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化学论文 > 化学教学论文

中等职业卫校化学溶液基础知识教学改进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12-09 共2759字
论文摘要

  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学中,化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中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稀释和配制知识模块,是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后续专业知识广泛化和深化的基础。比如《药物应用护理》学科中药物剂量的表示方法,《基础护理学》中各种消毒液、洗胃液、常用注射液等液体的配制和计算等,都涉及溶液的相关知识。近两年来,教学医院普遍反映:护士生在临床实习中对药物剂量运算知识掌握不理想。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就教学方面提出几点改进意见,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巩固基础化学知识,达到化学教学与专业课程及岗位需求有机结合的目的。

  一、适当增加溶液基本知识模块的教学课时

  当前笔者学校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教材,适用于护理、农村医学、助产等医学专业。第三章的内容就是学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的稀释及配制基本知识,教学课时只有6个课时。由于涉及较多的化学公式和计算,理论性强,中职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往往难以理解、掌握。因此,在具体教学时可适当增加4到5个学时,以便在教学中可以充实一些内容。

  例如,教学大纲本章只安排一次关于溶液的实验,教师可以根据临床案例多开设如下实验:患者,男性,40岁,车祸后臀部深部组织感染,需用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冲洗伤口。护士发现处置室仅有5%苯扎溴铵10ml,欲配置伤口冲洗液,该护士应加蒸馏水至多少?这样先让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教师再进行指导、总结,从而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二、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是学好课程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这一句话说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当前中职学生因普遍自学能力不高,有的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该从具体细节入手,而不是草率地布置了事,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去做。

  对于溶液知识模块,教师在上课前通过举例向学生介绍本知识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明确该内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和兴趣。要求学生预习课本时,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溶液组成的几种表示方法,其含义、公式、单位,说出溶液配制的实验步骤;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查看使用容量瓶、量筒、移液管应注意哪些问题及相关操作视频。这样让学生带着这些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预习,才能保证预习的质量。

  三、采用多样化手段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1.理论课堂教学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和学习的动力。针对溶液基本知识模块的公式、运算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学起来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提高学习兴趣。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先展示5%苯扎溴铵试液瓶、250~500mg/L含氯消毒剂试液瓶、1ml:0.1g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让学生认真观察标签,结合预习,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浓度表示方法?是什么单位?”这样一开始以实例提出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各种浓度表示方法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或者演示实验的方法来呈现教学内容。譬如,称取一定质量的食盐,在烧杯中溶解,转移到量筒后定容,分析其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进而归纳其公式。这种采用演示、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直观有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对理论知识容易理解、记忆。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习完本次课程后,针对其内容较零散、杂乱的特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以归纳法进行小结,即以表格的形式,对这些公式、公式的含义、单位等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对比来理解、记忆;或者制作成随身学习卡片,对知识结构进行分解和简化,教会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探究兴趣。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精选一些与临床有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缩小了基础课教学与临床教学的差距,强化了知识的联系。

  2.实验课堂教学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是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点内容,实验成败在于几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尤其是正确的“读数”方法。

  因此,实验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的使用,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找出影响实验准确度的操作环节;学生分组实验时,教师应重点查看操作不规范或不严格之处,及时给予纠正点评;实验过程应大力提倡提问式、启发式、参与式、探讨式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对实验精确度进行讨论,共同分析、交流,进而归纳出正确的操作要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定量”的意识,又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

  四、开展化学实验竞赛活动

  开展化学专业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推进化学教学改革,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和做法。

  化学教师可以组织护理专业班级开展关于溶液稀释和配制的实验竞赛,例如容量瓶或吸量管的操作使用竞赛。先在班级中比赛,选拔三名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既评个人成绩,又评团体成绩。平时开放实验室,在比赛的驱动下,学生会更多、更自觉地走进实验室进行学习训练。通过举办这样的竞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又可以让学生在训练阶段、比赛阶段互相交流学习,巩固已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五、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拓展教师的知识空间

  卫生职业学校的化学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的知识渠道有限,很难将化学贯穿于医学教育体系中,教、学、用结合不紧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化学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加强与专业学科教师、医院医生的沟通交流,尤其是集体备课力度。了解所授相关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在临床中的应用,注意从基础护理学、药物应用护理学等教材或者临床中收集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知识点或案例,巧妙地穿插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这可以提高学生对溶液知识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分析往届的学生对溶液知识掌握不佳的原因,认真听取其他学科教师提出教学改进的意见,以便在化学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加强。化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做好与专业教学、岗位需求对接工作。

  总之,为适应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师既要掌握所教课程的知识,又要加强与专业学科教师的协作,参与临床实践,深入探究学科知识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紧扣专业要求进行教学。同时,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护理专业发展服务。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