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舞蹈论文

保定民间舞蹈的自然生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06 共325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保定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探究
  【1.1  1.2】保定民间舞蹈概述
  【1.3  1.4】保定民间舞蹈的特征、形成及发展
  【1.5  1.6】保定民间舞蹈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保定民间舞蹈的自然生态
  【第三章】保定市民间舞蹈的社会文化生态
  【第四章】保定民间舞蹈的现实关照
  【结语/参考文献】民间舞蹈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保定民间舞蹈的自然生态

  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文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生态学最初强调的环境主要指的就是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生态是将自然地理环境纳入到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考察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自然生态有着其自身的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把自然生态纳入到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特定的自然环境对特定地域内的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保定民间舞蹈的发生发展也会受到其所处自然生态的直接影响。

  2.1 自然环境与保定民间舞蹈

  保定地处北温带,西面是太行山脉、北面是燕山余脉,东面和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温暖湿润的气候、良好的土地水利条件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戏” .千百年来保定以千姿百态的山水、风土人情,孕育了保定特有的文化气质,形成了众多的民间舞种。

  1.自然环境决定了保定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特定地域的自然风貌、环境特点等对人的气质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这种性格、气质表现在艺术中就会出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艺术。侗族的大歌、西北的信天游、江南的田歌,它们艺术风格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不同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保定地处中国北方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侯条件决定了保定人的性格特点:热情、直爽、豪放、朴实,也形成了这一地区民间舞蹈热烈活泼、浓郁的乡土气息的艺术风格。

  2.自然环境决定了保定民间舞蹈的多样性不同的自然地理背景诞生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也产生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形态。如保定西部白石山、大茂山巍峨耸立,沟壑纵横,交通不便,形成了当地农民守拙、坚韧的文化心理特征,舞蹈风格古朴、沉稳,与东部平原地区的舞蹈风格大相径庭。保定南部和南部沃野东坦,植被繁茂,河流众多,气候半温暖,舞蹈是活泼、热情、开朗的艺术文化性格。如秧歌、狮舞、灯舞的广泛分布,由此形成了保定舞蹈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地域差异性。保定西部和北部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的原因,具有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史书记叙这一地域的文化时,认为这里质朴,沉稳,凝重,井然有序,是传统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侵袭的结果,而舞蹈因素的幼小生命便在这里得到了保护,促成了多个舞种在这里的形成与发展。现在,保定西部山区农村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的迎神赛社活动仍然能够找到元代杂剧的踪影。这种燕赵文化气质浸入民间迎神赛社的社火活动,反映出来的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北方民间祭祀仪式模式,而笼罩在这个仪式之上的是保定地域文化所特有的人文氛围。这种氛围,孕育了保定民间祭祀仪式,也孕育了植根在这种仪式之中的保定民间舞蹈形态。从这些祭祀舞蹈使用的语言到舞蹈质朴的整体风格,从舞蹈的结构布局的严格整齐到舞蹈感情的凝重沉静,均可以在保定西部山区以及张家口等地的农村社火仪式中的民间舞蹈中找到最好的印记。

  保定东部和南部因为交通便捷,人口稠密,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创造了保定地区繁盛的农业经济,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北京这个近代中国的文化中心,为舞蹈文化的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北京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同化力影响着保定地区,于是,以北京为起点向南延伸形成了一个包括涿州、定兴、安新、高阳在内的宽阔的文化带,而保定正处在这个文化带的中心位置,保定民间舞蹈则在这一文化带上不同的土壤里成熟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而便利的交通又为保定文化带来了强烈而广泛的碰撞和融合,使保定民间舞蹈在这碰撞和融合中舞蹈内容愈加繁荣,舞蹈样式愈加多样,诞生了诸多狮舞、秧歌、灯舞等舞蹈的新的样式。

  保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并造就了保定文化的繁荣,影响着保定的文化的性格特征与民间舞蹈的分布状况。不同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所孕育的舞种不同,相同的舞种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所产生的艺术风格的差异性也就不同。

  2.2 保定的地理位置与保定民间舞蹈

  2.2.1 便捷的交通对保定舞蹈生成及发展的影响

  重要的交通位置促进了文化交流带动了保定民间舞蹈的发展。保定东部和南部地区,河网密布,交往便利,开放的地理环境使保定的民间舞蹈具有了易流动,易更替的特征。保定自古就是京南沟通河北与山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为山陕商人进入河北的必由之路,历史上山西和保定的交往非常频繁,保定作为山西商人走向东南的必经之地,每天都接待着大量的山西商人,保定也有很多人到山西做生意。两地之间的经济和贸易流通频繁,文化交流自然也在所难免。因而保定民间舞蹈受山西舞蹈的影响比较大,又吸收了梆子的艺术特色,形成了定州秧歌、子位吹歌等本土舞蹈和音乐样式。

  广泛地交流和多样文化的交融汇合使保定的文化在碰撞中吸收、裂变、整合、壮大。正是在与不同艺术的相互学习、借鉴、交流、融合之中逐渐成熟壮大的。同样,保定也是由京城到南方的交通的重要通道。华北平原是中国农业经济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尤其是保定东部、南部地区,地势平坦、河流众多,水路交通便利,府河贯通保定城中部,通海河,漕运发达。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水路交通成为重要的运输与交往联系的工具,这种十字口的地理特征助长了各种文化从路陆和水运向这里的汇集。唐代起,保定就成为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北京文化的交汇处,成为最早吸收外来舞蹈文化的土壤环境,为保定舞蹈的繁荣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在这宽阔的平原地带上,流布着十几个本土舞种和众多的外来舞种,这是这个地区文化交流频繁的见证。保定地区西部和北部山峦起伏,海拔较高。舞种的形成与流播相对于东部平原地区而言缓慢。受太行山、燕山等交通阻塞的偏远山区则舞蹈文化的流入少,文化之间的互动相对也少。这里流布着多个地方小舞种,传播流域狭窄,受山西舞蹈影响较大。

  可以看出,保定境内的燕山、太行山对保定民间舞蹈文化起到了一定的阻断作用,而府河、拒马河等河流对保定民间舞蹈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沟通作用。保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保定舞蹈自形成以来,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虽然舞种数量在不断减少,但从其在保定自然地理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地域特征,其多样性、易变性的特点,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保定民间舞蹈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保定舞蹈文化很好的兼容性,博众家之长,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的精神。

  2.2.2 繁华的商贸对保定舞蹈生成及发展的影响

  保定是典型的政治中心城市。历史上,保定从宋辽对峙的时代开始成为拱卫中原的重要前线要塞,蒙元以降,定都北京,北京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过去一直作为军事要塞的保定的政治地位也开始急剧上升,其直辖八个县七个州,发展成为冀中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进入清代以后,保定成为直隶省的首府,很长一段时间里,其政治地位仅次于北京。清末在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作为直隶总督留驻保定时,政治地位达到最高峰。特殊的政治地位,使得保定一度成为北京南面最繁华的城市。保定南关临近府河,轮船沿府河可直达天津,天津消费所用的井陉、正丰、阳泉的煤大多由保定转站改用轮船运输;山西的棉花运往天津时也多由保定转船运送。“集于的棉花,由水路运津者约占十分之七”,①由水陆转运业支撑着的保定商业一度十分繁盛,工业也有较快的发展。虽然后来的铁路运输代替了船运,运输方式的变化导致保定转运业的下滑,但保定仍然是直隶省中部一座商贸繁荣的城市,与北京、天津联系频繁。商贸的繁华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保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保定一度成为华北一带的最富庶繁华的所在。保定民间舞蹈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经济、文化的生态环境中发育和成长起来的。交通的发达,商贸的繁盛,人口流动的频繁,使保定民间舞蹈极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极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晕染,所以保定民间舞蹈呈现出很强的易变性和流通性。

相关标签:民间艺术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