竞技武术开始脱离了传统武术的技击性本质,许多动作仅仅为了体现动作的难度和优美性,而没有任何搏击实战用途,因此广受诟病。

  在西方竞技体育思想影响下,竞技武术成为现代体育比赛项目,它生硬割裂了传统武术的套路和功法,这显然是一种非正常性的武术发展方式,与传统武术强调的自然及天人合一思想相去甚远,而是朝着人体生理、体能和力量方向发展。

  虽然在很长时间里,这种将复杂的传统武术简化为相对简单的体育竞技项目,放低了竞技武术的学习门槛,有效提高了武术的推广范围,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单纯为比赛而设置的竞技武术在严格的技术、动作规范限制之下,逐渐失去了传统武术的本来意义和价值,即失去了实用搏斗价值。

  随着竞技武术的快速发展,其开始遇到了各种各样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最终面临着发展停滞的困境。特别是为了将武术发展成奥运比赛项目,制定了一系列比赛规则和规范,过度突出武术套路的表演性质,而将传统武术内在涵义生硬剥离开来。以“长拳”为基础的竞技武术比赛套路,实际上是选择少数几种通俗易懂、观赏性较强的拳谱来代表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引导竞技武术朝着健美操、舞蹈的方向发展,甚至带有浓厚的杂耍化特点。竞技武术奥运目标的确定,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即“高、难、美、新”,这也将竞技武术直接推向了一条狭窄的发展道路上,与传统武术宗旨和内涵渐行渐远。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竞技武术来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武术似乎显得有点牵强。竞技武术慢慢演变成了与体操、舞蹈等体育项目相似的普通体育运动,成为夺取大赛金牌的垫脚石。目前,社会上不少人特别是体育主管部门都在力争将竞技武术纳入到奥运会赛事当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竞技武术的终极发展目标并不是奥运会“;入奥”与“不入奥”都不是武术发展的最终抉择。武术的发展应该将传统文化完好的继承和保存下来,成为老少皆宜的运动,从而不断发扬光大传统武术文化。

  5 咏春拳的发展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启示

  作为传统武术的重要代表,咏春拳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今天,有些人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传统武术的核心--技击性已失去了存在的根基,而是要努力提升观赏性功能;也有人批评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思想相去甚远,失去了武术的本来涵义,尽是一些“花拳绣腿”、“好看不好用”的招式。其实,武术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的技击性,这是吸引无数武术爱好者习武的重要原因。

  咏春拳之所以能够蜚声海外,靠的就是强调拳术的实战技击技法,主张实战和练习相结合,在打练结合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技击能力。通过对抗实战训练,结合黏手练习以训练及敌桥手双接后的感觉和反应,从而提高技击效果。而无须进行竞技武术套路那样反复进行枯燥乏味的基本功、复杂动作的练习。

  当竞技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应该寻求现代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武术的竞艺性和技击性、竞技体育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平衡点。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仅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更重要的是本民族文化的向外宣传与渗透,从而达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目的。我们在推行竞技武术的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将传统武术文化精华抛弃,而是要全面突出武术的技击性特点,不断提高竞技武术的传统武术文化价值和内涵,成为促进中华武术发展的强有力的引擎。

  6 结语

  咏春拳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经久不衰,凭借的是对传统武术内涵--技击性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它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现代竞技武术,必须要将传统武术中丰富的技击内涵、独特的健身特点完好的保留下来,并不断创新和发展,这才能够为竞技武术的健康发展开辟一条开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邓广云。二十世纪早期“武术革新运动思想”研究[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04(2):11-14.
  [2] 王君。传统武术的革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12-15.
  [3] 刘少秋,阮梅,李青。竞技武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121-124.
  [4] 石光荣。竞技搏击类武术运动发展趋势研究[J].体育世界,2006(5):l1-13.
  [5] 胡宗庆,刘烨。中国传统武术改革方向研究[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09,21(3):26-2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