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本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11-07 共6612字

  题目: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  

  二、舞蹈与音乐的发展    
  (一)、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的联系 
  
  三、舞蹈和音乐的外在联系 
  (一)、旋律 
  (二)、节奏 
  
  四、音乐的舞蹈的内在联系
  (一)、情感  
  (二)、内涵 
  (三)、风格 
  
  五、音乐对舞蹈对演员的影响 
  
  六、舞蹈对于音乐教学 
  
  七、总结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  要 : 舞蹈从一产生起便和音乐结成了最紧密的联系,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总的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和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他们结合的自然基础,音乐帮助舞蹈在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性格,烘托气氛。优秀的舞蹈音乐是舞蹈中的积极因素,好的音乐能为舞蹈增辉。
  
  关键词 : 音乐;舞蹈;艺术;关系 
  
  前   言:
  
  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共生存,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伴和。舞蹈界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原苏联着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  
  
  一、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  
  
  通常,人们在音乐伴奏下跳舞。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舞蹈就是根据一段音乐,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发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和活力。有人认为跳舞很容易,只要你会走路,就一定会跳舞,跳舞不过是按着节拍走路而已。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平常走路,仅仅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是受大脑直接支配的普通步伐。而舞步却不是单纯地随大脑的意念而移动的,它还要听命于一种外力的控制和指示,这就是音乐节拍。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现出来。”他并且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还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他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虽然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通过走踢踏、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的动作而发出有节奏音响来替代音乐伴奏。 
  
  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来的节拍或歌唱相伴和。在远古时代,原始的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一个整体,我国古代文献中所谓“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时的舞者同时也是歌唱者,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在史前阶段是很密切的。古今中外,音乐与舞蹈密切合作的传统在民间歌舞中一直流传至今。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原苏联着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也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自古以来,就有“乐舞”之称。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舞蹈表演的情绪变化,又是通过音乐节奏的力度与速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二、舞蹈与音乐的发展 
  
  (一)、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的联系 
  
  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 ,早期的舞蹈和音乐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国古代就有“舞者 ,乐之容也”、“乐在耳曰声 ,在目者曰容”的论说 ,将舞蹈看做音乐的外形 ,把音乐视为舞蹈的内容。《手记·乐象》中说 :“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 ,然后乐器从之” ,这说明诗乐舞本为一体。同样在《吕氏春秋 ·古乐》中载 :“昔葛天氏之乐 ,三人操牛尾 ,投足以歌八阙。”指的是 3个手持牛尾 ,边跳舞边唱歌 ,歌词共有八段。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乐舞的并存 ,而在遥远的非洲部落数千年的风俗传存的遗风仍是在狩猎、劳动中进行乐舞相伴的活动。后来 ,舞蹈和音乐分化 ,逐渐走向独立的发展道路 ,相对形成和突出了各自艺术特点。前者 ,成为时间 ,空间和视觉的艺术 后者 ,成为时间和听觉的艺术。虽然它们成为两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但二者的内在联系却从来没有断裂 ,而且这种联系比任何一种艺术的联系都更紧密 ,并始终保持着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状态。对于舞蹈来说 ,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和突出 ,甚至于没有好的音乐就不会有好的舞蹈。中外许多着名的学者都认为在原始艺术中 ,音乐、舞蹈和诗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突出特点都具有鲜明的节奏。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 ,尽管诗歌、音乐、舞蹈经历了相当长一段过程之后 ,逐步分化 ,但不管经过怎样的时间流程 ,音乐始终伴随舞蹈 ,乐舞乐舞即乐且舞。  
  
  三、舞蹈和音乐的外在联系
  
   (一)、旋律 
  
  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也许过于强调了“音乐”;但舞蹈作为空间和时间兼备的艺术,离不开音乐却是千真万确的。乐曲是凭借声音创造听觉的形象;舞姿是凭借形体创造视觉的形象,二者合为一体,才构成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舞蹈艺术形式,所以舞蹈离开了音乐(广义的说)几乎就不复存在了。在我国古代“乐”和“舞” 是不分开的。“乐”就包括“舞”,那时人们认为“舞”是音乐的形象化,所以舞蹈作品也多是以“曲名”来命名的,如扬贵妃跳的“霓裳羽衣舞”,名叫《霓裳羽衣曲》;唐代的战阵舞蹈叫《破阵曲》;谢阿蛮跳的“凌波曲”名叫《凌波曲》等等。当时“编导”也往往是熟通音律的音乐家。现在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是密切分不开的。在一般情况下,根据作品的内容写出的舞蹈音乐,就是编导和排练的依据。  舞蹈音乐给舞蹈动作语言性和情绪性的发展、深入,同时也借助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在舞蹈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中,才塑造了完整的舞蹈形象,表达的思想内容的任务。所以说舞蹈和音乐的关系如鱼和水,似水乳交融。 
  
  (二)、节奏 
  
  在音乐和舞蹈的密切关系中,还有一点更需要注意的就是“节奏感”。节奏起源于劳动。古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有节奏的劳动呼声,形成原始音乐的萌芽,伴随着音乐的节奏、音调的形成还产生了舞蹈姿势,表现在舞蹈中的则是节奏的快、慢、强、弱、起、伏、跌、宕。不同的节奏可以突出不同的思想情绪,所以说“节奏是表达人的感情力度的基础”,没有节奏舞蹈将难以进行,有时我们见到一些没有舞曲伴奏的舞蹈,但他同样有着音乐的节奏。如在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中,有很多是不要乐曲而用鼓、锣等打击乐器伴奏的,如:秧歌、高跷、狮子舞、花鼓舞、腰鼓等;还有少数民族中的各种“鼓舞”等,写舞蹈的动与静、进与退、位置的转换等,都是以鼓声来指挥或配合的,也有根本没有乐器伴奏的,但同样存在着音乐的节奏,如彝族民间舞蹈“打跳”(对脚舞),就是用双脚有规律的踏地声形成了“音乐”节奏。南斯拉夫课罗民间舞团来我国演出过一个《哑剧》,完全凭塌脚和载在手上与脚上的铜铃发出的声响伴奏,同样给人以音乐伴奏的效果,而这样造成默默无言的气氛在表达山区农民倔强的性格方面,给人以很深的印象。我国传统戏曲中,在战斗激烈的场面里,也常有锣鼓突然停止,音乐全无,敌我两方怒目相峙,或者在“无声”中进入一场更加扣人心弦的搏斗,而后音乐再继续下去。这种音乐伴奏中的间隙或暂时的停顿,同样是一种音乐节奏的处理,它有时会起到有乐队伴奏所起不到的扣人心弦的特殊的效果,在舞蹈中突出惊讶和紧张的场面时,也常常这样处理,称为“哑场”或“静场”。     
  
  四、音乐的舞蹈的内在联系
  
   (一)、情感 
  
  音乐是一种凭借声波振动并在时间的过程中展现通过人们听觉引发的情绪和情感的共鸣,舞蹈是以人体的动作为语言并借助音乐、诗歌、戏剧、舞美,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主要是由舞蹈、音乐、舞美等不同艺术品种的诸因素组成的统一体(当然,他与戏剧、文学还有不同程度上的关系)。就这一概念范畴而言,舞蹈作品主要是通过视觉形象(舞蹈、布景等)和听觉形象(音乐)的塑造,来完成起表达主题的任务的,因此,充分的认识舞蹈音乐是舞蹈作品总体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还必须从他和作品的内容与形成的关系来细加考察。  舞蹈音乐之所以能作为综合的艺术的舞蹈作品的组成因素之一,首先是因为音乐与舞蹈共同有着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以感情为形象性的艺术特点。这个特点使得他们之间产生能够互相结合的共同性因素,我国古代《诗经、大序》中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之说,十分生动地说明了音乐和舞蹈都是感情的艺术,有着内在的亲缘关系。这种以塑造感情形象为艺术的主要任务的共性,使他们在共同占有的一定时间过程里,以各自艺术手段所塑造的形象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即音乐为舞蹈丰富感情的色彩和变化,舞蹈为音乐增添形象的凸现与丰富,并共同承当以生动的感情形象来揭示主题,完成某一作品规定的使命。鉴此,舞蹈音乐也必然地和舞蹈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有着协调一致的关系,并从而成为一个作品总体的构成因素。
  
   (二)、内涵 
  
  我们知道,无论舞蹈还是音乐的艺术任务,在内容上都必须服从某一作品所规定的题材和主题的要求。而它们在一定题材和主题的要求下,表现内容的艺术手段与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彼此类似的。作为音乐和舞蹈内容构成因素的题材和主题,都因塑造感情形象呈现于听觉,要达到视觉和听觉形象的统一,则主要靠舞蹈与音乐的艺术表现力都具备以感情和节奏为基础所致。舞蹈与人体的动力为表现力音乐与人类言语的音调为表现力;动力和音律都赖以节奏(它是事物运动的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秩序和组织形式)产生一种持续呈现的过程。这种呈现过程又遵循着极为相似的思维规律,那就是肇始,以对比、对照、重复等方式的展开,以节奏的力度、速度、幅度的变化等方式呈示激化的状态,以高级的综合造成结局,它们这种表达和体现过程的发展规律与形态构成的逻辑,都能够细腻的表漏出生动的生活、思想、感情的动律,也吻合揭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种种关系与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的相似,使两者都有以形象的表漏出的感情来体现某一中思想从而产生揭象的表达具体作品里的题材(内含人物、事物、环境诸因素 )和主题。音乐和舞蹈之间协调一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而且在作品的形式上也可得到更为明显的佐证,内容凭形式而存在、呈现,音乐与舞蹈的密切关系必然渗透在形式的诸因素之中。尤其是,舞蹈音乐的曲式结构、风格特点、韵味、动律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风格 
  
  作为作品形式的主要因素的结构,不论是抒情性舞蹈,因偏重表现感情的波澜而安排清晰的层次;还是情节性舞蹈因偏重情节的处理,需从合乎逻辑的角度安排情节发展的过程(开端,引申,高潮,结局);这对舞蹈音乐的曲式结构的严谨性的同样是需要的。只有彼此在结构上的严谨完整,才能使它们所塑造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得以统一。反之,任何一方在结构上的缺陷,都导致对所塑造形象的损害。  在风格特点上,舞蹈音乐的节奏`音调和舞蹈的与语汇风格,节奏类型,都只有在相近乃至和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心绪状态的紊乱,影响整个作品的风格特点。在舞蹈的韵味、动律上,它们受三种时间量度的制约,即速度、拍子、节奏。而速度通盘及种种状态(慢、中速、快、快慢交替等)的变异舞蹈拍子的组织基础和舞蹈的节奏的丰富多彩性,都有赖于音乐和并由之强烈的表现出来。由此,也可以看见舞蹈音乐与舞蹈的血肉交融的关系。 
  
  总之,舞蹈音乐在舞蹈作品的形式上(尤其是在结构这个形式的主要构成因素上),它的曲式结构和舞蹈的文学性结构,两者的“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舞蹈音乐作为舞蹈作品整体的有机组成部是毋可置疑的。  
  
  五、音乐对舞蹈对演员的影响 
  

  首先,我们对舞蹈演员与音乐家进行一个基本分析。一般来说, 舞蹈演员对音乐较熟悉, 因为他们从学舞蹈开始,就学音乐,和音乐相伴,所以,他们的音乐修养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而音乐家对舞蹈的熟悉就因人而异了。除了少数人对舞蹈情有独中或学习过舞蹈外,大部分对舞蹈艺术知之甚少,因为学习音乐并不要求必须学习舞蹈。因此,在舞蹈家音乐家互相学习的前提下,音乐家们需要更多地向舞蹈家们学习,了解舞蹈艺术的规律。有些舞蹈家曾对舞剧的结构做过研究,认为舞剧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戏剧+舞蹈”结构;另一种是“音乐+舞蹈”结构。一部分舞蹈作品要通过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试来加以表现。而舞蹈作品的完成却是通过舞蹈人物的塑造,舞蹈情绪的表达,舞蹈的意境来展示。而这些要素都必须依靠音乐的伴奏来展示。 
  
  对此,中国舞蹈家吴晓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作了验证。他认为: “任何舞蹈在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他公开宣称自己曾从《义勇军进行曲》中获得舞蹈形象,他指出:“就是一个无伴奏的舞蹈,虽然没有声音,但它从无声中也有一种节奏动作,会使人感到无声胜有声。”虽然有些舞蹈家为了强调舞蹈艺术的独立性,致力创作了不用音乐伴奏的作品。但还是用踢踏,通过脚铃,手铃来随着身体动作而发出节奏音响来代音乐伴奏。从广义上说,这种有节奏的音响,就是音乐的基本因素。如舞蹈《无声的歌》,表现的是张志新烈士在狱中生活的情景。音乐上虽然采用了无音乐伴奏的形式,但它却采用了风声,水声,鞭打声等音响效果来伴奏,其实这种音响效果的本身就属于广义上的音乐,因为它有节奏,有律动,有音高,有音色。即便是现在由于艺术领域刮起一股现实主义的创作风,在创造的舞蹈作品中不带一点音响,但透过舞蹈演员的动作,表情,姿势,我们仍然能看出他身体各部位在运动中的节奏型,甚至于他呼吸时的律动,音乐仍然像线一样连接在他肢体语言中。  可见,一个好的舞蹈演员不仅仅要有良好的舞蹈素养,而且要具备全面的音乐欣赏能力,只有将音乐与舞蹈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展示音乐中的舞蹈,舞蹈中的音乐。    
  
  六、舞蹈对于音乐教学 
  
  在小学、初中的音乐课堂上 ,针对特定风格的音乐或舞剧音乐的鉴赏 ,时常会借助与之有一定关联的舞蹈的欣赏或表演 ,以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在高中“音乐与舞蹈”教学中 ,学习表演舞蹈或鉴赏舞蹈作品时 ,更少不了对音乐的分析 ,因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要更好地理解和表演舞蹈作品 ,须尽快地熟悉音乐 ,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如:音乐节拍、节奏与舞蹈律动的关系 音乐风格与舞蹈动律的关系 音乐情感与舞蹈表现的关系;音乐结构、整体布局与舞蹈结构、整体构思的对应关系等等。 
  
  在舞蹈专业教学中也有这样的体会。在舞蹈教学之前 ,应该对音乐的旋律 ,音乐的节奏类型等等进行细致研究与琢磨 ,并把音乐与舞蹈动作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然后再进行舞蹈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的在音乐节奏的流淌中提醒学生把握节奏的准确度 ,和旋律融入的肢体感。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不同风格民族民间舞的训练过程中 ,除了心里特征、体态特征外 ,风格的把握常常是借助节奏不同的运用来体现的。例如 ,同是 4/4节拍 ,朝鲜舞的运用多半是带附点的 新疆舞多半是切分音,西藏舞的节奏是平均的等等。同样 ,现代舞的动作冲力以及表现人体本能的粗暴和内心的冲突 ,则往往是与音乐的不均匀节奏、不协调音及节奏的断裂相结合。它多使用五声音阶、多调性和无调性音乐 ,运用音乐中的这些不谐和、不均匀的复调节奏 ,表现其舞蹈的特性。因此 ,各种舞蹈韵律的差异,很重要的原因是来源于节奏不同的布局。就连节拍中的小动作也有许多变化 ,对节拍的细小变化要掌握得十分准确 ,才能表现出各自不同风格 ,不同民族性格的情绪来。另外 ,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 ,应该让学生明白,体会和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不仅在于舞蹈对音。 
  
  七、总结 
  
  综上所述, 我们应该不难看出舞蹈离不开音乐,只有具备了好的音乐素材, 舞者才会有更加精彩的表演, 舞蹈作品的表现力才会进一步增强音乐在舞蹈作品这幅生动的画面」几, 永远像是一把挥洒自如的神笔, 牵引出的万条丝线, 伴随着舞蹈的每一个段落节奏的转折起伏, 进行着冷暖明暗、虚实隐显的展示, 不断的创造着配合舞蹈结构、体裁上奇异的效果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音乐在舞蹈中有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但它不是中心,也不是灵魂,它是舞蹈作品在听觉上的延伸和放大,它的存在是要为舞蹈作品服务的,如果偏离了这一点,那么我说这个音乐在舞蹈中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这一点,就会混淆音乐在舞蹈中的主次地位,也会让舞蹈者失去舞蹈真正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陈冲,胡雁亭,周凯着 《舞蹈编导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夏雄,郑祥瑞着 《舞蹈基础知识》上海音乐出版社。
  [3]李晓君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J];科技信息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